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约盛夏】追寻红色足迹,探访张炎故居

“乡约盛夏”实践队

<p>【红色文化篇】</p><p>“乡约盛夏” 7月31日-8月2日</p> 实践目的 <p>  为进一步学习党史知识,深切体会红色文化,在历史现场感受中国共产党99年来的光辉历程,坚定社会主义和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文法青协组织了以“传承红色文化,促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希望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p><p> 为追寻红色革命精神,“乡约盛夏”团队来到张炎将军的故居,通过实地考察展现张炎将军故居的现状以及弘扬其红色革命精神。</p> 张炎将军的历史事迹 <p>  张炎(1902—1945),字光中,又名巨炎。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爱国将领。广东省湛江吴川市塘㙍镇樟山村人,出生于越南,民国初年随父归国,早年投身粤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参加过南征、东征、北伐、中原大战。曾参加南昌起义,后跟随师长蔡廷锴脱离起义队伍,成为十九路军主要将领,随军参加了一二八淞沪抗战,先后在吴淞、庙行战役中,浴血奋战,重创日军。福建事变后失去兵权,但抗日战争爆发后仍积极联共抗日。1945年初准备起义,失败后被国民政府杀害。1958年6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签字追认张炎为革命烈士。(本段文字来源于百度百科)</p> 实地考察 <p>  7月28日,文法青协“乡约盛夏”团队开始走访张炎将军故居。首先,我们来到了张炎将军广场。我们随机采访了几位附近的村民得知:张炎将军在当地是非常出名的抗日历史人物,且将军广场是各界人士自发出资建造,用来纪念张炎将军的。</p><p> 据了解,吴川市将张炎故居前面的原练兵场建设成将军广场,把张炎故居和将军广场办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当地村民表示,他们对各界人士纷纷来赞助建设张炎将军广场这一举动感到非常欣慰和感动。</p><p> 尽管我们生活在美好和平的年代,但我们依旧不能忘记烈士们的革命精神。</p> 张炎故居刻字石 <p>  随后,我们来到张炎将军故居门前的刻字石旁。刻字石上刻着“张炎故居”四字。</p> <p>  张炎将军故居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吴川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根据当地村民介绍,张炎故居在2015年被评为湛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广东省正在实施乡村振兴,通过对张炎故居和世德学校旧址(含世德陵园、博爱居)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纳入乡村振兴计划,设计布展方案,宣传将军爱国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促进旅游基地开发将具有十分重要意义。</p><p> 在我们采访过程中当地村民表示,自从张炎故居被评为湛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来,慕名前来参观的旅客增多了,这无形中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p> “故园”石头 <p>  张炎将军故居正门前有个小花园,园内长着一些低矮的小松柏,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树荫旁立着一块褐色的大石,刻着“故园”二字,是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叶选平所题。</p> 张炎将军故居正门 <p>  张炎将军故居的正门旁挂着一对由老一辈革命家邓颖超在纪念张炎将军殉难四十周年时为其题字缅怀的一幅八字对联,曰:“赤党忠心,献身中华”。</p> 故居内庭 <p>  在故居内庭中,我们感受到了吴川名人故居保护的“生机”。故居为红砖、混凝土构筑的二层楼房,中西合璧,风格独特。建筑面积324平方米,占地面积600多平方米。腐朽的楼梯似在诉说着这栋建筑的年纪,也在见证着张炎将军的点点滴滴。</p><p> 内庭中无声的建筑所产生的肃敬感,让我们不由得怀着一种尊敬、庄重的心态去考察参观故居。</p> 故居展厅 <p>  张炎将军故居中有着很多历史展厅。一楼展厅面积约120平方米,厅中央是张炎将军上半身铜像。四周陈列张炎将军及夫人郑坤廉简介和张炎将军参加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的照片及事迹。二楼展厅中央为张炎将军遗物,如:衣服、被子、柜台、枪、指挥军刀、印章、信件等。展厅中还陈列着张炎将军参加“抗日战争”的图片。</p><p> 参观完展厅后,我们内心有着一层淡淡的遗憾之感。张炎将军于1945年3月逝世,他没有遇到新中国成立的好时代。同时我们也很庆幸,我们出生在了一个没有动荡的和平时代,因此我们更应该谨记着,现在的安稳和平是无数位爱国者用生命与鲜血换来的。我们也应增强爱国情感,坚定为中华 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p> <p>  “乡约盛夏”团队队员认真地在观看以及记录展厅中呈现的内容。</p> <p>  在我们与当地村民交流时,村民得知我们的来由后表示非常欢迎,并热情地为我们做展厅内容的讲解。</p> 结语 <p><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红色文化调研,把张炎将军的革命精神深深刻入到人们的内心当中,成为心中的红色烙印。同时为了能够成为新时代的红色基因的传承者,进一步提升红色文化传播效果,我们努力发挥自己文字的魅力,将笔墨挥洒人间,相信红色文化必将蓬勃发展,未来红色文化也必定花开遍地!</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