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温馨港湾,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阵地,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的重要教育途径,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重复,更不是简单继续。只有加强家长和老师之间的联系,推进家校合作,才能最终促成孩子的健康发展。苏联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因此,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相连,密不可分,家校共建,永远是培养孩子成长路上永恒的课题。</p> <p> 自己的孩子因为班级里的同学起外号、被嘲笑而烦恼,甚至因此抵触上学,作为家长的您该怎么办呢?家长该如何正确解决孩子间的纠纷?【家庭教育•第6讲】就为各位家长朋友们做出了详细的解答。</p><p> 刘校长针对如何正确处理孩子间的小矛盾、小纠纷给出了几点的建议:</p><p>1、正确认识,有意引导孩子朝着积极方面思考问题。</p><p>2、稳定情绪,弄清楚事情的经过。</p><p>3、正视问题,培养孩子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p><p>4、适时求助,寻求学校和对方父母的协作。</p> <p> 孩子之间闹别扭、起外号是他们这个年龄所特有的一种正常现象。孩子间的纠纷是他们社会化发展的必要考验,发生纠纷、解决纠纷也是一种学习和成长。家长要指导孩子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凡事都要朝着好的方面去想、去做、去解决。</p> <p> 现在很有话题性的一部电影《悲伤逆流成河》受到关注,“外号”在其中往往会在其中担当一个帮凶角色。这部电影中,易遥是同学们口中的"赔钱货",这样带有贬低意味的绰号就体现了同学对她的不尊重、不友善。也因为本身的不尊重和不友善,当关于她的谣言四起时,同学们就越肆意地"践踏"她的尊严。如果她起初的"绰号"能被老师、家长重视,结局或许就是另外一个样子。</p> <p> 孩子被取外号是不可避免的事,我们不可能亲手帮助孩子排除任何障碍,不可能帮孩子屏蔽"恶意绰号"和异样的眼光,但我们可以帮孩子解决恶意绰号的阴影。我们要了解孩子对此是沮丧还是愤怒还是自暴自弃,才能更好地"对症用药",有效地解决孩子的情绪。这就需要孩子在提起绰号的时候,就要警惕了。因为一般来说,孩子不常会说起在学校的糗事,当孩子说了可能就是在向我们求助。这时我们可以通过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情绪,还可以通过观察孩子回家后的行为,以及上学前的行为和表情,或者打电话向老师了解。如果孩子出现异常,就要十分重视。</p><p> 除此之外,我们平时可以多与孩子聊聊在学校的生活,及时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生活情况。比如问问孩子:今天在学校什么事情把你逗笑了;今天课间你和谁玩了;今天发生了什么事……作为家长不盲目介入,而是去倾听、同理孩子的感受,和孩子一起探讨解决的办法,这样能帮助孩子慢慢学会独自面对问题,对于孩子来说是最大的帮助。我们可以和孩子说“我也有个办法,你想试试吗?”“我们可以直视对方的眼睛,跟对方说"你这样说我,我不喜欢!我很生气!","你不要再这样叫我,请你叫我的名字。</p> <p> 通过观看视频,家长们了解到孩子之间闹别扭、起外号这个年龄所特有的一种正常现象,更是社会化发展的必要考验,发生纠纷、解决纠纷也说一种学习和成长。当遇到事情时,要引导孩子,给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帮助,尽量让孩子自己解决。</p> <p> 观看完视频,家长们纷纷反馈自己感受和想法,都表示受益匪浅!</p> <p> 家长朋友们,每一个小的矛盾、每一次小的纠纷,都是家长教育孩子的良好时机。建立孩子的自信、帮助他正确的认识自己,更教会他尊重别人,是培养出一个受欢迎孩子的第一步,做爸爸妈妈的任重而道远!</p><p> 无论您做什么工作,每天请您抽出一点点的时间,倾听孩子们的故事,了解孩子们的世界,做智慧家长。牵着孩子的手,慢慢走,一起欣赏一路的风景。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