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大不掉”咋办?

青矣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尾大不掉”的故事</b>(2223字)</font></h3><div><br></div> <div> </div><div> “尾大不掉”成语的本意是:动物的尾巴如果过大,它在行动时就不能灵活摇动自如。语出春秋时期《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❶ 这里古人是用“尾大不掉”来比喻诸侯王的属下势力如果过大,就会无法指挥调度,甚至酿成犯上作乱祸害。 </div><div><br></div><div> 显然,成语“尾大不掉”中的“掉”字在古语中是“摇动”之意,而现代语中的“掉”字,是指“失落”的意思。如果按照“失落”之意,则“尾大不掉”就可理解为是“尾巴大了就甩不掉”的意思。本文要讲的“尾大不掉”故事,就是指其中的“掉”字为“失落”之意。</div><div><br></div><div> 那是在1979年春,笔者去重庆大学进修《工程数学》课程。除了白天听课,晚上还得备课,编写暑假后将为77级讲授的《电磁场》课程讲稿,可谓是现学现卖。当时所住招待所的宿舍,是个四合院的老式平房,与一位老师同舍,他是四川成都人氏。</div><div><br></div><div> 报到后的晚上,到了夜深人静将要睡觉时,就听到房顶的天花板上突然发出沉闷的“叮咚”声响。当即惊心地想:这不像是老鼠所为,莫非是遇上“狐狸精”了。因为虽说四川耗子又多又大,是出了名的,但是小小的耗子是绝对不会闹出如此大的动静来的。</div><div><br></div><div> 在发生多次声响之后,我就用长把雨伞对着天花板捅了几下,安静不久又会响起,我就再捅。每次捅后,我就仰视头顶静听,等待下次“靴子落下”。这样下去,我这个夜猫子想要在夜里加班加点是不可能了,因为这么大的响声会不时打断我的写作思路。</div><div><br></div><div> 正在觉得烦恼而又无奈之际,我的同舍晚饭后串门回来了。等到响声再起,我就连忙问他:“你听这是什么声音?”他说:“是耗子精在作怪。”我笑道:“不像,老鼠即便是热闹嫁女,也不会发出如此大的敲打之声。”他问:“知道‘老鼠偷油’和‘尾大不掉’不?”“当然知道,这与声响何干?”于是我就给他讲了这两个典故:</div><div><br></div><div> 《老鼠偷油》故事是:老鼠喜爱偷油,于是人们就将食油倒入具有细长颈口的陶瓷壶里,以为油壶口小,这样老鼠就偷喝不到油了。没想到老鼠非常聪明,它会把细长的尾巴伸进瓶里,再把沾满了油的尾巴拖出,卷到嘴边吮吸起来。可谓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div><div><br></div><div> 《尾大不掉》是指小学课本里的一则寓言,说的是:一只松鼠,整天伴随主人玩耍。 每当中午主人睡觉时,松鼠就在一旁轻松地嗑着松籽。这时老鼠就趁机出来分享,瞥见松鼠是被一条链子锁住脖颈,便问:“你我同类,为啥愿意让人囚禁玩耍,难道你就不想自由自在吗?” 松鼠听了长叹道:“我又何尝不想像你一样的自由呢,只是因为我这尾大不掉,才会有人喜欢。如果你也尾大不掉,恐怕你也就不会那么自由了!”</div><div><br></div><div> 同舍听了笑道:“是这个意思。正是由于老鼠偷油,导致它也尾大不掉,才会在天花板上作怪,发出响声来的。你明白了没有?”见我惊诧莫名的表情,他接着说:“那老鼠偷了一次,就会再偷第二次,尾巴尖上的油迹是去不掉的。它们的窝是做在积满灰尘的天花板上,它走动时,尾巴尖上的油迹就会粘满灰尘,附着在尾上的油泥就会越来越厚。”</div><div><br></div><div> “它不停地偷油,就会不停地粘上灰尘,日积月累,油泥就在尾巴尖上干结成一个坚硬的疙瘩,而且越来越大。无论他跑到哪里,那个油泥疙瘩就像长在尾巴尖上似的,总是甩不掉的,成了真正的‘尾大不掉’。</div><div><br></div><div> 所以它在天花板上活动时,尾巴上的沉重疙瘩就会不停地敲打顶板,发出大的响声。其它老鼠休息时就会受到打扰和惊吓,于是愤怒地群起而攻之。在撕咬打斗过程中,那疙瘩就会频繁地敲击顶板,发出更大的响声。”</div><div><br></div><div> “原来如此,这确实是真正的‘尾大不掉’啊!不知道它这时要是见到松鼠,会有何种感想?”“松鼠尾大有用,招人喜欢,耗子尾大可就成了累赘,令人厌恶!”</div><div><br></div><div> 我非常佩服他见多识广,说的合情在理。第二天我就要求招待所调换房间,住到水泥板楼上,因为那里老鼠不会作怪。虽是房间住着四人,挤了一点,从此我却不会再受到“尾大不掉”之扰。如此,夜里我就可以静心地写作备课了。</div><div><br></div><div> </div><div><br></div><div>❶:<b>成语“ 尾大不掉”:</b></div><div><br></div><div> 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经常发生兼并战争,鲁昭公十一年(公元 前 531 年)的春天,楚灵王把军队的指挥权交给了他的弟弟公子弃疾。弃疾南征北战,灭了几个小国,立下许多的战功。为了表彰弃疾,楚灵王就把灭了的蔡国大部分土地赏赐给他,并且封他为蔡公。但是过了不久,楚灵王又感到不太放心,特地派人把大夫申无宇请进宫来解惑。</div><div><br></div><div> 楚灵王问申无宇说:“我把弃疾封为蔡公,你怎么看?”申无宇说:“国君是不应当把亲近的人封在外面的,因为日子一长,他的力量大大发展,就会威胁国家。俗话说:树枝大了一定会折断,尾巴大了就不能摇动,这个道理,您一定是知道的。”(原文是:‘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div><div><br></div><div> 申无宇走后,灵王又仔细地想了一下。他认为公子弃疾是自己最宠信的弟弟,一向都很忠顺,又屡次为国家建立了功勋,而且受到特殊的封赏,肯定不会背叛自己,因此,就没有接受申无宇的意见。没过几年,公子弃疾势力越来越大,果然起兵反叛,这时楚灵王已经没有办法平息,只好上吊自杀了事。公子弃疾当上了国君,这就是后来的楚平王。</div><div><br></div><div> 古人往往列举最明白易懂的事实,来说明一个深刻而富有哲理的问题。树梢庞大,树干就一定会折断,动物的尾巴太大,就不能灵活自如地摇动。以此比喻本末倒置,必受其害,告诫人们,任何事物,都是有本才有末,有主才有次。如果忽略了根本的发展,而任其枝末自由蔓延,势必导致根本会受到末的威胁后果。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头重身子轻的现象,必定会身受其害。要使人们清楚的认识到,只有根本发展强大,基础牢固,才会有末梢的枝繁叶茂。<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a href="https://www.meipian.cn/32gaenjh?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饶毅:做自重之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