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提到有线广播,五十岁以上的人大都记忆犹新。 </p><p> 凌晨最先从梦中将我唤醒的《东方红》卫星传送的乐曲,音色明朗,节奏舒缓,余音悠长,似空旷广阔中而来,弥漫空间,环绕耳际。那种声音烙印在我童年早期的记忆之中,挥之不去。</p><p> 有线广播类似于前些年的有线电视,当时通迅传输还很落后,大街干线都架设有电线杆,上面就架有两种线,电线和广播线。广播线随房墙而走进入院中,然后像串糖葫芦一样把每家的广播都串上去。记得当时收听有线广播也要缴费,每月两角。</p><p> 广播喇叭的直径约20公分,正面是黑色的硬纸版,绕喇叭边缘镶有板条儿,是为防音频振颤保护扬声器的纸膜?喇叭背面有个金属园盘,周围挖有均等的园孔,喇叭末端最突出的位置有个磁铁,应该是线圈。对电器知识的无知使我无法准确的描述,只有借图说明,如下图:</p> <p> 现在了解到以上图中展示的应该是舌簧式喇叭,当时售价约两元多一个,贫困的年代价格不菲。回想起来感觉大多数家里都装有这种喇叭,唯独我家没有,经济困难确是一方面,或许家长没能重视孩子收听广播的需求。</p><p> 讲究些的人家还给这种小广播做个木匣装在门楣,声响很大。除引入的广播线喇叭上还接有一根地线,地线短可把地线末端的铁钉插入墙缝,但想要效果好、声音大,最好是在地线的末端接个粗些的铁条插入地下,再浇点水声音会立马倍增。</p><p> 广播是党的喉舌,新闻简报,报纸摘要,国家时事概不能少,对于年少懵懂的我,这些播报自然是听天书一般。最吸引我而引起极大收听兴趣的是那八大京剧样板戏的唱段。印象最深的是《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红灯记》,那是八大样板戏的经典。最喜欢听的是少剑波、杨子荣、郭建光、李玉和那些老生唱腔偏多的唱段,那些唱段更是经典中的经典。</p><p> 由于通迅落后,传媒手段匮乏,除半导体收音机(是当时高档家电)普通人家有线广播是唯一的收听的电讯器材了,加之少年对外部世界的新奇、渴求和急切的获取,一经听到那昂扬、高亢,好似流水忽又紧锣密鼓的京戏立即就喜欢上了,且不能自拔。那或是一种强性灌输和时代的影响,无论机关、工厂、乡镇、村头,长年累月经久不息反复的播放,以至于今日那些曲调,那些唱词深植脑海终不能忘。</p> <p> 有此巨大影响使我深深喜爱上了京戏,不但爱听也更爱唱。我乐感好,彼时的嗓音更好,张口既来,小小年龄便能唱一口很好的京戏,唱老生的嘎调毫不费力,行腔自然,颇为得意。正是这样的热衷于京戏,当时的我是多么渴望能拥有一个有线广播啊。</p><p> 起初听广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同院我外祖父家,那个小广播挂在外祖父床旁贴墙的高处。广播电台的播出是有时段的,每天早、中、晚分三次播出,早晨好象6点至8点,中午是11点30到13点30分,晚间播出时间长些,17点30到22点整。夏天早晨开播时间会早些,早晨的开头曲先是卫星传送的东方红乐曲,如金钟仙乐从九宵传来,深邃而悠远。待播音员宣告本站第一次开播后,紧接着管弦乐器齐鸣,雄壮宏伟的大合唱《东方红》唱响,那真是万乐齐奏,响彻云天,特具仪式感,庄严而神圣。晚上的结束曲是大合唱《国际歌》,这种方式经年累月雷打不动。</p><p> 为了能更好的听学京戏真是到了不遗余力,如饥似渴的程度,总嫌播出的时间短,太短。听的没够,以至于播音结束后广播里一旦发些微弱的杂音,我就爬到外祖父的床上贴耳细听,期望能再听上一段儿。为此外祖父就会不耐烦的、非常厌恶的用他令别人难懂的江浙话低声嘟囔的骂着,他不看我,我也不理会他。</p> <p class="ql-block"> 广播也有一些本市信息、便民服务,如整点报时间、天气预报及各影院电影片名和各场次的放映时间。也有山东快书、快板书一些曲艺节目,耳熟能详的如快板书《奇袭白虎团》:在那一九五三年,美帝的和谈阴谋被揭穿,它要疯狂北窜霸占全朝鲜,这是七月中旬的一个夜晚,阴云笼罩安平山……还有山东快书《小吴赔茶壶》等都是那时期的代表作。好象星期日还播有电影录音剪辑。对,还有广播剧。当时听了一个广播剧,年代久远剧名记不得了,大意好象是一个知青为救落水儿童,被洪水冲走而牺牲的一个感人事迹,但其中一句饱含深情的诗朗诵般的词至今还萦绕耳际,那是在二胡悲切的呤唱声中发出的:黄河岭上花烂漫。有悲痛、纪念,更有颂扬。</p><p class="ql-block"> 广播开启了心智,宽阔了视野,丰富了情感,所以她于我就更具吸引力,也更加急迫的要得到和拥有。最终真的如愿以尝了,我清晰的记得母亲领着我,去南关桂花村肉店斜对面,路东一个专售广播的门市部,花六角钱买的那个最简陋的广播,简约到只剩一个黑色的纸盆儿,单薄的可怜,尽管如此,当时的那种得到的喜悦和幸福的感觉绝不亚于现在购置一辆汽车。</p><p class="ql-block"> 再后来,我父亲用八元钱又给家添置了一台收音机,那种激动、兴奋更是难以表述。 </p><p class="ql-block"> 直到现在回忆起听广播的情景时播音员那清晰、标准的普通话还回响耳畔:“开封人民广播电台,本站今晚的播音到此结束,欢迎明天早晨继续收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