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门前的瞭将台

沙漠王

<p>  作者:李春果 题材:游山玩水</p><p> 瞭将台是我们村子里的一座山峰。它是阴山山脉九峰山北麓最边缘的一座小山岗。小时候我曾经把它当成大山。那个时候它的确就是一座大山。我们上小学,初中的时候谁能上了瞭将台山顶总是要在同学面前“摆忽”几天。</p><p> 瞭将台山岗下面有两个紧挨着的小村庄,分为东西两村。现在两个村子里的常住人口加起来也不足一百人。而且都是五十岁以上的人,我不知道这算不算老年村。实际上农村基本都是这样了。</p><p> 西村叫高前豪,东村距离瞭将台山岗最近自然也就成了瞭将台村。我们居住的小村庄叫丈房塔。我们都属于一个行政村,叫小号子村。我家距离瞭将台五公里。8月2号早晨不到五点我背着背包带了牛奶、面包、矿泉水从家里起身。沿着一条古老的弯弯曲曲的河流走向瞭将台。一路上的风景真的让我的手机摄像镜头很辛苦😄。当然我也够辛苦。我爬山徒步14公里耗时210分钟。</p> <p>  瞭将台村子海拔1600米。瞭将台山岗最高峰海拔1765米。我有幸遇到两个在半山坡放羊的小学、初中同班同学。他们还是亲弟兄呢。他们两个人连羊都不管了,高兴地带着我爬山。两群羊也高兴地混在一起,竟然显得其乐无穷。</p> <p>  据传说,清朝康熙皇帝北伐时候曾经在此屯兵。借助元朝在山顶修建的敖包塔修建了点将指挥台。后来就把山岗叫做瞭将台。几百年来这里也没有文物管理办法的约束,周围村社盖房或者其他基建都去瞭将台敖包撬石头(敖包上的石头有棱有角,不用修整直接使用)。慢慢的敖包上的石头就没有了,敖包自然也就不存在了。但是瞭将台依然还叫瞭将台,一直响亮。敖包却很委屈。从正厅级直接降级成了副股级的敖包遗迹。它很无奈地继续着那些美丽传说。</p><p> 前几年当地人在敖包旧址上又重新建立了敖包。从敖包地址遗迹上看,这个敖包要比元朝蒙古人建立的敖包小的多。尽管如此,也还成了瞭将台一大景观。这几年周围村社的蒙汉人民每年农历五月十三都在这里聚会。同时也吸引了临近乡镇很多的善男信女。人们载歌载舞、宰杀猪羊,向天洒酒。他们以独特的方式祭敖包,祈求风调雨顺,国泰平安。</p><p> 你想上瞭将台看看吗?那就来看看吧!你站在瞭将台上瞭望,碧海云天,奇峰怪石。牛羊悠闲自如,村子周围绿树成荫。谁敢不说这边风景独好?</p> <p>  这是一个用头垒起来的小敖包。是我的同学刘贵自己垒的。他说他只要在山上放羊就垒石头。他大概用了一年的时间。他说每次看到自己的作品都感觉满足。这里有他的辛苦、他的希望和他的寄托。我觉得也包含了他的无奈和消磨时光。但愿他能如愿以偿,梦想成真!你看,这个小敖包比他本人都高了许多。</p><p> 他带我在山顶游览,在敖包上观景,他显得非常兴奋,他感觉自己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他滔滔不绝地讲述瞭将台的故事。讲述敖包下面那个“金马驹”的由来。讲述蒙古人民敖包相会的热情和浪漫,讲述那十五的月亮,他可能也曾经等待过那个美丽的姑娘......</p><p> 在瞭将台敖包上,我这个教授好像瞬间变成了小学生。身为羊馆的老同学摇身一变成了历史学家。他说我是他最忠实的听众。因为我一直很认真的听讲,可能真的感动了他。</p> <p>  这是瞭将台敖包背面的一处山脊。百十多立方米的几块石头在山顶生活了无数个岁月。它们见证了康熙大帝瞭将台点兵点将的全过程。它们的基部只有几个不起眼的石头支撑着它们沉重的身体。看起来不用狂风的吹打,它们都会向山下滚动。可是它们继续着危峰兀立的解说。我试图要推动它们,它们都懒得看我一眼,好像笑我蚍蜉撼树!两个同学笑的差点背过气去。我才知道我的力量小的可怜。当然自不量力也不是我的专利。😄😄</p> <p>  这几块石头看上去真的有点摇摇欲坠。它下面甚至都有肆无忌惮的穿堂风。</p><p> 那又能怎么样?狂风袭击万千重,它自巍然不动。可是,它的骄傲和自信却奈何不了飞禽的侵略。它们下面和它们身体里面的天然岩洞成了鸟类们的休栖地。石头旮旯里充斥着各种羽毛,粪便。但是我感觉这里很清净,很安详。</p><p> 山下瞭将台村和高前豪村的村民把这座山峰叫做驼峰岭。我看好像是一支运输驼队!你听到驼铃声了吗?</p><p> 喜鹊、麻雀、乌鸦、甚至还有野蜂都在这里居住。它们是怎么协调的呢?都说人类聪明,自我控制力好。我看也不尽然。有时候真的不如动物。</p> <p>  这条河由我们村子里一直延伸到瞭将台山下的那条河。这几年天雨不大,有很多河段已经趋于平缓或者消失。记得小时候这条河在我们村子前还是很壮观的,每逢洪水来临,仅仅那种轰隆轰隆的巨响就搅得村民心神不安。这条河最上游来自九峰山之春坤山昆都仑河最上游的分支河流。经过多次分流后,其中就有了这条河。这条河经过我们村子进入卜塔亥后面红油杆渠口河,最后成为艾不盖河支流,为内陆河,经百灵庙汇入腾格尔诺尔。</p> <p>  有朋友问我,这个大水坑是什么情况?它是瞭将台山敖包背面200米处峭壁悬崖旁边的一个铁矿石探测井口。几年前包头某企业来瞭将台探铁矿,这是其中一个井口。</p><p> 经过勘探。瞭将台山下和周围村社下面铁矿储量丰富,而且质量也很好。勘探方与当地相关部门和村民未达成协议,开矿工作被迫中断。传说瞭将台敖包下面的井眼里有金马驹,看来也不是捕风捉影。现在最少能证明有铁马驹,银马驹在山下沉睡打鼾。何时能够“万马奔腾”,富甲一方现在还不知道。煮熟的鸭子总会摆在桌面上。纵然是金凤凰,铁公鸡还能飞走不成😄?我们拭目以待。</p> <p>  在瞭将台西4公里距怀朔镇丈房塔小村庄(我们村)南1000米处有一座民国初期建立的三尖城。俗称土围子(上图和下图),当时主要是为防患土匪,为民安生之用。城址平面呈三角形,东墙长100米,西墙长100米。南墙长90米。城墙以黄土夯筑,每个夯基厚20厘米。该城夯筑采用斜坡式夯筑法。以车辆运土,自下而上逐渐层夯筑,夯层呈马道式,较传统水平夯筑法省工省力。墙顶宽3米,底宽5米,墙高4米。现在残高3米多。南墙中部辟门,谓正门。门宽8米。我记得我们小时候门口还有门墩呢。现在远远地望去仍然不失雄关漫道之感。甚至我仿佛听到城门官正在高呼:开城门了!</p><p> 城址三角均有角楼。北角楼平面近圆形,直径3米,残高1.1。现在从北角楼残墙轻易可上了城墙,西墙顶还是平坦宽阔。南墙已经破烂不堪。</p><p> 据介绍解放初期卜塔亥乡政府曾经在此办公很短暂一段时间。</p><p> 8月4日早晨,我来到三尖城,走在城墙上、漫步在城里、寻找着墙壁上的洞穴、静观南大门,围绕着城墙遗迹转了两圈。回想着儿时的故事和青年时候的梦想。</p><p> 四十年前,我们十多个孩子经常在三尖城玩耍。那个时候城墙顶部还很宽敞,我们还在城墙顶端追逐游戏。</p><p> 三尖城里面住着狐狸和其他野生动物,墙壁上部有很多洞穴,里面住着很多鸟类。当时村子里的大人们说洞里还有毒蛇,不让我们去探究。</p><p> 我们提着水桶从城墙东边河槽里挑水在三尖城城里灌黄鼬,我们把它们叫做黄鼠狼。黄鼠狼为了不被灌死只能从洞里爬出来。它们狠起来可是特别厉害,能把铁锹咬的嘎吱嘎吱响。有的一出洞口自然又进了我们布的口袋。但是它们放起屁来那才叫扛硬呢,简直要把我们熏死。有的比较厉害和机灵,它们从口袋边儿上逃跑,然后就是慌不择路掉入我们提前挖的陷阱。最后还是被我们用铁锹拍死。</p><p> 家长们都称赞我们给村子里除了害。因为黄鼠狼几乎偷遍了村子里每家每户的鸡。人们都恨透了黄鼠狼。可是我现在想起来感觉抓错了“贼”,三尖城距离我们村子1000米,恐怕还有另外一群黄鼠狼隐藏在村子里。此黄鼬非彼黄鼬也!管它呢,现在给三尖城黄鼠狼平反昭雪也没有意义。</p><p> 我们慢慢剥黄鼠狼的皮,这可是技术活儿。我记得只有刘玉马和曹吉元会干这种事,我只配打下手。村子里供销社只收购红桶黄鼠狼皮。就是一个完整的圆桶皮,不能有一点切口。还必须带有黄鼠狼的尾巴,据说黄鼠狼的尾巴可以做毛笔。当时听说黄鼠狼的肉喂给狗都不吃。我们只能挖坑埋掉。现在想起来狗连屎都吃,还嫌黄鼠狼的肉肉臭吗?恐怕这个试验很难兑现了。现在黄鼠狼的尸骨成了接骨的抢手药。再拿黄鼠狼喂狗就属于SB😄。</p><p> 在供销社,我们用红桶黄鼠狼皮换了一大堆糖块、果丹皮、笔记本、铅笔,墨水。当然我们还偷偷地获得了一条“太阳”牌香烟。这绝对不能让大人们知道,我们人手一合烟。</p><p> 我们坐在村边马连滩,拢上一堆干牛粪,烧土豆,烧雀儿蛋,抽烟。好不自在!</p><p> 我给大家带头,我们唱起了国际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多么幸福的少年。</p><p> 哦,忘记告诉你们了。2014年5月30日三尖城被包头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历史文物。现在已经按照文物级别保护。</p> <p>  我从三尖城出来开始在村外田野游荡。葵花、玉米、荞麦、每样都让我有格外的亲切感。特别是路边那些野花更显得优雅高贵。平时那些不起眼儿的驴耳凤毛菊也与其他花朵争芳斗艳。那些满身带刺的飞镰好像突然也开始多了几分柔情与温顺。就连那总是扎破我们自行车内胎的苍耳子怎么突然就变得那么漂亮?</p><p> 再看看斜阳下这些葵花🌻,还有葵花盘上那只酣睡的蜜蜂🐝,它好像突然明白了唐朝诗人罗隐为蜜蜂写的一首诗。</p><p>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p><p> 还不如在葵花盘上随风摇荡,睡觉打鼾呢!我为它记录下这个温馨的改变命运的瞬间,请看:</p><p> 七绝•八月葵花摇细雨</p><p> 八月葵花摇细雨,勤蜂酣睡伞房居。</p><p> 随风荡起翩跹舞,向日云烟蜜有余。</p> <p>   七绝•骄傲的荞麦</p><p> 雾罩白花晨水畔,烟滋绿叶颈红帏。</p><p>我携雨露飞云涧,浪子团圆醉意霏。 </p><p> </p> <p>  有人问我,这是辣椒🌶️吗?</p><p> 不是!肯定不是。这是我在瞭将台村边拍照的柠条。漫山遍野的柠条。它们的籽种将要成熟。豆角夹挂满了每一枝条。你身临其境会有一种错觉,这里是菜园,辣椒园。</p><p> 如果不采摘的话,它们马上就自动开夹,籽种会随风飘洒在地面上。来年继续发芽、生根、开花结果。</p><p> 柠条是当地防风固沙最好的植物,作为饲草料也很受牛羊喜好。它还是中草药配方中不可缺少的品种呢!</p> <p>  黄昏时,我在村口游荡。太阳拖着疲倦的身体开始向西边飘落。我呼唤它歇歇脚再走,它眨巴眨巴眼睛继续我行我素。我没有能力让太阳歇脚,月亮却冉冉升起。勾月、半月、圆月...._它竟然与太阳打了个照面。</p><p> 走了太阳,来了月亮,又是晚上。</p><p> 我看不见星星......月亮就像</p><p> 一片孤舟开始在天边游荡。</p><p> 孤舟上有一个模糊的身影</p><p> 在努力摇桨。</p><p> 西山红遍,</p><p> 夜色渐浓,</p><p> 我闻到了浓郁的酒香。 你看:</p><p> 浣溪沙•盼郎归</p><p> 驾雾腾云勾月浮,飘零碧海一孤舟。丈夫酒醉竞艄游。</p><p> 娇妻萌春期日落,红腮偷热帕遮羞。夜沉深色更担忧。</p><p><br></p> <p>  浣溪沙•倚浪娇眸望袅台</p><p> 倚浪娇眸望袅台,万千河雁翅舒开,静心默数几多排?</p><p> 夏末炎阳萌醋意,怒将光紫拭红腮,女儿爱美怎么猜?</p><p><br></p> <p>  8月1日上午家乡下了大雨,下午我们赶回来了家。第二天早晨我们在泥泞的田间小路上漫步。欣赏雨后的庄稼。看着晶莹剔透的露珠,还有那露珠滋润的花朵,绿叶。我们心里也乐开了花。</p><p> 草地上的露水很清凉。鞋面,裤腿都湿透了,我们浑然不知。有人问我,那条小路上不就是一个人吗?怎么总是我们、我们,我们?我现在就悄悄告诉你:我在偷偷地承担摄影师的职责,我怎么敢把自己也放在镜头里呢😏😏!我可没那么自私!</p><p> </p><p> 再见!</p><p> 2020年8月4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