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此时此刻,庚子年癸未月乙亥日卯时(农历六月十一早晨五点至七点)太阳☀正从东方升起——照耀着佛冈县迳头镇大陂村上新围🌻🌻🌻</p> <p> 乡下的祖屋地原来比较低,经过几个月来拆旧屋填泥土,新的屋地基本平整好了。</p> <p class="ql-block"> 从上祖辈好几代开始就在这里居住的上新围生产队围外小组下屋……我们五兄弟姐妹们和大侄子、侄女都是在这里出生长大的,此照片将成为历史上的烙印。</p> <p> 十几年前在乡下祖屋附近的大陂桥头边上建的两层半,向东南方向望去正是大陂桥、大陂河、大陂圩、大陂中学、大陂郑氏宗祠、佛冈第三高峰独王山(通天蜡烛赏杜鹃花处)……</p> <p> 每天通电话几次的两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在乡下隔着几十米相望着在聊天……真是一对天天打卡聊天的铁杆好姐妹!</p> <p> 我的母校大陂小学前身是1924年在神功山麓建立的觉民学校,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搬迁到大陂郑氏宗祠,并改名大陂小学,当时的大陂、陂下两个大队村民的小孩都是到大陂小学读书的。1963年陂下小学开办后才与大陂小学分开各自成为一间村小,直到1975年大陂小学搬迁到大陂上新围村子背后的山坡,大陂郑氏宗祠才完成作为“大陂小学”校区的历史使命,历时26年。如果“大陂小学”还继续保留到现在的话,都快成为百年老校了!……</p> <p> 1975年大陂小学搬迁到我们村子上新围背后的山坡上,开始几年有初中部,80年开始初中班全部到大陂中学就读。1998年,由于农村学生人数的减少,大陂小学合并到陂下小学,从此大陂小学不复存在。2004年,由于迳头镇和烟岭镇合并为迳头镇,在陂下小学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建设,打造出新的迳头镇中心小学——清远市一级学校。</p> <p> 2009年,我的母校“大陂小学”经改建华丽转身成为了迳头镇中心幼儿园!清远市一级幼儿园、清远市绿色幼儿园。广东省规范化幼儿园!👍👍👍</p><p> </p> <p>和在任的幼儿园李园长、吕老师合影留念。</p> <p> 校园里绚丽多彩的太阳花🌸🌸🌸</p> <p> 大陂小学只剩下这栋92、93年建的教学楼还有点旧的回忆……</p> <p><br></p><p> 当年在微薄的工资里抽出100元捐了。 </p> <p> 美丽的幼儿园——1976年至1981年我在这里完成小学5年的学习生活🌻🌻🌻</p> <p></p><p> 今天有大陂小学75、76、77年读一年级的三届师兄弟回母校老地方小聚——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时光飞逝,不觉小学毕业40年已过去……</p> <p> 校警亚伍哥(国字辈)和国、中、从、龙四辈的80、81、82年大陂小学毕业的同学、校友合照🌹🌹🌹</p> <p>少年不再,青春不散🌹🌹🌹</p> <p> 八一建军节一起到英德白沙探望光荣之家的同学👍👍👍</p> <p>第一、第二大厨——劳动最光荣!👍👍👍</p> <p> 省城、清城、县城“三个男代表”——阿志、阿蔼、亚旺去摘龙眼、挖竹笋了😄😄😄</p> <p>旺宅大门留个影🌹</p> <p>和主人合影留念——亚志哥又行开了😂</p> <p>清师、广师87、88届毕业的同学小聚迳头阿海农庄😃</p> <p>当地镇、村、队干部👍👍👍</p> <p>大陂小学的校友在开发区吃夜宵😍</p> <p>夜晚野外捉鱼仔有收获。</p> <p>美食还是很诱人的。</p> <p>三代人在北江边留影。</p> <p> 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到朝鲜参战70周年,在八一建军节第二天和曾经跨过鸭绿江参战的离休老干部郑大伟伯父(大陂中学第一届毕业生)在清城北江网红桥洲心大桥上合影留念。🌻🌻🌻</p><p> </p> <p><br></p><p> 伯父郑大伟,佛冈迳头镇大陂村人,1932年2月生,1955年入党。是大陂中学的第一届学生,1949年5月就成为南下大军征粮干部,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抗美援朝志愿军”,编入炮兵独立团33团,1953年撤回国内,先后在郑州第四炮校学习、海南岛驻扎,1963年转业到韶关地区,1992年离休。“八一”建军节后的第二天,89岁的伯父来到清城,与亲人畅聚。仍十分关注时事政治的伯父说:今天的我们比那时不知强大多少,我们更有信心面对美国的挑战!</p><p> </p> <p> 在新中国成立70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离休的退役军人颁发纪念章👍👍👍</p> <p> 邀请亚伯到我现在工作的单位——进修实小走走看看。</p> <p>邀请亚伯到清新区珠坑——清泉湾走走看看。</p> <p>当年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志愿兵</p><p>今日信步清泉湾健康生活养老中🌻🌻🌻</p> <p>山肴野蔌,美美大餐——多谢朱老板的盛情款待🌹🌹🌹</p> <p>黄总是清师87届毕业的👍👍👍</p> <p> 8月3日晚上,有缘在佛冈县城请到6位大陂中学的老校友大师兄们小聚吃顿饭,年纪最尊的是大陂中学第一届毕业生郑大伟,解放前1949年上半年在大陂中学读书时在当时军管会主任、校长李适存等前辈的带领下配合南下解放军参加了征粮、派发传单等工作,今年89岁;年纪最轻的张邦勋(少捷同学父亲)也81岁高龄了,是佛冈县的第一批高级教师,第二届毕业的郑坎均八十多岁了还长期坚持使用电脑、手机编辑族谱;还有第三届毕业的李蔚明老前辈曾经担任佛冈县检察院检察长……——老校友们身上闪烁着的很多光辉思想很值得我们学习🌻🌻🌻</p> <p>多谢郑建国老板准备好的丰盛晚餐。</p> <p>张邦勋教授即席挥毫——万紫千红!</p> <p>不愧是张教授👍👍👍</p> <p>50后、80后、00后大陂中学毕业的校友们合影留念🌹🌹🌹</p> <p>张、范两位前辈的儿子、女儿跟我都是同学。</p> <p>三位国字辈的兄弟向亚伯敬一杯——祝亚伯健康长寿,幸福生活,安度晚年🙏🙏🙏</p> <p> 大陂中学毕业的后辈向前辈们敬酒——祝他们寿比南山,福如东海🙏🙏🙏</p> <p>两位前辈过来和我们喝一杯,我们沾沾光、沾沾福气啦🌹🌹🌹</p> <p> 亚伯吃完饭坚持去探望住在县城的同宗同村同年弟——亚果伯、亚曼姆,真的值得我们后辈的学习,很感动!🌹🌹🌹</p> <p> 佛冈县石角镇诚迳小学成庆山校长是我还在佛冈一小工作时的学生,他邀请我们去诚迳小学看看并交流一下。</p> <p> 原来三八镇诚迳村这个地方是革命老区来的,但由于比较近县城,学生很多都搬到县城住了,所以虽然学校的办学条件不错,学生却只有一百多人,教师十多人,学校刚刚恢复成为完全小学,将来学校如何发展也是摆在面前的一个问题……🌺🌺🌺</p> <p>革命的精神永存!🙏🙏🙏</p> <p>原来三八镇诚迳村几乎都是姓宋的。</p> <p> 这位解放前参加革命的离休老干部原来也教过书担任过小学校长,尚健在👍👍👍</p> <p>再次走到高岗宝山革命老区“初心讲堂”的路口……</p> <p>远望“初心讲堂”的方向,这是一个晴朗的天气👍👍👍</p> <p> 建设美丽的乡村,城里人都积极回到乡下拆掉破旧的祖屋重建,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p> <p>乡下建有不少农庄,这间阿海农庄还不错👍👍👍</p> <p>同村同宗同辈四兄弟🌹</p> <p> 跟同村邻居老叔合照留念——背后的学堂是解放前村子里人们读书的地方,我曾在那里读过红孩班(学前班)一年,一般情况是村子里的一位女青年负责做老师,驻扎在附近的广州知青偶然过来教一下。</p> <p>大陂中学——佛冈军事管制委员会旧址。</p> <p> 我的母校大陂中学,建于1949年上半年,原校址是1924年觉民学校(本地人俗称“大陂小学”),建立大陂中学时,“觉民学校”搬到大陂祠堂正式改名为“大陂小学”,直到1975年搬迁到我们村子后面的背夫岭山腰上,现在改建成为迳头镇中心幼儿园。</p> <p> 两师兄弟在“奋进扬帆”前留个影,大陂中学83、84届毕业生捐赠——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清远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芳炜先生题写。</p> <p>81年读初一时只有两个班的课室。</p> <p>神功山上原来种满了三华李的。</p> <p>大陂郑氏宗祠。</p> <p> 半年过去了,春节贴上去的对联还清晰可见——始祖御公百世千秋皆俊杰,大陂福地五湖四海是宗亲。</p> <p>佛冈县不可移动文物。</p> <p>大陂郑氏宗祠堂号——通德堂。</p> <p>2018年重光庆典后将捐款的情况刻在石碑上了。</p> <p class="ql-block">建于同治甲子年——1864年。</p> <p>原来作为大陂小学使用的课室。</p> <p> 大陂中学前几届毕业的校友在去年英德聚会时郑大伟老校友出资印编的,真为老一辈的精神感动!🌹🌹🌹</p> <p> 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获得《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p> <p>获得省优秀的离休老干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