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每天一篇小古文】杞人忧天</p> 春诵夏弦 <p>【原文】</p><p>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p><p>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p><p>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p><p>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p><p> 其人曰:“奈地坏何?”</p><p>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p><p>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p><p><br></p><p>【译文】</p><p>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的身体没有所寄托的地方。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于是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p> 含英咀华 <p>词句注释</p><p>⑴杞:春秋时期国名,在今河南杞县。</p><p>⑵崩坠:崩塌,坠落。</p><p>⑶身亡(wú)所寄:身体没有所寄托的地方。亡,同“无”。寄,依附,依托。</p><p>⑷又有<b><i>忧</i></b>彼之所忧者: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之,的。忧,为动用法,为……而忧愁、担心。</p><p>⑸晓:开导。</p><p>⑹若:你。屈伸:身体四肢的活动。</p><p>⑺终日在天中行止:整天在天空气体里活动。行止,行动和停留。</p><p>⑻果:如果。</p><p>⑼日月星宿(xiù)不当坠邪: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星宿,泛指星辰。邪,同耶,吗,疑问语气词。</p><p>⑽只使:即使。</p><p>⑾中(zhòng)伤:打中击伤。</p><p>⑿奈地坏何: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p><p>⒀地积块耳: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p><p>⒁四虚:四方。</p><p>⒂躇(chú)步跐(cǐ)蹈:泛指人的站立行走。躇,立;步,行;跐,踩;蹈,跳。</p><p>⒃行止:行动和停止。</p><p>⒄奈何:为什么。</p><p>⒅舍然:释然,舍弃心事的样子。</p> <p> 《杞人忧天》是一则寓言,出自《列子·天瑞篇》。文章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嘲笑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p> 拓展延伸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i>庸人自扰</i></b></p><p>【解释】:自扰:自找麻烦。指本来没事,自己找麻烦。</p><p>【出自】:《新唐书·陆象先传》:“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而烦耳。” </p><p> 陆象先是唐朝一个很有气量的人。 当时太平公主专权,宰相萧至忠、岑义等大臣都投靠她,只有象先洁身自好,从不去巴结。先天二年,太平公主事发被杀,萧至忠等被诛。受这件事牵连的人很多,象先暗中化解,救了许多人,那些人事后都不知道。 先天三年,象先出任剑南道按察使,一个司马劝象先说:“希望明公采取些杖罚来树立威名。要不然,恐怕没人会听我们的。”象先说:“当政的人讲理就可以了,何必要讲严刑呢?这不是宽厚人的所为。”,六年,象先出任蒲州刺史。吏民有罪了,大多开导教育一番,就放了。录事对象先说:“明公您不鞭打他们,哪里有威风!”象先说:“人情都差不多的,难道他们不明白我的话?如果要用刑,我看应该先从你开始。”录事惭愧地退了下去。象先常常说:“天下本来无事,都是人自己给自己找麻烦,才将事情越弄越糟(庸人自扰)。如果在开始就能清醒这一点,事情就简单多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