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保 卫 黄 河》</p><p> ——音乐史上一座晶莹的丰碑</p><p>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振奋人心的乐曲又在我耳畔回荡,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涌上心头,这首歌就是《保卫黄河》,也是我最爱的一首歌。</p><p> 这首歌的词作者光未然,曲作者冼星海。1938年,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面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他感受到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坚强不屈的意志。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创作了诗歌《保卫黄河》,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爱荡气回肠的歌词</span></p><p> 这首歌以环境描写开篇,“风在吼,马在叫”,风在群山中怒吼,马在朔风中嘶鸣,那气势排山倒海,锐不可当。“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黄河寓意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正在遭受日寇的蹂躏,我们每个中国人都不再沉默,要反抗,要咆哮,要保家卫国。“河东河北高梁熟了”,此时正值硕果累累的收获季节,但百姓流离失所,劳动成果付之东流,更能激起对日寇的愤恨。“抗日英雄真不少”,抗日战争年代,有多少中华儿女视死如归、不畏强暴,义无反顾地奔向战场,慷慨杀敌,驱逐倭寇,用热血和生命铸成了中华民族打不烂、压不垮的脊梁。最后三句更让人热血沸腾,“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把一种紧急抗战的迫切状态完全表现出来了。</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爱高亢激越的旋律 </span></p><p> 《保卫黄河》全曲采用了进行曲体裁,以短促跳动、振奋人心的音调,响亮的战斗口号,铿锵有力的节奏,使歌曲充满力量,形象地刻画了游击健儿端起土枪洋炮,挥动大刀长矛,在青纱帐里、万山丛中,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战斗的壮丽场景。</p><p> 歌曲一,四部分合唱,二、三部分轮唱,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恰似黄河的波涛滚滚奔流,势不可挡。轮唱时的人声伴唱,听来变化无穷,情趣横生,增强了生动、活跃、乐观的气氛,巧妙地隐喻了抗日武装队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终于汇成了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它将压倒一切敌人,显示了英雄民族的伟大气魄。轮唱之后的器乐间奏,不仅渲染了气氛,刻画了形象,又为结束段转向高潮作好了铺垫,使结束段更凸显了中国人民誓将侵略者消灭干净的坚强决心。</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爱催人奋进的情感</span></p><p> 听《保卫黄河》,我觉得每一个华夏儿女都会心潮澎湃,热血沸腾!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象征,这首歌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在困境中怒吼的力量。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我们终于把日寇赶出了中国。</p><p>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民族。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饱含屈辱,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使中国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但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屈服过,一代代仁人志士,前赴后继,赴汤蹈火,用血肉之躯赶走了列强,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战歌。</p><p> 1949年10月1日,雄伟的天安门迎来东升的太阳,历史的耳畔传来了礼炮的隆隆回响,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用全世界都能听到的洪亮声音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当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时,意味着:睡狮已醒。从此,中国将以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面前。历史已经证明,中国的脊梁,永远是压不弯的。</p><p> 列宁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80多年的时光悄然而逝,在这80多年里,这段屈辱的历史我们没有忘记,我们将它融入血液里,融入灵魂里。时间可以消逝,但记忆不会风化,耻辱更不能尘封。我们记住耻辱,记住这段悲痛的历史,也就是永远记住一条巅覆不破的真理: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强大。</p><p>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要居安思危,不忘国耻。今天,建设祖国,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是每个中国人的共同心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p> <p> 《保卫黄河》唤醒了中华民族的灵魂,激起了人民的斗志,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可称为我国音乐作品中当之无愧的楷模,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一座晶莹的丰碑!</p><p> 感谢冼星海,感谢光未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