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制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掩埋

弼兴

在海岛东南部风沙弥漫的沙丘上, 行进着一支小队伍, 这支队伍的名称叫“沙荒调研队”, 队长谷文昌穿着一身泛白旧军装, 带领林科所技术人员逐个沙丘、逐个山岗实地勘察测量着。 饿了,啃一口干粮, 渴了,喝一口凉水。 夏日骄阳似火,沙子发烫,就用蔓藤裹住双脚,在沙丘上艰难行进; 冬天,大风夹着沙粒,拍打在脸上,双眼涔出泪水,用手揉一揉,继续前进。 就这样,从苏峰尖到澳角山,从亲营山到南门湾,调研队踏遍了东山岛421个山头。 把一个个风口的风力,一座座沙丘的位置和运行轨迹详细记录下来。 夜晚, 谷文昌召开各种座谈会,听取治理风沙的意见。 多年的劳累和繁重的工作, 剥夺了他的健康, 落下了肺病、胃病, 有时胃痛折磨得他直冒冷汗, 他用棍子顶着腹部,强忍剧痛坚持调研。 终于,他弄清楚了,位于海岛东南角的白埕、山口、湖塘结合部一个叫赤山的地方, 这是岛上的“风口”“沙喉” ,要战胜风沙,必须先扼制住它。 “筑堤拦沙、种草固沙,造林防沙” 治沙方案初步形成。 说干就干,轰轰烈烈的植树治沙行动开始了! 短短时间内, 东山人民就在风口地带筑起39条2米高、10米宽、全长22000多 米的挡沙堤。 人们撒下了成吨的草种,还种下了从岛外运来数万棵的树苗。 可是,无情的风沙摧垮了沙堤,播下的草籽、种下的树苗也夭折在黄沙下。 从1954年到1955年,八次大规模植树,都失败了! 不少人的信心发生动摇,干部中也出现不同声音; 千百年来, 东山的风沙从来没有被治服过,现在就治服得了吗? 屡战屡败,不知还会有多少次失败在等待着, 东山这样贫穷, 财力和心力能承受得了吗? 面对肆虐的风沙,面对夭折的树苗.面对各种泄气的议论, 东山县委书记的谷文昌承受着巨大压力。 谷文昌思想激烈地碰撞着, 是坚持还是放弃? 放弃容易坚持难, 可如果就此罢休, 东山百姓将继续饱受风沙干旱之苦, 旧社会村民外出逃荒的情景就会重演, 面对漫漫黄沙,这位来自太行山的“石匠” 把一个个问号拉直成一个个斩钉截铁的感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