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思且行,不负韶华

<p>  感恩这个夏天的遇见,感念专家名师们的倾囊相授,感谢美好的暑假有了一个丰盈的开始。为期三天的长沙市暑期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已经结束,我在这场名师引领的学习盛宴中浸润、成长。</p> <p>一、心中有大爱,教育才幸福</p> <p>  郭玉良老师为我们讲述了她亲身经历的三个小故事,她独特的魅力与气场,吸引了在场的每一位老师,幽默的话语自带睿智,朴实的交流让人动容。我钦佩于她作为一名教育人,心中的那份大爱与情怀,她不仅仅是爱护自己的学生,还关怀她遇见的每一个孩子,无论优秀还是平庸,她都用爱和智慧去唤醒孩子的真善美,激发他们的生命活力,去创造更幸福的未来。我在郭老师身上感受到了师德的温度与力量,不禁对她肃然起敬!我也明白了:教育要面向师生的内心和未来。内心充盈,才不会迷茫;内心坚强,就充满希望;内心快乐、阳光,一定能幸福、温暖。</p> <p>  谈到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得提到周泉老师的金句:“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最养颜。”是啊,我们在不断修炼、奋斗拼搏中,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强大了自己的内心、拥有了更好的心态,学会了主动去感恩,于是我们看到的世界也会更美好。要想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老师自己就得先成为一个幸福感很强的人,这样孩子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健康向上的人格。幸福从心开始,愿我们都能在奋斗中收获爱、播撒爱,做幸福的教育人!&nbsp;</p> <p>二、解读新教材,开启新方法</p> <p>  “今日你停止学习,明天你将停止教学”我对臧老师这句话印象深刻,因为它重重地敲打了我的内心,也让我意识到了自己的落后与不足。如臧特所说,年轻老师们语文课程意识普遍薄弱,教学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我自己在常规备课、授课过程中,也没有全面分析所教课文在一个单元,在整本书,甚至不同年级之间的勾连,教学中缺乏整体观和螺旋式上升的递进意识,没有灵活创造地使用新教材,不能全局性地展开教学。虽然部编版教材明确了单元目标,语文要素,看似教起来更容易了,其实要想教好是更难了。因为我们很容易只着眼于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然后“穿新鞋,走老路”地展开我们的教学。臧老师聚焦一堂语文课在校本研修中的“前移后续”,为我们的教研教学打开了新的思路。要上好一堂课,就要认真研读钻研教材,通过梳理其隐在的知识体系,对教材进行整合和重组,找出内在联系,以更新的眼光来设计教学,优化教学资源,提升课程意识,激活语文课堂的生命力。</p> <p>  吴群老师的讲座别开生面,她带我们领略了香港的语文教育,不同的地域教育特色,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手段,引发我们深思。这场讲座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刷新了我对香港教育的认知,更让我学到了语文教学不能想当然,要从学情出发,脚踏实地,关注课堂上的每一个孩子,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参与学习,并且学有所获。特别值得借鉴的是他们对孩子思维力的训练,对孩子的精细化教学,还有行之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这些都令我眼前一亮,豁然开朗。</p> <p>三、研之以专,行之以远</p> <p>  “有一种成长和优秀,是逼出来的”、“复杂可能肤浅,简单也是深刻”,我在邹玲静老师的经验分享课堂里被撼动,被唤醒,干货满满。邹老师从教学实际以及名师工作室发展历程出发,为我们指点迷津:如何进行团队研修?怎样焕发课堂生长力?我非常认同邹老师说的好的研修团队要相互唤醒、相互发现和相互成全的理念。邹老师立足学科,聚焦课堂,带领一批批老师共同成长,走向卓越。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走得更远。大到一个学校,小到一个班级,一个德才兼备的领衔人再加上一群有追求有干劲的团队成员,这也是我所向往的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教育姿态。</p> <p>  我也感动于邹老师对教书育人的那份执着,三十年如一日,坚守一线教学岗位,作为领衔人,她心中有远方,胸中有他人,眼中有世界,处处彰显高贵的教师魅力,令我仰慕!</p><p>&nbsp;</p> <p>四、以学生为本,促课堂转型</p><p> 上海市宝山实验学校张嬿校长从身边的小故事入手,结合学校的教学案例,给我们带来了一堂生动的“问题化学习”讲座。她全方位概述了问题化学习的相关概念,尤其强调了:课堂要转型,首先要转型的是教师,从教师提问变为学生提问,从老师的“教”走向学生的“学”。&nbsp;&nbsp;&nbsp;&nbsp;</p> <p>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何让学生主动提问呢?老师要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学生大胆地问;要从学科的视角,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要判断核心问题,建构问题系统。因此,老师要以生为本,培养学生质疑、探究、合作的意识,把课堂打开来,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由一个人的思考变成一群人的思考,激活课堂的活力,实现课堂的自然转性。&nbsp;</p> <p>五、终身学习,不断创新</p><p> “忙—茫—盲,繁—烦—凡。”范俊胜老师在讲述校本研修时,幽默地道出了部分老师们目前的工作状态,令我惭愧。而谈到俞正强老师《低头找幸福》中的案例,一句孩子对老师的追问:“老师,一个学期下来,你进步了吗?”更让我感慨万千。</p> <p>  范老师意味深长地和我们说:“教师要获得成长,就要有一颗孜孜以求、一丝不苟、执著追求教育事业的责任心,要在实践中反思。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解决工作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是自我的觉悟,是质疑和审视自己的勇气。”是的,人贵自知,而后自省,终而自律,希望自己在深刻反思后不要做行动上的矮子,而是将习得的知识与经验内化,投入到以后的教学实践中。</p><p> 范老师还举了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例子,她曾说:“我向书本学习,几年来我的阅读量达300多万字,记下了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500多万字的文摘卡片;凭着一股恒劲,我向实践学习,几年来我写下了10余万字的教后记;凭着一股韧劲儿,我向名师学习,几年来我听了校内外教师的1000多节课。”反观自己:每天做着重复的教学工作、阅读甚少、教学能力没有什么突破,通过本次学习,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教师自身学习的重要性!</p> <p>  时代在变,教材在变,理念在变,学生也在变,我们更要顺应时代潮流,开拓创新,告别职业“高原期”,实现个人专业成长上的突破。语文老师要成为读书人,要爱上阅读,要深入学习,要不断强化自己的内功,挖掘自己的潜力,勇于磨砺自己,在修炼中成长!</p> <p>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这是臧特对我们的殷切期望。的确,教育是一场盛大而神圣的修行,需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我将保持初心、不断修炼,努力去遇见更优秀的自己,且思且行,不负韶华!</p>

老师

教学

课堂

学习

教师

学生

教育

语文

我们

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