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社联合共青团中央官微进行“改革开放40年”大型青年调查显示,在40年灿若繁星的文学作品中,对青年影响力最大的文学作品依然是《平凡的世界》。66%的受访青年确认《平凡的世界》对自己影响最大,获选率排名第一。<div> 《平凡的世界》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平和孙少安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他们的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该书曾获得中国第三届矛盾文学奖,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div> 诗意中山大区2020年第6期线上朗诵沙龙活动于2020年7月26日19:00如期举行,此次的朗诵的篇章皆出自这部经典著作。</div><div>26日的夜晚,我们在《平凡的世界》里,重温了那份质朴的感动。在全体嘉宾及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大家的共同关注和支持下,线上朗诵沙龙圆满结束。 <br> 本期沙龙的总负责人居晓华主席,总策划李秀秘书长。她们很早就对本次沙龙进行了周密的安排和部署,期间给予了细致的建议和指导;主持人任杰早早地熟悉作品、准备主持词,几易其稿;本期策划及海报制作梅舞精选了朗诵篇章,与朗诵嘉宾沟通;7位朗诵嘉宾:董天宠、夏虹、林滨滨、九月、盛丽娟、范连勋和王延滨认真备稿,刻苦练习,他们今晚为大家呈现了精彩的朗诵;点评嘉宾张南岭老师专业、细致和精准的点评,让大家都获益匪浅。<br></div></div> 居小华:中山大区的主席,本次沙龙的总负责人。她的声音很有魅力,在网上拥有众多的粉丝,是我们中山大区的骄傲。 李秀:中山大区的秘书长,本次沙龙的总策划。她拥有非常深厚的朗诵功底,她的舞台表演也非常有感染力。 张南玲:大连市语言艺术学会网络委员会书记。点评嘉宾。<br>她是学会讲师团的老师,一位有着多年朗诵指导和舞台表演经验的资深元老,也是中山大区资深顾问。让我们一起期待张老师精彩的点评吧! 任杰:中山大区副秘书长。本期沙龙主持人。<br> 梅舞:大连语言艺术学会中山大区会员。本期策划兼制作。 路遥是一位内心充满诗意并且难能可贵地保持到人生成熟期的作家,他曾经说过: “对生活应抱有热情,艺术作品是激情的产物,才能感染别人”。他做到了。奈何,天妒英才,他英年早逝,年仅42岁,《平凡的世界》也成了他的绝唱。<br> 路遥离开我们已经快30年了,今天,让我们跟随各位朗诵嘉宾的声音,来领略他书中的精彩片段,回忆我们平凡人生的幸福所在,共同缅怀这位伟大的作家。<br> 第一位朗诵嘉宾董天宠 董天宠:大连语言艺术学会中山大区副主席。<div>她带来的是《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第一章节选</div><div><br> 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濛濛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br> 在这样雨雪交加的日子里,如果没有什么紧要事,人们宁愿一整天足不出户。因此,县城的大街小巷倒也比平时少了许多嘈杂。街巷背阴的地方。冬天残留的积雪和冰溜子正在雨点的敲击下蚀化,石板街上到处都漫流着肮脏的污水。风依然是寒冷的。空荡荡的街道上,有时会偶尔走过来一个乡下人,破毡帽护着脑门,胳膊上挽一筐子土豆或萝卜,有气无力地呼唤着买主。唉,城市在这样的日子里完全丧失了生气,变得没有一点可爱之处了。<br> 只有在半山腰县立高中的大院坝里,此刻却自有一番热闹景象。午饭铃声刚刚响过,从一排排高低错落的石窑洞里,就跑出来了一群一伙的男男女女。他们把碗筷敲得震天价响,踏泥带水、叫叫嚷嚷地跑过院坝,向南面总务处那一排窑洞的墙根下蜂涌而去。偌大一个院子,霎时就被这纷乱的人群踩踏成了一片烂泥滩。与此同时,那些家在本城的走读生们,也正三三两两涌出东面学校的大门。他们撑着雨伞,一路说说笑笑,通过一段早年间用横石片插起的长长的下坡路,不多时便纷纷消失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br></div><div><br></div><div>有请张老师点评。<br></div> 少平没有上过大学,但他从来没有停止过读书。从书中他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世界和更辽阔的眼界。<br>请听夏虹带来的诵读 夏虹:大连语言艺术学会中山大区副主席。<div> 第一部第二章节选<br><div><br><div> 少平现在还养成了一种看课外书的习惯。这习惯还是在上初中的最后一年开始的。有一次他去润生家,发现他们家的箱盖上有一本他妈夹鞋样的厚书,名字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起先他没在意——一本炼钢的书有什么意思呢?他随便翻了翻,又觉得不对劲。明明是一本炼钢的书,可里面却不说炼钢炼铁,说的全是一个叫保尔•柯察金的苏联人的长长短短。他突然对这本奇怪的书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他想看看这本书倒究是怎么回事。润生说这书是他姐的——润生他姐在县城教书,很少回家来;这书是润生他妈从城里拿回来夹鞋样的。<br>润生妈同意后,他就拿着这本书匆匆地回到家里,立刻看起来。<br> 他一下子就被这书迷住了。记得第二天是星期天,本来往常他都要出山给家里砍一捆柴;可是这天他哪里也没去,一个人躲在村子打麦场的麦秸垛后面,贪婪地赶天黑前看完了这本书。保尔•柯察金,这个普通外国人的故事,强烈地震撼了他幼小的心灵。<br> 天黑严以后,他还没有回家。他一个人呆呆地坐在禾场边上,望着满天的星星,听着小河水朗朗的流水声,陷入了一种说不清楚的思绪之中。这思绪是散乱而飘浮的,又是幽深而莫测的。他突然感觉到,在他们这群山包围的双水村外面,有一个辽阔的大世界。而更重要的是,他现在朦胧地意识到,不管什么样的人,或者说不管人在什么样的境况下,都可以活得多么好啊!在那一瞬间,生活的诗情充满了他十六岁的胸膛。他的眼前不时浮现出保尔瘦削的脸颊和他生机勃勃的身姿。他那双眼睛并没有失明,永远蓝莹莹地在遥远的地方兄弟般地望着他。当然,他也永远不能忘记可爱的富人的女儿冬妮娅。她真好。她曾经那样地热爱穷人的儿子保尔。少平直到最后也并不恨冬妮娅。他为冬妮娅和保尔的最后分手而热泪盈眶。他想:如果他也遇到一个冬妮娅该多么好啊!<br> 这一天,他忘了吃饭,也没有听见家人呼叫他的声音。他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一直等到回到家里,听见父亲的抱怨声和看见哥哥责备的目光,在锅台上端起一碗冰凉的高粱米稀饭的时候,他才回到了他生活的冷酷现实中……<br></div></div></div><div><br></div><div>有请张老师点评。<br></div><div><br></div><div> 命运总是不如愿。但往往是在无数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艰难中,才使人成熟起来,坚强起来;虽然这些东西在实际感受中给人带来的并不都是欢乐。<br> 请听林滨滨带来的诵读<br></div> 林滨滨:大连语言艺术学会中山大区副主席。<div>第一部第十八章节选<br></div><div><br></div><div> 孙少平站在黄昏中的河岸边,思绪象乱麻一般纷扰。他明白,从今往后,郝红梅再不可能和他相好了。他精神上最重要的一根支柱已经被抽掉,使他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痛苦。他面对着远方模糊的山峦,真想狂喊一声——他并不知道自己此刻眼里含满了泪水……<br> 在他背后,县城已经一片灯火灿烂了。家家户户现在也许都围坐在一起,开始吃晚饭。此刻,谁能知道,在城外,在昏暗的河边上,站着一个痛苦而绝望的乡下来的青年,他喉咙里堵塞着哽咽,情绪象狂乱的哈姆雷特一样……<br> 原谅他吧!想想我们在十七、八岁的时候,也许都有过类似他这样的经历。这是人生的一个火山活跃期,熔岩突奔,炽流横溢,在每一个感情的缝隙中,随时都可能咝咝地冒烟和喷火!<br> 少平站在河边,尽管已经误了吃饭时间,但他一点也不感觉到饿。他突然幻想:未来的某一天,他已经成了一个人物,或者是教授,或者是作家,要么是工程师,穿着体面的制服和黑皮鞋,戴着眼镜,从外面的一个大地方回到了这座城市,人们都在尊敬亲热地和他打招呼,他在人群里看见了顾养民和郝红梅……<br></div><div><br></div><div>有请张老师点评。<br></div><div><br></div><div>路遥的一生从苦难开始,读书让他拥有了仰望星空的梦想,也使他坚信:即使生命充满苦难,也依然要用奋斗触摸梦想。<br></div><div>请听九月带来的诵读。</div> 九月:大连语言艺术学会中山大区副秘书长。<div> 第二部第三十三章节选<br></div><div><br></div><div> 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每天都要发生许多变化,有人倒霉了;有人走运了;有人在创造历史,历史也在成全或者抛弃某些人。<br> 可是对大多数人来说,生活的变化是缓慢的。也许人生仅仅有那么一两个辉煌瞬间----甚至一生都可能在平淡无奇中度过……不过,细想过来,每个人的生活同样也是一个世界。即是最平凡的人,也要得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战斗。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这些平凡的世界里,也没有一天是平静的。<br> 一般说来,包工头不喜欢上过学的农村青年。念书人的吃苦精神总是令人怀疑的。但读书的愿望一下子变得如此强烈,使孙少平简直无法克制。他思谋:能不能找个办法既能读书又不让人发现呢?只有一个途径较为可靠,那就是他晚上能单独睡在一个地方----那个刚盖起的那一层没有窗的楼房里。<br> 来到“新居”以后他点亮蜡烛,就躺在墙角麦秸草上的那一堆破被褥里,马上开始读一本小说。周围一片寂静,人们都已经沉沉地入睡了。带着凉意的晚风从洞开的窗户中吹进来,摇曳着豆粒般的烛光。<br> 这时,天已经微微地亮出了白色。他吹灭蜡烛,出了这个没安门窗的房子。他站在院子里一堆乱七八糟的建筑材料上,肿胀的眼睛张望着依然在熟睡中的城市。各种建筑物模糊的轮廓隐匿在一片广漠的寂寥之中。他突然感到了一片荒凉的孤独;他希望天能快些大亮,太阳快快从古塔山后面露出少女般的笑脸;大街上重新挤满了人群…… <br> 他很想立刻能找到田晓霞,和她说些什么。总之,他澎湃的心潮一时难以平静下来……<br></div><div><br></div><div><br></div><div>有请张老师点评。<br></div><div><br></div><div> 田小霞的出现,总会让人觉得生活充满了阳光,有了她,孙少平就算生活再苦也是幸福的。而她的牺牲,却把那缕阳光夺走了。在陕南抗洪前线采访时,为救落水的小女孩,田晓霞献出自己年轻可爱的生命,也给自己超凡脱俗的爱情划上了句号。路遥在写到田晓霞去世后,曾痛哭打电话给弟弟说:“田晓霞死了,田晓霞死了。”可见,在路遥心中,他也深深的爱上了这个女子。让我们跟随盛丽娟老师的声音,再来感受一下这一章的精彩内容。<br></div> 盛丽娟:大连语言艺术学会中山大区会员,日语翻译,喜好文学。<div>第三部第三十一章节选<br></div><div><br></div><div><br></div><div> 田晓霞走下直升飞机后,豁开大哭小叫的人群,走出师专,单枪匹马向洪水淹没的城内跑去。她把黄挎包背在身上,衣服很快被瓢泼雨浇得透湿。茫茫的洪水带着可怕的喧吼在眼前汹涌而过。在黎明的微光中,看见水面上漂浮着各种各样的东西。江面上,死尸和绝望的活人顺水而下。牛、羊、猪、狗、鸡、鸟,有的随主人移到了安全处,有的则在屋脊上和人一块待援;大部分却被水吞没,不免一死,人,昆虫,飞禽,走兽,各从其类,相依为命,有生有灭。树木皆以生存环境及机遇存亡不等。有的老树不幸连根拔起,却在水中作揖作桥,赐恩于难中之人,成为伟大的“诺亚方舟”…… 未被水淹的地方,到处都是溃乱不堪的人群。成群的老鼠和吐着信子的蛇夹随在人群中奔蹿逃命。<br> 田晓霞一到这里,便很快弄清了情况。她找到了气得快要发疯的市公安局副局长,从怀里掏出记者证,象足球裁判亮黄牌一样,在副局长面前一晃,说:“我是记者,请你命令民警端起枪,上起刺刀,强迫群众撤离!”<br> 公安局副局长如梦初醒,听从了这个小女孩的指挥,立刻命令民警端起上了刺刀的枪,强迫这些恋家如命而又顽固不化的市民撤退。三千人在刺刀的逼赶下,嚎哭着、咒骂着撤退了。<br> 半小时后这地方就变为一片汪洋,但除过一个疯子,这里所有的人都幸免遇难。公安局副局长对这位女记者佩服得五体投地,求她跟着他们一块做疏散群众的工作。田晓霞欣然答应,立刻成了副局长的“高级参谋”,指挥警察四处奔忙着救人。她利用空隙,在屋檐下写成了她的第一条消息,交给副局长,让他过一会打发人送到师专,设法让指挥部发回报社。<br> 田晓霞刚把用塑料袋装好的稿子交到副局长手里,突然发现不远处洪水中有一个小女孩抱着一根被水淹了一半的电线杆,在风雨水啸中发出微弱的哭声,眼看就要被洪水吞没了。<br>她几乎什么也没想就跳进水中,身边只传来公安局副局长发出的一声惊叫。晓霞在学校时游泳不错,但那是在游泳池里。<br> 她在洪水中很快觉得她失去了控制自己的力量。不过,她在漂浮物中抓住一块木板,勉强推到那个小女孩手边。当她看见那女孩抓住木板的时候,一个浪峰便向她头上盖下来。<br> 在最后一瞬间,她眼前只闪过孙少平的身影,并伸出一只手,似乎抓住她亲爱人的手,接着就在洪水中消失了……当省委书记乔伯年和省上的其他领导人知道跟随他们来的女记者牺牲后不久,又弄清了这就是田福军的女儿,所有的人都在指挥部既难受又大惊失色。<br></div><div><br></div><div><br></div><div>有请张老师点评。<br></div><div><br></div><div><br></div><div> 田晓霞牺牲了,孙少平的悲痛与彷徨让我们潸然泪下。田小霞是少平的一个梦,破碎但深情、零落成泥,只有香如故┄┈ </div><div>请听范连勋的朗诵<br></div><div><br></div><div><br></div> 范连勋:大连语言艺术学会中山大区会员。<div><br></div><div>第三部第三十三章节选(1)</div><div><br></div><div> 孙少平立在黄原河老桥的水泥栏杆边,抬起头久久地凝视着古塔山。山仍然是往日的山。九级古塔没高也没低,依旧巨人一般矗立在那里。可他心中的山脉和高塔却坠落了留下的只是一杯黄土和一片瓦砾……<br> 但是,爱情将永存。在那杯黄土和瓦砾中,会长出两棵合欢树来。那绿色的枝叶和粉红的绒花将在蓝天下掺合在一起;雪白的仙鹤会在其间成双成对地飞翔……我的亲人,明天,我将如约走到那地方;我也相信你会从另一个世界和我相会……<br> 晚风把他脸颊上烫热的泪珠吹落在桥头。他伏在桥栏上,看着不尽的河水悠悠地从桥上淌过。岁月也如流水。几年前,他壮怀激烈,初次涉足于这个城市的时候,还是一个胆怯而羞涩的乡下青年,他在这里度过了许多艰难而酸楚的日子,方才建立起生活的勇气;同时也获得了温暖的爱情。紧接着,他象展翅的鹰一样从这里起飞,飞向了生活更加广阔的天地。在离开这里的一天,他就设想了再一次返回这里的那一天。只不过,他做梦也想不到,他是带着如此伤痛的心情而重返这个城市的——应该是两个人同时返回;现在,却是他孤身一人回来了……<br> 他一直在桥上呆到东关的人散尽以后,大街上冷冷清清,一片寂静,象干涸了的河流。干涸了,爱情的河流……不,爱的海洋永不枯竭!听,大海在远方是怎样地澎湃喧吼!她就在大海之中。海会死吗?海不死,她就不死!海的女儿永远的鱼美人光洁如玉的肌肤带着亮闪闪的水珠在遥远的地方忧伤地凝望海洋陆地日月星辰和他的痛苦……哦,我的亲人!<br> 城市在熟睡,他醒着,眼前不断闪现的永远是那张霞光般灿烂的笑脸。<br> 城市在睡梦中醒了,他进入了睡梦,睡梦中闪现的仍然是那张灿烂的笑脸……笑脸……倏忽间成为一面灿烂的镜面。镜面中映出了他的笑脸,映出了她的笑脸,两张笑脸紧贴在一起,亲吻……</div><div><br></div><div>有请张老师点评。</div><div><br></div><div><br></div><div>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多的磨难与坎坷,人要努力挣脱世俗的枷锁,敢于去追求心中所向往的,认真面对生活,平凡的人在平凡的世界里也会有不平凡的人生。没有完美的世界,没有完美的人,没有完美的人生,我们都是平凡人。<br></div><div>请听王延滨带来的朗诵。</div> 王延滨:大连语言艺术学会中山大区会员。<div><br></div><div>第三部第三十三章节选(2)<br></div><div><br></div><div> 孙少平沿着弯曲的山路向上攀登。从山下到山上的这段路并不长。过去,他和晓霞常常用不了半个钟头,就立在古塔下面肩并肩眺望脚下的黄原城了。但现在这条路又是如此漫长,似乎那个目的地一直深埋在白云深处而不可企及。<br> 他看了看手表,离一点四十五分还有一个小时;他知道,再用不了二十分钟,就能走到那棵伤心树下。<br> 他于是在亭子间的一块圆石上坐下来。<br> 他把忧伤的目光投向了麻雀山。那是他和她多次漫游过的地方。就是在那里,他心跳脸热,第一次产生了想拥抱她的强烈愿望。他想起了他们共同背诵那首吉尔吉斯人的古歌。他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黄昏,他仰面躺在一片枯草上,两只手垫在脑后,眼里涌满了泪水, <br> 少平看了看手表,时间又过去了一刻钟。他站起来,出了凉亭,继续向山上走去。<br> 他在九级古塔下停立了片刻——就在他们当年共同站立的地方。眼前的黄原城仍然是当年的格局。大街上照旧挤满了繁忙的人群。多少美好的东西消失和毁灭了,世界还象什么事也没有发生。是的,生活在继续着。可是,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却在不断地失去自己最珍贵的东西。生活永远是美好的;人的痛苦却时时在发生……<br> 他从古塔下面转过身,背对着繁华喧嚣的城市向寂静的山林走去。寂静。只有鸟儿在密林深处鸣啭啁啾。太阳垂直地悬在当头,如同火一般炽烈;雨后的大地上蒸腾起一团团热雾。<br>他开始在路边和荒地里采集野花。<br>心脏开始狂跳起来——上了那个小土梁,就能看见那个小山湾了!<br> 在这一瞬间,他甚至忘记了痛苦,无比的激动使他浑身颤栗不已。他似乎觉得,亲爱的晓霞正在那地方等着他。是啊!不是尤里•纳吉宾式的结局,而应该是欧•亨利式的结局!<br> 他满头大汗,浑身大汗,眼里噙着泪水,手里举着那束野花,心衰力竭地爬上了那个小土梁。<br> 他在小土梁上呆住了。泪水静静地在脸颊上滑落下来。<br> 小山湾绿草如茵。草丛间点缀着碎金似的小黄花。雪白的蝴蝶在花间草丛安详地翩翩飞舞。那棵杜梨树依然绿荫如伞;没有成熟的青果在树叶间闪着翡翠般的光泽。山后,松涛发出一阵阵深沉的吼喊……<br> 他听见远方海在呼啸。在那巨大的呼啸声中,他听见了一串银铃似的笑声。笑声在远去,在消失……<br> 朦胧的泪眼中,只有金色的阳光照耀着这个永恒的、静悄悄的小山湾。<br> 他来到杜梨树下,把那束野花放在他们当年坐过的地方,此刻,表上的指针正指向两年前的那个时刻:一点四十五分。<br>指针没有在那一时刻停留。时间继续走向前去,永远也不再返回到它经过的地方了……<br></div><div><br></div><div><br></div><div>有请张老师点评。<br></div><div><br></div><div><br></div><div>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它适合所有人去读,每一个处于迷茫的人,都应该认真的看看,你总会在里面找到你自己的影子。它之所以能够震撼人心,在于作者对普通劳动者的了解,路遥先生站在社会的底层去看社会,我们可以从书中看到他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勤劳朴素的农民充满同情,这能让人产生极高的共鸣。农民的生活、农民的的想法、农民的日子、农民的现在以及农民的未来都在书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作者对农民有着特殊的感情与理解,才能如此真实的表达。<br></div><div> 用心品读,用爱发声,用手机传递爱,用声音传递经典,感谢各位朋友今天晚上的关注,聆听。特别感谢张南玲老师亲切、中肯、精准、生动的点评,感谢您的精心指导,让我们学到了很多朗诵知识,受益匪浅;感谢梅舞老师的用心策划,让我们重温了经典;感谢七位嘉宾的精彩诵读,你们很好的展示出了朗诵艺术的独特魅力和各自驾驭语言艺术的能力。我们下期沙龙再见!<br></div><div><br></div>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