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分析

江山

<p>2020年中考尘埃落定,静下心来,仔细琢磨今年的中考语文试卷,基础知识有这样几个特点:</p><p>一、紧扣课标,难易适中</p><p>1.强基础:今年的中考试卷基础知识部分共计18分,包括第一大题17分,综合性练习“创”的笔画、笔顺的考查1分,在基础知识的占比达26%。这18分,重在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型、字义的背诵。特别是填空(背诵),命题人以选作的方式出现,这个不经意的变化,它既扩大了考查的范围和灵活度,也降低题的难度。</p><p>2. 重课本。积累和运用中15分题,在语文课本中能找到出处(第一大题第三小题除外),综合性学习【活动二:寻礼仪】一题的题干来自课本(2分),阅读题《关雎》(4分)也来自语文课本,近21分的分值,在基础知识的占比为30%,这给师生提供了一个导向:重课标、重课本,从而强调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由于农村初中学生在获得信息的通道,阅读量等方面明显不如城市学生,强调课本,对他们也是教育公平的体现。</p><p>二、能力考查的灵活性</p><p>1.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二:寻礼仪】一题,“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让学生对传统伦理道德观(师道尊严),突破了认识、理解范畴,提升到考查学生分析、思考、评价能力,这个变化,灵活而有度。</p><p>2.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四:寻品格】一题中,让学生按“他品行纯正无愧中国男儿”一句仿写,该题看似简单,学生必须理解句子结构:“他品行纯正”是句子做主语,“品行纯正 ”是主谓词组做 “他品行纯正”的谓语,许多学生(我的学生)理解成并列词组做同位语,那么他们的改写就是失败的,该题的考点不简单,灵活性大。</p><p>3.暗示性。第二个阅读题《黄河一掬》在四个阅读题中相对较难,该文表现了黄河的文化底蕴,中华儿女对母亲河的敬仰及其血脉联系,获得文化归属感。对中考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要体味到这层文化韵味,还是有一点难度,但是命题者在积累与运用第五小题题干中,对文化认同和文化归属作了阐释,对《黄河一掬》的阅读理解能获得许多提示。</p><p>三、命题侧重民族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取向</p><p>在上文已经提到积累与运用第5小题,虽然考查仅仅是选择填空,但该段短文中体现了什么是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基础;阅读题《黄河一掬》这篇散文是对文化认同的具象化,深刻表现了民族文化基因已经在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阅读题(三)《明史·郑和传》选段彰显了明朝的国力及其和平友好的对外政策;《关雎》是《诗经》首篇,命题者的命题视角考查了诗歌表现出的劳动美、女性形态美和爱情美,及其诗歌的表达艺术,从而强调了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二:寻礼仪】,考查了传统文化中的师道尊严。</p><p>阅读题(一)表面上考的就是4个关于航天方面的新闻报道,但从我国在航天事业方面取得的成就,激发青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综合性学习【活动四:寻品格】一题选用了诗歌《赞邓稼先》,这首诗本身就是爱国教育的题材。</p><p>四、关于作文</p><p>今年作文题目《合唱》,笔者认为命题人绝不是要考生记叙一次音乐合唱,而是合唱的“合”所蕴含的团结合作之意,如果是这样的立意取向,今年的中考作文与高考作文“撞衫”。这样的立意,《合唱》适宜写成议论文,或夹叙夹议,纯记叙文还不太好入手,而中考过去要求写散文(记叙文)偏多,今年要学生写议论文,难度一下子提高很多。高考作文是话题作文,考生在命题上有较大的自主性,难度也会随之下降。而中考作文是命题作文,考生立意取向的角度小许多,写起来就难一些,就笔者片面的看法,中考作文比高考作文难。</p><p>五、中考建议</p><p>从2020年中考取向中,给我们来年的中考复习备考一些启发。首先,认真研习课标,找到平时教学应该努力的方向;其次是加强课堂教学,加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第三,加强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民族文化传统教育,根据语文课本名著的阅读,适当扩大相关或类似的作品阅读,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第四,把语文教学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教育结合起来,价值观的教育不仅仅是思品老师的职责;第五,在加强记叙文写作教学的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议论文写作教学。</p>

中考

考查

学生

文化

阅读

命题

语文

认同

作文

综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