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马说》文/韩愈.唐 诵/风雨天霁

风雨天霁

<p>马说</p><p>文/韩愈 唐</p><p>诵/风雨天霁</p><p><br></p><p>创作背景</p><p> 《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马说”这个标题为后人所加。</p><p> 《马说》写于贞元十一年(795年)至十六年(800年)之间。当时韩愈初登仕途,不得志。曾经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但结果是“待命”40余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尽管如此,韩愈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再加上朝中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才能之士不受重视,郁郁不得志。</p> <p>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p><p>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p><p>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p><p>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p> <p>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p><p>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p><p>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p><p>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p><p>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p><p>安求其能千里也?</p> <p>策之不以其道,</p><p>食之不能尽其材,</p><p>鸣之而不能通其意,</p><p>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p><p>呜呼!</p><p>其真无马邪?</p><p>其真不知马也!</p> <p>白话译文</p><p>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因此即使有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并列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著称。</p><p>一匹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的食量多加饲料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p><p>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走到它跟前时,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p> <p>作者简介</p><p>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贞元八年(792年)进士。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