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半椎体畸形是先天性脊柱侧凸最常见的类型(约占46%)。完全分节未闭合的半椎体有正常的生长趋势,在发育过程中导致畸形的进一步加重。位于胸腰段和腰骶段的半椎体畸形,处于脊柱曲线和运动生理活动交界区,畸形进展快,早期便可出现严重的脊柱侧后凸畸形,并可能导致脊髓神经的压迫。对于进展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等待、观察和矫形支具治疗将导致大而僵硬且严重失衡的脊柱畸形出现,早期手术矫正、阻止畸形发展已为脊柱外科界的共识。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是目前治疗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可行、有效的方法 , 相对前后路联合手术,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 , 可靠的脊柱重建 , 避免前路手术所带来的并发症。</div><div> 现将我们最近完成的一例病例与大家分享,共同交流学习。</div> <div><b>Case: </b>患者罗某某,女,12岁;主因“发现躯干不对称、脊柱侧弯畸形半年余”收住。</div><div><br></div><h5> 患者半年前发现躯干、肩胛部不对称畸形就诊当地医院,拍脊柱X线片提示:脊柱侧弯畸形。当地医院建议患者定期随访,未予特殊治疗。此后患者及家属发现患者畸形持续进展、逐渐加重,为进一步诊治,就诊我科,以“先天性脊柱侧弯畸形 T11椎体半椎体畸形“收住院。患者平素体健,否认家族遗传病史,月经初潮1年。<br><br></h5><h3>入院后心血管、泌尿系查体及B超未见明显异常;术前大体外观及影像学检查如下:<br></h3><div><br></div> <h5>大体外观:双侧肩胛、腰线不对称畸形,剃刀背明显</h5> <h5>术前X线片提示:脊柱侧弯、T11椎体半椎体畸形;</h5> 术前CT片提示:脊柱侧弯、T11椎体半椎体畸形; <h5>术前MRI:脊髓无畸形,脊髓显著向凹侧偏移;</h5> <b>入院诊断:</b> 先天性脊柱侧弯 T11半椎体畸形<br><b>手术方案:</b>经后路先天性脊柱侧弯畸形矫形 T11半椎体切除术<br><div><br></div><h5> 术中情况:术中常规显露,半椎体上下各两组椎弓根螺钉固定,切除半椎体凹侧(右侧)关节突关节、肋骨头及部分肋骨。自半椎体凸侧(左侧)咬除肋横突关节、肋骨头、部分肋骨,凹侧临时固定棒固定,自T11半椎体凸侧侧方分离至椎体侧前方,纱布填塞保护前方大血管。切除半椎体后方结构显露硬膜囊及脊髓,自凸侧彻底切除半椎体及其远近端椎间盘,最后切除后纵韧带环形减压硬膜囊,逐渐加压序列矫正侧弯畸形,因患者半椎体切除后脊柱前方间隙较大,为避免脊髓过度短缩,椎体前方予椎间融合器及自体碎骨重建支撑融合。术中神经监护无明显异常,术后清醒患者双下肢感觉运动良好。<br></h5> <h5>术中按照3D打印模型术前计划,完整切除T11半椎体及其上下椎间盘,闭合矫形;(感谢我院3D打印中心老师及梁钰琪医生周末加班打印的3D模型)</h5> <h5>术中定位及矫形情况:术中考虑患者半椎体较大,切除椎体及其上下椎间盘后间隙较大,为避免加压闭合脊髓过度短缩,椎体前方予椎间融合器及自体碎骨重建支撑融合,双棒固定增加内固定强度。</h5> 术后情况: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第三天佩戴支具下地,复查X线片可见畸形矫形满意,围手术期无并发症,术后一周伤口愈合良好出院。 <h5>术后X线片:半椎体及上下椎间盘完整切除,畸形完全矫正;</h5> <h5>术后三天患者佩戴支具下地活动,畸形矫形满意,腰线对称;术后一周恢复满意,伤口愈合良好出院。</h5> <b>病例小结:</b>本例患者为完全分节未闭合的半椎体,有正常的生长趋势,在发育过程中导致畸形的进一步加重,需要早期手术矫正、阻止畸形发展。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是目前主流的手术方式,相对前后路联合手术,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并进行可靠的脊柱重建 , 避免前路手术所带来的并发症。但即使如此,半椎体切除仍然是目前脊柱外科并发症较高的高风险手术。此例患者青春期发现畸形进展明显,半椎体较大,由凸侧切除半椎体至前方、凹侧时较为深入,有一定困难。良好的手术、麻醉团队及围手术期管理,以及术中神经监护、超声骨刀的保障,极大提高了围手术期安全、避免了围手术期并发症,实现了手术后快速康复,术后1周恢复良好出院的目标。 <b>个人简介: </b>王庆锋,医学博士,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脊柱骨科主任医师,宁夏医科大学及西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目前主要从事脊柱骨科相关疾病的微创及开放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