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后的枪手部落

高山流水

<p class="ql-block"> 民风古朴,风情奇异,走进从江就走进了一个神秘的世界。中国最后的枪手部落就在贵州省的从江县。从江地处贵州的东南边缘,九万大山的腹地,境内峰峦林立,林海苍郁,324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苗、侗、壮、谣等19个少数民族,各民族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神秘的民族风情和原始古朴的文化习俗使人心驰神往。</p> <p> 从这里走进“风韵苗侗,神秘从江”。</p> <p> 从江县政府的门楼有很鲜明的民族特色。</p> <p> 29层重檐,双层宝顶,高46.8米的从江鼓楼曾是世界最高的侗族鼓楼,2010年黎平鼓楼建成之后才屈居第二。</p> <p>  </p> <p> 由5个自然村寨组成的芭沙苗寨,总人口两千多,是“地球上最神秘的21个原生态部落”之一。因成年男子人人身不离枪而被称为“中国最后的枪手部落”,它以浓郁独特的远古遗风,成为众多游人争相窥探的秘境。</p> <p> 芭沙苗寨离县城丙妹镇只有7公里,324国道就从寨子中穿过,现代时尚的生活离他们并不遥远,但芭沙村民依然固执地坚守着他们久远的生活习俗,外面的世界仿佛与他们无关。走进芭沙就像穿越时空走进了远古时代。</p> <p>  几十年前,芭沙人都是过着半狩猎半农耕近乎原始的生活,因此成年男子几乎人手一杆猎枪。据说在政府禁猎缴枪时他们死活不交,因为猎枪已经是他们生命的一部份。考虑到持枪是芭沙男子千百年来的传统,政府只得特许他们保留猎枪,但不准再用枪猎杀野生动物。这样,芭沙就成了中国最后的枪手部落。</p> <p> 依山而建的寨子,周围都是茂密的树林。</p> <p> 吊脚楼、石板路,刚走进这个苗寨便平添了一丝远古的幽思。</p> <p>  晒稻谷的木架。</p> <p> 穿过密林,沿着石板路在静悄悄的寨子溜达。下午的寨子像在沉睡,看不到一个人影。开始时还担心吊脚楼下会突然蹿出一条大黄狗来迎接我们,但走了半天终于证明这个担心是多余的。</p> <p> 沿着一条小路走向幽静的密林深处。</p> <p> 虽然早就知道芭沙人枪不离手,但是在深幽的密林小道中突然被一伙黑衣枪手挡住去路还是给吓得不轻,心里第一个想起的是电影《乌龙山剿匪记》里的情景。</p> <p> 振耳欲聋的枪声打破了森林的寂静,原来这些枪手和寨子里的人正在树林里的一块空地上为刚来的客人举行欢迎仪式。我们突然闯进来,根本不知道他们的活动,怪不得刚才寨子里静悄悄的。</p> <p> 客人到来时朝天放枪是最隆重的欢迎礼节,我们来得正是时候,有幸成了贵宾。火枪现在不能打猎了,但还有“礼炮”的功能。节日庆典或迎接重要客人时他们都会朝天放枪。隆隆巨响震撼人心,放枪远比放鞭炮更有气氛。</p> <p> 迎客时芦笙歌舞也是必不可少的。</p> <p> 传说苗族人的祖先蚩尤有三个儿子。芭沙苗族人是蚩尤第三个儿子的后裔。蚩尤被黄帝打败后,他的九黎部落有一部分向西南迁徙,芭沙苗族的祖先便是大迁徙先头部队的一支。正如余秋雨所说的:“芭沙人乘着时空列车,以其独特而奇异的风俗习惯,从远古向我们走来”。</p> <p class="ql-block">  入乡随俗,我们也要参加村民的拜树神仪式。</p> <p> 芭沙人崇拜树神,逢年过节、庆典喜事或遇天灾人祸、人畜不安时都要到树下烧香跪拜,以求平安。客人来了也要入乡随俗祭拜树神。</p> <p> 芭沙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树。孩子一出生,家人就要种下一棵树,让孩子和树一起长大,到离世时就用生命树做的棺材土葬,但不留痕迹,只在上面再种一棵树。因此,芭沙人认为每一棵树都是一个祖先的灵魂,万万不可侵犯。正是这种朴素的天人合一的观念,使得芭沙处处树木繁茂,郁郁葱葱,仿佛世外桃源。</p> <p> 斗木牛是芭沙苗族举行各种活动时最精彩的保留节目。据说这个节目原来是让真牛相斗,但农民视牛如命,不忍心让牛受伤,因此改为用木头装上牛角做成假牛由人扛着相斗,两队人马互相顶撞,把对方顶回去便算胜利。</p> <p> 芭沙男人的发式很奇特,头部四周的头发全部剃光,只在头顶中间留下一小圈盘成发髻,并且终生保持这种发式。传说这是他们的祖先蚩尤留下来的,几千年不变,这也许是我国成年男子最古老的发式了。</p> <p> 锋利无比的镰刀在手中飞舞,不一会就把头发剃光了。令人惊愕的倒不是那奇异的发型,而是他们竞然用农具当剃刀,如此“顶上功夫”堪称绝技!</p> <p> 芭沙男孩在未成年之前是不许随便剃发剪发的,只有到了16岁家长才会给他举行这种古老的成年仪式。从此,他就可以背上心爱的猎枪,成为真正的男子汉了。</p> <p class="ql-block"> 有模有样的芭沙小枪手。</p> <p> 据说芭沙苗族奇特的装扮曾引起日本民族民俗学家的兴趣,因为日本武士的衣着装扮和芭沙男子的衣着几乎没有差别。于是那些学者便来芭沙寻找日本民族起源和迁徙的蛛丝马迹。看来日本人要把芭沙人叫爷爷才对。</p> <p> 火枪、砍刀、鱼篓、烟杆、葫芦是芭沙男人的标配。不知葫芦里装的是什么药,应该是火药吧。</p> <p> 芭沙苗族女子的服饰一般都是自己缝制的,大襟黑衣和百褶短裙,显得沉稳低调。不过配上色块拼成的胸兜,倒也有一种古朴淡然的美感,但是与西江苗族姑娘银佩叮当的盛装相比就逊色得多了。</p> <p> 蜡染的黑衣黑裙加上彩色胸兜,穿解放鞋打绑腿,头上插一把梳子固定发型是芭沙女子标准的装扮,这样可能更适合劳作。但这些年轻姑娘对外面的流行时装不屑一顾却使我感到惊讶。不过这也正是芭沙的魅力所在,要是什么都融入了现代潮流,谁还会去芭沙?</p> <p> 听说芭沙至今仍保留着抱姑娘的习俗。秋收时就是抱姑娘开始的时候,青年人白天下地劳动,晚上就聚在一起喝酒唱歌抱姑娘。一个小伙子可以同时抱几个姑娘,姑娘们也乐意让他们抱,因为被抱得多才能证明自己有魅力。要是没被小伙子们抱过,就会有嫁不出去的危险。如果能被外乡的小伙子抱过,则被认为魅力更加出众,会得到更多人的追求。因此,碰到外乡来的青年人,芭沙姑娘都会千方百计挑逗他,任他抱个够。</p> <p> 尽管我们看到的许多都是取悦游客的表演,但在寨子里溜达,还是能看到一个真实的芭沙的。但愿从远古走来的芭沙不要在现代文明的烟尘中迷失自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