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逐梦前行——小学语文组暑期网络直播学习交流

美友15942660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自主学习是新老教师专业成长的必需之路,也是其实现终身学习的基础。</span>8月1日晚上7:30—9:30,<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校小学部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在线观看了中国教师报“课改中国行•新解新教材”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网络直播专题报告《统编教材语文要素新解读》。</span></p> 专家引领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吴忠豪,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市小学语文教材主编,教育部“国培计划”小学语文示范性培训项目首席专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上海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长三角小学语文教育论坛发起人。</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吴忠豪教授从什么是语文要素、抓重点不平均使用力量、聚焦阅读能力把握年段目标、重在养成学习习惯、围绕语文要素进行教学设计等五个方面展开讲解,让老师们了解统编教材明晰的语文要素。</span></p> 学习心得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观看《统编教材语文要素解读》有感</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咸阳西北二棉学校 程娟娣</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每个主题单元都安排了“语文要素”,一二年级虽然没有像三年级那样清晰地指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但课后题也有语文要素的指向。这些语文要素涵盖了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相对于以前的教材来说,统编教材为语文教师提供了精准的单元教学目标和要求,指向性更明确。</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通过观看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的直播讲座《统编教材语文要素解读》,对几种教学案例的分析,我对吴教授提出的“围绕语文要素进行教学设计”有了深刻的感悟:统编教材突出了新的教学理念,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语文教师要紧跟教材改革的步伐,与时俱进,做到科学地使用教材。课堂教学中要实施、落实教学目标,不仅要求教师首先设计出合理的教学目标,而且还必须围绕语文要素进行教学设计。这样,才能保证语文要素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达到统编教材的教学要求。</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如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要素要求“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其中《古诗三首》后面教材安排了“活动提示”,要求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节日里有哪些风俗。由于这是一项实践活动,因此要有准备,给学生留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查阅、收集、整理资料,否则,语文要素的指向就会落空。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前面的三首古诗,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日:春节、清明、重阳节的风俗习惯,通过搜集资料、询问家长等方式拓展其他传统节日,了解相关具体日期、风俗、传说,进行自我学习,并筛选、整合资料,教师再进行请假。整个学习过程,使学生从封闭的课堂变成了开放地自主地学习,不仅落实了语文要素,还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语文老师要落实好“语文要素”,教给学生知识和方法,才能让语文教学的“根”扎得更深。</span></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观看《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语文要素新解读》有感</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咸阳西北二棉学校 李倩</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20年8月1日,我有幸听了吴忠豪教授的讲座。这样的讲解指导真可谓是我们教学中的指南针!他让我了解了统编教材编写思路;让我知道了今后语文该如何去教;知字教学到句子教学再到段教学的层层递进;语文阅读方面的重点是学生的读,习作指导的方向等等,真是受益匪浅。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新教材中增加了一个新的板块,和大人一起读,将课外阅读纳入了课程中,引导学生要大量阅读,让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并能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从而爱上阅读,充分的调动家庭教育的力量,共建书香型校园、书香型社会。大量的阅读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采用了“人文主题”与“语文素养”双线组织的结构,适当保留人文主题,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要素分解为若干个知识点,由易及难地贯穿到各个单元中。这样的双线组织结构,不仅能够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同时也能够保留语文课程的内在逻辑性,使得课程内容的呈现有条不紊,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学习语文知识,掌握语文学习方法,从而逐步培养其必备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只有高度重视和充分认识部编教材的重要意义,让学生通过教育,懂得爱,懂得尊重,懂得感恩,懂得担当。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通过这次培训,我不仅获得了语文教学和备课时处理教材的有效建议,更加深刻地明确了语文教学的方向,而且充分认识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还要尽量收集与教材有关的资料;不但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还要积极转换自身的思维方式,积极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使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能和学生产生共鸣。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是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个方面的综合要求,也就是说,既要教会学生知识,又要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span></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统编教材语文要素新解读》观看心得 </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style="color: rgb(1, 1, 1);">咸阳西北二棉学校 武宇婷</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今天,我观看了吴忠豪老师的《统编教材语文要素解读》,在讲座中吴忠豪老师不仅分享了各年级的语文要素,还通过大量具体的教学案例解读如何围绕语文要素进行教学设计。吴忠豪老师在五个方面进行了解读,分别是什么是语文要素、抓重点不平均使用力量、聚焦阅读能力把握年段目标、重在养成学习习惯、围绕语文要素进行教学设计,通过这五个方面让老师们了解统编教材明晰的语文要素。听过这次讲座后,我有很多收获,现将我的部分心得分享如下:</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语文书中一个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就是“语文要素”。</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语文要素”是每一个语文老师必须注意且了解的,那语文要素到底是什么呢?听过讲座之后我知道了它就是在语文课本中所含的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和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这瞄准的是语文核心素养。在讲座中吴忠豪老师以四年级上册为例进行了分析,把每一个单元的语文要素都找了出来,同时还分析了部分语文要素的难点,比如个别单元有两个以上的语文要素这在教学中很难整合等,阅读要素要比作文要素更加的清晰,这使我们对于语文要素的了解更加深入。</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二、针对一个单元中两个及两个以上语文要素处理时应当抓重点,不平均使用力量。</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语文要素包含知识,包含方法策略,语文知识教学其实只用认识了解即可,但是方法策略需要学会的同时进行灵活运用,对比之下方法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在这里吴忠豪老师举例了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四篇课文,对这一单元中包含的三个语文要素进行了重点的划分,突出重点,学习主题尽量集中。其实每个单元语文要素集中,更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在这一过程中老师既要依托教材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灵活的使用教材。语文要素集中,老师从认识到学生的实践,最后是迁移运用,目标尽量小一些,这样教学起来才不会内容过多,重点分散。</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三、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聚焦阅读能力,把握年段重点。</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课程标准是语文教育的准绳,我们要以课程标准为出发点,在讲座中吴忠豪老师针对各学段阅读教学的任务进行了分析。第一学段学生要有自主识字的能力和习惯,学会查检字典能初步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能读懂课文;第二学段学会基本的阅读方法朗读默读和略读,读懂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掌握阅读策略即积累提问和批注;第三学段需要关注并吸收文本的表达方法如词语句子的情感色彩和表达效果,文章表达顺序和表达方式等等,阅读策略学会批注查找资料不同文体阅读方法等,熟练阅读各种体裁文本并且有一定的速度,对文本内容和表达形式进行评价;课程标准是如何把握年段重点的主要评判指标。在讲座中吴忠豪老师不仅给举了详细的例子还列举了小学生必学的阅读方法策略。总而言之老师要懂得什么要教,什么不需要教。</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四、各年级阅读课教学千万不可以零起点。</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随着学生阅读方法的学习,阅读能力的提高,老师对孩子的自学要求逐步提高,从三年级开始,课本中的生字词短语学生可以进行自学,每篇课文都需要有所积累;四年级每篇课文都要自己抓主要内容,能够根据课文提出一些问题,对课文的精彩处进行批;五年级能够自己收集资料,解决一些疑难问题,批注文章中心思想能够通过自学来解决;各年级阅读课不是从零开始,老师的教学起点是学生的自学结果,学生自学结果逐步提高,老师每节课重点放在单元的语文要素讲解上。</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五、养成学生的学习习惯。</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学习方法不是通过一次实践就能掌握的。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中要抓住一句话即循序渐进,反复操练。三年级要运用掌握的方法积累词语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四年级理解文章内容提出问题写批注;五年级重点是理解文章中心思想关注文章的表达;六年级熟练的阅读各种文体。在讲座中吴忠豪老师还讲解了怎么教学生做批注,从四年级后要求学生都要能够主动进行批注,给学生要细化目标,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认识阅读批注的意义,阅读时能够主动做批注;二是了解批注的方法,能在体会深的或者有疑问的地方做批注;三是能关注文本写法,对文本精彩处做批注。</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最后,我将会把本次所获得的经验和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来,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争取做到真正的围绕语文要素设计教学,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span></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学习《统编教材语文要素新解读》心得体会</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咸阳西北二棉学校 刘满</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人常说: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有幸在8月1日通过网络平台听了吴忠豪教授带来的《统编教材语文要素新解读》直播课堂。听课时我已然觉得自己在平日教学里心中的那些疑虑被释怀,课后还在回味,现将我个人的体会与大家分享1、课伊始,吴老师以图片形式展示了统编教材的单元构架,并分析在统编教材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单元导页,从导页中我们可以汲取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作为教师,在授课中应以单元语文要素为核心,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能力;2、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紧扣课本内容,凡书上提及与要求的往往都是一股脑的教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涉及的内容太多,自己教的很累,看得出学生学的更累,但也不敢放松,因为这些都是导页里要求学生掌握的语文要素,听了吴老师的课让我在这一点上如释重负,不再矛盾。吴老师告诉大家:当语文要素很多时,抓重点,不平均使用力量,教与不教老师把握,要懂得取舍,要将影响学生一生的方法作为重点,细致化的教给学生;3、语文学习是语文知识和方法策略的结合,前者在于认识了解,后者要学会方法、灵活运用,在平日的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教学。课堂内容过多过散,反而会一无所获,目标小一点,按照课程标准,瞄准学生的各项能力,让能力转化成习惯,让学生自己动起来。当然,一种习惯的形成也不是一件易事,需要多次的反复,这也是在提醒我们,语文要素要贯彻整个单元、整个学期、整个学年乃至整个小学生涯……循序渐进,反复操练,将好方法自动化成好习惯;4、最后,吴老师通过三篇课文的教学设计,让我们明白在统编教材中“穿新鞋、走老路”和“阳春面加浇头”的方法都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围绕语文要素来设计教学。</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从直播课堂中让我明白,作为老师不只是直白的去给学生教,更要知道什么需要教,什么不需要教,自己要做好判断,而这样的判断就需要老师从各方面提高自己,要能稳稳的把握住学生的真正所需。对我个人而言:任重道远,继续前行!</span></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谈谈如何把握好统编教材的“语文要素”。</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咸阳西北二棉学校 葛欢</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要透过人文主题,关注语文要素。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具体来说就是语文的德育目标,或者说人文目标是在对语言文字的接受和理解的过程中实现的,是在对语言文字的运用的过程中实现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 二、注意语文要素的序列性、连贯性、层次性和梯度。</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教科书将语文训练的基本要素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统筹规划训练的序列,并按照一定梯度,落实在各个年级的教材内容中。所以,用好语文教材,就要做到心中有全局,树立整体意识,教课时要“前瞻后顾、前后勾连、前后呼应”。</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 三、树立“用教材”的意识。关于教材使用的建议如下:</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心中有全局,树立整体意识。2.充分利用每课的课后练习。3.加强整合,灵活处理单元内各板块内容。4.人文内涵与语文要素有机结合。 5.重视单元之间的联系,有意识引导学生运用前面单元学过的方法。</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四、要凸显语用意识,学语文和用语文相结合。</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语文课程的定位就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用意识在教材中的具体体现有以下6个方面:①在生活中学语文。②随时学,随时用,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的价值。③关注语言文字运用的具体情境。④给予学生有实际运用价值的语文知识。⑤在重视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关注语用能力的培养。⑥写话练习关注与生活的联系。</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nbsp; 五、要明确一个核心概念,就是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就是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良好的学习习惯。</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语文素养具体来说,就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维品质、思想道德、审美情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融合,这就叫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最核心关键的部分是一个人语文能力,但是只有语文能力是不够的,是语文能力和其他要素的融合。</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观吴忠豪教授的《统编教材语文要素新解读》 有感</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咸阳西北二棉学校 王亚青 </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观看吴教授讲座,使我更加明晰了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它采用了“人文主题”与“语文素养”双线组织的结构,适当保留人文主题,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要素分解为若干个知识点,由易及难地贯穿到各个单元中。这样的双线组织结构,不仅能够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同时也能够保留语文课程的内在逻辑性,使得课程内容的呈现有条不紊,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学习语文知识,掌握语文学习方法,从而逐步培养其必备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吴教授还谈到,不少地区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忽略了这个单元导读页里面的语文要素,这已经明确的告诉我们,要用语文单元要素来统领我们的课堂。讲座中还提到如何进行语文要素的培养,我感觉还是很受启发的。就是语文要素不是在一篇课文里就要去把它一下子实现,而是要分配分散在这个单元的每一篇课文里,老师要明确这篇课文,在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的培养。</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由此看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充分认识部编教材的重要意义,在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培养合格人才。</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观看《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语文要素新解读》有感</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咸阳西北二棉学校 刘颖</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有幸聆听了吴忠豪教授带来的精彩的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与教学研究》。吴教授用丰富的案例,诙谐的语言,诠了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与教学研究。吴教的讲座对我的理论和实践操作认知有非重要的指导意义,受益匪浅。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正确认识每个单元语文要素在知识体系中的位置.统编编版这套教材的教学采用双线组元,那么如何去落实好语文要素呢?我认为首先要正确认识每个单元语文要素在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其实这也就是强调了我们教学时要有整体意识:所教单元的语文要素在本册中的位置是什么?在所教年级的位置是什么?在整个小学阶段知识体系中又处在一个如何的位置,因为我们整个安排是有一个逐步提高,螺旋上升白、评论程,具有整体意识才能正确的处理好敕体教学与局部教学的关系,不能拔高 点赞语文要素的学习。</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二、正确落实语文要素的学习我们都知道,语文要素的学习十分关键,但我自己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有时会过多地把目光集中在单元的语文要素上,认为这是我要学习这篇文章中要充分落实的、甚至要唯一落实的目标,于是就反复地去讲、一遍遍地重复、让学生不停地练习。听了报告之后,我认为我们千万不要因此一目而障上了整个语文学习的森林,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千万不要只围绕着单元的语文要素,把我们语文课上成了知识讲解课,比如说:学生经常分不清“的”“得”“地”的用法,你直接告生:“的”后边跟名词,“地”后边跟动 评论词,“得”后边跟状态,再去讲动词今语这些抽象的概念,对于一年级的孩 点赞说,他完全不明白,但是我们可以言实践来巧妙地区分,比如,归类上分享文中带“的地得”的句子,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也许他们会说“的”后边跟一个东西,“地”后边跟了一个动作,语言虽然浅显,但是他们可以理解,这样在阅读中去理解它们的用法,远远比我们讲十遍抽象的概念要有效率的多。所以,我们一定要牢牢记住吴教授在教学中给我们出示的这个儿童母语学习规律:就是在运用语言的实践中去习得语言规则,这也就是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三、正确理解减少课文篇目的意图通过吴教授的报告我们知道,课文的减少,是为了增加学生的实践,学生能力与教科书的篇目多少是无关的,这是最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听了报告我们理解了,知道了课文篇目的真正的目的是要增加学生的事件实践,我们要用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理念,来看待我们的阅读教学,架起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语文实践包括很多,比如读、表达、习作等等。我们要从五 分享去努力:一是丰富语言积累,二是发展思维 三是细化情感。</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四、能力的培养有需要什么条件呢?一是持续性和连贯性:即要每天有固定阅读时间,而不可以喜欢就读读,不喜欢就不读了,这样不会有好习惯的养成;二是阅读量的积累:一般幼儿一年的阅读量要达到50——100万字才可以使这种能力萌芽。由此,吴教授提出了课外阅读的课程化:把培养阅读习惯作为课程主要目标;把整本书作为语文课核心教学内容;把学生读书作为语文课主要阅读方法;把读书习惯养成作y 5的评价指标。虽然课外阅读的课程亿评论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但是作”师,去积极引导、带领学生去阅读 点赞改变就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实现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次真的是收获满满,使我对新教材有了新的认识,守得云开见月明,教学方面的部分困惑得以解开,未来当然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着我,但我会带着不断学习的心,上下求索,在知识的土地上辛勤耕耘,执笔书写教育之路的快乐与收获!</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图文:小学语文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编辑:罗文奇</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审核:袁 媛</span></p>

语文

要素

教材

统编

学生

教学

单元

学习

吴忠豪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