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诗画情里度春秋</b></p><p><br></p><p> 一丛碧绿一方天,</p><p> 两口山塘半爿檐,</p><p> 不羡寻欢自苦乐,</p><p> 几缕茗香堪比仙。</p><p> 这首七言诗,是为经年未见的故人谢汉文所作。说起来有段因由:今年7月初,我去了番禺余荫山房看紫薇,皆因广州市有关部门在此举办以细叶紫薇为主题的“今夏芳菲”园艺展,把余荫山房弄得花枝招展、满园秀色。为此,我在朋友圈发了一篇“美篇”:《夏日芳菲秀山房》,一时间引来众好友围观,其中一人大叫:“怎么不拍拍我获得金奖的紫薇盆景?!”“啊?有这等事?”细想一下,确实遗漏了。原来,这盆景放在入口处正中,很多人围着拍照,为避开人群,我选择了先拍其他,回过头来再拍它,结果临走时忘记了。这大叫之人,正是获得金奖的紫薇盆景作者谢汉文!</p><p> 离广河高速增城出口2公里的地方,有一片山塘土地,绿树环绕、翠竹葳蕤,这是谢汉文的修身养性之地。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应谢汉文的邀请,我们来到了这里。沿着一条不长的土路穿过一道写有“鸣木宛”三个大字的简易牌坊,便到了一间三面通风的茶室,透过茶室,周边是一盆一盆未经修剪的盆景,偌大的场地,种植了罗汉松、九里香、黄杨、雀梅、紫薇、榆树等。据谢汉文说,计有盆景200多盆,地上种植800多株,真是令人称羡不已。</p><p> 我与汉文相识20多年,知道他喜欢树仔头、搞搞绿化,却不知他如今玩得这么大,听他讲起往事,才明白个中缘由。原来,汉文早年在老家连州工作时,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位民间艺人,并成为忘年之交,也由此迷上了树仔头。他家有一个几十见方的小后院,于是,他把买来的树仔头培植成盆景,小后院成了盆景园。有一次,老婆叫他去籴米,中午等米下锅,他答应着,却鬼使神差去了县城南门河边的树仔头市场,买了几株中意的树仔头,把籴米的事给忘记了。1995年,他被调到广州市增城区工作,居住环境的改变,让他从老家运来的几十盆盆景无处安放,只好放到机关大院的花园里,可是不久,这几十盆盆景不翼而飞,导致他放弃了玩盆景的念头。直到十年后,他再次认识了一位盆景艺人,重新燃起培植盆景的强烈愿望。他在郊外租赁了一块闲地,购置各种苗木,建造自己的盆景园,又结识了一批盆景艺术家,让自己的盆栽技艺突飞猛进。十多年来,他屡屡偷得浮生半日闲,勤奋耕耘,前些年退休后,更是一心一意扑在盆景园里。他精心培植的各种盆景作品,多次在粤港澳台盆景展中,在省市盆景展中获奖,2017年,他被广东省盆景协会授予“广东岭南盆景艺术家”称号!</p><p> 都说盆景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谢汉文一生酷爱盆景,整天在盆景园里打磨,全副身心宅在盆景园,在诗情画意中度春秋。他说,不打麻将不打牌,灯红酒绿与我无关,唯有对这一草一木独有情钟。他那间简陋茶室,常常与志趣相投的好友相聚,泡一壶香茗,清风明月下,论道草木,何等惬意!</p><p> 在诗与画的意境中,谢汉文悟道了自己的人生真谛。</p><p> </p> <p>土路两边,都种植了山松、罗汉松。</p> <p>镇场之宝——雀舌黄杨</p> <p>镇场之宝——雀舌黄杨</p> <p>镇场之宝——雀舌黄杨</p> <p>踌躇满志的谢汉文</p> <p>2020年迎春盆景展览获奖的九里香盆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