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br></div> “七月洞庭频肆虐,干群携手斗天公。”<br> 从“七一”到“八一”,他们在与洪水的拼杀中度过!将火红的初心交给群众,将浩瀚的洞庭化作战场,坚守中让日月生辉!他们聚是一团火,散似七颗星,他们闻汛而动,精神振奋,团结协作,一往无前! <div><br></div><div><br></div> 最敢担当的老王 <p> 6月29日,敬老院院长王六一同志接到一份中共团洲乡委员会下发的文件,任命他为团西村党总支书记。短短两三日后,河水猛涨,临危受命、敢于担当,作为新任的总支书记、一营团西连指导员的他,还来不及仔细了解村内详细情况,便开启了“飞行模式”——脚不沾地模式。</p><p> 近一个月以来,组织人力清基扫障、实行村两委分工包干制、要求值班值守人员24小时实行无缝对接、指导科学排工、协调矛盾,参与大排查,同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等,在团西防汛一线忙到不可开交。</p> <div><br></div><div><br></div> 最“苦”的老刘 刘奇勋,二营团东连指导员、团东村党总支书记,他所驻扎的团东连防守堤段共计5133米,是团洲乡防守堤段最长的营连。近一月的时间,他雷打不动,日常工作19小时,堤面、堤身、堤脚、田里、沟边、渠间,处处都留下了他的脚印。<br> 他说,防汛不是小事,这关乎着团洲乡百姓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工作也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就是要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才能做得扎实、搞得到位,老百姓们也才能放心。 <div><br></div><div><br></div> 最“实”的老苏 苏世明,三营团胜连指导员、团胜村党总支书记。他认为防汛不是走形式的工作,务必扎扎实实,巡逻查险也好、清基扫障也罢,说到底就是责任心的问题。<br> 为了让查险更有效、让干群作风不漂浮、不走形式,苏世明在于营连干部商议后,在团胜连实行了“段长”责任制,让每位巡逻员责任上肩。自己更是严格按要求参与大排查、参加抢险、带头值班等。 <div><br></div><div><br></div> 最“险”的老杨 杨勇,四营团新连指导员、团新村党总支书记。在团洲乡工作23年,从经营管理站到文化站,2020年,他又当上了村干部。<br> 团新连防守堤段于1996年溃过垸,堤段最险、出险最多,加之大堤的基础是沙基地,基础相当薄弱,以堤为家的他,每天都要在“家里”来来回回巡查几遍,除此之外,他和常备队员们都随时待命,时刻做好抢险的准备。 <div><br></div><div><br></div> 最善谋的老周 周波涛,五营团华连指导员、团华村党总支书记。参与防汛的经历30多年,经验丰富,但从不敢掉以轻心,为了让堤上干群都懂得防汛的重要性和防汛的知识,他组织召开群众动员大会,进行动员和培训,对于第一次参与防汛的干部和村民他还会点对点、一对一、面对面、手把手地教。<br> 从巡堤到抢险,从人员安排到百姓冷暖安危,事事都由他“调摆”,他操心的叮嘱犹如洞庭湖畔的波涛声,声声都入干群耳。<br> <div><br></div><div><br></div> 最默默无闻的陈飞 陈飞,六营团北连指导员陈飞。85后的陈飞是团北连防汛战役中的“主力军”,带领干群用一艘木船、一把铁锹、一根竹竿、一把镰刀、一副竹梆,日日夜夜穿梭在“战场”。近一个月的时间,他的脸上也印上了太阳给的“勋章”,他没有多话,埋头干活,总是露出两排大白牙笑道“作为村干部,守护老百姓、守护家园都是该做的!” <div><br></div><div><br></div> 最“快”的老罗 罗先红,团洲乡防汛抗旱指挥所机动队队长、团洲社区党总支书记。机动队,最重要的是就是快!集结队员快!到位快!行动快!罗先红将很好的把握了这一点,可以说是“说老罗老罗就到”。<br> 上堤防汛以来,他就像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哪里搬,不管是挖导渗沟还是车辆上砂装袋和抢险,凡事他都是先干、先冲、先上! 他们就像一根藤上的“葫芦兄弟”,共同守着团洲乡20.8公里的一线防洪大堤,一起护着垸内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br><h5 style="text-align: right;">(作者:王倩)</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