有13名战犯不能特赦,毛主席的批示出人意料!

福星高照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中国已归人民,一草一木都是人民的。</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49年6月15日召开的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对即将诞生的新中国,毛主席在讲话中就进行了这样的预言:“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荡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治好战争的创伤,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49年7月15日毛主席与新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在中南海合影↑</span></p><p><br></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历史的发展,完全证实了毛主席的这一科学预见。</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新中国各级政权建立起来后,面临着这样一个难题:国民党时期留下的1000万军政人员怎么办?毛主席以其伟大心胸和气魄,大手一挥作出决定:“包起来”。</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所谓“包起来”,就是对这1000万人都要给饭吃,给出路。</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49年10月24日,毛主席同绥远军区的负责人谈话,特别邀请了傅作义参加。</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这次谈话中,毛主席说:“这次政府的名单中,党人和进步人士还是一半一半好,要搞五湖四海。别人在民主革命困难时期拥护党,为我们说过好话,帮过忙,我们胜利了不能不要人家。傅先生交出了北平,解决绥远问题就要有所不同。这证明我们的政策正确,今后还将继续证明这一点。中国已归人民,一草一木都是人民的,任何事情我们都要负责并且管理好,不能像踢皮球那样送给别人去。国民党的一千万党、政、军人员我们也要包起来,包括绥远的在内,特务也要管好,使所有的人都有出路。没有这一条不行,眼睛里只看到绥东解放区八十万人民就会弄错事情。”</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什么叫大格局大胸怀大气魄?这就是!毛主席的伟大,往往超出了人们的想象!</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按照毛主席的意见,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对国民党留下的1000万军政人员进行了细心安排。</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对原国民党的党政人员,安排了一部分留在各级人民政权当中当干部,一部分安排到参议部门中去,有的根据自己的意愿安排去教学,有的则干脆养起来。</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对原国民党军队人员,则通过逐步整编,安排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各部队中去。是军官的,大体仍然按原有的级别安排。</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各方面的建设,都急需人才。</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恢复和建设的繁重任务,迫切需要大量建设人才,但国内建设人才奇缺,满足不了建设需要。毛泽东很重视延揽人才,并且在延揽人才中表现出他博大的胸怀。在国内,有许多建设人才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甚至在日伪统治时期,不同程度地为国民党、日本人做过事。我们许多干部便以不信任的态度对待这些干部,甚至排斥他们。</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毛主席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指示各地纠正,要求各级政府在安排国民党时期留下的军政人员时,注意发现他们中间的建设人才,把发现的人才安排到重要岗位上去,发挥他们的作用。不光要在专业上使用他们,有的人还要让他们担任领导职务。</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海天辽阔,英才归来。毛主席还把延揽人才的目光投向海外。在新中国与西方尚无外交关系的情况下,他要求统战部门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吸收海外人才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经过统战部门多方努力,许多在海外或旅居海外的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陆续回国,成为新中国各条战线开拓者、奠基人。诸多人才齐聚祖国、为新中国建设出力的场面,没有毛主席的博大胸襟,是不可能出现的。</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56年4月25日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主席作了重要讲话,把《论十大关系》的基本观点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其中谈到镇反问题:</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什么样的人不杀呢?胡风、潘汉年、饶漱石这样的人不杀,连被俘的战犯宣统皇帝、康泽这样的人也不杀。不杀他们,不是没有可杀之罪,而是杀了不利。这样的人杀了一个,第二个第三个就要来比,许多人头就要落地,这是第一条。</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第二条,可能杀错人。一颗脑袋落地,历史证明是接不起来的,也不像韭菜那样,割了一次还可以长起来,割错了,想改正错误也没有办法。</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第三条,消灭证据。镇压反革命要有证据。这个反革命常常就是那个反革命的活证据,有官司可以请教他。你把他消灭了,可能就再找不到证据了。这就只有利于反革命,而不利于革命。</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第四条,杀了他们,一不能增加生产,二不能提高科学水平,三不能帮助除四害,四不能强大国防,五不能收复台湾。杀了他们,你得一个杀俘虏的名声,杀俘虏历来是名声不好的。</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还有一条,机关里的反革命跟社会上的反革命不同。社会上的反革命爬在人民的头上,而机关里的反革命跟人民隔得远些,他们有普遍的冤头,但是直接的冤头不多。这些人一个不杀有什么害处呢?能劳动改造的去劳动改造,不能劳动改造的就养一批。反革命是废物,是害虫,可是抓到手以后,却可以让他们给人民办点事情。……不杀头,就要给饭吃。对一切反革命分子,都应当给以生活出路,使他们有自新的机会。这样做,对人民事业,对国际影响,都有好处。"毛主席还特赦了所有战犯。</span></p> <p>1975年最后一批被特赦的国民党战犯走出战犯管理所↑</p><p><br></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从1959年起,人民政府开始对部分战犯进行特赦,直到1966年,总共特赦了6批战犯。</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74年12月,毛主席在长沙想到了这件事,于是便写道:“还有一批战犯,放下武器已关押二十多年了,还关着干什么。把他们释放了,可以来去自由。”周总理对此事也非常重视,他亲自批示让公安部开列全部在押战犯名单。</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公安部很快给党中央写了《关于第七次特赦问题的报告》。报告提出有13名战犯应当继续关押,不能特赦。</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75年2月27日,这份《报告》送交到了毛主席手中,毛主席看过后,觉得公安部太小气了,马上提笔做出批示:“放战犯的时候要开欢送会,请他们吃顿饭,多吃点鱼、肉,每人发100元零用钱,每人都有公民权。不要强迫改造。都放了算了,强迫人家改造也不好。”</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毛主席“都放了算了”的批示让几乎所有的人都感到有点出乎意料,同时也不得不佩服主席的胸襟广阔。</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75年3月19日,第七批共293名战犯获得了特赦。当天,抚顺战犯管理所所长金源宣布:“从现在开始,‘抚顺战犯管理所’撤销了,改成了贵宾招待所;‘战犯’这个称呼也不存在了,你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是我们的同志,先生!”</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现场立即爆发雷鸣般的掌声,战犯们皆山呼“*****”。“有的欣喜若狂,有的手舞足蹈,有的仰面无语,有的泪流满面。”当年的管教干部刘家常曾如此回忆。</span></p> <p>附13名战犯名单.请看下文:</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75年特赦战犯,本来计划继续关押的13个人,他们都是谁?</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75年,我国开始了第七批也是最后一批特赦国民党战犯,这次特赦将全部在押的国民党战犯予以了释放,至此从1959年开始特赦国民党战犯工作宣告结束。其实,在1975年最后一批特赦国民党战犯的过程中,本来计划并不是全部予以释放,有13个人还需要继续关押,但是在毛主席的指示之下,最终还是予以了释放。那么,当时计划继续关押的13个人都是谁呢?让我们接着往下看。</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当时,这13个人被分别关押在山东战犯管理所、辽宁抚顺战犯管理所以及北京秦城监狱。关押在山东战犯管理所的有4个人,分别是徐天任,被俘虏之前担任国民党第2军特别党部少将书记长;李清,被俘虏之前担任国民党第72军军部中校参谋;邱沈钧,被俘虏之前担任国民党国防部第二厅通讯总所少将所长;张百龄,被俘虏之前担任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局热河站副站长。</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关押在辽宁抚顺战犯管理所的有7人,分别是郭吉谦,被俘虏之前担任国民党第5军少将副军长;黎宗铭,被俘虏之前担任国民党第2兵团政工处少将处长;樊迅,被俘虏之前担任国民党豫鄂皖边区自卫军少将副司令;翁羽,被俘虏之前担任国民党第9军上校团长;刘衍智,被俘虏之前担任国民党第2兵团上校团长;周养浩,被俘虏之前担任国民党军统局西南特区副区长;谢代生,被俘虏之前担任国民党军统局广西站站长。</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关押在北京秦城监狱的有2人,分别是杜超群,被俘虏之前担任国民党中统局上海办事处副处长;沈勤康,被俘虏之前担任国民党厦门市警察局局长。从以上13个人当时担任的职务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部分属于原国民党军官,一部分属于原国民党特务系统,还有一部分是原国民党党务人员。</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根据以往特赦的惯例,单纯的军事将领,能够积极接受改变,并确实改恶从善的国民党战犯,一般都会被列为特赦名单。1975年最后一批特赦,本来计划继续关押的这13个人,有不少是原国民党特务系统人员,比如说关押在辽宁抚顺战犯管理所的周养浩,他在国军大溃败之时做了不少大破坏大屠杀,属于罪恶滔天的一类人,所以在当时被计划继续关押。也有一些是原国民党军事将领,如郭吉谦是因为思想顽固,拒绝改造,所以计划继续关押。不管怎么说,计划继续关押的这13个人都分别有不符合特赦条件的原因。</span></p><p><br></p><p>(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内容来自凤凰新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