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还是“微型课”?

无事生非

<p>“微课”还是“微型课”</p><p><br></p><p>——微课区别于微型课的特征</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前言:</p><p><br></p><p>是“微课”还是“微型课”?虽说微课现在大家都已不陌生,但是,还有很多人将微课和微型课混淆不清,对微课存在不少的误解。微课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传统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更有选择性,不是轻重不分的通篇接受,而是可以针对自身知识的不足通过微课进行选择学习,弥补不足,提高学习效率。</p><p><br></p><p>微课“短”,但微课的短,仅仅是对于某一知识点单独进行讲解或欣赏,在学科中,可以将一个学科、一个学段,所有知识点全部融合在一起,制作成为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比如:将小学一到六年级所有音乐理论知识制作成系列微课,每一知识点的微课只有5-8分钟左右,学生可以通过碎片时间进行知识点的预习和复习,教师也可以应用此类微课在教学中进行知识点的教学;而微型课则是小而精、教学环节完整的一堂课,如:一节学唱的微型课,需要包含导入、欣赏、歌曲学唱、音乐知识学习、小结及板书,时间约为20分钟,除了时间短,内容精以外,和常规的课堂教学无异。</p><p><br></p><p>关键词:微课;内涵;特征;分析</p><p><br></p><p> </p><p><br></p><p>微课在国外可追溯到1960年前后,对于这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当时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与赞同。目前用于推广微课的平台较少,导致微课教学视频资源其利用率低。且调查发现,我国学者对于微课的研究更倾向于工科和外语,更注重高等教育阶段的学习对象,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针对中小学生微课教学的研究更少,鉴于微课教学的优越性和小学生知识的匮乏,微课教学对于小学生更为有效,尤其是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以音乐教学为例,其枯燥的乐理知识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以更要重视微课教学在小学音乐课程中的运用。</p><p><br></p><p>一、微课的真正内涵</p><p><br></p><p>随着微课在国外的兴起与发展,我国以胡铁生为代表的诸多学者对微课的概念进行了阐述,促进了微课在国内的发展,使得教师和学生对微课有了新的认知。作为我国微课研究的先驱-胡铁生学者于2011年首次将“微课”这一概念呈现在人们面前,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一,微课的精妙在于对单一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深入浅出的呈现,内容极为精简,通俗易懂;其二,微课的出现丰富了受众的学习方式;其三,微课以网络为平台,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根据个人所需随时获取,并以视听媒体形式呈现,仍然属于课程资源范畴。</p><p><br></p><p>由于微课的研究起步晚,在教学中运用的还不是很普遍,导致很多老师将“微课”与“微型课”混淆,分不清两者的本质区别。通过我国众多的学者研究及相关理论的提出,可以明显看出,微课的核心在于知识点,而微型课更注重的是课程范畴,通俗的说微型课仍然是对某一学科进行的,包含若干教学内容,以此组成该学科的系统课程,注重教学阶段所涉及的内容,如果非要强调与常规课程的不同,那就是微型课时间短于常规课程,仅此而已。</p><p><br></p><p>二、微课的主要特征</p><p><br></p><p>很多人认为微课就是一段短视频,要么,就是录一段教师对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的视频,要么,就是一个故事背景的欣赏视频。这个认识是非常片面的,微课在内容上并没有太多的局限性,可以是教、可以是欣赏,可以是练习,可以是复习等,课堂的任何一个教学环节都可以用微课来展现;微课在形式上也是多种多样,不再局限于大家熟知的PPT,实景录像、flash动画,甚至于简单的小游戏,都可以制作出有趣、实用的微课,由此可将微课的主要特征总结为:</p><p><br></p><p>(1)微课结构短小精炼。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时间上的拿捏,我国学者普遍认为微课持续时间在10分钟以内,而且认为8分钟是最合适的时间长度,根据面对的学生年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等因素可适当调整。从学科角度来看,精炼的微课能够将所要阐述的内容清楚的表达,内容可以是核心知识点、疑难问题、实验或者是一个教学情境,能够突出主题,满足学生对于学科内容的理解。以音乐教学微课来说,其内容满足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需要,所以要精心设计,针对性强,通过精致的视听媒体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强大的视觉冲击,激发学生对音乐美学的兴趣,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p><p><br></p><p>(2)微课的生动性特征。现在的微课将文字、图片、视频、动画、音乐等的完美融合,以视听媒体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其可视性、趣味性强,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表现的更为形象、生动,对于核心知识点的讲解是画龙点睛的呈现[4]。</p><p><br></p><p>(3)微课获取便捷,内容呈现形式多样。由于微课的视听媒体特点,又是以网络作为建设平台,在网络发达的今天,让受众摆脱时间、地点的限制,在自身可支配时间内可随时在线学习。微课内容既可以以学科知识讲授又可以是情境设定、实验等形式呈现,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可以设计不同的微课类型,可以作为课前预习内容,创设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启发思维。</p><p><br></p><p>总结:</p><p><br></p><p>由于微课的内容大多都是严谨、固定的,没有太多变化或调整教学方法的地方,所以,成体系的微课可以直接在课堂中使用,老师可以“不教”;同时,微课又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并且足够有趣,可以完美解决学生预习和复习的问题,“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中总结学习经验,学会“学”,学生可以“不教”,由此体现出微课不仅仅是教,而是为了不教的特点。</p><p><br></p><p>通过对微课的系统分析,让老师摆脱“微课”与“微型课”的认识误区,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学生可以针对学科中的难点在微课中进行学习,利用微课的随时在线学功能及时弥补自身知识点的不足,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老师对于微课的运用可以在实践中完善当前我国对于微课研究的不足,提供宝贵经验,让微课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帮手,丰富我国的教学模式。</p><p><br></p><p> </p>

微课

知识点

教学

微型

学习

学生

可以

内容

音乐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