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出炉,她又上人民日报:这才是最好的教育

昨夜星辰

<br></br>相比高考状元,<br></br>我更想为这群孩子点赞。1. 这几天,全国各地高考成绩都放榜,各省高考状元也相继出炉,感动全国14亿人的女校长张桂梅,和她大山里的女子高中,又上了人民日报: 159人参加高考,其中150人上本科线,本科率高达94.3%,600分以上的17人,理科最高分651分,文科最高619分。 面对这份全丽江最好的成绩单,63岁的张桂梅,还是不满意:“和大城市相比,依然存在不足。” 把更多山区的孩子,送出大山,送到名校,送到大师云集、人文璀璨的大学,一直是张桂梅的梦。 为了这个梦,这位一身病患的老校长,一直坚守在大山深处,用自己的命,去换一群又一群女孩的前程。  她创办的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是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公办女子高中。 之所以要办这样一所学校,是一个始料不及的现象,让张桂梅“发了疯”。 从东北辽宁,来到云南支边的张桂梅,在1996年丈夫不幸患癌去世后,伤心地离开山水秀美、薪资丰厚的大理,来到少数民族聚集的丽江贫困山区——华坪县任教。 她说,当自己一步步走进大山和泥泞,也就一步步走进了贫穷和真相: “时不时,有女生从课堂上消失。” 那些消失的女孩子,只有十多岁,却在家人的安排下,辍学相亲,结婚生子。 就像她们的母亲们一样: 辍学,结婚,生娃,养娃,看娃辍学,看娃结婚,看娃再生娃…… 重男轻女的观念,和教育资源的极度不平衡,让一代代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女性,在被侮辱被损害的恶循环里,不停扑腾,无法改命。 “我要创办一所女子高中,从培养高素质女孩开始,培养高素质母亲。” 从2002年,张桂梅开始为这个梦奔走。 一路上,她被人骂骗子、疯子、傻子,遭受流言、压力、误解,却因迟迟筹不来钱,而无法听见梦扎根拔节的声音。 直到2008年,她去北京参加党代会,因穿一条烂裤子而被记者“逮住”。 她的《我有一个梦想》发表后,山区女孩的痛和女子高中的梦,终于被阳光照进了现实。 从2008年到2020年,12年里,16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走向城市,来到浙大、厦大、武大、川大等知名高校,来到大山深处的父母一辈子都不敢想象的繁华都市和人才高地,成为新时代的女性和母亲。 “女孩子受教育,会改变一家三代人。” 张桂梅说,一个考上大学的孩子,改变的,不仅有自己的见识和格局,还有整个家庭的血脉和教化。 因为,对于底层中国来说,唯有读书,唯有教育,唯有奋斗,才能让一代代人,挣脱愚昧和偏见的枷锁,看见他人和世界的辽阔。 这样的教育信仰,这样的求学执念,也属于下面这群孩子—— 2. 2020年,被称为史上最难高考年: 出生于非典时期的少年,复习时遇到新冠肺炎,高考时又遭遇南方暴雨,哪怕被洪水淹没家园,被暴雨延期考试,被意外扼住喉咙,这届孩子依然克服种种困难,打响这场决定胜负的命运之战。 7月25日,安徽宿州砀山县,有个叫郭师的男生,以理科567分(高出安徽理科分数线52分)的成绩,上了热搜。  这并不是一个特别耀眼的成绩,但这个成绩的取得非常不容易: 高考前,郭师患上了急性阑尾炎。高考前一天,他不得不做了阑尾炎手术。 是因为手术放弃高考,还是穿着病服一决胜负? 这个普通人家的孩子,选择了后者。 为了让他顺利参加高考,四位交警用担架把他抬到考场,他感动地向交警鞠躬致谢。这一幕,也感动了很多人: 懂得感恩的孩子,运气都不会太差。 果然,郭师考出了567分的好成绩。 对于他这样,出身普通人家的孩子来说,高考不仅是一场大考,更是一个排除艰难险阻也必须参加的成人仪式,是哪怕身体负伤也绝不缴械投降的人生战役。 而考出635分好成绩的盲人考生昂子喻,小学时就因患病,视网膜脱落,身患残疾。 12年的寒窗苦读中,他在父母的帮助下,克服了寻常孩子无法想象的困难,在黑暗中用苦学和毅力,锻造一个通往大学的天梯,只为距离梦想和光明,近一些,再近一些。 他珍惜每一天的时光,感念父母的付出,知道不学出个样儿来,人生就更没有希望。 最终,他在高考结束后,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奖章。  他的梦想,是考上师范大学,去特教学校,当一名老师,给那些同样患有身体残疾的孩子,带去希望,带去磁场,带去能量。 上苍没有给他三天光明,他却用来自灵魂的善良,去点亮隐秘角落里,更多孩子的梦想。 这个多灾多难的2020年,我们常常还被这样的孩子感动—— 他们是新冠肆虐时期,拿着手机到雪山上网课的孩子,天寒地冻中他们接收的,不仅是课堂的信号,还有对知识的信仰。 他们是父母摆地摊时,钻到案板下的方寸之地学习的孩子,市井烟火中他们传递的,不仅是琅琅的书声,还有努力的希望。 他们是暴雨倾盆中,穿着泳裤涉水赶往考场的孩子,茫茫灾难中他们留下的,不仅是赶考的背影,还有年轻一代的执着和热望。  这些出身普通、梦想高贵的孩子,这些不畏灾难、令人感动的孩子,让我们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苦读和奋斗,永远是普通人家的孩子,最好的路。 只是,我们身边,依然有一些孩子,在不知道为什么而学的误区里,迷茫困顿,原地踏步。 下面的这个故事,或许能帮我们拨开迷雾—— 3.“相比新闻上,那些教育资源不怎么好,却非常拼搏的孩子,我们身边有不少孩子,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才是今天教育,最大的问题。” 这是我一个老朋友霞的感慨。 霞是一名教师,却教不好自己的孩子。 她的孩子非常叛逆,沉迷于手机和网游,还一度厌学,逃课不回家,让霞常常处于焦虑和崩溃的边缘。 “我还是一个老师,我自己的娃都这样,我还有什么脸面教其他孩子?”霞苦恼地说。 她知道,教育不是强迫,不是控制,不是威胁,而是唤醒孩子心中自主学习的动力。 所以,去年暑假,她就带着孩子,来到云南山区。 <h3> <p>让她的孩子和大山里的孩子,一起学习生活了半个多月。&nbsp;在那里,他们认识了一个叫阿美的女孩。阿美的爸爸妈妈都去世了,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走出大山,考上大学,保护爷爷奶奶,是阿美最大的梦想。在那里,他们认识了很多没有走出过大山,没有可替换的衣服和鞋子,帮父母干着繁重农活儿却见缝插针学习的孩子。</p> <br></br>在那里,他们认识了长到10多岁才第一次摸到篮球和足球,在刚建好的操场上,抱着球奔跑着笑个不停的孩子。在那里,他们也认识了一群群来自城市,风华正茂,却甘愿来到山区,为那里的孩子做点什么的重点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在那里,他们感受着大山的愚昧,教育的不均,少年的刻苦,更多的,是高耸入云的大山,无法阻挡的人们对知识的崇拜,对善良的守护,对学习的信仰。 半个多月里,霞和孩子一起住在农家,吃着白水米饭;陪孩子们上课,给这里四五年级的孩子,讲着城里一二年级孩子就学过的知识;陪孩子们做游戏,告诉他们山那边有着怎样的世界…… “妈妈,回去,我也要好好学习了,考出好成绩,考上好的大学。” 有天傍晚,从学校回来,看着满山的云霞,霞的孩子说。 “是因为同情吗?觉得自己比这里的孩子幸福?”霞问自己12岁的孩子。 “不是。是我想成为厉害的人,像那些支教老师一样,为这里的孩子做点事儿。”少年回答。 回来后,那个厌学的少年,就像突然睡醒了一样,在教师妈妈的监督下,自律勤奋,努力认真。 这个暑假期末考,他考了班级前十,是读书以来最好的名次。 霞给我分享这个故事时,我想起的,是关于教育的另一个故事: 天桥上有个乞丐,一直在那里乞讨。很多家长带着孩子走过来,指着乞丐教育自家孩子:“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要像他一样,讨饭吃。” 只有一个衣着朴素的父亲,牵着孩子的手走过来,平和地说:“你要好好学习,才能帮助更多像他这样的人,让他们找到工作,有饭吃。”  这是我听过的,最好的教育: 用爱和平等,超越城乡和阶层,用人性深处的美好和慈悲,唤醒一个孩子奋斗的动力。 教育的本质,不是高高在上的鄙视和教训,而是爱的抵达和传播,是善的分享和回应,是人与人灵魂深处的启迪和连接。 所以,好的父母,不是学历和文化多高,而是爱的教育的践行者。今年,以725分的成绩,荣摘湖北省理科高考状元的唐楚玥,就是在爱的教育下长大的佼佼者:她不仅自律勤奋,成绩优异,文武双全,而且书法、唱歌、话剧样样在行。 <p>唐楚玥最令人感动的,是她高中三年,多次参加公益,在学校举行的义卖活动上,她把自己连续两年参与编写的“学霸笔记”获得的近4万元奖学金,全部用于资助贫困学校及学生。好的教育,其实是爱的教育。内心有爱的孩子,心怀热望和善良,敢于拼搏和自律,更能创造教育的奇迹。而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霸,更是传播智识和善念,让更多人享受到爱和公平。可能有很多父母会困惑:我们只是普通工薪家庭,没有能力也没有时间带孩子去做公益活动,那该如何教育孩子善良呢?其实,每个人的作用和能力不同,我们无需跟其他人做的一样,只要教育孩子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去爱世界,就够了。</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wUx6nK3JsjYGNV8r9_LpzQ"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