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游大西北

陈联德

<p>环游大西北</p> <p>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使口罩等抗疫产业借此腾达大火之外,全世界好像得到统一的号令,被一只无形的巨手按下了“停止”键。一切的一切,共同进入了休眠状态。当然,旅游业更不例外。</p><p>作为旅游业中绝对主力的退休老人,被迫憋了半年多,好像已经到了忍受的极限。从疫情略有企稳的六月起,即已纷纷开始行动,近郊或长途、单独或组团、自驾或跟团、短期或长游,各自将习惯性的旅游悄悄地自行调整到进行状态。</p><p>国际停航,只能面向国内。</p><p>可能是相信西北地广人稀比较安全,亦或被西北的风光所诱惑,六月份以后,朋友圈里不断收获九宫格美图和对西北美景的赞叹文章。这些,无不是在勾引我“春心萌动”。近两年,我虽然走过西北的新疆西藏内蒙古,但是近年来逐渐热火的西北环线,还真的未有涉足。</p><p>也巧,六月底时,一朋友邀约组团环游西北,并喋喋絮叨行程中的各类具体事项。其实,我只关注到合适的行程线路,就此果断决定:去。</p><p>未有繁杂的谋划,简单轻松的于7月14日乘坐火车软卧,踏上青海甘肃宁夏四川18天的环游征程。</p><p><br></p> <p>火车的终点在银川,环游的起点也在银川。</p><p>宁夏回族自治区,在我国34个省市自治区中,以仅有6.64万平方公里的地域面积(仅为新疆若羌县域面积的三分之一)成为最小的省。其省府银川,是个只有两百多万人口的小城,甚至不及许多地县级城市,素有“位置不东不西、海拔不高不低、气候不冷不热”之说,这个说法也辅证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在国内外存在感偏低。又由于宁夏人很少外出打工,还有“各省人不知道宁夏人,宁夏人知道各省人”的说法。</p> <p>宁夏,此次行程只安排了沙湖、沙坡头、西夏王陵三个景点。</p><p>沙湖景区,以广袤沙漠与绿洲湿地相结合的特有景色,完美体现出沙与湖的魅力。</p><p><br></p> <p>沙漠,在此次行程中也算是重头了,有宁夏的沙湖、沙坡头,甘肃的鸣沙山,三处沙漠景点各有千秋。</p><p>沙湖,以沙漠绿洲征服游人们的眼球;沙坡头以驰骋腾格里內核震撼人们的感官;而鸣沙山则以沙漠中的一汪月牙清泉惊叹着每一个人的心灵。</p> <p>以石林命名的景区有很多,我曾经游历过云南石林、内蒙古阿斯哈图石林,也走过许多以石林命名的小景区,这些石林的共同点是都在山上。可今天要去的却是位于甘肃白银市景泰县的黄河石林。黄河与石林,有关系吗?</p><p>来到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黄河,眼前的黄河水还比较清,河面相对宽阔流速平缓,在景区前绕行了一个大弯,勾画出了一幅漂亮的大图。</p><p>乘坐景交车绕山而下到黄河边,游人沿着黄河边的步道迤逦而行约一公里,来到饮马沟石林景区门口。</p><p>坐上当地特有的小驴车进入石林峡谷,才领略到黄河石林所具有的特色:集丹霞、亚丹、峰林地貌于一体的沙砾岩峡谷山峰中,在地壳运动、风化、雨烛的作用下,如同刀削斧砍般的刻画出诸多栩栩如生多姿多态的各种形象像,不由使人叹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p><br></p> <p>在到达谷底刚刚折返,我们的小驴车正慢悠悠返回时,突然间整个峡谷出现骚动,瞬间又被极大的惊恐所笼罩,只听到急切的大声呼叫般的通知:峡谷上游突发洪水泥石流很快就要冲到峡谷了。</p><p>面对突发的警报,反应最敏捷的无疑当属赶驴车老乡,因为他们曾经有过切身经历。老乡将游客赶下驴车后,一反平时对毛驴温柔呵护的态度,杨起鞭子狠命抽打毛驴,朝出口方向拼命逃窜。</p><p>所幸景区管理方对危机处置比较到位,及时派出中巴车、电瓶车前来搭救游客,一路招呼见人就拉,以致超载超速、甚至有电瓶车出现印度火车“挂载”式带人。</p><p>此时,所有游客一下子全部进入逃命模式。</p><p>幸好,最终我们得以安全逃脱。</p><p>极度惊恐中,没人能冷静拍照,所以也没有照片视频来记录这段真实的逃命场景。</p> <p>甘肃祁连县的卓尔山与张掖市临泽县的七彩地貌相距不远。</p><p>早上在卓尔山时,三千多米的海拔且是阴天,气温估计才十多度,不远处的雪山清晰可见,冲锋衣难以抵御寒冷,下午到张掖已是大晴天,太阳下已是汗流浃背。</p><p>一天中,温差达二十多度,也不是容易碰到的。</p> <p>宗教,神秘莫测,尔等凡夫不敢妄议,不过我始终保持敬畏之心。无论是南传佛教、中原佛教或是藏传佛教,虽难说真正知晓,但还是一概保持敬畏。</p><p>这次行程中,拜谒游览了西宁市湟中区的塔尔寺、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拉卜楞寺、碌曲县的郎木寺。这三处寺院,虽不比拉萨的大小昭寺,但在藏传佛教寺院中,也算是比较著名的寺院了。</p> <p>中国的四大石窟,根据所处位置的自然条件,最终形成了莫高窟的壁画、云岗、龙门的石雕、麦积山的泥塑。</p><p>以前看过龙门的石雕,这次参观了莫高窟和麦积山,也算是看到了壁画、石雕、泥塑三类石窟了。虽未能理解领悟其中的真谛,但还是不禁由衷的赞叹古人的勤劳毅力和聪明智慧。</p> <p>行程中的有些景点,不能说不漂亮,但总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记得游新疆时驱车6个钟头到了戈壁草地边的小城,在湖水四周人工打造了一小片模拟海滩环境的景区,在内陆的新疆属于非常火的景点。可相对于看多了中外大海大洋的上海游客而言,只要匆匆一瞥就足以想打道返回了。</p><p>此行中,也有“塞上江南”、“高原江南”之类的景点,在西北高原、在干旱戈壁沙漠居多的甘肃宁夏,不能说不美,确有其特别的韵味。比如甘肃陇南市宕昌县的官鹅沟、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的卓尔山、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的门源华海、甘肃省迭部县的扎尕那景区等。</p><p>此行数千公里来到西北,我更愿意看到的是具有西北特色的、有浓厚历史文化积淀的景色古迹。</p><p><br></p> <p>以往的游览中,长江流域几乎早已走遍,而黄河流域恰恰极少涉足。今次行程中,经历了黄河上游的一些景点,填补了我游历史中的空白。</p><p>宁夏沙坡头景区的黄河第一湾、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的黄河九曲第一湾,还真是我目睹黄河上游的第一次。</p><p>全长约5464公里的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青海省的巴颜拉喀拉山脉,自西向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最后经山东流入渤海。我们此次游览的属黄河上游地区,尚未流经陕西山西黄土高原,因而河水还算清澈。</p><p>今天看黄河、渡黄河,人们不会将其视作难事。可是在古代,横亘在两岸之间的大河,也只有靠小小的羊皮筏子方可渡过,真是个艰难的事。</p><p>有清初诗人宋琬的《渡黄河》曰:</p><p>倒泻银河事有无</p><p>掀天浊浪只须臾</p><p>人间更有风涛险</p><p>翻说黄河是畏途</p><p><br></p><p><br></p> <p>此次行程最大的特点是,大部分景点除了观景,还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在参观游览的同时,又吸收到了诸多的历史知识。</p><p>位于宁夏银川以西约50公里的西夏王陵,背靠贺兰山面临银川平原,是一座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墓遗址之一。</p><p>嘉峪关,位于嘉峪关市以西约5公里,是明代长城的最西端 ,因地势险要镇守河西咽喉,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与东部河北的山海关、中部陕西的镇北台共称为长城三大奇观。</p> <p>湖,著名的湖泊有很多,分布也极广,相信每个人都游玩过不少的湖泊。但是,咸水湖、盐湖就相对较少,游览过盐湖的更是不多。</p><p>行程中安排的三处湖泊都是咸水湖:青海湖、茶卡盐湖和翡翠湖。</p> <p>途经腊子口战役纪念碑。</p> <p>四川若尔盖花湖草原,是花湖、是草原、更是红军长征途中的沼泽地。</p><p>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夏河草原,则是几十公里的牧场,还专门开辟了几处接待游客的“牧家乐”,倒也确实快乐。</p> <p>这次出行是个28人的定制团,都是资深旅友,在过往的游程中,经历过N多个各色导游。</p><p>因交管规则所致,我们在完成了宁夏的游程后,在宁夏甘肃的交界处换车换导游,本次游程就有了宁夏和甘肃青海的两个导游。</p><p>“导游与游客是天敌”。这话说得对、也不对。宁夏的导游小李,因其热情诙谐和真诚善好而获大家的一致称赞;而换到甘肃后的导游,则完全相反,无论哪方面皆无从称赞。两人相较,真有云泥之别。</p> <p>从银川始行的第16天,我们来到了甘肃第二大城市天水,将在此登上回家的火车。</p><p>16天的行程,我们穿越了宁夏青海甘肃四川,游览了黄河沙漠石窟草原,更有历史古迹塞上江南。据甘肃司机里程表的记录,我们在甘肃青海四川的实际行驶里程为5091公里,加上前一段宁夏的行程约千余公里,大巴车的总行驶里程超过六千公里。</p><p>出行前充满期盼,回家时同样的满怀期盼。</p><p>火车上的夜晚,各人带着同样的疲倦不一样的思念,很快入梦,所有的鼻鼾梦语,全部淹没在车轮的“铿锵”声中。</p><p><br></p> <p>16天的清淡寡味的西北团餐,加上来回两天的路餐,每个人都特别想吃“家里”的味道。每个人都为自己忙碌了“回家第一餐”。</p><p>出游,真好。</p><p>回家,真的好!</p> <p>回家的第二天,上海是正常的36℃高温天。</p><p>对于我们连续16天处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的边缘交汇处,享受了较长时间的高原干燥凉爽气候,刚回到家乡的上海,对海洋性高温高湿天气,还真有点不适应。</p><p>但,这是家乡,是我们永远生活的地方。</p> <p>不久后,又会想到出游。</p><p>会很久吗?</p><p><br></p><p><br></p><p> 2020年8月4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