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正常体温及变动范围

畜禽疾病防控

<p>  健康动物的体温,受某些生理因素的影响,可引起一定程度的生理性变动。</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猪:38.0-39.5℃</p><p>马:37.5-38.5℃</p><p>骡:38.0-39.0℃</p><p>水牛:36.5-38.5℃</p><p>黄牛、乳牛:37.5-39.5℃</p><p>羊,山羊:38.0-40.0℃</p><p>骆驼:36.0-38.5℃</p><p>鹿:38.0-39.0℃</p><p>兔:38.0-39.5℃</p><p>犬:37.5-39.0℃</p><p>猫:38.5-39.5℃</p><p>禽类:40.0-42℃。</p><p><br></p> <p>  受年龄因素的影响,通常在幼龄阶段,要比成年动物高,6月龄已内的犊牛,正常体温可达40.0℃;2月龄内的仔猪,其体温可达39.3℃-30.8℃;幼驹可高于成年马0.5-1.0℃。</p><p> 肥育的猪只较高,而营养不良的猪稍低。</p><p> 晨温较低,午后稍高,其昼夜温差在1.0℃之间。</p><p> 一般夏季外界温度高时体温稍高,冬季外界气温低时体温也会稍低。</p> <p>  根据动物体温升高的程度,可分为:</p><p>微热(体温升高1.0℃):炎症或轻微病变,如感冒,口腔炎,胃卡他。</p><p>中等热(体温升高2.0℃):通常见于消化道,呼吸道的一般性炎症以及某些亚急性,慢性传染病,如胃肠炎,支气管炎,咽喉炎,牛结核,布氏杆菌病等。</p><p>高热(体温升高3.0℃):如猪瘟,牛瘟,猪肺疫,流行性感冒,马腺疫等。</p><p>最高热(体温升高3.0℃以上):提示某些严重的急性传染病,如猪丹毒,传染性胸膜肺炎,脓毒败血症,日射病与热射病等。</p><p> 如上不同程度发热病的区分,在诊断上只有相对的参考意义,而不能机械理解。因为,同一疾病可有程度的不同,且在病程经过的不同阶段中其体温升高也不一致。尤其是病畜的个体特点及其反应能力,更会影响其发热程度。</p> <p>  在发热的过程中,根据其经过的特点,可区分为几种不同的发热类型。</p><p>稽留热:发热持续数天或更长时期,且每日昼夜的温差很小(在1℃以内)。如猪瘟,猪丹毒传染性胸膜肺炎,流行性感冒,牛肺疫,急性马传染性贫血,大叶性肺炎等。</p><p>弛张热:昼夜有较大的声、降变动(1.0-2.0℃变动以上),可见于许多化脓性疾病或者败血症,小叶性肺炎等。</p><p>间歇热:在持续数天的发热后,出现无热期,如此以一定时间间隔期间而反复交替出现的发热现象。如薛孢子虫病及马传染性贫血。</p> <p>体温降低:由于病理性的原因引起体温低于常温的下界。</p><p>低体温可见于老龄,重度营养不良,严重贫血的病畜(如衰竭症、仔猪低血糖症等)。也可见于某些脑病及中毒,顽固的低体温常为马流行性脑脊髓炎后期的特征。</p><p>频繁下痢的病畜,其直肠温可能偏低。</p><p>大失血以及多种疾病动物濒死期均可表现低体温。</p> <p>在猪群体温方面养猪人存在两个误区:</p><p>1、用人的体温衡量猪的体温。正常情况下人的直肠温度平均为37.5℃,而猪群中温度最低的公猪直肠温度也高于这个值,所以不能用人的体温值来衡量猪的体温。再就是一些养猪朋友习惯直接用手摸猪的体表然后估算猪的体温,可实际情况是猪群发不发热养猪人用手摸起来都是热的,因为猪的体温本身就高于人的体温。</p><p><br></p><p>2、发烧就用退烧药。多数情况下,病猪的发热时的体温多在40℃左右,此时不需要使用退烧药,因为病猪体温升高对猪来讲属于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温度升高后会降低体内酶的活性,从而抑制细菌或病毒等的复制,还可以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帮助机体快速恢复。</p><p><br></p><p> 而有的养猪朋友只要体温达到40℃就判定为发热使用退烧药,这样不仅起不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反而延缓了机体的恢复速度。一般情况下我们推荐使用退烧药的时机是体温高于41℃时。</p><p> 退烧药的种类及其选用要点</p><p> 退烧药物大类上可以分为中药退烧药(柴胡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和化药退烧药,其中化药退烧药又可以分为甾体类退烧药(地塞米松)和非甾体类退烧药,非甾体类退烧药可分为羧酸类(阿司匹林)、羧酸盐类(卡巴匹林钙、氟尼辛葡甲胺)、乙酰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吡唑酮类(氨基比林、安乃近)和环氧化酶抑制剂(尼美舒利)。</p><p><br></p><p> 根据每种退烧药的特点,一般情况下高热选择安乃近或氨基比林,因为这两种药物的退热效果最好也是最快的;中热选择阿司匹林或氟尼辛葡甲胺,以为这两种药物安全性比较高,退烧副作用少;病毒性感染导致的高烧使用地塞米松,但是需要注意母猪禁用会导致流产;低热使用卡巴匹林钙、柴胡注射液或鱼腥草注射液等中药退烧药,副作用小,退热后不易导致低温。</p><p><br></p><p> 针对低烧治疗方案:</p><p>注意休息,加强饲养管理。当猪群低烧不严重时是不建议打针的,有时候打针引起应激,反而会加重病情。体温处于微低烧时以加强饲养管理为主,可以给猪提供稻草让猪处于安静的静养环境中,以帮助病猪恢复体温,另外可以给猪饲喂生鸡蛋、红糖水等可以迅速供能的高营养物质。</p><p>若是体温低于37℃,养猪人可以先肌注<b>正通公司“救命回神”注射液</b>或者樟脑磺酸钠帮助体温恢复,体温恢复后肌注黄芪多糖、肌酐、ATP等辅助病猪升高体温,最后再辅以上述饲养管理方法以彻底解决病猪低烧问题。</p>

体温

退烧药

发热

升高

病猪

注射液

低烧

传染性

病畜

养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