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毛泽东

利🎀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毛泽东是妇孺皆知的一位领袖,那么这样大名鼎鼎的人物,生平经历是怎样的——</span></p> 外貌形象与言行举止 <p>外貌形象—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p><p>言行举止—斯诺形容毛泽东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说话平易,生活简朴同时也有点粗俗。举止得体,行为得当。</p> 出身和家庭 <p>毛泽东的父亲是一个贫农,年轻的时候,因为负债过多而被迫当兵,后来,他回到村子,通过做小买卖,积下一点钱,买回了田地。他家就成了中农,拥有十五亩田地,不仅可以解决温饱问题,而且还有剩余,利用这个剩余,他父亲又积蓄了一点钱,买了七亩地,这就使他家具有富农的地位了。</p> 童年经历 <p>毛泽东在童年就与书,与图书馆结下不解之缘,经常偷偷地阅读《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这些“杂书”,后来,毛泽东决心走出家乡,走出封闭式的私塾学堂,但是,父亲却不想让他去,尤其不喜欢他读那些书,希望他去当学徒,对此,毛泽东极力反对,为了能继续求学,他几乎动用了他的所有关系去说服他父亲。父亲终于同意让他继续求学,从此,毛泽东开始了他一生最具传奇色彩的伟大人生。毛泽东在东山学堂只学习了半年,就是这半年,使毛泽东实现了到信仰改良主义的转变,使他的思想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启蒙。</p> 受教育情况 <p>毛泽东小时候接受的是私塾教育,读的是四书五经等传统经典,他一读就是6年。他虽然熟读这些经典,但并不喜欢。1910年秋,17岁的毛泽东第一次离开家乡,到距家50里外的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到1921年参加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党的一大,毛泽东实现了由崇尚改良主义、革命民主主义,到初步共产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转变,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p> 参加革命起因 <p>毛泽东的成长经历、所受教育和所处社会环境,使他很早就有了对穷苦人生活的感知,年少时就产生了让所有的中国人都吃上饭的朴素愿望,立志为大多数中国穷苦人民谋得幸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毛泽东决定改造中国和世界,打倒剥削和压迫人民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他曾真诚地走过“教育救国”的道路,也尝试过建设“新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为中国规划了通过新民主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由社会主义走上人民幸福和民族振兴之路,从此踏上了革命之路。</p> 参加革命后的经历 <p>在毛泽东28岁时,出席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1926年11月,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p><p>  1925年冬至1927年春,指出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思想。</p><p> 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在1927年8月中共中央紧急会议上,他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即以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并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接着率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发动土地革命。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国民党政权统治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展武装斗争。长征途中,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同年12月,同周恩来等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共同抗日的时局转换的枢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