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朝圣:俗称“大朝台”

晶石

<p>2020年8月1日建军节,儿子带我们自驾游去了五台山,这是我第四次来五台山朝圣旅游。</p><p>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介于北纬38°55'—39°66'、东经113°29'—113°39'之间,景区规划面积607平方千米,行政管辖面积436平方千米。</p><p>《名山志》载:“五台山五峰耸立,高出云表,山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五台山是中国青庙黄庙共处的唯一佛教道场,有宗教活动场所86处,其中多数建寺院,多朝皇帝前来参拜。著名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顶、金阁寺、万佛阁、碧山寺等。</p><p>五台山是世界五大佛教名山之一,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同时是国家五A级景区,在2009年6月26日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被康熙皇帝誉为“清凉胜境”。现存的大大小小寺庙有124座,其中汉庙99座,藏庙25座。</p><p>五台山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p> <p>我们第一天下午去了台怀镇的菩萨顶。</p><p>菩萨顶,位于山西省五台山台怀镇的灵鹫峰上,寺庙整体金碧辉煌,绚丽多彩,是历代皇帝朝拜五台山时的行宫,具有典型的皇家特色。</p><p>菩萨顶,是五台山最大的喇嘛寺院,也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p><p>我们原本设计从菩萨顶到显通寺、白塔寺、五爷庙游览,结果游览菩萨顶未完,突然天降大雨,我们一行人赶紧上车回酒店。</p><p>此次游览目的主要是转五台山的五个台顶,俗称“大朝台”。所以,下午小游半截也觉无所谓遗憾了。</p> <p>晚饭后,我们来到网红打卡寺——广化寺。广化寺五台山唯一夜景寺庙,开放到晚上十点,其它寺庙均为下午五点关闭游览。</p> <p>广华寺历史悠久,是五台山著名的华严道场,在其后殿后至今还保存着一座北宋元丰三年(1080)的一座八角单亭阁式石塔。塔身正面下部刻一方门,门之两侧下方还雕有两位金刚,门之上方为一竖匾,上书“宋故金坛郎十宫德之塔”,字体刚劲有力,似为瘦金体。该塔通身由青石雕成,雕刻华丽细腻,十分典雅精致。</p><p>广化寺,具有颇高的学术价值。</p> <p>广化寺,现有殿堂6间,房间60余间。南北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天王殿,三开间,单檐歇山顶,内供面善口笑的弥勒佛,背后为韦驮菩萨,两山墙间为单檐四阿顶,前出廊。</p><p>佛坛上,中供文殊,侧为普贤,观音,合称“三大士”。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这里的十六尊者石刻,每位尊者均雕刻于一块石板之上,高1米,宽0.5米,黑底白线,异常醒目,生动逼真,栩栩如生,为难得的艺术珍品。:</p> <p>广化寺一角。</p> <p>第二天我们开启了东、南、西、北、中五台大朝圣。</p><p>第一站来到东台朝圣。</p> <p>五台山朝圣,是指佛教信众及佛文化爱好者,以佛教文化为主要内容,以旅行为载体,以体验学习,去五台山朝拜文殊菩萨为主要目的宗教性文化活动。通过朝圣活动,增加对佛教文化的了解,体验佛教的修行生活,朝礼诸佛菩萨,以获得消减业障,增加福慧及诸佛菩萨的殊胜加持。</p> <p>五台山东台,位于台怀镇东10公里的望海峰,海拔2795米,面积100余亩,台顶曾建有望海寺。</p> <p>远望山形,犹如一只站立的大象。居顶环视,又像一个特大的龟甲。古人说:“登上东台顶,极目到海瀛”。登东台而看日出,是五台山旅游的一大景观。而望日出中,又数“云海日出”最为壮观。夏日天气晴好时,黎明登临其上,可见云海尽头的红日喷薄而出。</p> <p>山顶建有望海楼,登楼可望日出。望海楼虽不存,云海仍可望,若在盛夏放晴之夜,闻鸡鸣而起,身着皮衣,从台怀镇乘车,沿沙石公路盘旋而上,半小时即可登上望海峰顶观日出。</p> <p>东台望海寺。</p><p>隋文帝时台顶始建寺院。元代重建时名位望海寺,明代嘉靖年间重修,内供文殊菩萨。</p> <p>宋代丞相张商英也曾作诗描绘东台:“迢迢云水陟峰峦,渐觉天低宇宙宽。东北分明观大海,西南咫尺望长安。”如今,登东台观云海,是人们游览五台山的一大兴趣。</p> <p>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诗人赵朴初,1981年登临东台时曾即景咏词:“东台顶,盛夏尚披裘,天着霞衣迎日出,峰腾云海作舟浮,朝气满神州。”</p> <p>我也即兴发挥一下:“极目远望楚天舒,峰峦叠嶂云海渡,置身台顶欲仙飘,心旷神怡飞霞眺”。</p> <p>我们向北台进发。北台顶距东台约五公里,游完东台后再游北台,驱车而行,15分钟便可到达。</p> <p class="ql-block">路上绿草如茵,牛马漫山遍野在吃草🌿,悠然自得进行日光浴。</p> <p>我好想亲近它们,又怕打扰了它们的自在。</p> <p>五台山北台到了。</p><p>北台顶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境内,是山西省第一高峰,也是华北第一高峰。北台在台怀镇北面妙德庵村云雾山山顶上。</p><p><br></p> <p>北台顶,亦名叶斗峰,海拔三千零五十八米,是五台山诸峰中的最高峰,也是华北地区的最高点,素有"华北屋脊"之称。</p><p>台顶平广,周围2公里,从下面仰望,云浮山腰,巅摩斗杓,故又名叶斗峰。</p> <p>台顶气候非常寒冷,大伏天人刚下车,一股寒风朴面而来,我们赶紧加穿羊毛衫。</p><p>据资料:通常每年10月便会下雪,翌年5月才会融雪。除每年6至9月外,其它月份也不便登台顶。据说这里冬季有一种极狂烈的大风,能把小树连根拔起,所以台顶甚少林木。在北台观雪,令人叫绝。下雪时,周围漫天飘飞,只见群山被白雪覆盖,大大小小,千姿百态,好一片银色世界。</p> <p>台顶一汪清水,让我好兴奋,立刻与清清溪水合影留念。</p><p>咨询导游才知,五个台顶除南台外,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真是一块宝地。</p> <p>北台以三“最”著称:</p><p>第一“最”:海拔3058米,为华北第一高峰,有“华北屋脊”之称。</p><p>第二“最”:台顶面积最广,方圆405亩,是东台的4倍。位居五台顶之首。</p><p>第三“最”:北台顶有一黑龙池,长60米,宽50米,面积达300平方米。在华北屋脊之上能有如此洋洋碧水的高山湖泊,实属世间奇观。</p> <p>我们站在华北屋脊的云雾缭绕中照相留念。</p> <p>北台灵应寺创建于隋代,坐北朝南,原有山门三间,门额悬挂「敕建大台北顶」巨型匾额。东西两间,内置石碑各三通,石碑记载了历代对灵应寺的兴建等情况。沿山门向北为北极玄宫,即灵应寺过殿。原殿内正面有韦驮菩萨像,韦驮菩萨四周有坐佛八尊。民国年间李相之的游记中对灵应寺有这样的记述∶两殿摆设,都很整齐。正殿五间,特别高大,所用木料,都很笃实。殿顶的瓦是黄绿色琉璃瓦,砌成棋盘形。门额巨匾上书∶毗卢真境,为康熙八年(一六六九年)立,明代隆庆年间(一五六七年至一五七二年)曾对灵应寺予以重修,一九八六年又重修葺,正殿为三间石洞,内供无垢文殊菩萨。</p><p>二○○一年,灵应寺再度扩建和维修。新建文殊殿五间、龙王殿三间及石牌坊一座,均为汉白玉石砌筑。大殿单檐歇山顶,门窗拱券,前置廊,门前左右各置石狮一尊,左右偏殿为悬山顶,廊间柱头饰以石制斗拱,整体设施简洁明快,稳重大方。龙王殿置於两米高的高台上,面阔三间,拱卷式门洞,也是单檐歇山顶。殿前有汉白玉石雕护栏,护栏栏板浮雕各种各样的花卉、草叶纹饰,极为壮观。</p> <p>我们怀着敬畏之心,不敢在寺庙内照相,只好在台顶多照几张。</p> <p>人们都在华北屋脊北台顶垒起石头,象征吉祥如意、消灾避邪祈福之意,称之玛尼堆。我也认真垒起来。</p> <p>这儿还有一尊鼎。</p> <p>向中台进发。</p><p>”牛儿在坡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歌词触景生情的映入眼帘……</p> <p>肥沃的土地上满山遍野的草坪。导游介绍:这种植被经上千年形成。</p> <p>徒步朝台者的身影。</p> <p>马群在蓝天白云间游闲。</p> <p>金碧辉煌的中台顶到了。</p><p>翠岩峰位于台怀镇西北10公里。地形状如雄狮,海拔2894米,仅次于北台顶,为五台山五大主峰之第二高度。中台顶建有一寺院,名曰演教寺,寺内供“儒童文殊菩萨”。</p> <p>中台顶创建于隋代,于唐代建演教寺,后于明代弘治年间重修。</p> <p>中台顶巨石堆积,一色灰白、棱角分明。石面杂生苔藓,阳光照射,碧翠生辉,如蛟龙腾起,人们称之为“龙翻石”。</p> <p>传说是文殊菩萨从东海老龙王那里取来歇龙石,老龙王的五个儿子追到五台讨还,挥舞龙爪,在台顶上乱翻乱挖形成的。</p> <p>盛夏农历六、七月登上台顶,满目碧翠生辉,特别在雨过天晴之后,石面望去碧翠欲滴,仿佛是巨块的翡翠,因此中台称翠岩峰。</p><p>我们登台正值盛夏的雨过天晴,真是一饱眼福啊!</p> <p>中台年平均温度为摄氏零下四度,极端最低温度为摄氏零下44度,极端最高温度为摄氏零上20度,大风日数达182天,积雪天最高达279天。这里无夏秋。</p> <p>美景奇观:北望,可见繁峙、代县一带。东眺,可见河北省翼中平原。俯首,静观庞大的台怀镇寺庙群,有如低头欣赏盆景艺术,妙趣横生。中台和北台的交臂处有“万年冰”奇观,在中台顶观赏的另一壮美景象是:头上红日当空,远望苍山叠翠,而在台怀半山麓,却铺盖灰白色云层,此刻台怀腹地正在下雨。于是,游人真象登仙了,在阳光灿烂的山顶俯视台怀云雨,心里说:“人间正在下雨呢”。</p> <p>从中台瞭望北台。</p> <p>中台翠岩峰是一个对游人很有吸引力的地方。</p> <p>向西台进发,路上乳牛吃草。</p> <p>花牛漫步。</p> <p>马群闲渡。</p> <p>西台名曰挂月峰,位于台怀镇西12.5公里处。台顶最高海拔2773米,台顶面积300亩,上建有法雷寺。台顶高耸,两旁峰峦翼出,从远处望去,西台犹如一只开屏的孔雀。</p> <p>台周群山拱围,峡谷深幽,五台之中山势属它最为峥嵘。每逢月圆之夜,层岭朦胧,万籁俱寂,一轮明月高挂,美不胜收。</p> <p>途中参观狮子窝琉璃塔,原属大护国文殊寺内建筑,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动工,三十二年(1604年)完工。为八角十三层琉璃塔,高32米。底径12米,顶径4米。基座石砌束腰须弥式,雕仰覆莲瓣。塔中有阁,顺塔洞可上至六层。塔身外表全用黄、绿、蓝三彩琉璃装饰,以绿色琉璃为主。塔外表有琉璃佛像一万尊,故称万佛塔,又名“佛像典翠琉璃塔”。</p> <p>徒步朝圣者。</p> <p>五台山南台顶距台怀镇南面25千米,海拔2489米,台顶面积约14万平方米。山峰耸峭,烟光凝翠,繁花似锦,千峦弥布,五彩缤纷,因之取名为"锦绣峰"。</p> <p>顶上建有普济寺,内供智慧文殊佛像。</p> <p>南台的女僧人双手合十念佛净心。</p> <p>南台以花多而著称,故又名仙花山。每年农历六、七月间,南台宽阔平缓的山坡被嫩绿的青草全部覆盖,在绿草之中,又缀满了五颜六色的山花。据山西的一位名叫吕鸿的花卉专家讲,南台顶的山花多达208种,其中109种有名字,其余的均属“无名英雄”。</p> <p>南台吉祥经石碑。</p> <p>蓝天白云间的我们。</p> <p>郁郁葱葱,一路同行。</p> <p>我们净化了灵魂,洗涤了凡尘,有佛菩萨保佑,众生安渡余生。</p> <p>附:五台顶朝圣路线图。</p> <p>晶石编辑于2020年8月5号下午7时 太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