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行程概要</b></p><p>2019年4月11日至5月7日,租车自驾新西兰南岛。</p><p>厦门->新加坡->基督城->斯普林菲尔德->普纳凯基->FOX冰川(2D)->瓦纳卡->皇后镇(4D)->箭镇(2D)->蒂阿瑙(3D)->因佛卡吉儿->卡卡角->但尼丁(3D)->奥玛鲁->特威泽尔(2D)->特卡波->基督城(2D)->新加坡->厦门</p> <p>4.11.我们出发了。</p><p>搭乘新航SQ5121 厦门高崎T3/13:10 飞新加坡樟宜T2。</p><p>新航SQ297新加坡樟宜T3/19:45 飞新西兰基督城,当地时间次日09:30抵达。</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白色尼桑奇骏,7座,后排放下才有行李箱,紧凑型。</span></p> <p>取车后,到附近超市购物。向西出发,今晚下榻中部小镇斯普林菲尔德Springfield。</p><p>驱车途中,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田野,绵延草场,心情有点小确幸。天气阴晴交替,湿冷得很,连著名的城堡山景点也是匆匆而过。初访皮尔森湖,偌大湖区就几个人。湖边树林已有秋的黄色,清幽宁静。</p> <p>4.13 沿着73号公路向西海岸进发。天晴了,蓝天白云,绿茵草场牛羊成群,洁白雪峰壮美无比。顺道再访皮尔森湖,天蓝水碧,阳光柔和。</p> <p>傍晚抵达薄饼岩国家公园PancakeRocks and Blowholes。薄饼岩也称千层饼岩,形成于三千万年前的海底,由海洋生物及沙土一层层的交替压实,由硬石灰石和软砂岩堆积而成 。公园不大,顺着栈道走一圈,可以欣赏潮水拍击岩石的壮阔,也能驻足观看伫立于水中的层层叠叠、形状各异的嶙峋怪石之奇观。</p> <p>最令人难忘的是,海浪在巨石和岩洞中反复激荡,声音敦厚如暮鼓,犹如困兽般发出雷霆巨响,撞在石头上化为朵朵绽开的浪花。</p> <p>晚餐后获悉,被大水冲垮的连接西海岸景观大道的Waiho大桥,历经一个月的抢修,恰巧今天宣布通车了。否则,我们就得多绕行十几个小时的车程。省去舟车劳顿,有点喜出望外。</p> <p>4.14 下午2点多抵达FOX冰川附近的小镇。办好入住手续后,去马瑟森湖徒步。环湖一圈2.5公里,强度正好。</p> <p>4.15 天气晴朗,正适合直升机冰川徒步。</p><p>福克斯FOX冰川位于南阿尔卑斯山脉南麓,长13公里冰川线,海拔落差达到2300米,还是一条不断推移“前进”的冰川。今天中午,我们要在接近山顶的大冰川上徒步,想着第一次乘坐直升机,内心不免有些忐忑……</p><p>乘机前,乘客要例行称重,看视频了解安全须知。营运公司提供防水靴子、冰爪、登山杖、防水衣裤。候机时工作人员在我手背上画一个笑脸?原来是安排我前排就坐。正合我意,宽敞的视野,无敌的角度。空中饱览壮美的雪山冰川,岂不美哉!</p><p><br></p> <p>当直升机稳稳降落在海拔2000米的冰川上时,行前的畏惧感一扫而光。起飞降落都很稳,没有摇晃,带上专用耳机仍能听见螺旋桨的轰鸣声。不过,下机后要蹲下身,否则会被强劲的风刮走。</p><p>在向导的带领下,我们开始在冰川上徒步。穿戴专业的雪地靴和冰爪,行走在冰面上,轻松又安全,只听见一声声“啋吱…啋吱”,清脆有力,踏冰留痕。望着亿万年形成的冰川,我忍不住喝了一口冰川水,冰冷清甜。向导在前面用冰镐开路,带领大家探访一处处奇特的冰川洞穴。太阳照不到的洞穴呈现出幽深剔透的蓝,一种纯粹的美。</p> <p>冰川徒步结束后,我们开车去冰川附近的Waiho河谷拍摄。傍晚时分,仰望走过的冰川,夕阳染红了山峰和云彩,洁白的冰川泛出金光,熠熠生辉,煞是好看。直至天黑,我们都不舍得离开。老公被河岸边的一洼水坑旁的倒影吸引住了,拍出了一张如在外星上的图片。小小水坑,宏大格局,梦幻奇观。</p> <p>4.16 今天走6号公路,沿着塔斯曼海岸一路南下,一幅幅海岸风景画徐徐展开。</p> <p>布鲁斯贝海滩Bruce bay又被称为白石沙滩,是新西兰最受欢迎的十大情侣海滩之一。在一堆堆白色石头上,或画或字,都是到此一游的游客捡了自己中意的白石头,画上画,留上字,堆积在海岸边,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p><p><br></p> <p>来到船溪步道Ship Creek,一侧是海洋,一侧是森林,我们选择了800米树林徒步线。原始森林,古木参天,苔藓绿茵,木头栈道架设在湿地上,有铁丝网防滑,行走轻松而安全。</p> <p>途中,顺便打卡Thunder Creek Falls和瓦纳卡蓝池Blue Pools。</p><p><br></p> <p>哈维亚湖Lake Hawea毗邻瓦纳卡湖。我们好像是为追湖而来,从一个湖泊到另一个湖泊,湖天一色,乐此不疲。</p> <p>来到瓦纳卡湖,太阳已经下山了。看了一眼那棵侵泡在湖水中的树,抓拍了一张它的黑白照。你看啊,这株闻名于世的树,一点都不孤独寂寞,多少人为她涉千山万水而来,只为一睹芳容,看她拍她恋她。</p> <p>4.17 惦记着那颗孤独的树,天刚亮就再次到湖边,找好机位,守株待兔,默默期待着。</p><p>慢慢地,晨光染红了远处山峦和湖边树梢,山腰飘着白纱般雾气,那棵忠诚拥守在瓦纳卡湖中的孤独的树身披霞光,倒映在清澈的湖水中,波光粼粼…,这个画面感动了每一位在场者,也回报了每一位摄影者远涉万水千山的辛劳。</p> <p>9:30 ,太阳升老高了,只好与这颗举世闻名的网红树告别,前往皇后镇。途中翻越新西兰最高的主干道皇冠山脉Crown Range公路,可以俯瞰皇后镇和箭镇等。</p> <p>皇后镇(Queenstown)位于瓦卡蒂普湖 (Lake Wakatipu)北岸,是一个被南阿尔卑斯山包围的小镇,依山傍水,景色优美,是新西兰顶级的旅游目的地,更是终极冒险活动的大本营。常被人们誉为新西兰的"探险之都",上山滑雪、下水冲浪、拖行降伞、喷气飞船、激流划艇等等,在这里应有尽有,更是风靡世界的"蹦极跳"发源地。我们年龄大了,不能参加这些活动,但我们要在这里呆4天,有足够的时间去一一见识这些终极冒险的活动。</p> <h5><i>传说中的钢琴师Mathias Lefebvre。六年过去了,他依然在原地,面对着热爱的湖光山色弹奏,只是当年那个小姑娘不在了。</i></h5><p><br></p> <h5><i>排队1个小时,吃到了世界上最大的汉堡包</i></h5> <p>在艾迪丝卡维尔桥(Edith Cavell Bridge)附近的喷射快艇码头,见识了激情喷发的喷射快艇活动。清晨寒意十足,那些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参与者,个个兴高采烈,看得我视乎也热乎起来。火红的快艇划过碧玉的河水,激起雪白浪花,如一条蛟龙飞驰而过,艇上乘客喜笑脸开,看来安全性满高的。</p> <p>号称“新西兰最危险道路”的Skippers Canyon Road,穿过皇后镇北侧的各种山谷和冰川地形,道路狭窄崎岖、海拔高低起伏,左边是悬崖绝壁,右边是一条幽静峡谷。可能是海拔较高的缘故,眼前没有树林,地表被矮小灌木丛覆盖,远看就像覆盖着一层黄色绒毛地毯。哪儿都不缺激情奔放的青春,这里的崎岖陡峭山路,竟然是越野骑手们的骑行天地;天空上飘起朵朵“彩云”,是滑翔的勇士在空中飞舞。</p> <p>在瓦卡劳大桥,近距离看蹦极,我的心都要蹦出来了。身临其境与隔着屏幕看,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勇士们从43米高的桥上一跃而下,头朝河面快速下坠,快要触及水面时,又被绳索拽起,再次下冲、提起、摔下、弹上,几次反复,手要及时抓住河面小舟上的人举起的竹杆,才能慢慢稳住并放下。不是所有人都能很顺利抓到竹竿的,有人吊着脚头朝下要晃悠十几次才能抓住救命杆,太惊险了。更为刺激的是,情侣相拥,一起蹦极,考验的不仅是勇气。</p> <p>今天,要去皇后镇附近的格莱诺奇,打卡那里的网红景点。绕Glenorchy Lagoon徒步,湖水平静,湖光秋色。</p> <p>三面环山的皇后镇,犹如一幅精美画卷。随意走,悠闲看,湖天一色,五彩斑斓,再多的烦恼都烟消云散。</p> <p>4.21 今天离开皇后镇,去往箭镇。计划在那儿住两天。</p><p>箭镇是因淘金热而兴起的一座小镇,百年前包括大量华人在内的冒险者来此掘金追梦,如今还因为金秋大面积的绚烂五彩林而闻名遐迩。</p> <p>之前有好友介绍说,箭镇的秋色更美,颇有同感。</p> <p>4.23 去西南部山区蒂阿瑙,这也是我们此次旅行的重要目的地之一。在这里,我们要参加两个峡湾游,并参观萤火虫洞。</p><p>6号公路沿着瓦卡菩提湖一路南下,优美的湖景依然吸引我们在此驻足。</p> <p>峡湾游的船期是明天,下午得闲去The Divide登山。</p><p>这是一条深受热捧的徒步线路,到Key Summit,海拔升高443米,用时1.5小时。这里很像国内的牛背山,山顶是一个天然的观景平台,环顾四周群山峻峦,只可惜我们到达时,眺望眼前的克里斯蒂娜雪山和横切山,阳光正耀眼,难以拍摄,也无法辩识前方的玛丽安湖和悬谷,徒留遗憾。兴许,上午到来,侧逆光拍摄,可出震撼大片?!</p> <p>在Key Summit平台上,有一片苔原和一潭水坑,旁边立有提示牌。老公被眼前景色吸引,只顾寻找最佳角度,不知不觉踏入苔原。我低声提醒,无奈他过于专心,全然不知我的焦虑。旁边一位帅哥一直在注视我俩,不知何意,我内心有些紧张。老公总算醒悟了,这时帅哥要我们帮他拍照,巧妙地化解了我俩的尴尬与不安,难以忘怀。</p> <p>4.24 之前预订的是下午13:00的船期,乘船游米尔福德峡湾。</p><p>开车去码头,经过长1200米的荷马隧道 Homer Tunnel,单行道,由红绿灯控制通行。为避免排长龙,我们早早就出发了。在隧道口停车处,俯瞰整个克莱多峡谷 Cleddau valley,由近及远,红石头,盘旋而下的山路,峡谷两侧壁立万仞,远处是终年不化的雪山和冰川。</p> <p>途径裂谷步道The Chasm Viewing Bridge,我们见到魔幻的滴水穿石!湍急河水冲过大石头表面时形成漩涡,带着上面的小石子打转,久而久之,就把大石头表面磨出一个一个深坑,形成石壶景观。千万年的博弈,时间魔力啊!</p> <p>米尔福德峡湾,是最知名的世界遗产保护区,也是最易接近的,由冰川切割,海水倒灌注入形成。整条峡湾长达16公里,巡游观光时间大约1.5小时。两侧山峦绵延,悬崖绝壁,峡湾内有著名的麦特尔峰也称主教冠峰(Mitre Peak)和三个飞流直下的瀑布。能否幸运欣赏到这些美景,还得听天由命。因为在峡湾每年有200多天是下雨的。登船时云雾较厚,后来云开雾散,阳光也羞答答打在两岸的山脉,今天算是运气不错。</p> <p>回程途中,停车观景,意外遇见一只啄羊鹦鹉(Kea),它跳过马路飞到我们车顶上,不停地硺门框,一点也不怕人,对着镜头摆POSE。这是世界上唯一的高山鹦鹉,濒临灭绝,我们在新西兰参加的一些体验项目如冰川飞行等,其中有一部分款项要捐给当地环保部门开设的的啄羊鹦鹉保护项目。真的,最难忘的美多发生在旅途中的偶遇,那不经意的惊鸿一现。</p> <p>4.25 一早到蒂阿瑙游艇俱乐部码头采风,秋色正隆,十分羊眼。</p> <p>今天我们要继续船游神奇峡湾。</p><p>神奇峡湾也称寂静的峡湾(Sound of Silence),比米尔福德峡湾偏僻,以宁静和宏大著称,鲜少受到现代社会的影响。野生动物是该峡湾吸引游人的另一个看点,难得一见的宽吻海豚、海豹和企鹅都在此地出没。</p><p>抵达神奇峡湾没有直达公路,游玩方式是先乘船穿过玛纳波里湖Lake Manapouri,接着乘专用大巴驶过威尔莫特通道Wilmot Pass,穿越茂密原始雨林,到深湾(Deep Cove)再乘船游览3个小时,直至塔斯曼海口再返回。为了环保,每天限制500人以内。这样水陆结合的方式更是别具一格。当时在确定行程时,无法对两个峡湾游进行取舍,所以就一咬牙都去。</p> <p>起航不久船特意拐个弯,去看一个奇特的地貌如蜘蛛网似的岩石。这皆因花岗岩石硬度过高,在漫长地形演变过程中,岩石互相挤压而成。</p> <p>半个小时后,到玛纳波里湖发电站码头。据说这是新西兰最大的发电站。奇怪的是,没有看到水电站的蓄水大坝和建构筑物。疑惑中,导游介绍发电厂就建在这湖底200米深的地方,从湖面取水,再利用200米的落差发电。奇妙!</p> <p>不久就下雨了,导游说这里是新西兰雨量最丰沛的地区,年降雨量是7-9米,最多12米!额,常识中都是用毫米衡量降雨量的,看来此处的降雨量和其它地方相比,根本不在同一量级上。雨越来越大,途中几个峡湾观景台云雾蒙蒙什么也看不清楚。</p><p><br></p> <p>船行途中,忽然广播介绍,在船的右侧发现宽吻海豚。紧急下,我也来不及调整参数,一顿抢拍。哈,竟然拍到了宽吻海豚“夫妻”伴游的场景。</p> <p>不停的下雨,两侧绵延山峦形成了上百条的临时瀑布,有的如雄狮汹涌而下势不可挡,有的宛如新娘子的缥缈面纱婀娜多姿,更多飞瀑如千军万马奔腾不息。云雾迷漫雨水飞溅,无法拍摄,只能深深铭记脑中。</p><p><br></p> <p>船行至一条支流,有一个体验项目。关闭所有机器,停止一切人类的噪音,倾听大自然之声。此时船舱外只有雨声沙沙,夹杂着瀑布飞流而下的轰隆声,还有自己的心声。</p> <p>当天晚上我们去游览萤火虫洞穴。</p><p>通过一个大瀑布,进入漆黑的洞穴,乘着小船慢慢向前移动,眼睛也慢慢适应,才看到洞顶上有点点亮光,米粒般大小,淡蓝色,像深邃天空里的繁星,不闪烁。慢慢的,头顶上的光亮点在不停变化,一片片,一串串,有的很高遥不可及,有的很低触手可到。</p><p>参观后听讲解,了解到这里的萤火虫不是那种屁股发亮的飞虫,而是不会飞的发光昆虫。一生四个阶段:卵,幼虫,蛹到成虫。发光是幼虫,</p><p>是生存的利器。幼虫吐出带粘液发光丝线,类似蜘蛛网用以捕捉飞蛾等。幼虫守株待兔,总有飞蛾扑火成了幼虫的美餐。成虫外形像蚊子,没有嘴,不铺食,雌性成虫产下卵约一天死亡,雄性约5天后饿死。又是一种悲壮而伟大的生物。</p><p>可惜,参观萤火虫洞是不能拍照的,更是禁止任何声响的,不能惊扰了这个胆小的生灵。</p><p><br></p><p><br></p> <h5><i>翻拍图片,幼虫的发光丝线</i></h5><p><br></p> <p>4.26 从蒂阿瑙到因弗卡吉尔,走94转99号公路,这是一条南岛观光公路。</p> <p>中午抵达因弗卡吉尔。久违了,红绿灯。先去世界最南端的布拉夫Bluff星巴克喝咖啡。</p><p>其实布拉夫算不上是新西兰南岛的最南端,正对面是更南的斯图尔特岛(Stewart Island)。不能免俗,我们也到所谓的最南端的Bluff指示牌打卡去了。</p> <p>早就听说这里盛产世界上最好吃的生蚝,而且每年限量捕捞。正琢磨着,遇见一个同胞端着一打生蚝走来。好奇心让我向她询问,得知这里一家自己捕捞并经营的生蚝很难买到,她前后几年来了三次才如愿以偿。作为超级生蚝粉的我们,怎能错过,立马请她定位,开车过去一看是一个极不起眼的小店,一份16NZD,六个生的和六个裹粉炸的。只见生蚝壳已撬开但没有放任何佐料!小心翼翼品尝一下生的,入口就是一股清甜鲜味,没有一丁点的腥味。生蚝肉质QQ的,咽下去咽喉清凉,吸一口耗汁,鲜,甜!毫不夸张,吃过这里的生蚝,世间生蚝再无美味!</p> <p>4.27 去卡卡角看最南端的灯塔。</p> <h5><i>途径普拉拷尼里瀑布Purakauuni Fall</i></h5><p><br></p> <p>看大教堂洞穴Cathedral Caves是今天的主要活动。</p><p>位于卡特林斯地区的大教堂洞穴,是南岛重要的景点,但必须是低潮的2个小时才能参观,最终是否开放还要视当天实际潮位而定。也就是说,即使你查好了低潮位时段,算准了时间前往,仍有可能吃闭门羹,就这般任性。有人说她是新西兰最 “傲娇” 的景点,这是一场运气和智慧的考验。今天幸运之花落在我们身上,抵达时间正好可以游览。原来这里是私人领地,每天在路口会有当日低潮时间、开门关门时间预告,其它时间道路关闭。每人5元新币,算是停车费。一位大妈收钱后,告诉我们要穿过一段原始森林徒步15多分钟路程才能到达海滩。</p><p>这段浅浅的海滩,退潮后露出的海沙,细小干净,行走时步履轻松柔软。不知不觉来到一个天然的花岗岩洞穴口。一眼望去,洞穴很高,约20~30米,径直走进去大约200米,再从另一个洞穴走出来。原来两个出口都面对大海,是一个天然U型洞穴。据说这奇特地貌形成于数千年海浪冲蚀海崖,原本是两个分开的洞穴,因海浪长期的作用在海崖深处汇合。什么风光摄影讲究光线,在这里都不用考虑了,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许,这罕见的地貌才是其 “傲娇” 的资本吧。</p> <h5><i>大教堂洞穴外面的海滩,</i>天空之镜,<i style="color: inherit;">海天一色。</i></h5><p><br></p> <p>4.28 今天的目的地是但尼丁。但尼丁是奥塔哥省的首府,是新西兰的第四大城市,被喻为“苏格兰以外最像苏格兰”的外国城市,位于南岛东南部狭长的奥塔哥港区顶端,拥有奥塔哥半岛(Otago Peninsula)的天然屏障保护,从海湾一直延伸到大海,是一座地势起伏多变山丘城市。我们要在这里住三晚上。</p> <h5><i>有150年历史的吉百利巧克力工厂永久关闭了。尽管人们喜爱她扶持她,但终究没能挽救她。</i></h5><p><br></p> <p>午休后去游览著名的隧道海滩景点。</p><p>从停车场到海边,要经过一大段陡坡,一路向下视野逐渐开阔,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南太平洋,伸向海里的悬崖峭壁、海蚀的拱门,一层层海浪从远处铺天盖地压过来,看惯海景的我也被震撼了,一刹那,觉得自己在大自然面前是如此的渺小!</p> <p>路左手边有一个人工开凿的隧道可直通隐秘海滩,岸边高高的峭壁,海上几枚被海风侵蚀依旧屹立的岩石和细腻沙滩,天海苍茫,与世隔绝。人工隧道背后有一个凄美的故事,是一位父亲为纪念被海浪卷走的女儿,用手工一锤一镐花了10年时间凿通的。如今一百多年过去了,岩石隧道依然屹立在那里,见证着世间伟大的父爱。</p> <p>在但尼丁,一定要去奥塔哥半岛打卡,幽静恬淡,景色绝佳。</p> <p>5.1 今天要去奥马鲁。最重要的,要去拍摩拉基大圆石。为了赶在日出前到摩拉基沙滩Moeraki Boulders Beach,我们起早摸黑出发了。</p><p>7点到沙滩,天边已有橘红色天际线。圆石前已经有几十号人占好位置等待。我只能和先到者说好话在边角旮旯挤个位。不一会儿,远处天际开始泛红了,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海水推着层层波浪涌向沙滩,在霞光映照下,海水红了,湿润的沙滩也染上金色,黝黑的石头被划出精美轮廓,捏人心魂的日出美景啊!一阵狂拍 ,时不我待。</p> <p>阳光升起来了,此时的大圆石头已褪去神秘的面纱。与其说是石头,不如说是巨型石蛋更为贴切。科学研究认为,这些大圆石形成于六千五百万年前,饱含会结晶的钙与碳酸盐微粒的海底沉积泥,一点一点慢慢形成了这些大圆石。但我纳闷它们是怎么形成圆形的呢?还是它们就是从遥远的外星飞来的?或是恐龙蛋?谁说得清?</p> <p>今天的运气真不错,日出时恰逢低潮,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才能拍得如梦如幻的图片。大自然的奇观就在那儿,但不是随随便便可以看到、拍好的!我觉得摩拉基大圆石比大教堂洞穴还“傲娇”啊!</p> <p>在沙滩大圆石尽兴后,我们又来到Moeraki esplanade reserve。这里人迹稀少,一眼望去,就我们四个人,名副其实的专场啊。走近海岸边,就看到好多海狮。有的在岩石上躺着,有的在嘻嘻打闹,待我们悄然走近,似乎惊扰了它们,一个个全挺身昂首,与你对峙。煞是可爱啊!</p> <p>更惊喜的是在Katiki point 灯塔附近,我们又一次近距离看到海狮。在海边悬崖上有一片草坪,我们正走着,突然一声低音吼叫,原以为草坪上的一块黑褐色的大石头,竟然是一只成年大海狮!几只海狮看到我们“入侵”,连跳带滚向海边“跑”去。海狮前肢和后肢都是退化的鱼鳍,跳滚几步就会停下,仰头打哈哈休息一会。哈哈,别看它胖胖笨笨的,很灵巧的。一会儿就跳滚到海里不理睬我了。</p> <p>5.2 从奥玛鲁到特威泽尔。160公里2小时车程,我们边开边停边卡看,一路上足足用了8个小时。今天是此次行程最为悠闲自在的一天。</p> <p>5.3 今天计划到胡克谷步道Hooker Valley Track徒步。</p><p>天气阴晴不定,我们9点半才出门。沿着普卡基湖向北,一路对着库克山峰行进。</p><p>到白马山露营点,天已放晴。在这儿听说胡克谷步道有一座桥断了,步道随即也关闭了。</p><p>调整去另一条步道Sealy tarns track。这条路线海拔急促升高,多数路段就像梯子般陡峭,强度有点大。途中遇见俩同胞美女,受其称赞,努力攀登。大约一个半小时后,终于看到虎克湖和库克雪峰。雪峰远在天边近在眼前,阳光普照,洁白无瑕,如糯米粉细腻,我超喜欢。为老公拍了张闲庭坐看云和山,自嗨一下吧。</p> <p>晚上尝试拍星空,拍了两张样片,感觉不错就收工了。未料此举留下深深的遗憾,这是后话了。</p> <p>5.4 睁眼看窗外,满天红彤彤,拿起手机和相机,套上鞋子就冲出屋子。朝霞映红了村庄大地。</p> <p>今天,驱车前往特卡波。到最高点约翰山John天文台,居高临下,360度全视角,雪山、湖泊、小镇一一映入眼帘,苍白语言无法描述眼前的壮阔美景,还是用相机一一定格记录吧。</p> <p>下了山,看到好牧羊人教堂附近游客很多,八九成都是国人,仿佛回到了国内那喧闹的旅游景点,一下子还有点不适应呢,唯一办法就是躲开。</p><p>太阳终于穿出厚重云层,眼前的景色变得如此艳丽迷人!</p> <p>这儿之所以吸引世界各地游客蜂拥而至,是因为它是观赏星空的最佳地之一,我也满心期待,临睡前做好夜间拍摄星空的准备:设置相机参数,关掉降噪功能,装大广角镜头,检查眼镜和备用电池;闹钟定在夜里2点。一切准备就绪早早就上床睡觉了。</p> <p>浅睡眠,梦见满天繁星……</p><p>凌晨两点老公穿衣出门打探,回来说安心睡觉吧,云层太厚了。</p><p>瞬间,我睡意全无,昨夜在特威泽尔,为什么笃定要到特卡波拍星空? 为什么就没考虑到天气的变化?昨晚满天繁星,为何就不去找个地方拍拍?嗨……</p> <p>5.5 今天走72号内陆观光公路回基督城。</p><p>在城市里四处走走看看,也让连轴转的身心稍微修整一下。</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纸板教堂。原教堂在地震中毁灭,为了保证当地居民礼拜而搭建的临时教堂,一根根圆柱形的支撑杆都是纸板做的,有创意也结实,简洁而不失庄重。</span></p> <p>5.6 前往基督城的东南半岛的阿卡罗阿Akaroa,这是一个法式风格的海湾小镇,充满着浪漫情调和氛围,和基督城比起来,景致全然不同,精致优美。三三两两游客没有破坏她的宁静气氛。坐在那里面对海湾,看栖息的海鸟,平息一下,聆听心声。我俩一直漫步走到小镇白色灯塔处,老公寻得一个好位置拍下明信片般的灯塔画面。</p> <p>5.7 SQ298/10:50 基督城飞新加坡,当地时间17:17抵达,当晚入住机场中转酒店。次日 SQ5122/ 08:40新加坡飞厦门。</p><p><br></p> <p>在新加坡中转时,惊喜发现机场T3航站楼刚刚开放一个室内园林景观,中间是一个巨大的圆柱状水帘,水色随音律变化。但这个音乐水帘在安检区外面,要去看就要入境新加坡。咨询海关官员得知,只要持有所去国(新西兰),以及美签或英国签证等,可以入境新加坡4天。得了,我们如愿以偿了。</p> <p>二十几天的旅程,驱车行走在新西兰南岛这块美丽的土地上。风光异彩纷呈,美景接踵而至。视觉冲击和养眼体验连续不断。对于那些无穷无尽的可餐的秀色,匆匆行走而过,按部就班转场。虽说没有审美疲劳,却也难免有些囫囵吞枣。通过制作美篇,无疑给自己提供了一次美好回忆和细细品味的机会。</p><p>依我看,新西兰之美,在于原生态、天生丽质、清新静谧、地广人稀。当然了,无需付费购买门票,也是很吸引人的一方面。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众多的湖泊,很勾人心弦。一个接一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p><p>愿永远铭记这份美好,也愿与亲友们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