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船

心烟

<p>  泰戈尔一一印度伟大的作家和诗人,他是首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作家。他的作品有一种典雅的风韵,洋溢着诗情画意,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典范,充满着爱国主义,人道主义的精神。他的长篇小说《沉船》通过轻松的笔调,曲折的情节,描述了几个印度青年感情生活的纠结,这本小说被泽成多种语言,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p> <p>  《沉船》小说中的主人公罗梅锡是信仰印度教的知识青年,他与邻居姑娘海敏丽妮相爱,但海敏的宗教信仰是梵社教派。虽然两人在文学与哲学上很谈得来,有一种心有灵犀的相通与爱情,但由于教派与信仰不同,罗梅锡的父亲阻止了他们感情的进展,并迫使罗梅锡与自己远方朋友的女儿结亲。</p> <p>  迎亲的队伍办完喜事,租一条大船在帕德玛河上往回行驶。那天,月光朦胧,天空没有一丝雾霭,行至河中,突然间一股旋风冲天而起,汹涌的巨浪夹着混浊的泥沙残叶向船只猛扑过来,狂风巨浪将船只卷起几米高,又重重地摔下,以摧枯拉朽之势,倾刻间将船只冲得支离破碎,荡然无存。</p> <p>  罗梅锡被巨浪冲到帕德玛河中间的一条沙洲上,当他苏醒过来,吃力地爬起来,他发现沙洲的另一端,有一位穿结婚红装的新娘也躺在那里,他走过去,发现这位女子还尚存气息,他连忙为她做人工呼吸,将姑娘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罗梅锡因为抵触这段姻缘,所以在结婚时也没看新娘一眼,他误认为眼前这位姑娘是他结婚的妻子。而红衣新娘也因为结婚时害羞,一直低着头,也没好意思看新郎一眼,她也认为眼前将她救起的人就是她的丈夫。</p> <p>  沙洲上万籁俱寂,罗梅锡大声地呼唤着亲人的名子,但浩渺天宇间没有任何回声,他的父亲和亲人在这次事故中全部遇难。第二天,河上来往的船只将他们救起。罗梅锡带着这位新娘回到家,在与这位新娘的交谈中,罗梅锡发现眼前这个女人并不是他新婚中的妻子,这位新娘叫格姆娜,是个孤儿,家境贫寒。罗梅锡看着这位如花似玉的姑娘,他不忍心将真相说破,只得将她送到女子寄宿学校学习。而他自己则回到他心爱的女人海敏身边,在与海敏丽妮相处的日子里,罗梅锡感到无比的欢乐与幸福,他们交谈很投缘,并在一起学音乐学弹琴,有时既使默默无语地目光对视,也感到一股暖流涌遍全身,这种心心相认的融洽与爱恋,使他们置身于美妙的境地,这是青春的激情,这是爱情的甜蜜。但罗梅锡的心却很矛盾,他不知道怎样向海敏说明他与格姆娜的错位的纠葛,他只是想:等他与海敏结婚以后,再把一切都告诉她,然后再由海敏向格姆娜说明一切,把对格姆那的伤害降到最低。</p> <p>  罗梅锡与海敏定了婚,在婚礼即将临近的时候,格姆娜寄宿的学校向罗梅锡发出通知:学校放假让他将格姆娜接回。罗梅锡只得提出推迟婚礼,他将格姆娜接回,并为她在城里租了一所房子,格姆娜也感到了罗梅锡对她的冷漠,她有种莫名的痛苦盘距在心中,但她百思不解。当海敏的哥哥找到了罗梅锡的房子,见到格姆娜,并质问:这个女人是谁时?罗梅锡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这女人是他远方的亲戚,与他没有任何关系。但是海敏的哥哥并不相信,他认为罗梅锡品行不正,他已有了别的女人,他欺骗了自己妹妹的感情。他回去以后,替他妹妹海敏取消了与罗梅锡的婚约。罗梅锡这时也没有辨解,只是带着格姆娜离开,搬到别的城市,并把格姆娜安顿在朋友家里,就匆匆外出去寻找格姆娜的丈夫。经过百般努力,终于打听到了格姆娜的丈夫叫纳利纳克希,他在那次风暴沉船事件中也被人救起,现在在加尔格达市行医。</p> <p>  罗梅锡回来后,马上给海敏丽妮写了一封信,把事情的来笼去脉讲述清楚。但这封信还没有发出,就被格姆娜看到了,格姆娜很震惊,她明白了一切,知道了罗梅锡并不是她的丈夫,不是她终身依赖的港湾,她悲哀地感到世界的浩瀚与自已的渺小。她依然决然地离开了罗梅锡,去寻找她的丈夫。她在朋友的帮助下,按照信上提供的线索,终于找到她丈夫家,在没有相认之前,她在纳里纳克希家帮佣,她以美丽勤劳善良的品行,赢得了婆婆的喜爱。</p> <p>  罗梅锡见格姆娜离家出走,连忙出去寻找。他又回到了加尔格达市,他见到了海敏的哥哥,并向他合盘托出事情的全部经过。海敏的哥哥告诉他:海敏失恋以后,终日以泪洗面,她经常在缀满星斗的穹宇下的夜色里,在铺滿碎石的小路上徘徊,仿佛在向无垠的夜空来诉说她的悲哀。她遵循教规过一种女修行者的生活,她力图用宗教的自我克制,转化为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来宣泄融化掉她的痛苦。为了摆脱痛苦,海敏在父亲的陪同下去远方旅行去了。罗梅锡找到了格姆娜,并见到了她的丈夫,向他解释了一切。纳利纳克希也始终相信他的妻子还活在这个世上,“有情人终成眷属”,格姆娜终于与丈夫相认,她有了一个幸福的归宿。而罗梅锡自己却带着对海敏的思念,又踏上了“红尘征途”。</p> <p>  泰戈尔在这篇以爱情纠葛为线索所展开的故事中,控诉了愚弄人的礼教,批评了罗梅锡软弱又矛盾的性格,又赞美了他的善良,同情帮助别人的品格,表现了作家高尚的浓郁的人道主义思想。</p> <p>  当我合上这本书时,我却感到了深深的因惑。因为我在76年中学毕业要插队的前夕,我家邻居的女孩从集体户探家,曾向我讲过泰戈尔的《沉船》,内容与我看的完全不一样,难道她讲的不是泰戈尔的作品?</p> <p>  我记得她向我讲述的《沉船》的内容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苏联的女游击队长单独执行任务归来途中,遇到一个德国军官。两人展开了一场博斗,因为德国人有伤在身,力不从心,便做了女游击队长的俘虏。女游击队长将敌人五花大绑捆起来扔到一条船上,她划着船驶向大海,驶向驻地。</p> <p>  茫茫的夜色笼罩着大海,海面上风平浪静。突然,海上传来一阵雷鸣般的低沉的轰隆声,打破了天地间的寂静,海上起风了,狂风卷着巨浪呼啸着向小船滚过来,小船在浪尖上颠簸,一会便被巨大的浪涛击碎。女游击队长抓住一块船板,一手牵拽着敌人伏在船板上,顺水飘流。巨大的浪涛将她们冲到海上的一座孤岛上,孤岛中央浓密的植被,在漆黑的夜里一片黝黑暗淡,象变幻莫测的梦境,神秘恐怖。这位坚强的女游击队长这时也感到一种孤独和茫然。她松开手里的绳子,并为德国人松了绑,这德国人也很知趣地捡来一些树枝升起一堆篝火,他们烤干了衣服……长夜漫漫地游荡着,海风吹过岛上的树林,叶子沙沙作响,发出阵阵的窃窃私语……</p> <p>  黎明终于来到了,他们在岛上向海面上眺望,希望有路过的船只来拯救他们,但是海面上依旧风平浪静,远处天水相连,苍茫一片。德国人开始在海边捕鱼捉虾,在林子里抓野鸡野兔,用火烤熟充饥,一连几个月,就这样过下去</p> <p>  在这座孤岛上,他们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里现在没有什么敌人,只有求生的两个人,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他们现在是相互依赖,相互扶持,女人不再那么咄咄逼人,眼神变得柔和起来,她在那个男人眼里,就是一个漂亮的姑娘。那个男人在这几个月的相处中,己深深地爱上了眼前这位姑娘……</p> <p>  终于有一天,海面上出现了一只大船,向这座孤岛驶来。岛上这两个人兴奋地对着渐渐驶近的船只高呼呐喊,他们都相信这只船是自己部队的。两人这时都变了脸,互相对峙着,同时拔出手枪指着对方,女人说:我们的船只到了,你还是投降,做我的俘虏吧,我们优待俘虏。男人说:是我们的船到了,你还是跟我走,做我的老婆吧。疆持半天,他们谁也征服不了谁,终于,枪声响了,女游击队长忍住悲痛,含着眼泪,把子弹射向敌人的胸膛,德国男人倒在血泊中死去……大船终于到了孤岛,船上走下来几个苏联红军,他们帮着女游击队长挖坑,将德国人的尸体埋在孤岛上后,带着女游击队长乘船返回驻地……</p> <p>  多少年过去了,我的脑海里一直盘旋着离奇的《沉船》故事。而现在买来了泰戈尔的《沉船》,看过方知内容截然不同。那么,这后一个《沉船》到底是谁的作品呢?这本书又在哪里?</p> <p>  我根据朋友的简单介绍,描述概括出的这些文字,是否符合原书的内容?这在我心中成了一个谜?谁能解开我心中的谜?战争对于人类是最大的伤害,我希望:和平,安宁,幸福永远伴随着人们。没有战争,没有疫情,让爱的阳光永远笼罩着人们,愿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p> <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