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北桥

毕凯

<h2>水北桥</h2><p><span style="color: rgba(0, 0, 0, 0.3); background-color: rgb(242, 242, 242);">原创</span>&nbsp;<span style="color: rgba(0, 0, 0, 0.3); font-size: 15px;">毕凯</span>&nbs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87, 107, 149);">富水河畔漫步者</span>&nbsp;<span style="color: rgba(0, 0, 0, 0.3); font-size: 15px;">5月31日</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在江西赣江的一条支流泷江的下游处,有一座九孔的石拱桥,它南接值夏镇上的茅棚街,北通城上村水北罗家。水北罗家也是罗炳辉将军参加革命起义的红色村庄,我们小时候观看电影《从奴隶到将军》竟然不知这一历史事迹。去年朋友圈一度传闻这座有着百年历史的水北桥要拆除了,当时不胜唏嘘感叹!如今也不知它将面临何种命运。</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相传水北桥建于民国六年,也就是1916年,是当时值夏十里八乡的乡民,特别是当时值夏老街有财力的乡绅士豪,共同出钱出力,精心打造了这座百年石拱老桥。我们现在天天挂嘴边的工匠精神,不妨来到值夏水北桥亲身体验一下,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工匠精神!在水北桥下游三四百米处,九十年代新修建了一座值夏公路大桥,才二十三年左右,去年就作为危桥拆除重建。而相较于水北石拱老桥,据说当地政府十多年前就请专家鉴定为危桥,可十多年过去了,老桥还依然矗立在泷江上,还在造福一方百姓。水北桥刚建时取名为福星桥,泷江上游上世纪六十年代前还没建螺滩水电站,三百里泷江经常水满为患,想象一下百年前的值夏古镇泷江两岸的百姓出行是多么的不方便,无怪乎当时的先民要取名为福星桥。而事实上,水北桥也确确实实是一座便民利民的百年老桥。取名福星,实至名归!只是后来当地的老百姓为叫着方便,约定俗成的称呼为水北桥,起初的名称反而在人们的心中渐渐地淡忘了。</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我是一个在值夏老街土生土长的小民,水北桥承载了我太多的记忆。儿时的夏天,经常和小伙伴去到泷江游泳戏水,玩得起兴时,会一众人随水漂流,来到石拱桥下穿梭游玩。记忆中,南北两个靠岸的桥墩,周围的水常年深不见底,每每游到附近,大家不约而同地停下。儿时常常听大人说,河水深潭</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处有落水鬼,玩水溺亡的事故也时有耳闻。这时有人提议,敢不敢游上桥墩?为了不做孬种,我们几个胆大的纷纷勇往直前,以登上桥墩为荣。所幸我们这些玩伴都平安无事。</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长大后我是在值夏中学读的高中。值夏中学位于天梁山脚下,泷江北岸。值夏中学前有水后有山,风光旖旎,景色优美,是个风水俱佳的学校。那时我走通学,一日三餐回家吃饭,晚上自习后回家住宿。每天来来往往好几趟走过水北桥,在水北桥上见证过春夏秋冬,仰望过日出日落,经历过雨雪风霜。后来也是通过水北桥跨过泷江漂泊江湖的。</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水北桥的南边是值夏老街,值夏也是有名的江南古镇,是吉安四大古镇之一。南宋名臣胡铨就是生在值夏,死后葬在值夏北面的天梁山脚下。值夏自古就是有名的商贸集市,逢双当圩。每逢赶集之日,庐吉泰三地的百姓蜂拥而至,特别是水北桥上,来往人群川流不息。水北桥桥南桥北都有卖小吃的摊点,人还未进到集市,香气已经扑面而来,不知诱惑了多少小孩的口鼻和大人的钱包!我们值夏当地有句俗话,走遍天下,不如值夏。虽然话有点夸张,但在值夏老街,大到衣食住行所需物件,农用器具,生老病死的各种所需等等,小到针头线脑,各种南北杂货,生鲜时蔬等等,无不应有尽有。在值夏老街,你除了差钱之外,真的是什么也不差。</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九十年代以前,整个东路片,值夏往上到富田,进出吉安市都要路过水北桥,水北桥是唯一的通道。记得有很多值夏中学的学子,每逢周末,都会在水北桥上扒货车回家,因为货车进出水北桥时车速较慢,好扒。那时班车少,关键是穷,坐不起呀。随着改革开放,人流和车流的不断加大,八三年在当时的值夏街道党总支书记王书记的奔走下,对水北桥进行过一次拓宽加固,两边新设了人行道,解除了人车混流的危险。桥上铺设了水泥,以前的老桥桥面铺的是鹅卵石和砖块。经济越来越发达,车流常常在水北桥上拥堵,货车日益加大的载重量,也让老桥不堪重负。直到九十年代中期在水北桥下游新修了一座公路大桥后,水北桥昔日的繁荣逐渐消失了。但去值夏中学念书的学子,和水北来值夏小学或幼儿园读书的幼童,还是习惯性的走水北桥,那些走路骑车来赶集的乡民,一般也是走水北桥。后来政府又在老桥上设置了墩桩和铁栏栅,走过的人就更少了,水北桥是彻底的落寞了。</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虽然在外漂泊多年,但也时不时会回值夏老街探望父母。有时兴致所至,会去水北老桥上转转。穿过茅棚街,首先扎眼的就是桥头围的铁栏栅和墩桩,给人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桥面的水泥路面到处坑坑洼洼的,两边的水泥护栏很多地方脱落露出钢筋。桥墩上长出很多杂草,很多桥墩底下大块大块的基石脱落,石块一般也散落不远。那些石块都是以前修桥的石匠一锤一锤打磨出来的,古代先民的工匠精神由此可见一斑。老桥改造以前的栏杆是汉白玉石,夏天手扶在栏杆上,凉丝丝的。汉白玉石栏栅之间是榫卯拼接的,榫卯之间严丝合缝,栏杆高低一致,从南望到北,非常齐整。现在思来想去,古人的工匠精神才是我们这个民族最优秀的传统文化,而我们现在恰恰缺失的就是这种工匠精神。再说值夏虽是江南古镇,据说是宋朝初期开埠的,文化底蕴也算深厚,可像样一点的古迹难觅。胡铨作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南宋名臣,号称是中国历史上脖子最硬最有骨气的人,可他出生时的道院村在哪里?曾经高大雄伟的胡忠简祠旧址,恐怕值夏现在知道的人也不多了。如果不是旅游开发,胡铨埋在天梁山的墓地,也被历史遗忘得差不多了。所幸值夏还有一座百年老桥,它本来是值夏人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值夏先民留给我们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没想到那些不作为的官僚,相信那些所谓的专家,一意孤行地要拆除这座百年老桥。真是不胜唏嘘。</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