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素养的学业评价实践研究”主题研修活动——王连诚中学信息技术卓越教师工作室活动纪实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七月的尾巴,我们相聚在昌江石碌,在美丽的昌江中学开展“基于学科素养的学业评价实践研究”主题研修活动。</span></p> <p>  恰逢雨季,在昌江的这两天都是阵雨,但是雨水浇不灭学习的热情,挡不住前进的脚步。</p> <p>  在王连诚老师带领的导师团队和昌江中学的老师们的精心组织下,此次研修活动地点为昌江中学的信息楼计算机机房和图书馆报告厅,研修活动分成六个环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大家一起思考交流,俯捨仰取,收获满满。</p> <p>  7月31日上午,研修活动地点为信息楼计算机教室,活动主要分为三个环节:由刘莹老师和戴娇丽老师展示课例,工作室导师及成员进行课例点评,工作室成员针对课题进展交流分享。</p> 初中课例研究 <p>  昌江中学的刘莹老师带来展示课《循环程序》。刘老师由国际象棋的故事导入,引出循环的概念,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补充完整计数循环与条件循环的流程图和python程序,让学生掌握两种循环的用法,最后总结计数循环与条件循环的异同,并进行拓展练习巩固新知。刘老师教学过程流畅,教态自然大方。</p> <p>  儋州市民族中学的戴娇丽老师带来展示课《函数》。戴老师由对比两种编写算出三个不同半径圆的周长的python程序方法导入,引出函数的概念,介绍不带参数的函数与带参数的函数具体语法和功能,利用导学案和教学视频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一和任务二,让学生实操掌握函数的用法,最后引导学生小结函数的概念及作用,还有创建函数的方法,并进行拓展练习巩固提升。戴老师授课风格活泼,课堂气氛活跃。</p> 课例点评 <p>  课例点评环节,由李舜锋导师主持,首先由戴娇丽和刘莹老师自评,然后再由刘芬、李燕、陈春映、凌林金、傅蕾丝老师做点评,最后由李舜锋和王连诚老师做总结点评。</p><p><br></p> <p>  刘莹老师进行自我点评:这节课由计算国际象棋格子里的麦子数目作为项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展开学习,但是遗憾的地方的是初一学生理解能力不够,思维跟不上,教师讲解过多,学生比较被动,所以这节课没有完全体现项目式教学的优势。</p> <p>  戴娇丽老师进行自我点评:感谢老师们的指点和帮助,这节课的教学环节分为六个环节,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了讲解法、对比法和小组合作法,评价机制为奖励机制,根据学生课堂表现进行奖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景这部分采用经常遇到的编写重复语句的问题切入,在学习新知环节教师通过对比法编写三个圆的程序和老师编写的定义函数之间的对比,引导学生理解函数的定义和用法,提出水果计费的问题,引导学生掌握函数的两种用法,最后的应用提高是作为课后作业,昌江中学的学生基础扎实,课堂效果出乎意料的好。</p> <p>  刘芬老师的点评:刘莹老师的《循环程序》,导入部分国际象棋问题描述得太具体了,是否可以卖个关子?换种方式提问,以解决问题切入,更好地体现项目式学习(PBL);有个小细节,在问题二中要体现小麦数量是否超过,循环条件应该是小于或等于;计数循环和条件循环放在一节课内内容太多了;最后的拓展任务设置的很好。戴娇丽老师的《函数》,函数这个知识点是教学中的难点,戴老师思路清晰,准备充分,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效果良好;关于重复语句如何处理的问题,循环语句和函数使用有区别,类比数学中的同理可得同理可证之类的问题可以使用函数;这节课的难度把握很好。</p> <p>  李燕老师点评《循环程序》:1、导入部分进入到学习新知环节过渡太仓促,可以多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给学生思考时间,再引出循环的概念。2、for循环中“画蛇添足”,添加了n=n+1。3、总结两种循环的区别时,有点仓促,可以更具体一些。</p> <p>  陈春映老师点评《函数》:1、戴老师的导入部分两种编写程序方式对比明显,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与优势。2、教学过程中细心提醒学生注意书写格式。3、授课节奏略快,可以多留点时间学生思考,学生自己修改程序,加深印象。</p> <p>  凌林金老师点评《函数》:戴老师的导入环节设置巧妙,细节讲授到位,课堂效果很好。有四个意见,第一,可以给学生介绍关键字(英文)的含义;第二,在介绍语法格式时,直观展示对比缩进与未缩进的区别;第三,探究环节,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第四,设置任务太多。最后,这两节课例是作为项目式学习模式的展示课例,但是没有体现出项目式学习的特点,更像是传统的任务驱动课堂,项目实验中,教师是一个辅助者和启发者,提供工具和方法通过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而不是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提供标准答案。</p> <p>  傅蕾丝老师点评《函数》:本节课整体教学效果显著,以“情境导入一学习新知一探究学习一交流展示一课堂小结一拓展提高"等教学环节展开教学,教师讲解具体规范,师生交流融洽,引导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感受运用函数的优势,激活思维,有效渗透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整节课教学重点突出,突破教学难点,学生学习积极主动,不断堤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建议在探究学习环节,增加学生探究时间,拓展学生的能力。</p> <p>  李舜锋老师点评:刘老师教学过程流畅,任务设置还可以再改进,建议关注“教学死角”,多关注坐在角落的学生,有些学生没有完成任务,学生之间很少交流;戴老师教学风格活泼,某些细节反复强调,强化学生记忆,但是低估了学生学情,可以稍微放松对学生的掌控,把操作的空间多留给学生。</p> <p>  王连诚老师点评:项目式学习是基于项目的学习,以问题、情境作为导向的学习。以八年级上册的课本中第八节课“幸运大抽奖”为例,为了开展这个活动,去编一个程序,以此展开学习,这就是一个项目,在编写程序的过程中,涉及到的知识点都可以展开教学,比如需要用到列表存放抽奖名单,那就可以去学习列表的知识。项目式学习处在一个摸索阶段,从多次课例研究中慢慢摸索出一种教学模式的雏形,每次研究都要做总结。</p> 课题进展交流分享 <p>  工作室成员针对项目式学习(PBL)课题进行交流和分享,陈春映老师分享了自己做的课题——图像处理,刘芬老师分享了课题——带你游三亚。</p> <p>  项目式学习(PBL)在初中信息技术Python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组成员合影</p> <p>  7月31日下午,王连诚中学信息技术卓越教师工作室成员一行人相聚在昌江中学图书馆,开展信息技术命题研究与实践专题讲座。本次讲座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由工作室部分成员作评价研究成果汇报,第二个环节由工作室主持人、中学特级教师王连诚作中学信息技术命题研究与实践专题讲座。</p> 评价研究成果汇报 <p>  工作室成员临高县第二中学的王晨老师做了两份试卷分析,第一份是信息技术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试题卷,第二份是从三份浙江试题中提取出关于数据编码知识点的试题集。王老师以临高县第二中学信息技术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试题卷为范例,从出题的意图、考查的知识点和侧重点、题型的分布等方面介绍了试卷命题的依据,同时也指出了这份试题考查的知识点没有形成难度梯度及没有突出对学生信息素养的考查等方面的不足。在数据编码知识点的试题集中,王老师针对每道题涉及到的知识点做了很详细的解析。</p> <p>  分析报告结束后,王晨老师还和工作室的成员一起交流学习。</p> <p> 工作室成员万宁中学的李燕老师给我们带来了浙江试题分析——算法程序部分的命题分析,李老师分别介绍了浙江省信息技术学科的考试标准,枚举算法、解析算法、排序算法、查找算法和递归算法的基本思想,并结合一些有代表性的试题进行细致的命题解析,总结出算法程序的命题方法。</p> <p> 工作室成员东方市铁路中学的张淑英老师给我们作了“强化过程&nbsp; 探索增值——关注教学评价&nbsp; 促进学生发展”的分析报告,张老师主要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对课程评价的要求,评价的手段和目的,评价机制的转变等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关注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其中利用三色评价表,三方面考虑、互评式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体验很值得借鉴。</p> 专题讲座:信息命题与研究实践 <p>  最后,工作室主持人、海南省中学特级教师王连诚给我们作了题为“中学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质量评价考试命题研究与实践”的专题讲座,在讲座中,王老师主要从课题研究和学业质量评价及其命题研究介绍本次研修活动的目的,围绕《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教师专业成长与学科考试评价深入探讨了中学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质量评价考试命题研究与实践,指出中学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质量评价体系要遵循一核三层四翼的要求,立足于考什么?怎么考?的评价方法,同时要及时关注新题型及其特点,王老师还结合历年一些有特点的试题进行详细的解析,同时以他亲自命题的海南中学2019-2020学年期末考试高一信息技术试题为范例,从命题依据、命题方法及其举例和命题角度三个方面强调学科评价考试命题对教师专业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老师们一定要积极尝试,努力探索,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最后,王老师还强调学科评价考试命题要不忘初心,明确考的是什么。</p> <p>  工作室成员认真听报告</p> <p>  通过本次讲座,提高了老师们对试卷命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拓宽了试卷分析的思路,熟悉了试卷分析的基本技术和要求,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命题与诊断的专业能力,为中学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质量评价考试命题指引了方向,也为今后开展学科教学质量诊断和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p> <p>  至此,在昌江中学开展的“基于学科素养的学业评价实践研究”主题研修活动圆满结束。</p><p> 又是一次收获的聚会,又是一次全新的出发。路一直走,梦不会停,带着期待、期许,我们一起走下去。</p><p>编辑:王晨 戴娇丽</p>

老师

学生

中学

评价

命题

函数

教学

工作室

学习

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