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庄村地名谱

最美乡村记事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王家庄村历史传记之八</b></p><p><br></p> 地名谱的记载是我村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源。承载着王家庄的发展变迁,体现着王家庄的风土人情,是王家庄历史的生动诉说,是王家庄文化的深度记忆。比如王家岭,因姓王的最早在此地居住而得名,是王家庄村定村之前南宋时期;周家壕,是一姓周的农户在此地开荒安家而得名;谢家滩,据传说原名是“佘家滩”,是佘老太君在此安营扎寨的历史遗名。随着时光流逝,人事更迭,一些地名的历史缘由和文化内涵已鲜有人知。庆幸的是王家庄村王新太,把父亲王建武于民国二十八年七月逐一整理记载的《王家庄村地名谱》文本册子展现给大家,使我们能够全方位地了解源远流长的地名演变历史,为我们挖掘王家庄村地名独有的文化特色,解读王家庄经济、文化、社会诸方面的发展,在品味地名历史文化的同时,对王家庄的自然风貌及社会发展脉络有一个更为直观的了解。 王家庄村地名谱:<br>1、 石匠壕<br>2、 坟峧则<br>3、 小寨坡<br>4、 井则口<br>5、 风驮则<br>6、 梯则壕<br>7、 周家壕<br>8、 安则沟<br>9、 河北泉<br>10、 苇地沟<br>11、 北峧拐<br>12、 十亩滩<br>13、 圪等岸<br>14、 河神庙<br>15、 百草坪<br>16、 慢驮街<br>17、 、窑顶<br>18、 八里篝<br>19、 拐底滩<br>20、 桥窑<br>21、 河坡根<br>22、 蟲段峧<br>23、 老君凹<br>24、 小上<br>25、 王家岭<br>26、 家圪道<br>27、 瓦林峧坡<br>28、 下四亩<br>29、 靴靿台<br>30、 河渠<br>31、 外滩<br>32、 棗树凹<br>33、 地角拐<br>34、 地角号<br>35、 松树脑<br>36、 堂耳凹<br>37、 后岩坡<br>38、 常峧<br>39、 南岩<br>40、 小段河<br>41、 常反坡<br>42、 后圪廊<br>43、 槐房<br>44、 西岭壕<br>45、 西岭凹<br>46、 小港则<br>47、 松树号<br>48、 窑贝坡<br>49、 窑港<br>50、 红土圪廊<br>51、 东岭壕<br>52、 窑贝<br>53、 乔则沟<br>54、 前后荒<br>55、 峧则壕<br>56、 荒拐则<br>57、 小慢头<br>58、 西河坡<br>59、 慢驮<br>60、 清水<br>61、 荒路滩<br>62、 八亩拐<br>63、 西边滩<br>64、 圪棘滩<br>65、 黄路崖根<br>66、 东壕<br>67、 上脑<br>68、 后脑<br>69、 上坡<br>70、 水港沟<br>71、 西凸地<br>72、 西上坡<br>73、 西寨泥<br>74、 西场拐<br>75、 三角坟<br>76、 半嘴崖<br>77、 柏树岩<br>78、 上荒嘴<br>79、 上荒<br>80、 西沟则<br>81、 狼窝壕<br>82、 谢家滩<br>83、 五亩岸<br>84、 尖渠湾<br>85、 圪廊岩<br>86、 潭谷洞<br>87、 饮牛坡<br>88、 臼磨<br>89、 河坡<br>90、 瓦窑<br>91、 东坡<br>92、 紫石凸<br>93、 寨壕<br>94、 东寨<br>95、 寨坡<br>96、 小段河<br>97、 壇爽<br>98、 下驮脑<br>99、 桑林<br> 地名是一个地方沧海桑田的历史见证,地名是一个地方乡情乡愁的物质承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珍爱乡愁,寻找乡愁,留住乡愁”,而王家庄人的乡愁,同样融化在这一个个地名中。比如带有“脑”、“滩”、“岭”、“壕”、“坡”等字眼的地名,所述大多为该姓氏的始迁地和发祥地,从古代沿用至今;狼窝壕、谢家滩、壇爽、臼磨、西寨泥等以物产和生产命名的地名,却反映了一个时代的自然景观和社会风貌。一方水土一方人,世世代代的王家庄人就在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薪火相传。这些口口相传的地名,牵动着万千游子的思乡愁肠。<br>  由于水平有限,时间仓促,经验缺乏,所能搜罗和涉猎的资料所囿,王家庄村的地名还存在着不少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大家能提出宝贵意见,让我们一道,进一步深度挖掘我村固有的传统文化资源,推进文化发展、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为实现乡村文化与乡村经济融合发展、文化与社会互动并进而共同努力。<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