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东升村

江碧

7月24日,下了一个多月的雨終于停了,露出火红的太阳。由北碚区委办公室、区委研究室、区党史研究室、区政法委、区信访办五家单位组成的区退协一组响应区老干局《关于组织全区离退休干部开展“我看脱贫攻坚新成就”专题调研的通知》的文件精神,专程到全国美丽乡村柳荫镇东升村参观。 东升村位于柳荫镇东部,幅员面积6.16平方公里,总人口2800余人。在柳荫镇颜书记的陪同下,第一站大家参观柳荫老粮站。这个即将被川美艺术家打造的地方正默默地诉说着过去人们是怎样保存粮食的。颜书记在为大家介绍川美艺术家对粮库的解读。 到东升村必去的一个景点就是位于村子西南部的人工水渠。这条北碚最长、保存最完整的人工水渠总长度约3000米,全人工修建,过去承担着排洪、灌溉的功能,是几代人对故乡的共同记忆。站在水渠上俯瞰东升村,规整的农田、成片嫩绿的黄金香柳、标准化猕猴桃种植基地均匀分布,植被茂盛,一派初夏好风光。老同志们纷纷拍照,感到在这里大家可以穿越到欧州的古堡。 然后大家来到东升村,走进村子,干净整洁,小桥流水,仿佛置身世外桃源。村里的茶吧凉亭、文化小广场、香柳咖啡、梨园柳音、猪圈改商店、望渠书吧、童画工坊大家赞叹不已。颜书记为大家介绍:东升村以“既见新村又见乡音、既见新貌又留古韵”为标准,对村民院前院后房前屋后和道路沟渠进行“整容美化”,完善道路、路灯、垃圾箱等基础设施,在村子里的边角地都种上了花草,还用闲置的犁、耙、碓窝、石磨等作为景观点缀,村容村貌大为改观。谁都想不到,过去这里是“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那个时候,村民大部分外出打工,村容破败,脏乱差现象突出。 颜书记说:柳荫镇通过对东升村进行深度文化挖掘和多维度发展思考,同四川美术学院开展合作,推出了中国渠乡“光与音”在地创作工坊、“寻乡之径”竹编艺术展、“东升野趣营”摄影活动、“百年百校百村”中国乡村美育计划展出活动等美丽乡村系列项目活动,校地合作打造艺术东升。<br>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东升村还坚持“农 旅 艺 学”的产业发展思路,积极引进和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原本经营着一家汽车修理厂的曹明亮从当地200余户村民手中陆续流转土地500余亩种植猕猴桃和近百亩翠冠梨,当天大家就在他这买了100多斤味道鲜美的翠冠梨。 中午,在珑根民宿酒店就餐,气派的小洋楼,生态的食材,可口的味道,让大家对农家民宿向往不已。珑根民宿酒店的王总多年来一直在外打工,做到了工程管理岗位。几年前,他看着村里产业发展搞得有声有色,毅然辞职回村创业。他创立的重庆珑根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道路沿线建设了占地150亩的金银花种植基地,产品销往北碚及周边区县。在珑根民宿就餐后的老同志看到生态的金银花忍不住又购买了王总的金银花。 建设美丽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自觉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随着渝广高速和三环高速建成通车、碚金路彩色油化提档升级,东山和西山旅游环线升级改造,柳荫镇“四横四纵”大交通网络初步形成。柳荫镇东升村将会人潮涌动,越来越美。 <div>回来的路上,退协组长周本世赋诗三首</div>脱贫路上东升村<br> (一)<br> 一种梦想叫脱贫,<br> 魂牵梦绕系心头。<br> 植根内心于深处,<br> 乡愁情节今解结。<br> (二)<br> 走进脱贫东升村,<br> 美丽乡村多美丽。<br> 俯瞰村道已硬化,<br> 漫步村中如花园。<br> (三)<br> 院坝奇物吸引人,<br> 渝东民俗别有致。<br> 青山绿水化美景,<br> 田园风光一目新。<br> 作者:周本世.<br> 2020.7.24.<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