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强母亲——文七妹

福全

<p>文七妹(1867年2月12日—1919年10月5日),原名文素勤,又名文其美,湖南湘乡棠佳阁人,18岁时与毛泽东的父亲毛贻昌结婚。毛母待人宽厚恭让,节俭勤劳,深得乡人的尊敬。</p><p>七妹十八岁时和毛贻昌结婚,共生五男二女,但四个都夭折了,只剩下毛泽东、毛泽民、毛泽覃三兄弟.</p> <p class="ql-block">1919年春,毛主席接母亲到省城长沙看病,母亲难得来一趟,恰好毛主席的弟弟毛泽民、毛泽覃也在长沙,毛主席带着母亲和弟弟在长沙的一家照相馆照了一张母子四人的照片:照片中的母亲端庄大方,似有些许的拘束。这张照片成为毛主席与母亲的唯一一张合影。</p> <p>中国最强母亲——文七妹</p><p>在美丽的韶山冲,有一座普普通通的江南农舍,背山面水,生机勃勃。这里曾经住着一位勤劳、善良的农村妇女,她叫文七妹。</p><p>文七妹(1867—1919 ),真名是文素勤,又名文其美。湖南湘乡棠佳阁人,文天祥后人,待人宽容恭让,节俭勤劳,深得毛泽东兄妹及乡人的尊敬。</p><p>1919年,毛母患淋巴腺炎,当时毛泽东在长沙读书,得知消息,急忙赶回家把母亲接到省城治疗,住在长沙河西刘家台子蔡和森家里。可是由于其他病症并发,毛母还是于1919年10月5日,因病离开了人世,终年53岁。葬韶山南岸。</p><p>毛泽东的母亲姓文,在同族姐妹中排行第七,人称文七妹。七妹十八岁时和毛贻昌结婚,共生五男二女,但四个都夭折了,只剩下毛泽东、毛泽民、毛泽覃三兄弟。</p><p>作为普通的农村妇女,文七妹一生默默地操持家务、抚养儿辈。她待人接物纯朴善良、极富同情心。湖南韶山的文七妹不逊色于三太和孟母,养育出了新中国伟大领袖毛泽东。</p><p>文七妹18岁与毛顺生完婚,先后怀过两胎,都在襁褓中夭折。八年后毛泽东诞生,文七妹了不起,她采取了四项措施:一,让毛泽东拜七舅妈为“干娘”;二,替毛泽东向南岳观音菩萨许愿,答应毛泽东长大成人后去还愿;三,让毛泽东拜“石观音”为“干娘”(所以毛泽东小名又叫石三伢子);四,自己吃“观音斋”。</p><p>后人们说:她是中国最强大的母亲,民族英雄的贤母。因为她的三个儿子,个个都是了不起的大人物!</p><p>她的大儿子,是一代伟人毛泽东,新中国的第一任国家领袖。一个强势且霸气的世界级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p><p>作为中国革命的主要领导者、建设者和缔造者,他建设了一个先进的党——中国共产党,他缔造了一支人民的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他创建了一个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成立意味着100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种种特权和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被彻底废除,他还创立了一个科学理论——毛泽东思想。</p><p>文七妹的二儿子——毛泽民 ,是中国国家银行的第一任行长。他的名字被两次印在中国金融史上,是当之无愧的红色金融鼻祖。</p><p>农民出身的毛泽民,是家里最朴实听话的孩子。但在算账和搞经济上很有天赋,很小就帮助家里脱贫致富。在父母相继过世后,1919年,毛泽东回到家里,发动全家干革命。在哥哥的帮助下,毛泽民给相邻分了家产,投入到了革命的洪流中。在长沙他一边配合哥哥搞革命运动,一边学习马列主义和先进思想。1922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组织的指派下到江西安源路矿从事工人运动,至此之后,毛泽民成了一位职业革命家。</p><p>因极高的经济头脑和勤务筹备能力,1931年,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决定成立国家银行由毛泽民负责筹备工作,并任行长。而他仅仅用了两个月,就统一了财政,调整金融,加强了苏区的经济建设,使国家银行正式营业,并培养了第一批金融方面的人才,有力地支援着革命战争。如今,很多人都好奇,当年支持红军打仗的钱从哪里来?那就是从毛泽民负责的经济部中来的。为了充实革命的家底,毛泽民想方设法的搞生产,淘金、熬盐、炼铁、造纸无所不用其极。1932年,他筹备建立了中华苏维埃第一个公营钨矿场——赣南铁山钨矿场。到红军被迫长征时,赣南铁山钨矿场共生产钨砂4193吨,出口总值400多万元。</p><p>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实施战略性转移,国家银行被编入了中央第五大队,毛泽民率领队伍挑着用黄金珠宝银元和票子等160多担银行资财,踏上了慢慢长征路。并且在长征路上发行国家银行的纸币,补充红军急需物资,灵活的做好纸币的回笼工作,确保了人民不受损失。</p><p>当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 ,毛泽民出任经济部部长。虽然没有出国留学的经历,但他却是红军根据地建设经济方面首屈一指的专家。</p>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爆发后,新疆因连年战乱导致经济凋蔽,财政混乱,民不聊生。盛世才要求中共也派干部建设新疆,受中央的派遣,毛泽民化名周彬,到新疆做统战工作,出任新疆财政厅、民政厅厅长。从此一腔热血洒边疆,短短几年便扭转了新疆民穷财尽的绝境。</p><p class="ql-block">1942,毛泽民被军阀盛世才逮捕,并逼他脱离共产党,招认中国共产党在新疆搞“暴动”的所谓阴谋。而毛泽民宁死不屈!</p><p class="ql-block">1946年,蒋介石被迫同意释放所有在押人员,但毛泽民却下落不明。毛泽东最终接受了弟弟被害的事实。</p><p class="ql-block">6年之后,在当年执行了处决的人张思信的带领下,毛泽民裸露无棺的尸体才被找到,并重新进行了掩埋。</p><p class="ql-block">多年后,在回忆起自己的这位弟弟时,毛泽东说:“我到长沙去读书,是泽民送我去的,他穿的短褂,帮我挑着行李。外人看来,就像我花钱雇的一个挑夫。他定期到长沙来,为我送米送钱,有一次,他送钱晚来了几天,我很不高兴,就责怪了他。他也不吭声,临回韶山前,他才告诉我,今年收成不好,为了把谷子卖个好价钱,他多跑了好几公里路喔!他走后,我惭愧了好多天,没有泽民,我哪里能到长沙读书啊!”</p><p class="ql-block">▼滴水洞1号楼</p> <p>文七妹的小儿子——毛泽覃,是她三个儿子中走向武装斗争的第一人,卓有战功,是一位优秀的红军指挥员。</p><p>他比哥哥毛泽东整整小了12岁,小小年纪就追随哥哥干革命。1922年,毛泽东安排弟弟毛泽覃,去水口山铅锌矿区从事工人运动。他成功领导了工人罢工,并获得了胜利。在得到哥哥的肯定后,毛泽覃随“铁军”参加了起义,大战南昌城。</p><p>在武装起义的路上,他屡立战功。当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的主力军被迫长征。这个时候,毛泽覃却要坚持留下来打游击,为主力部队拖延时间,于是,他被任命为红军独立师师长、闽赣军区司令员。在主力部队撤离的情况下,率领独立师艰难战斗。</p><p>1935年,毛泽覃的独立师被打散后,他所率领部分游击队员,在瑞金红林山区被国民党军包围。为了掩护游击队员脱险,不幸牺牲。死后手中还紧握着枪,那年他才29岁。</p><p>最令人难过的,是他牺牲后,国民党将其尸体抬到了瑞金县城,拍照后,邀功行赏。随后,残忍的割下烈士的头颅,挂在了双清桥南头的大榕树上。半夜里,老百姓悄悄前往该地,把毛泽覃头的颅取了下来完尸安葬了。</p><p>当毛泽东和毛泽民,从部队缴获的一个敌电台中,听到弟弟牺牲的消息,两位大哥难掩悲痛,面对最疼爱的弟弟离去的事实,毛泽东沉默了很久,都不说话。</p><p>往后的岁月里,毛泽东常常会陷入自责。他四次在不同场合谈及在红军长征前与小弟争吵一事,尤其是当他得知弟弟死后,口袋里搜出他和朱德的照片时,更是泪流满面。</p><p>这就是文七妹的三个儿子,三位民族的大英雄。一个好母亲影响一代人,文七妹不逊色于三太和孟母!</p><p>毛泽东曾多次提到自己的母亲,他说:“世界上共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人,利己不损人的人,可以损己而利人的人。而母亲属于可以损己利人的人。”</p><p>1959年,阔别家乡32年的毛泽东,来到了父母的墓前,以松枝代香火,恭恭敬敬地鞠了3个躬:“前人辛苦,后人幸福,下次再来看你们。”</p><p>毛泽东的母亲文素勤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典型的贤妻良母。对少年毛泽东来说,母亲给他以谦和温厚之情,为他日后成就伟业奠定了重要基础。对于母亲,毛泽东十分敬重。关于他敬重母亲的史迹,广为人知。</p><p>对母亲的去世,毛泽东万份悲痛,用泪和墨于1919年10月18日写下了《祭母文》和两副灵联。其灵联是:“疾草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长生新学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处寻。”“春风南岸留晖远,秋雨韶山洒泪多。”这两副灵联, 也深深地记述了毛泽东的母亲平生对他的养育之恩,也由衷地表达了他 对母亲的孝敬之情。《祭母文》称:“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迩亲疏,一皆复载;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不作诳言,不存欺心。”“头脑精密,擘理分清;事无遗算,物无遁形。”“病时揽手,酸心结肠;但书汝辈,各务为良。”</p><p><br></p> <p>1978年,当地政府对毛主席的双亲墓进行了简单的修缮。并且在一块汉白玉石碑上,刻上了毛主席曾跪守在慈母灵前挥泪写下的一首《四言诗·祭母文》,这也是他写的最长的一首诗:</p><p>祭母文</p><p>呜呼吾母,遽然而死。</p><p>寿五十三,生有七子。</p><p>七子余三,即东民覃。</p><p>其他不育,二女二男。</p><p>育吾兄弟,艰辛备历。</p><p>摧折作磨,因此遘疾。</p><p>中间万万,皆伤心史。</p><p>不忍卒书,待徐温吐。</p><p>今则欲言,只有两端:</p><p>一则盛德,一则恨偏。</p><p>吾母高风,首推博爱。</p><p>远近亲疏,一皆覆载。</p><p>恺恻慈祥,感动庶汇。</p><p>爱力所及,原本真诚。</p><p>不作诳言,不存欺心。</p><p>整饬成性,一丝不诡。</p><p>手泽所经,皆有条理。</p><p>头脑精密,擘理分情。</p><p>事无遗算,物无遁形。</p><p>洁净之风,传遍戚里。</p><p>不染一尘,身心表里。</p><p>五德荦荦,乃其大端。</p><p>合其人格,如在上焉。</p><p>恨偏所在,三纲之末。</p><p>有志未伸,有求不获。</p><p>精神痛苦,以此为卓。</p><p>天乎人欤,倾地一角。</p><p>次则儿辈,育之成行。</p><p>如果未熟,介在青黄。</p><p>病时揽手,酸心结肠。</p><p>但呼儿辈,各务为良。</p><p>又次所怀,好亲至爱。</p><p>或属素恩,或多劳瘁。</p><p>大小亲疏,均待报赍。</p><p>总兹所述,盛德所辉。</p><p>必秉悃忱,则效不违。</p><p>致于所恨,必补遗缺。</p><p>念兹在兹,此心不越。</p><p>养育深恩,春辉朝霭。</p><p>报之何时,精禽大海。</p><p>呜呼吾母,母终未死。</p><p>躯壳虽隳,灵则万古。</p><p>有生一日,皆报恩时。</p><p>有生一日,皆伴亲时。</p><p>今也言长,时则苦短。</p><p>惟挈大端,置其粗浅。</p><p>此时家奠,尽此一觞。</p><p>后有言陈,与日俱长。</p><p>这是一篇伟人念颂母亲的绝唱,字里行间凝结着母慈子孝的真诚情义。</p><p>文七妹的三个儿子,曾义无反顾的走上了为亿万中国人谋幸福的道路,用生命诠释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奉献精神!</p><p>太阳升起的地方</p> <p>中国最强母亲: 大儿子国家主席, 二儿子银行行长, 三儿子军区司令!</p> <p class="ql-block">领袖毛主席与母亲</p><p class="ql-block">1919年春,毛泽东与母亲文素勤、弟弟毛泽民、毛泽覃在长沙合影,这是毛主席与母亲的唯一一张合影。</p><p class="ql-block">毛主席晚年曾与保健护士长吴旭君深情地谈起自己的母亲,他说:“我母亲死前我对她说,我不忍心看她痛苦的样子,我想让她给我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我要离开她一下。母亲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她同意了,所以直到现在,我脑子里的母亲形象都是健康、美好的,像她活着时一样。”</p><p class="ql-block">毛主席的母亲文七妹(文素勤)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典型的贤妻良母。对少年毛主席来说,母亲给他以谦和温厚之情,为他日后成就伟业奠定了重要基础。</p><p class="ql-block">致敬领袖毛主席,致敬伟大的领袖母亲</p> <p>在美丽的韶山冲,</p><p>有一座普普通通的江南农舍,</p><p>背山面水,生机勃勃,</p><p>这里曾经住着一位,</p><p>勤劳、善良的农村妇女,她叫文七妹。</p><p>后人们说:</p><p>她是中国最强大的母亲,</p><p>民族英雄的贤母!</p><p>因为她的三个儿子,</p><p>个个都是了不起的大人物!</p> <p>她的大儿子,</p><p>是一代伟人毛泽东,</p><p>新中国的第一任国家领袖;</p><p>一个强势且霸气的,</p><p>世界级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p><p>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p> <p>毛泽东故居</p> <p>1919年毛泽东</p> <p>1924年毛泽东在上海</p> <p>1925年毛泽东</p> <p>1936年在陕北</p> <p>在延安</p> <p>毛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p> <p>毛主席1954年在北戴河</p> <p>毛主席1959年在庐山</p> <p>毛主席1965年在井冈山</p> <p class="ql-block">国画:革命圣地韶山</p> <p>文七妹的二儿子——毛泽民,是中国国家银行的第一任行长。</p><p>他的名字被两次印在中国金融史上,是当之无愧的红色金融鼻祖,在这里,我要好好说道一下。</p><p>农民出身的毛泽民,是家里最朴实听话的孩子,但在算账和搞经济上很有天赋,很小就帮助家里脱贫致富。</p><p>在父母相继过世后,1919年,毛泽东回到家里,发动全家干革命,在哥哥的帮助下,毛泽民给乡邻分了家产,投入到了革命的洪流中。</p><p>在长沙,他一边配合哥哥搞革命运动,一边学习马列主义和先进思想。</p><p>1922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组织的指派下,到江西安源路矿从事工人运动,至此之后,毛泽民成了一位职业革命家。</p><p>因极高的经济头脑和勤务筹备能力,1931年,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决定成立国家银行,由毛泽民负责筹备工作,并任行长。</p><p>而他仅仅用了两个月,就统一了财政,调整金融,加强了苏区的经济建设,使国家银行正式营业。</p><p>并培养了第一批金融方面的人才,有力地支援着革命战争。</p><p>如今,很多人都好奇,当年,支持红军打仗的钱从哪里来?那就是从毛泽民负责的经济部中来!</p><p>为了充实革命的家底,毛泽民想方设法的搞生产,淘金、熬盐、炼铁、造纸,无所不用其极。</p><p>1932年,他筹备建立了中华苏维埃第一个公营钨矿场——赣南铁山钨矿场。</p><p>到红军被迫长征时,赣南铁山钨矿场共生产钨砂4193吨,出口总值400多万元。</p><p>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实施战略性转移,国家银行被编入了中央第五大队。</p><p>毛泽民率领队伍挑着用黄金珠宝、银元和票子等160多担银行资财,踏上了漫漫长征路。</p><p>并且在长征路上发行国家银行的纸币,补充红军急需物资,灵活的做好纸币的回笼工作,确保了人民不受损失。</p> <p>毛泽民</p> <p class="ql-block">因极高的经济头脑和勤务筹备能力,1931年,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决定成立国家银行,由毛泽民负责筹备工作,并任行长。</p><p class="ql-block">而他仅仅用了两个月,就统一了财政,调整金融,加强了苏区的经济建设,使国家银行正式营业。</p><p class="ql-block">并培养了第一批金融方面的人才,有力地支援着革命战争。</p><p class="ql-block">如今,很多人都好奇,当年,支持红军打仗的钱从哪里来?那就是从毛泽民负责的经济部中来!</p><p class="ql-block">为了充实革命的家底,毛泽民想方设法的搞生产,淘金、熬盐、炼铁、造纸,无所不用其极。</p><p class="ql-block">1932年,他筹备建立了中华苏维埃第一个公营钨矿场——赣南铁山钨矿场。</p><p class="ql-block">到红军被迫长征时,赣南铁山钨矿场共生产钨砂4193吨,出口总值400多万元。</p><p class="ql-block">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实施战略性转移,国家银行被编入了中央第五大队。</p><p class="ql-block">毛泽民率领队伍挑着用黄金珠宝、银元和票子等160多担银行资财,踏上了漫漫长征路。</p><p class="ql-block">并且在长征路上发行国家银行的纸币,补充红军急需物资,灵活的做好纸币的回笼工作,确保了人民不受损失。</p><p class="ql-block">当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民出任经济部部长,虽然没有出国留学的经历,但他却是红军根据地建设经济方面,首屈一指的专家!</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爆发后,新疆因连年战乱,导致经济凋蔽,财政混乱,民不聊生,盛世才要求中共派干部建设新疆。</p><p class="ql-block">受中央的派遣,毛泽民化名周彬,到新疆做统战工作,出任新疆财政厅、民政厅厅长,从此一腔热血洒边疆。</p><p class="ql-block">短短几年,便扭转了新疆民穷财尽的绝境。</p><p class="ql-block">1942,毛泽民被军阀盛世才逮捕,并逼他脱离共产党,招认中国共产党在新疆搞“暴动”的所谓阴谋,而毛泽民宁死不屈。</p><p class="ql-block">1946年,蒋介石被迫同意释放所有在押人员,但毛泽民却下落不明,毛泽东最终接受了弟弟被害的事实。</p><p class="ql-block">6年之后,在当年执行了处决的人张思信的带领下,毛泽民裸露无棺的尸体才被找到,并重新进行了掩埋。</p> <p>文七妹的小儿子——毛泽覃,是她三个儿子中走向武装斗争的第一人,卓有战功,是一位优秀的红军指挥员。</p><p>他比哥哥毛泽东整整小了12岁,小小年纪就追随哥哥干革命。</p><p>1922年,毛泽东安排弟弟毛泽覃,去水口山铅锌矿区从事工人运动,他成功领导了工人罢工,并获得了胜利。</p><p>在得到哥哥的肯定后,毛泽覃随“铁军”参加了起义,大战南昌城,在武装起义的路上,他屡立战功。</p><p>当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的主力军被迫长征,这个时候,毛泽覃却要坚持留下来打游击,为主力部队拖延时间。</p><p>于是,他被任命为红军独立师师长、闽赣军区司令员,在主力部队撤离的情况下,率领独立师艰难战斗。</p><p>1935年,毛泽覃的独立师被打散后,他所率领部分游击队员,在瑞金红林山区被国民党军包围。</p><p>为了掩护游击队员脱险,不幸牺牲,死后手中还紧握着枪,那年他才29岁。</p> <p>毛泽覃和妻子周文楠及岳母合影</p> <p class="ql-block">▼毛泽覃和妻子贺怡</p> <p>最令人难过的,是他牺牲后,国民党将其尸体抬到了瑞金县城,拍照后,邀功行赏。</p><p>随后,残忍的割下烈士的头颅,挂在了双清桥南头的大榕树上,半夜里,老百姓悄悄前往该地,把毛泽覃头的颅取了下来,完尸安葬了。</p><p>当毛泽东和毛泽民,从部队缴获的一个敌电台中,听到弟弟牺牲的消息,两位大哥难掩悲痛。</p><p>面对最疼爱的弟弟离去的事实,毛泽东沉默了很久,都不说话。</p><p>往后的岁月里,毛泽东常常会陷入自责,他四次在不同场合谈及在红军长征前与小弟争吵一事。</p><p>尤其是当他得知弟弟死后,口袋里搜出他和朱德的照片时,更是泪流满面。</p><p>这就是文七妹的三个儿子,三位民族的大英雄。一个好母亲影响一代人,文七妹不逊色于三太和孟母。</p><p>毛泽东曾多次提到自己的母亲,他说:“世界上共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人,利己不损人的人,可以损己而利人的人。而母亲属于可以损己利人的人。”</p> <p>韶山</p> <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1959年,毛主席回韶山老家祭祖,在去的路上,还在和旁边的放牛娃聊天!</span></p> <p>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冲。第二天一大早,他便去为父母扫墓。由于没有事先准备,他将工作人员从路边采集的一束松枝,献在父母坟前,然后深深地鞠了三个躬。良久沉思后,他红着眼眶,轻声地说了一句:“前人辛苦,后人幸福。”有当地干部请示,是否需要把坟修一下。他说:“不要了,填一下土就行了。”毛泽东一家先后有六位亲人为革命献身,故园虽在,但斯人早已远走。28日那晚,毛泽东几乎通宵未眠,写成了那首著名的七律,其中有语云“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1959年回韶山祭祖</p> <p>毛泽东祭拜父母</p> <p>毛泽东祭拜父母</p> <p>1959年6月26日,毛泽东到父母墓前行礼致敬。毛泽东在故乡,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诗篇《到韶山》: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p><p>在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中,千千万万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毛泽东失去了妻子杨开慧、大弟毛泽民、二弟毛泽覃、堂妹毛泽建、长子毛岸英、侄儿毛楚雄6位至亲。</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和两个弟弟与母亲文七妹合影</p> <p>毛泽东的父亲毛贻昌</p><p>01</p><p>古有谚语说:“牛要耕,马要骑,孩子不教要调皮”。古往今来严父慈母之形象早已篆刻于家庭文化之中,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能够成就一番伟业,与他形成的性格有莫大的关系。而其中的一部分则来自于他的父亲毛贻昌。</p><p>出生于1870年的毛贻昌,字顺生,在叔伯兄弟中排行第一。除短暂的当兵经历之外,终身以务农经商为主,是一个颇具智慧的农民,由于他的经营有方,让他家一度衣食无忧,成为韶山小富。</p><p>02外出参军 开阔视野</p><p>在《毛氏族谱》中有这样一句话,“祖恩贻泽远,世代永承昌”。毛家世代为农,在毛顺生十岁时,受父母之命与文七妹订婚,一家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终年游走于温饱线边缘。毛顺生一生起早贪黑,埋头苦干,农村的脏活累活他都无一例外。在那个时代,辛勤耕种换来的不是衣食充实,有时候一年到头连肚子都无法填饱。最后落魄于典当家里祖上留下的天地。无望之际,他选择了出家当兵,几年的颠沛流离之后,让他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后来的发家致富提供了条件。</p><p>03善于经营 家运兴盛</p><p>利用当兵攒下的费用,赎回曾经的天地,开始了半农半商的生活。由于他幼年上过私塾,加上人勤奋节俭、踏实能干,很快就成为韶山冲远近闻名的富裕人家。而此时的毛泽东则在家中学着记账打算盘,空余时间下地干活,毛的勤奋也是父亲的严格要求。用毛泽东在延安接受斯诺的采访时说的是:“他是一个严格的监工,看不得我半点闲”。正因如此培养了毛泽东在后来革命斗争中吃苦耐劳、顽强不屈的精神。</p><p>04</p><p>官司败诉 送子求学 </p><p>在毛泽东七岁那年,毛顺生看他已到上学年龄,便毫不犹豫的送他进了私塾。这是比其他山村农民高明的地方。在私塾的六年学习生涯,为毛泽东打下深厚的古文功底和历史基础。古语有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通过六年传统文化的熏陶,让他熟悉了古代战史战例、王朝更替的规律。也为他后来治国安邦、运用古文驾轻就熟打下基础。当然这一切与父亲的决定也息息相关。 </p><p>虽然只因官司败诉而送子上学,但毕竟为儿子成长之路铺垫下第一块石头。书是通向外面世界的窗口,少年毛泽东在博览群书之余常常思考为何书中的主人公更多的都是帝王将相,却没有一个农民?经年累月之后,通过不断的碰撞实践终觅得真知。农民常常食不果腹、大多胸无点墨,何能著书立说?写书之人一定不是农民,更不能体会农民的辛劳艰辛。这些思考,为毛泽东在夺取政权之后推翻三座大山,为亿万农民争取权益时得到深刻体现。也使毛泽东产生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从此求学之路“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p><p>05</p><p>家分两“党” 联母反父</p><p>因为父亲年幼过惯了穷苦日子,所以在成年之后对亲朋好友受难时一毛不拔。而这又与妻子文七妹做法大相径庭,妻子的乐善好施与善良热心深刻影响幼年的毛泽东。天灾不断之年,父亲的刻薄吝啬成为毛泽东和母亲斗争的重点。一次父亲让儿子去要账,半路遇到一个年老体衰的老婆婆饥肠辘辘,自己擅自给了老婆婆三个大洋。回家为了瞒过父亲故意把自己裤腿弄湿,谎称掉到池塘里,父亲气急败坏动手就打,儿子边跑边说:“有本事你自己去捞”。后来毛顺生果然一人来池塘里寻找,其结果空手而归,只好谩骂儿子不小心。像这样的善举恒河沙数、多如牛毛。在与父亲的多年名哲男的之中,隐隐约约培养了毛泽东敢于反抗与斗争的精神。</p><p>03</p><p>1910年,毛泽东第一次远离家乡求学,曾写诗一首赠与父亲。诗云:“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诗是借鉴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政治家西乡隆盛的诗略加修改而成。此后经年,毛泽东怀着“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鸿鹄大志,走上漫长的革命之路。1920年,毛顺生在妻子逝世不到半年,因病与世长辞,终年五十岁。而此时的毛泽东正忙于革命,只能把对父亲的哀悼与悲伤深深埋在心间。多年后毛泽东回到家乡看望父母身前旧居时感慨万千,沉默许久......</p> <p>《毛氏族谱》中有这样一句话,“祖恩贻泽远,世代永承昌”。比如毛泽东的祖父毛恩普,就是"恩"字辈,父亲毛贻昌,即是"贻"字辈,毛泽东是泽字辈。</p> <p>毛泽东父母卒年</p><p>毛贻昌于1920年1月30日因患急性伤寒病医治无效逝世,终年五十岁,与毛泽东的母亲文素勤同坟,葬韶山南岸,毛泽东的母亲文素勤则是于1919年10月5日因病去世的。</p> <p>毛泽东、毛泽覃与父亲和叔父在长沙.</p><p>毛贻昌,字顺生,号良弼,湖南湘潭人,生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图为1919年11月,毛泽东同父亲毛顺生(左二)、堂伯父毛福生(左三)、弟弟毛泽覃(左一)在长沙合影</p> <p>毛贻昌,字顺生,号良弼,湖南湘潭人,生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图为1919年11月,毛泽东同父亲毛顺生(左二)、堂伯父毛福生(左三)、弟弟毛泽覃(左一)在长沙合影</p> <p>▼1919年毛泽东三兄弟和母亲在长沙合影。这一年,母亲52岁,毛泽东26岁,二弟毛泽民23岁,三弟毛泽覃14岁。</p> <p>毛主席的母亲文七妹</p><p>毛泽东的母亲叫文七妹,娘家是湘乡县唐家坨的有名的富裕人家——文家。她的祖先一没当官,二不经商,文家如何成为了富裕人家?这得与她的祖母说起。文七妹的祖父叫文作霖,27岁就因病去世。祖母贺氏便发誓不再嫁人,养育四个子女(两男两女)。然后,她带领子女们种田。结果,文家反而因为贺氏而发家,成为当地有名的富户。</p><p>文家有多富?在贺氏88岁去世时,文家从一穷二白起步,拥有瓦房一栋。这还不算。还有140多亩田,10多头牛。全家人口也达到20多人。贺氏的发家秘诀,一是日夜不停地劳动,二是节俭持家、省吃俭用。她的事迹还被记入当地县志。</p><p>文七妹是贺氏的孙女。</p><p>在文七妹降生时,文家正处于鼎盛时代,无论是财富还是门望,都是当地的望族。</p><p>而相对于文家来说,20里外的韶山冲很偏僻,穷得偌大的地方连一个地主都没有,冲里的小伙子媳妇都找不到。毛家也是当地的一个穷户,欠债不少。</p><p>文七妹这样一位白富美,如何嫁给到了韶山冲呢?</p><p>这还是与她的奶奶——文家的发家人贺氏有关。</p><p>贺氏持家有方,而且长寿,在70多岁的时候为自己在韶山冲选了一块准备百年之后下葬的风水宝地。于是,大名鼎鼎的文家与韶山冲有了来往。经人介绍,文家看中了下屋场的毛恩普,决定把孙女文七妹嫁给毛家儿子毛顺生,一是好去买墓地,二在贺氏百年后家人去扫墓方便。</p><p>这就是文毛两家联姻的原因。</p><p>结果,文七妹在13岁的时候便与毛家10岁的毛顺生订婚,且来到了毛家生活。</p><p>这是1880年的事。</p><p>五年后,她与毛顺生正式结婚。</p><p>文七妹来到毛家后,大有祖母贺氏的当年之风,放下白富美架子,参加田间劳动,勤俭持家。在她的影响之下,毛顺生全力奔忙,种田经商。后来,毛家不仅还清了家里所欠的债务,还拥有了四五十亩田地,也成了当地的小康之家。</p> <p>毛泽民故居</p> <p>毛泽覃</p> <p>历史笔记:主席的母亲文七妹,平凡而又伟大</p><p>1275年,元军犯边,文天祥组织义军北上勤王,坚持抗元。崖山之战后,南宋灭亡。1283年,文天祥拒降,向南跪拜,英勇赴义。六百余年后,文天祥的22世孙女文七妹生下儿子叫毛泽东。</p><p>文七妹,一位勤劳、善良、品德高尚的女性。18岁的时候,她嫁到了仅一山之隔的韶山冲,成为农民毛贻昌的妻子,也成了这个家庭中最忙碌、最辛苦的人。1893年始,她相继生下了毛泽东、毛泽民、毛泽覃。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当我们来到世上,第一次睁开双眼,好奇地打量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看到的第一个人便是母亲。母爱的光辉使母亲成为孩子心理、性格与思想形成的总设计师。教育学家说,“一个优秀的母亲胜过一打特级教师”!</p><p>文七妹是位伟大的女性。毛泽东回忆往事的时候,曾风趣地说:“我家分成两党。一党是我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毛泽东有个堂叔生活非常困难,父亲毛贻昌想“乘人之危”买下他的水田,这遭到了文七妹的坚决反对,她常带着毛泽东偷偷地去接济这位穷本家。</p><p>毛泽东六七岁时开始到私塾读书。一天,他向母亲提出要带着午饭到学校里去吃。当她得知儿子带饭是为了和穷苦的同学黑皮伢子一起吃的时候,文七妹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感到非常欣慰。就在毛泽东长沙求学期间,母亲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毛泽东十分牵挂,只要有空都会回家看望,无暇抽身也要家书频传,给父母捎去平安祝福。</p><p>文七妹,伟大的母亲。1919年10月5日,这位操劳一生、勤俭一世的贤良女人,躺在病榻上,眼中充满了思儿的泪水,在一声声“石三伢子”的呼唤声中告别了人世。而毛主席本人,更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如果说主席对得起谁,那主席足以对得起全天下中国人。如果说,毛主席辜负了谁?那他辜负了自己最亲的最让人尊重的母亲。</p> <p>1978年,当地政府对毛主席双亲墓,进行了简单的修缮,并且在一块汉白玉石碑上,刻上了毛主席曾跪守在慈母灵前挥泪写下的一篇《四言诗·祭母文》,这也是他写的最长的一首诗。</p><p>这是一篇伟人念颂母亲的绝唱,字里行间凝结着母慈子孝的真诚情义。</p><p>文七妹的三个儿子,曾义无反顾的走上了为亿万中国人谋幸福的道路,用生命诠释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奉献精神!</p> <p>文氏人物 | 学者文运昌,他是毛泽东的大表兄</p><p>文运昌(1884-1961),名士荇,字运昌、咏昌,湖南湘潭人。早年毕业于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和湘乡县立师范学校,是毛泽东当时湘乡亲戚中文化程度最高的人。他不仅极力帮助毛泽东走出风气闭塞的韶山冲到湘乡东山学校就读新学,而且多方寻找各种新书报供毛泽东阅读学习,用新知识开阔毛泽东的眼界。</p><p>文运昌是毛泽东外婆家的大表兄。他生于1884年,家住湖南省湘乡县唐家托。在毛泽东的少年时代,唐家托成了他的乐园,这里不仅有外公外婆和舅父等长辈的疼爱,而且几位表兄弟与他意气相投,感情甚笃,尤其是比他年长9岁的大表兄文运昌对他更是特别关爱。文运昌经常借家里的藏书给毛泽东阅读,还向他介绍湘乡县东山高等学堂。</p><p>在文运昌的鼓励以及舅父和同族、塾师的帮助下,毛泽东终于冲破了父亲要他辍学到米店当学徒的阻力,来到东山学堂读书。文运昌为他办好了入学手续,而且主动做他的入学担保人。</p><p>毛泽东好学上进,除了埋头学习课本外,更希望找到一些新书新报阅读。文运昌知道后,想方设法为他寻找,推荐进步有益的书报,许多令毛泽东爱不释手的书,例如郑观应的《盛世危言》、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等,均是文运昌推荐的。这些进步书刊从内容到文体都十分新鲜,令毛泽东耳目一新,对他接受新思想起了重要的引导作用。</p><p>不仅仅是在学业上文运昌对毛主席帮助很大,他还算是毛主席的救命恩人。</p><p>1925年,毛主席在上海为国共合作奔波,却受到了国民党右派的排挤,于是便以养病为名,和妻子杨开慧带着三个孩子回到了韶山老家发动组织农民运动。毛主席开战的农民运动引起了剥削阶级的不满,当时的湖南省政府还派人到韶山抓捕毛主席和杨开慧。</p><p>因为文运昌和毛主席长得有几分相似,于是他掩护了毛主席脱险,自己却被捕了,家族废了很大的力气才将他给救出来。</p><p>文运昌与毛泽东这一别,直到1951年才得以重逢。</p><p>可以说,文运昌对毛泽东的帮助,确确实实是帮在点子上。1936年在陕北的窑洞中,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采访毛泽东时,毛泽东这样说:我进了东山学堂,在这个学堂里有了不少的进步,但是我无心读古文,当时我正在读表兄给我的两本书,一本讲的是康有为的变法运动,一本是梁启超编的《新民丛报》,这两本书我读了又读,直到可以背出来,我崇拜康有为和梁启超,也非常感谢我的表兄。</p><p>1953年,文运昌担任湖南省文史馆员。</p><p>1961年12月11日, 文运昌去世。</p><p>照片摄于1951年的5月,毛泽东的两位表兄文运昌与文涧泉在北京住了些日子。两位表兄对毛泽东说,住也住了,该去看的地方也去看了,连机场的飞机都看了,想跟你合一张照拿回去给老乡看看,证明我到了你这里,行么?毛泽东笑道:“不照相就表示你没在毛泽东家里住过么?” 毛泽东立即叫来了江青,说:“表兄们说住也住了,看也看了,说还要有照片为证哩。我一个人恐怕还证明不了,还得你这个居家的堂客(湖南土话,指妻子)在场才行哩!” 江青立即走了过来,准备合影。到了相机跟前,江青又往里间跑,穿上了她那一身自己很喜欢的外套。于是留下了这张合影。</p> <p>从毛主席母亲文七妹的遗言说起</p><p>1943 年3 月16 日,蔡和森母亲去世,享毛泽东提笔撰写挽联:“老妇人新妇道;儿英烈女英雄。”1944 年2 月15 日,朱德的母亲在四川仪陇病逝,毛泽东出席追悼大会,并题写挽联、挽词:“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1952年,毛主席接见抗美援朝英雄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并握住她的手,说她是英雄的母亲,伟大的母亲。可他自己的亲生儿子,毛岸英同志也被永远留在了朝鲜。</p><p>这么多人的父亲和母亲,毛主席都第一时间给予他们应有的肯定,可是,毛主席的母亲呢?那个瘦瘦弱弱却一生为儿女操劳的文七妹呢?</p><p>1919,这是个光辉灿烂的年代,这一年,五四运动从全国兴起,这一年,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给包括毛泽东等革命先辈们带来了希望和曙光。可也就是这一年,毛泽东的亲生母亲文七妹去世了。而毛主席当时正置身于五四运动的领导人之位,为宣传新思想,驱除张敬尧,拯救新中国而操劳,操劳到连自己的母亲最后一面都不曾见到。文七妹临终之前,身边只有毛泽东的弟弟和妹妹,而作为大儿子的毛泽东却始终没有回来。临走之时,老人家还有好多话要说,尤其是想对自己的儿女们好好说说,可是已经没有力气了。母亲已经话不成句了,她断断续续地讲:“泽民……你……,你父亲兄弟四人,只有泽建一个女儿,你,你三兄弟都比她大,你们要把她当成亲妹妹看。我,我不行了,只希望你们好……” 希望家里人都好, 这句话成了伟人的母亲最后的遗言。听闻消息后赶忙回来的毛泽东,只能用一篇声泪俱下的祭文来寄托对母亲的爱和思念。</p><p>然而,革命的重任并不允许他停留下来过多的怀念,不久之后,他便率领湖南驱张代表前往北平。弟弟毛泽民,当时向毛泽东传达了文七妹最后的遗言,希望他们的父亲,他们姐妹四个一切都好好的。然而,他们兄妹四人却一个接着一个投身到中国的伟大革命之中。</p><p>1938年,毛泽民同志被党组织被派往新疆,和陈谭秋一起负责新疆的统战工作,化名周斌,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1942年的时候,当时的新疆军阀盛世才发现了毛泽民的真实身份,遂将毛泽民逮捕,1943年,被盛世才杀害。毛泽覃,1921年在长沙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10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后又被组织安排到武汉国民革命军第4军政治部任书记。1935年4月26日,在江西瑞金红林山区被国民党军包围,为掩护游击队员脱险,英勇牺牲,时年29岁。毛泽建在1926年以后任中共衡山县委妇女运动委员,帮助衡山地区发展农 民 运动。“马日事变”后,她又参加领导南岳暴动,旋转移至耒阳坚持游击战争。1928年5月被捕,并1929年8月就义于衡山。</p><p>毛泽东妻子杨开慧,1930年10月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同年11月14日在长沙浏阳门外被军阀何健杀害,时仅29岁。毛泽潭之子,毛泽东之侄毛楚雄,1946年8月7日作为中原解放军谈判代表之一,应国民党胡宗南的要求赴西安进行谈判,行至陕西宁陕县东口镇时,被国民党军队无理扣押,不久被敌人残害,时仅19岁。毛泽东之子毛岸英, 1950年10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志愿军总部秘书。同年11月25日在朝鲜平安北道遭美机轰炸牺牲,年仅28岁。</p><p>这个时候,我们再看看毛泽东母亲的临终遗言:“泽民……你……,你父亲兄弟四人,只有泽建一个女儿,你,你三兄弟都比她大,你们要把她当成亲妹妹看。我,我不行了,只希望你们好……”</p><p>至此,毛泽东母亲在遗言中留下的最后一个交待,彻彻底底变成了不可能。毛主席一门六烈士,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而毛主席本人,更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连自己母亲最后留下的的话都没有做到。如果说主席对得起谁,那主席足以对得起全天下中国人,以及中国人往后世世代代的子孙,是毛主席带领着一群伟大的无私的革命先辈们为我们开创了一个这么好的时代。如果说,毛主席辜负了谁?那他辜负了自己最亲的最让人尊重的母亲。母亲临死时交代他照顾好一家兄弟姐妹,结果他却带着他们走上了为亿万中国人谋幸福的道路,一条注定要走向光明,也注定要无数牺牲的光辉大道。</p><p>1919年,毛主席的母亲前往长沙治病,空闲时,和毛泽东兄弟三人刘惜了一张合照,这也成了毛泽东与母亲最后的一张合照。不久,毛泽东母亲文七妹去世。</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1919年,母亲52岁,毛泽东26岁,二弟毛泽民23岁,三弟毛泽覃14岁。<span style="color: rgb(80, 80, 80);">母亲送回老家之后,毛泽东又投入到了学生运动中。</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然而,毛泽东万万没有想到,此次送别母亲,竟成诀别。</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1919年,10月5日。</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三弟毛泽覃亲自送信到长沙,告诉毛泽东母亲病危,请火速回乡。</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这个晴天霹雳的消息让毛泽东瞬间震惊,他选择马上离开长沙,与三弟泽覃回到了韶山冲。</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当时交通不便,毛泽东回到老家时,母亲已经入棺。</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毛泽东终究还是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站在一旁的二弟毛泽民告诉他,母亲临终之时,嘴里仍旧呼喊着:</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240, 65, 66);">“石三伢子、石三伢子。”</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听到这句话,毛泽东当场泪如雨下,泣不成声。</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年少的他,坚决没有双膝跪亲。</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这一刻,曾经的纨绔少年,终于长大成人。</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扑通一声,毛泽东跪在了母亲的灵堂前。</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240, 65, 66);">那天晚上,毛泽东深情写下《祭母文》。</span></p> <p>毛泽健</p> <p>人民英雄永垂不朽!</p> <p>挽朱德母钟太夫人联</p><p>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p><p>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p><p>1944年2月,朱德同志的母亲钟太夫人以八十六岁高龄在家乡四川逝世,延安各界群众举行追悼会,毛泽东敬撰挽联,将母亲上升到伟大的劳动阶级的地位,颂其母,赞其子,是悼念也是号召。</p> <p>疾革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长生新学佛,不能往世,一掬慈容何处寻?1919年十月,毛泽东的母亲文氏病逝,毛泽东因正忙于领导驱逐军阀张敬尧的斗争而未能参加葬礼,尔后含泪写下这两副挽联,一短一长,短联借王安石的诗句,比喻母亲的德泽;长联叙述母亲病危时呼儿的情景,极见真切,而自己又未能亲自送终,空留遗憾之心,注入字里行间。联语写出了作者对伟大母亲的无比感激和无限哀思。</p> <p>毛主席之父毛顺生 毛主席之母文七妹</p> <p>毛泽东是如何孝敬自己母亲的?</p><p>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原名文素勤,又名文其美,湖南湘乡棠佳阁人,因在同族姐妹中排行第七,大家都叫她文七妹。</p><p>文七妹十八岁时和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结婚,先后生有五男二女。</p><p>由于当时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太差,其他四个都夭折了,只剩下了毛泽东、毛泽民、毛泽覃三兄弟。</p><p>文七妹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一生信佛,待人接物淳朴善良。</p><p>尤其是看见穷苦人,更是呈现出菩萨般的慈悲心肠。</p><p>一次,家里来了客人,吃饭时多炒了几个菜,文七妹正在给客人端菜的时候,看见一个花白胡子的老人站在门口乞讨,老人饿的快站不住了,用可怜的眼光祈求着她</p><p>文七妹一见这情景,二话不说,跑过去就把两盘子刚炒好的菜倒进老人的饭碗里,又到厨房里给老人盛了一碗米。</p><p>老人感动得哭了,嘴里喊道:“菩萨,菩萨啊,您真是救命的菩萨啊!”。</p><p>毛泽东九岁那年,在一次吃午饭的时候和父亲顶了嘴。父亲怒了,脱下鞋子来打他。毛泽东那时虽然年幼,可性格却倔强的很,任凭父亲怎么打,就是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p><p>父亲可能也打得心疼了,不忍心地停下手来,让毛泽东向他道个歉就不再打他了,可毛泽东就是一句话也不肯说,打死也不道歉。</p><p>不道歉不说,他反而要求父亲向他道歉,说父亲打他没有道理。</p><p>父亲这下更恼了,拿起鞋子又要打他。</p><p>就在父亲的鞋子快要落到毛泽东身上的时候,母亲忽的一下冲了上去,用身体护着毛泽东,鞋子却落在了她的身上。</p><p>当时,由于毛泽东的父亲当过兵,又上过两年私塾,头脑比较灵活,在他的勤俭持家和苦心经营下,他们的家境渐渐地好了起来,成了韶山冲上屋场比较富裕的人家。</p><p>在这样的情况下,毛泽东的母亲更加乐善好施了,她常常背着丈夫偷偷地把家中的米送到缺粮的穷人家里去。</p><p>因此,文七妹深得乡亲们和毛泽东的尊重。</p><p>后来,在许多场合,每当回忆起自己的母亲时,毛泽东总是动情地说:“是我的母亲影响了我的一生”。</p><p>1919年,毛泽东已经26岁,这个时候的毛泽东已从湖南一师毕业,在长沙成立了新民学会,开始了对中国社会的深入研究,他的心中已有了改造中国,改造社会的坚定信念和雄心抱负。</p><p>这期间,毛泽东因组织学生去法国勤工俭学去到了北京,在北京期间,他受到了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先进思想的影响,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更深的了解。</p><p>1919年4月6日,毛泽东离开北京回到湖南,带着他在北京学到的新思想和活动经验回到长沙,一方面在长沙修业小学担任历史教员,另一方面带领长沙的新民学会会员投身到轰轰烈烈的社会活动之中。</p><p>毛泽东整日忙的不可开交,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着。尽管他很思念家乡,思念自己的父母,可根本就没有时间回韶山去看望他们。</p><p>但毛泽东却是一个对父母十分孝顺的人,尤其是对他的母亲,更是日夜思念。</p><p>他曾给他的同学邹蕴真写信说:“世界上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人,利己而不损人的人,可以损己而利人的人。我母亲属于第三种人”。</p><p>无奈,他只好经常写信回家问候父母,并嘱托二弟毛泽民,多替他在父母面前尽孝。</p><p>1918年春天的时候,身患淋巴腺炎(当时叫喉蛾)的毛泽东母亲忽然病情加重,毛泽东那时正在长沙读书,接到二弟毛泽民写来的书信后,他立即赶回韶山看望母亲。</p><p>回到家后,毛泽东得知母亲已被两个舅舅接回娘家救治去了,就又连夜赶到了舅舅家,在那里一直陪伴在母亲的床前,亲自为母亲煎药喂饭,无微不至地照顾了母亲整整七天时间,直到母亲的病情有所好转后,他才依依不舍地回到长沙。</p><p>若按当时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是根本就回不了家的,更不可能在家呆这么长的时间,因为当时长沙新民学会的会员们正在焦急地等待着他,带领他们去北京组织青年学生外出留学,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p><p>可毛泽东还是回来了,并且小心谨慎地伺候着自己生病的母亲。</p><p>都说自古忠孝难两全,可毛泽东还是做到了尽孝为先。</p><p>1919年4月, 毛泽东母亲文七妹的病情再一次严重起来,毛泽东得知消息后,迅速让大弟毛泽民和小弟毛泽覃把母亲接到长沙来医治。</p><p>在长沙期间,不管工作多么忙,毛泽东每天都要到母亲的病床前悉心照料,有时白天实在太忙了,就晚上赶过来照顾母亲,陪母亲说话聊天,帮母亲梳头洗脚和换洗衣服,一熬就是一个通宵,很多次他就和衣睡在母亲的病床上。</p><p>母亲夜里醒来,见儿子趴在自己的床边睡着了,就把他叫醒,心疼地说,“三伢子,你忙一天了,夜里就不要来陪我了”。</p><p>可毛泽东却说:“能陪在母亲身边,孩儿感到温暖”。</p><p>母亲被他的话感动着,留下了幸福的泪水。</p><p>是啊,能够经常陪在母亲的身边,那该是多么幸福啊!</p><p>母亲的病情毛泽东心里是有数的,为了能和母亲留下永久的纪念, 他与弟弟毛泽民、毛泽覃搀扶着病中的母亲, 专程到照相馆与母亲留下了她平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合影。</p><p>在长沙治疗了一段时间后,母亲的病情有所好转,大弟毛泽民又把她接回老家韶山调养。</p><p>可谁知回去后不久,母亲的病情又复发了,这一次比以前更厉害了。</p><p>1919年10月5日,毛泽东的母亲不幸去世。</p><p>毛泽东在长沙接到二弟毛泽民的紧急书信后,心如刀绞,痛不欲生。一向意志如钢,坚强无比的毛泽东似乎突然间被这一不幸的消息击垮了。看完书信后,他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失声地痛哭起来,摇摇晃晃着差点摔倒在地上。</p><p>为了能尽快赶回去见母亲最后一面,毛泽东带着正在长沙读书的小弟毛泽覃日夜不停地往家赶,整整两天两夜没来得及吃饭和睡觉。</p><p>一路上,母亲的音容笑貌总是在他眼前闪现,他难忘母亲第一次送她上学堂时脸上露出的笑容,他难忘母亲在他生病期间的焦急面孔,他难忘母亲下雨天为他打伞遮雨时的情景,他难忘父亲打他时母亲挺身去为他遮挡。他更难忘的是,当他决心离开家乡韶山冲外出求学时,是母亲含着着眼泪送了他一程又一程,直到看不见他时,才不忍心地擦擦着眼泪一步一回头的离去的身影。</p><p>他难忘,他难忘啊……</p> <p>尽管毛泽东和弟弟心急如焚,可终因当时交通不便,等他和弟弟毛泽覃10月7日赶回家里时,母亲已经入棺两天了。</p><p>按照当地的风俗,长子不到家老人是不能入土安葬的,因此,母亲就在那里等他回来……</p><p>毛泽东哪里还顾得上一路的劳累,一看见自己敬爱的母亲躺在棺材里,心一下子就碎了,撕心裂肺地大叫了一声娘,扑倒在母亲的棺材上痛哭起来。</p><p>前来吊唁的亲戚们和帮忙料理后事的乡亲们怎么也拉不开他,无不为之动容。</p><p>他为未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而悲伤,他为失去慈爱的母亲而痛不欲生。</p><p>这是人间的大爱,这是人间的真情。</p><p>母亲在,家就在,没有了母亲,就没有了家。</p><p>没有了母亲,这个世界就像塌了天。</p><p>尽管毛泽东是一位了不起的伟人,但在母亲面前,他永远是一个儿子……</p><p>当二弟毛泽民告诉他说,母亲在临终时,还在喊着你的乳名,毛泽东更是心如刀绞,悲痛欲绝。他在母亲的灵前长跪不起,痛哭不止。其情其景,感天动地,令在场的人全都泪流满面。</p><p>当天晚上, 毛泽东彻夜未眠,守在母亲灵前, 泪如雨下,他不顾自己一路上的疲劳和家人的劝阻, 挥泪写下了千古绝唱《祭母文》。</p><p>呜呼吾母,遽然而死。寿五十三,生有七子。七子余三,即东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二男。育吾兄弟,艰辛备历。摧折琢磨,因此顽疾。中间万万,皆伤心史。不忍卒书,待徐温吐。今则欲言,只有两端:一则盛德,一则恨偏。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不作虚言,不存欺心。整饬成性,一丝不苟。手泽所经,皆有条理。头脑精密,擘理分情。事无遗算,物无遁形。洁净之风,传遍戚里。不染一尘,身心表里。五德荦荦,乃其大端。合其人格,如在上焉。恨偏所在,三纲之末。有志未伸,有求不获。精神痛苦,以此为鉴。天乎人欤,倾地一角。次则儿辈,育之成行。如果未熟,介在青黄,病时揽手,酸心结肠。但呼儿辈,各务为良。又次所怀,好亲至爱。或属素恩,或多劳瘁。大小亲疏,均待报亡。总兹所述,盛德所辉。必秉悃忱,则效不违。致于所恨,必补遗缺。念兹在兹,此心不越。养育深恩,春辉朝霭。报之何时,精禽大海。呜呼吾母,母终未死。躯壳虽脆,灵则万古。有生一日,皆报恩时。有生一日,皆伴亲时。今也言长,时则苦短。惟挈大端,置其粗浅。此时家奠,尽此一觞。后有言陈,与日俱长。</p><p>写下祭母文后,毛泽东又亲为母亲撰写了两幅挽联:疾革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长生新学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处寻?</p><p>毛泽东饱含热泪写下的这首《祭母文》,不仅再现了母亲文七妹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也深深地体现了毛泽东对母亲的无限热爱和眷恋,今日读来,仍令人感动之至。</p><p>毛泽东按照当时家乡的习俗,安葬了母亲。他不顾长沙那边千头万绪的繁忙工作,为表达自己对母亲深厚的感情和孝心,一直在家为母亲守了“头七”才肯离开。</p><p>毛泽东是一位令人肃然起敬的伟大领袖,但他也像一个普通平民百姓那样有着浓浓的淳厚情感,他对母亲的大孝大爱,也像他所开创的伟大事业一样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p> <p>毛泽东外婆家唐家坨</p> <p>毛主席的外婆也是一位大名人</p><p>毛泽东的外婆贺氏,14岁出嫁于文氏,30岁守寡。她丧夫守寡时,大儿才10岁,二子仅3岁,三子尚在襁褓之中,只有几个月,另还有一个女儿。</p><p>天大的担子,压在贺氏身上。贺氏誓不嫁,并决计率诸儿振兴家业。为此,她精打细算,常勤纺织,夜不成眠。</p><p>起初,贺氏并不识字,孩子们夜读时,她坐在一旁,渐渐认得许多字。孩子们渐渐长大后,她带领他们每日两餐,不吃晚饭,拼命劳作。</p><p>贺氏领众子兴家,经过四五十年的努力,从一张白纸起步,购置1栋瓦房,拥有140多亩田、10多头牛,人口达20多口。文家的稻谷由初时一年谷数石,竟增至数百石。</p><p>贺氏发家,靠的不是经商,不是投机,也不是其它不正当手段,发家只是八个字:精打细算,勤劳苦干。</p><p>贺氏勤俭持家、守操抚子的事迹,广为乡里传诵。道光七年(1847年),朝廷颁文表彰其节孝;同治八年(1869年)她的名字被编入《湘乡县志》。</p><p>这样一位命苦又苦干的女人,居然在那个时代活到88岁的高寿,最后无疾而终。</p><p>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左五)与文家亲属合影</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的家人与亲属大全(附简介)</p><p class="ql-block"> 杨开慧:(1901-1930)毛泽东第一任妻子。(严格说来罗氏应该是第一任妻子,她19岁嫁到毛家,当时毛泽东不到15岁,从未和她一起生活过,21岁时病故。毛泽东从不承认罗氏为妻。)毛泽东恩师、北大教授杨昌济之女。1920年与毛泽东结婚,1921年入党。1930年11月被湖南军阀何健杀害。生三子,岸英、岸青、岸龙。</p><p class="ql-block">  毛岸英:(1922-1950)又名毛远仁。毛泽东长子。杨开慧牺牲后,随姥姥生活。1931年与岸青岸龙被转移到上海,由红色牧师董健吾抚养。中间历经坎坷,岸龙病故,岸英、岸青经常流落街头。直到1936年两兄弟才由董健吾托张学良再托李杜带到苏联,途径巴黎时耽搁数月,康生专程从苏联前去迎接。二战时岸英曾任苏军坦克连党代表。1946年,毛泽东患重病,根据中共中央要求,斯大林派少将军医阿洛夫和米大夫到延安给毛泽东治病,陆军上尉毛岸英同机返回。看到19年不见的儿子,毛泽东的病立刻好了一大半。之后,被分配在社会部工作,务过农,做过工,参加过土改工作队,还在中央机关进京前指挥过扫雷。1949年与刘思齐(刘松林)结婚。1950年10月参加志愿军,任司令部翻译、机要秘书兼参谋。11月遇敌机轰炸,光荣牺牲。</p><p class="ql-block">  毛岸青:(1923-8007)又名毛远义。毛泽东次子。1960年与邵华结婚。曾在马列主义著作编辑所工作。性格内向,喜欢下象棋、国际象棋,听音乐,读俄文。</p><p class="ql-block">  邵华(1938--2008):原名张少华。毛岸青妻子。4岁时就随母亲关进盛世才监狱。1966年北大中文系毕业。写过大量文史作品。我上中学时语文课本上曾有她和毛岸青合写的〈我爱韶山的红杜鹃〉。曾任军科院百科部副部长,少将。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p><p class="ql-block">  毛新宇:(1970--)毛岸青邵华之子,毛泽东唯一的孙子。中国人大历史学学士,中央党校党史专业硕士,军科院军史学博士。现为军科院研究员,中校。</p><p class="ql-block">  张文秋:(1903--2002)毛泽东的亲家母,刘思齐、邵华母亲。1926年入党,1927年与刘谦初结婚。1930年曾与林育南假扮夫妻组织地下机关。1931年加入共产国际情报处佐尔格小组,曾任南方站站长。1937年到延安,后与陈振亚结婚。1939年与陈振亚携思齐邵华同赴新疆,飞机加油时被盛世才强行扣押,陈振亚牺牲后,张文秋在狱中生下烈士遗孤张少林。直至1946年张治中主政新疆时才被释放,回到延安。解放后任盲人福利会总干事。曾认高玉宝、祁建华等为义子。出版有《张文秋回忆录》。</p><p class="ql-block">  刘谦初:(1897--1931)张文秋的第一任丈夫。刘思齐生父。曾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山东省委书记。1931年被韩复榘杀害。</p><p class="ql-block">  陈振亚:(1903--1941)张文秋第二任丈夫。邵华生父。曾随黄公略参加平江起义,同时入党,任红五军连长。后与李聚奎等随黄公略组建红六军,后在战斗中受伤,左腿截肢。未参加长征。抗战开始后一条腿千里迢迢奔赴延安,参加抗大。毕业后任115师留守处政治部主任。经林伯渠介绍,与张文秋结婚。1939年携张文秋赴苏治病,途径新疆被盛世才留下,1941年被盛世才害死。</p><p class="ql-block">  杨开智:(1894--1982)杨开慧的哥哥,北京农大毕业。曾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1982年病故。母亲向振熙与妻子李崇德曾在1931年千里迢迢将岸英三兄弟送至上海交给毛泽民夫妇。</p><p class="ql-block">  杨开明:(1905--1930)杨开慧的堂弟。1925年入党,1928年任湘赣边特委书记,对着名的“八月失败”负有重要责任。毛选第一卷《井冈山的斗争》中曾提到他。后任红五军政治部主任。1930年被捕牺牲。</p><p class="ql-block">  贺子珍:(1909--1984)毛泽东第二任妻子。1926年入党。1928年与毛泽东结婚,生三子三女,仅李敏一人长大成人。长征中多处负伤,1937年赴上海动手术,途径西安时上海沦陷,于是改赴苏联,1947年回国。解放后曾任杭州市妇联副主席。1979年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p><p class="ql-block">  李敏:(1937--)毛泽东女儿。1940年被送到苏联,1947年回国,49年回到父亲身边。1959年与孔令华结婚。曾在国防科工委、总政工作。生子孔继宁、女孔东梅。据说,陈伯达之子陈晓达曾与李敏谈恋爱,后因江青干涉,李敏与陈晓达分了手。陈伤心不已,卧轨自杀。</p><p class="ql-block">  孔从洲:(1906--1992)毛泽东的亲家,孔令华之父。原杨虎城部属,1946年起义。解放后曾任炮兵副司令,55中将。</p><p class="ql-block">  贺敏学:(1904--1988)贺子珍的大哥。1927年任永新县委书记,后与袁文才王佐上井冈山,毛泽东在井冈山上住的着名的八角楼就是贺敏学让出来的。曾任红24师代师长,红军长征后随陈毅打游击,龚楚叛变时曾将贺敏学打伤。抗战时期任苏浙军区参谋长,解放战争时任10兵团27军副军长。建国后一直在福建工作,任福建省副省长、省人大副主任、全国政协常委等。</p><p class="ql-block">  江青:(1914--1991)毛泽东第三任妻子。1938年与毛泽东结婚,生一女李纳。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员。1976年被逮捕,1991年自杀。</p><p class="ql-block">  李讷:(1940--)毛泽东女儿。文革时曾任北京市委书记,后在中办秘书局工作。曾结婚又离婚,生一子李效芝(现改名王效芝),后经李银桥介绍,与昆明军区某军分区参谋长王景清结婚。</p><p class="ql-block">  毛泽民:(1896--1943)毛泽东的大弟,1922年由何叔衡介绍入党。曾任中华苏维埃政府国家银行行长、国民经济部部长。1938年携钱希钧赴苏治病,途径新疆时因边境发生鼠疫而暂时留下。不久,盛世才要求中共派一名财政专家到新疆帮助整理财政,中央遂决定毛泽民正式留下,任新疆财政厅代厅长。德国入侵苏联后,盛世才开始撕下亲共面纱,1942年将毛泽民陈潭秋等人逮捕,1943年残忍杀害。毛泽民为早期中共第一理财高手,如不牺牲,建国后首任财政部长非他莫属。</p><p class="ql-block">  王淑兰:(1896--1964)毛泽民第一任妻子,1926年入党。因小脚,工作不方便,回韶山居住。生三子二女。毛泽民因常年在外,提议离婚,双方解除婚约。</p><p class="ql-block">  钱希钧:(1905--)毛泽民第二任妻子,1925年入党,印刷厂女工,1926年与毛泽民结婚。中央红军参加长征的30名女战士之一。到新疆不久提出与毛泽民离婚,之后回了延安。后改嫁周小鼎,结婚时谢觉哉曾赠对联祝贺。</p><p class="ql-block">  朱旦华:(1913-)原名姚秀霞。毛泽民第三任妻子。1938年陕北公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新疆搞统战工作,1940年经邓发介绍与毛泽民结婚,生子毛远新。1942年与毛泽民同时被捕入狱,一直到1946年张治中主政新疆时才被释放,回到延安。1949年由帅孟奇介绍,改嫁方志敏堂弟方志纯。建国后任江西省妇联主席,省政协副主席。</p><p class="ql-block">  毛远新:(1941-)毛泽民第四子。刚一出生就随母亲住监狱。50年代初回到毛泽东身边生活。文革前毕业于哈军工。70年代曾任辽宁省委书记,沈阳军区政委,毛泽东的联络员,1976年10月被逮捕,释放后在上海某单位任高工。妻全秀凤,上海织袜厂女工,已退休。</p><p class="ql-block">  毛泽覃:(1905--1935)毛泽东的二弟,1923年入党。参加过湘南起义,为朱毛红军井冈山会师奔走联络。后任红三军政治部主任,苏区中央局秘书长。1933年与邓小平、谢唯俊、古柏受到左倾中央的严厉处分,被撤职,到基层改造。红军长征后,毛泽覃留在苏区打游击,任红军独立师师长。1935年牺牲。周文楠:(1905--)毛泽覃第二任妻子。20年代初与毛泽覃结婚,1927年入党,生子毛楚雄。解放后任黑龙江省高级法院庭长。</p><p class="ql-block">  贺怡:(--1949)毛泽覃第三任妻子,贺子珍妹妹。既是毛泽东弟媳,又是姨妹。1930年与毛泽覃结婚。生子贺麓成。1949年11月任吉安地委组织部长时为寻找贺子珍失散的儿子毛毛,遭国民党特务暗算,出车祸牺牲。贺怡性格泼辣、刚烈。1940年她在广东被国民党逮捕,吞下金戒指自杀,但竟然不死。后周恩来与顾祝同谈判,用国民党将领把她换了回来。在延安动手术取戒指时,因无其他亲人,毛泽东亲自在手术单上签字。</p><p class="ql-block">  毛楚雄:(1927--1946)毛泽覃之子。1946年随新四军五师干部旅旅长、军调部汉口第九小组中共代表张文津赴西安谈判时,被胡宗南扣押并杀害。</p><p class="ql-block">  贺麓成:(1935--)原名毛楚成。毛泽覃之子,毛泽东的侄子兼外甥。出生刚三个月父亲就牺牲了。从小被老乡抚养,直到1949年才回到母亲身边。母亲牺牲时贺麓成也受重伤。后来与贺子珍和贺敏学一起生活。上海交大毕业后一直从事导弹科研工作,对我国导弹事业有重要贡献,但默默无闻,不事张扬。毛泽东逝世时,治丧委员会以为他和贺怡同时牺牲,经过李敏提出才把他找来。1980年在总参系统第一个被授予高级职称,证书编号001。</p><p class="ql-block">  毛泽建:(1905--1928)毛泽东的堂妹,后过继给毛泽东的父母。1923年入党,1925年嫁给陈芬。陈芬后任衡阳县委书记,毛泽建任县委委员。夫妻两人曾积极领导了衡阳暴动,暴动后毛泽建任游击队长。1928年双双被敌人逮捕并杀害。</p><p class="ql-block">  王季范:(1885--1972)毛泽东的二姨表兄。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读书时的老师,解放后曾任湖南行政学院副院长,政务院参事。</p><p class="ql-block">  王曼恬:(--1976)毛泽东的表侄女,毛泽东大姨表兄王星臣之女。文革时曾任国务院文化组负责人,天津市委书记</p><p class="ql-block">▼毛泽东江青和李讷毛远新</p> <p class="ql-block">▼杨开慧和毛岸英毛岸青</p> <p class="ql-block">▼周总理邓颖超和毛岸英毛岸青</p> <p class="ql-block">▼贺子珍和女儿李敏外孙孔继宁</p> <p class="ql-block">▼贺子珍(大媳妇)和妹妹贺怡(三媳妇)</p> <p class="ql-block">▼李敏李讷</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和毛岸英</p> <p class="ql-block">▼毛岸青、李敏、李讷夫妇、邵华、毛新宇夫妇、毛东东</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和毛岸青邵华</p> <p class="ql-block">▼贺麓成(毛岸成,毛泽覃和贺怡的儿子)</p> <p>毛泽民和妻子朱旦华儿子毛远新合影</p> <p class="ql-block">▼毛远新(毛泽民和朱旦华的儿子)</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的嫡孙毛新宇一家,曾孙毛东东</p> <p class="ql-block">▼毛新宇一家在韶山祭祖</p> <p class="ql-block">▼毛新宇全家福(妻子刘滨儿子毛东东女儿毛甜懿)</p> <p class="ql-block">▼毛新宇和伯父毛远新</p> <p>毛氏家族纪念毛主席诞辰合影留念</p> <p>毛氏家族纪念毛泽民诞辰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