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行行之一

桃源之外

<p>7.30-8.3日,南太行行。郭亮村是我长久以来的一个愿望,一个需要通过天梯进出的村庄,一个在70年代像愚公移山一样凿出一条挂壁公路的地方。这是怎样的生存环境?这次终于成行,进入郭亮并不艰辛,现在路都修好了,但是,真正的行程却是离开郭亮村后的那段。离开郭亮绕过山背面的昆山村,昆山的挂壁公路3公里多长,更是险峻。直至从南太行深处的马武寨到抱犊村,一个不通公路的村庄,那才是险象环出的行程,以至于到今天才提起心情整理过程。</p> <p>30日晚,虹桥飞郑州,机场相对空荡多了。</p> <p>31日早,郑州-辉县沙窑乡郭亮村,路过休息区。</p> <p>中午到达太行山下万仙山景区。</p> <p>车送到此,此后行程全靠两条腿了。开始步行进入挂壁公路。</p> <p>挂壁公路入口。</p> <p>1972年,也是一个人定胜天的年代,我国创造了很多浩大工程,比如大寨梯田以及各地梯田、比如各地兴修的水利工程,大型水库,还有开山劈地的壮举。真的是非常佩服那个年代的人,理想、单纯、无私。郭亮的挂壁公路也是在这个年代开始修剪的,这样看来,革命的春天是吹得进祖国的每个角落的。1972年,13位村民在村长的带领下,卖掉山羊、山药,集资购买钢锤 、钢钎。在无电力、无机械的状况下全凭手力,历时五年,硬是在绝壁中一锤一锤凿出2万6 千立方米的一条高5米、宽4米,全长1300米的石洞——郭亮洞,并于1977年5月1日通车。现代的愚公移山啊!</p> <p>照明窗口</p> <p>我们现在看见的挂壁公路山2001年扩修过的,之前应该更加窄和简陋。已经非常了得了。</p> <p>从洞口往外看,巍峨太行山。</p> <p>抬头看见对面的崖上人家</p> <p>会看来路,一路都是峭壁。</p> <p>红岩绝壁大峡谷,形成于1.2亿年前地壳运动,鬼斧神工般,武侠小说常描绘的情景。后面几日在王莽岭穿行,几乎全是这样90度直上直下的峭壁。地壳运动时完全是撕裂般隆起,这在当时是怎样剧烈的运动啊!</p> <p>只有在自然中,像古人一样用双脚丈量,才能真正体会自然的神奇和鬼斧神工。</p> <p>出绝壁长廊,进入天池景区。</p> <p>所谓天池,就一清澈小潭。</p> <p>到达郭亮村。此地海拔1700米。</p> <p>郭亮村隶属于河南省新乡市辉县沙窑乡,位于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西北60公里的太行深处沙窑乡、与晋城市陵川县古郊乡昆山村交界,海拔1000米,现有83户人家,共329人。</p> <p>东汉末年太行山区灾荒连年,税赋沉重,农民揭竿而起。其中有个叫郭亮的人带领老百姓反抗官府。史书是这样记载郭亮村由来:因郭亮带领老百姓揭竿而起,为纪念郭亮,取名叫郭亮村。而我私认为,史书没有完整写出过程,应该是郭亮揭竿而起,斗争后带领农民兄弟一路往太行山深处跑,翻越悬崖,躲避追踪,在此落脚,由此才有了郭亮村。看看这铁板一块的大山,悬崖峭壁,如此恶劣的地理环境,当年得有多大的恐惧才能翻越这悬崖啊,一不小心小命就掉绝壁之下了。此地真是的能进不能出,与世隔绝。</p> <p>村口</p> <p>郭亮就是山顶上一小块平地,村庄建在斜坡上。现在都成旅游地,家家户户几乎都经营小铺,买个崖柏、蜂蜜以及低劣的旅游纪念品。</p> <p>郭亮村大多姓申,就是历史上山西的“大锅申”。朱元璋清洗南京城,将大姓申家发配往青海,行到山西,申氏家族砸了一口大锅,各持一片作为来日认亲归祖的“铁证”,真的是铁证。其中有一小撮申氏人就是往太行深处走,到了郭亮村。这地方真的也就是只有避世保命之人才会到达。估计明初应该是郭亮村人口红利的一个高潮。至此,郭亮村人世代繁衍在此,无人出村,一直到60年代有个申姓小伙参军离开了郭亮。</p> <p>现在的郭亮村已经满是商业气息。我在村口的树下休整,吃了自己带去的干粮和水果。</p> <p>村委会</p> <p>独自步行前往天梯。因为从看完天梯还得原路返回郭亮,穿过红石桥,绕过山往山西陵川县昆山村,我得抓紧时间在日落前赶到宿营地。</p> <p>往天梯去的公路应该是一条刚修好的马路,并且保留了原来沿着悬崖的石头路。这条路也属于太行景区地质公园,一路有不少标识牌,告知此地的地质状况,很有意思,这些标识一直到往昆山的路上。路修到回逃寨就到头了。</p> <p>今天能见度不好,雾蒙蒙的,对面山体拍出来不清晰。</p> <p>山下是西梯坡村。郭亮和回逃之前要出村就从200米高的悬崖走天梯先下到西梯坡村,再往往走。</p> <p>下面这条马路就是挂壁公路的入口</p> <p>对面山崖</p> <p>天梯,现在已经弃用,被锁了起来。我后来找来网上天梯照片,如果没有走后面那段马武寨到抱犊村的路,我会觉得很险,一路都是在悬崖绝壁上,等走过了后面的路,我真觉得天梯根本就不险了。因为后面的路真的太难了!中国没有通公路的地方。</p> <p>在天梯边摆摊的母女三。他们是回逃寨的村民。回逃寨在郭亮村的山背面,郭亮起义军从郭亮村撤退到这里留下的部分人员。名字取得很是直白,以地名记录历史很是清晰。</p> <p>隔着坡沟眺望回逃寨。小小的一个村庄依附在窄窄的崖上。郭亮村离天梯有2公里多,反而回逃寨更近。大约1公里。天梯有记载是明朝,那再之前这里是完全与世隔绝,太行山整块山峦,不知道当初这些人从哪个悬崖峭壁上爬上来的。天梯开凿在这个位置。应该也是借了山壁的天然力吧,岩石有层次凹凸。可惜现在看不见了。</p> <p>路到回逃寨就到底了,返回路上细看炮楼原来是当年拍电影留下的布景。</p> <p>从郭亮村穿过红石桥就是著名的崖上人家了。从挂壁公路往上望,露出来的就是崖上人家的房子。现在从观景台看挂壁公路,全景。</p> <p>从观景台看挂壁公路</p> <p>顶着午后阳光,一路往昆山村去。郭亮村到山西陵川县昆山村7公里,是最近的二个村庄。郭亮以前还有一条下山的路,就是走山西,出王莽岭,也是路途遥远,山高水险的路程。</p> <p>翻过山往山西的昆山村进发。</p> <p>距今5-6亿年的页岩层</p> <p>下午三点,阳光骤开。</p> <p>从这里进入山西地界。</p> <p>到达山西陵川昆山村。郭亮村到这里7公里多一点,路很好。90年代后陆续修建的。</p> <p>晚上入住农家乐,面朝大山。</p> <p>4点半左右到达夜宿地。</p> <p>是晚歇居龙祥居,隔着一条石头垒垒的大溪就是层叠的大山。从黄昏里一直坐到暮色四合,远处有简陋的卡拉OK嘹亮地传来,身后住客叽叽喳喳散去,没有星星,月色迷蒙,闭着眼睛放空自己,在这短暂的山里的夜晚。</p> <p>暮色里绕一圈昆山村。老房子基本就是低矮的石头房。新盖的三四层楼房基本就是农家乐了,出租给城里来避暑的,以及短租游客。大石磨盘上的老人</p> <p>村里原山民。背后就是他们自己低矮的石头房。简陋得不能再简陋,不忍进去细看。</p> <p>一群写生的学生,在暮光里听老师摆乎光线和层次。</p> <p>唱豫剧。应该也是城里来的老姐妹们。</p> <p>老人们在择灰灰菜。当地有不少是从郑州过来避暑的中老年人,连吃带着大约1700元/月。在我看来,太行山石头山,很是贫瘠,并不秀美;山里生活也是贫瘠,无太多景致。突然想起,郑州是块大平原,看不见山。也许对于城里人来说,开门见山,又比城里凉快也是有足够吸引力的吧。</p> <p>在山里信号有偏离,实际大约走了15公里这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