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之欲出的疫苗:中美英三国的激烈角逐

筋骨养护招商加盟总部

<h3>7月30日,疫苗股大涨。</h3></br><h3>  </h3></br><h3>股市炒的是预期,或许是各方面资金听到了风吹草动,纷纷抢筹。</h3></br><h3>目前的消息是,国内外的多个新冠疫苗都获批进入临床研究,这也意味着疫苗离我们越来越近了。</h3></br><h3>与之同时,中美等大国也展开了一场暗战……</h3></br>1<h3>截至7月29日,新冠病毒已在全球夺走超过66万条生命,累计确诊逾1679万。</h3></br><h3>在新冠大流行的今天,谁都知道,得疫苗者,得天下。</h3></br><h3>全球最大的制药公司辉瑞预计,全球对新冠疫苗的需求将至少持续几年。</h3></br><h3>到2022年,全球可能需要进行大规模疫苗接种,如果这一冠状病毒成为季节性或长期健康问题,可能每年或每隔几年就要加强接种。</h3></br><h3>丰盛的回报吸引了大量团队挤入疫苗研发的赛道。</h3></br><h3>据WHO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21日,全球在研的新冠疫苗项目共备案166项,其中24项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h3></br><h3>其中,中、美、英三国团队领跑全球,冲刺三期临床试验结果,并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政府、资本和技术领域的摩擦与竞争。</h3></br><h3>7月17日,英、美、加三国指控俄罗斯间谍欲窃取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究资料,但俄罗斯否认了。</h3></br><h3>对于疫苗研发的国际暗战是客观存在的,虽然各国官方都不提,但背地里的较劲无时无刻不在进行。</h3></br><h3>由于常规疫苗的开发漫长而昂贵,研发周期从几年到十几年不等,需通过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确保安全及有效性后,才能获批上市。</h3></br><h3>  </h3></br><h3>目前,疫苗的人体临床试验主要分三个阶段:</h3></br><h3>一期临床试验重点观察疫苗使用的安全性,确定人体可耐受又不会导致“毒副反应”发生的剂量大小。</h3></br><h3>二期初步确认疫苗的安全性,及其能否激发机体免疫应答,并确定免疫程序和免疫剂量。</h3></br><h3>通过前两期后,疫苗开发团队才能进入最关键的三期临床试验——检验疫苗是否有效抵抗病毒感染,以及潜在的副反应。</h3></br><h3>其耗时最长,样本量规模最大,需入组几千人甚至上万人,一般观察一个流行周期以确定疫苗对易感人群的保护率。</h3></br><h3>  </h3></br><h3>目前,全球只有7个项目进入三期临床试验,主要来自中、美、英团队。</h3></br><h3>其中,中国占三席,包含三款灭活疫苗,分别由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旗下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下称“科兴中维”)、国药集团中国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下称“中国生物”)、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参与研发。</h3></br><h3>另外,英国牛津大学与制药公司阿斯利康合作研发的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美国药企莫德纳研发的mRNA疫苗也相继进入三期临床试验。</h3></br><h3>  </h3></br><h3>美国药企莫德纳的mRNA疫苗宣布开展第Ⅰ期人体临床的那一天,中国的腺病毒载体疫苗也宣布开展人体临床并打出第1针。</h3></br><h3>从接种时间上看,领先了美国疫苗几个小时。</h3></br><h3>整个新冠疫苗研制,实际上就是中美英争霸赛。</h3></br>1<h3>从研发到生产,中美之间的比赛一刻都没有停止过。</h3></br><h3>目前中国已建成两个新冠疫苗生产车间。4月15日,中国生物完成疫苗车间的建设,量产后年产能达1-1.2亿剂。</h3></br><h3>  </h3></br><h3>7月1日,具备年产1亿剂量能力的研发实验室和生产车间综合体在武汉落成,建筑面积7260平方米。</h3></br><h3>除此之外,浙江省首个疫苗生产基地也于7月11日在宁波保税区奠基动工。</h3></br><h3>美英方面,强生与阿斯利康的腺病毒载体疫苗生产车间均在建设中,预计2021年底前生产10亿剂与20亿剂疫苗。</h3></br><h3>美国药企Novavax的重组蛋白疫苗生产车间也处于规划建设阶段。</h3></br><h3>  </h3></br><h3>临床试验样本上面,中国生物获准在阿联酋进行三期临床试验,科兴中维将分别在巴西与孟加拉国开展,前者预计有9000人参与,后者预计招募4200名志愿者。</h3></br><h3>而根据牛津大学和阿斯利康发布的最新消息,他们的三期临床试验预计在英国本土征募10000名志愿者,美国征募30000名。</h3></br><h3>  </h3></br><h3>6月2日,巴西卫生管理局批准了牛津大学在巴西征募2000名志愿者参与三期试验的请求。</h3></br><h3>专家预计,该疫苗一旦成功,将会提供接种人群大约一年的保护。</h3></br><h3>结果预测方面,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曾表示,今年9月中国或有疫苗投入紧急使用。</h3></br><h3>牛津大学主管疫苗测试的贝尔教授则表示,他们的疫苗最早将于2020年9月底上市,并有望于圣诞节期间在英国全面推出。</h3></br><h3>一切都像当初美苏搞军备竞赛一样激烈。</h3></br>3<h3>都说2020最稳妥的投资是黄金,但疫苗的利润却更加吓人,相关机构预测疫苗毛利润会在60%到80%之间。</h3></br><h3>据路透社报导,华尔街的投资者们正将赌注押向大型生物制药公司。</h3></br><h3>目前,5家世界最大的药剂实验室承担了全球70%的疫苗供应。</h3></br><h3>分别为:辉瑞、诺华、葛兰素史克、赛诺菲-安万特和默克。</h3></br><h3>此次新冠疫苗开发,为这些大型制药公司提供了广阔商机。</h3></br><h3>近半年来,几乎每次好的临床试验结果公布,都能刺激相关药企股价飙升。</h3></br><h3>  </h3></br><h3>华泰证券研究报告统计,截至7月1日,新冠疫苗研发企业市值今年出现300-1300亿元的上浮。</h3></br><h3>在中国,包含国药集团、科兴中维、康希诺、智飞生物等生物制药上市公司集体上涨,新冠疫苗概念股受到资本热捧。</h3></br><h3>  </h3></br><h3>国外呢,康希诺和美国的诺瓦瓦克斯、Inovio市值上涨约300亿人民币,莫德纳市值更是上涨约1300亿人民币。</h3></br><h3>当疫苗成为“战略资产”,政府的手,也伸向了疫苗的采购、生产与分配。</h3></br><h3>一些国家通过向潜在疫苗生产商提供资金,获得“优先购买权”来确保本国疫苗供应。</h3></br><h3>例如,英国政府宣布投资6550万英镑用于牛津大学与阿斯利康合作开发的重组腺病毒疫苗,成功后英国将获得1亿剂供给量。</h3></br><h3>  </h3></br><h3>据法国媒体报导,法国制药巨头赛诺菲也从美国获得了3千万美元的疫苗开发资金。</h3></br><h3>该公司首席执行官表示,“美国有权保留最多的疫苗”。</h3></br><h3>这引起法国舆论强烈反弹,该公司随后承诺平等供应疫苗,不会有任何国家优先得到。</h3></br><h3>而在中国,甚至出现了“抢跑”现象。</h3></br><h3>6月29日,康希诺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在一则公告上“欣然宣布”:该公司与军事科学院联合开发的疫苗已于6月25日获得军队特需的药品批件,有效期一年,但不得扩大接种范围。</h3></br><h3> 4<h3>如今,疫苗看样子是与我们越来越近了,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而言,能消费的起吗?</h3></br><h3>美国政府曾宣布,将向辉瑞公司购买价值20亿美元疫苗,确保为5000万美国人接种,每人花费约40美元。</h3></br><h3>而据华泰证券中性预计,普通新冠疫苗的单支定价将在30-60元,mRNA/DNA特效疫苗价格可能超过百元。</h3></br><h3>  </h3></br><h3>其中,中国生产的疫苗覆盖中国3-13亿人次。全球政府采购对中国企业利润贡献约430亿元。</h3></br><h3>不过,尽管巨头们在利益的驱使下,纷纷建设疫苗生产线,但大多数厂商的产能依然令人担忧。</h3></br><h3>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李一诺表示:</h3></br><h3>“我们可能需要有10亿支以上的储备才有可能覆盖相关人群。现在人类历史上有过10亿支以上的单个疫苗只有小儿麻痹症的疫苗。”</h3></br><h3> <h3>10亿的产能,不是一家企业就能做到的。</h3></br><h3>产能不足,所造成的情况,就是哄抬物价和群族撕裂。</h3></br><h3>其中,资源和议价能力较低的国家处于不利地位,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无法得到安全可及的疫苗。</h3></br><h3>而此时,特朗普也宣布美国“终止”与WHO的所有关系,并暂停资助,这更加弱化了大国与主权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h3></br><h3> <p><br></p><p>一位经历过多次全球卫生危机的资深人士对《金融时报》表示:“美国留下的领导力真空极其明显。</p><p><br></p><p>这带来了一个大问题:现在谁来介入?</p><p><br></p><p>谁来主导疫苗的分配和定价?</p><p><br></p><p>在未来,这又是一场残酷的大戏。</p><p><br></p> <p>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