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武威

栖·爱

<p>我的家乡甘肃武威位于北方腹地,是河西走廊上一个小城市。提起大西北让我们想到朔风凛冽中的苏武牧羊,昭君出塞,想到了赵燕“多慷慨悲歌之士”。较之南方有着天然的冷调气质和悲剧氛围。</p> <p class="ql-block">武威很早就有人居住,是古代西羌的地域,《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悲壮,苍凉,豪迈、忧愤之情不言而喻。从最早的羌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到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为彰显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命名武威。同时用当地特有的戈壁滩羊犒赏三军,大快朵颐后无不称赞其人间美味。</p> <p class="ql-block">在唐代是河西走廊至西域重要城镇。宋天圣六年被党项族占领,李元昊建立了西夏,凉州由西夏统治。而西夏也是党项族最辉煌的时代。1226年,成吉思汗攻西夏,陷西凉府。凉州被元朝统治。亚洲最强大的民族首领成吉思汗建立元朝也是中国最强盛的时期,几乎整个欧洲都被元朝所占领。元朝降西凉府为州。成吉思汗虽然打下了吐蕃(西藏)把青藏高原并入中原王朝,让中原和高原连成一片,元朝的版图成为中国是历史之最。但成吉思汗又过于崇尚武力,在占领大片土地后,大肆屠杀当地居民,终将没能够摆脱游牧部落的模式。“一代天骄”终将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p> <p>明代改设凉州卫,而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明朝的皇帝姓朱,固又称朱明。而我本姓朱,也为此自豪。大明,“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发币。天子御国门,君子死社稷”为我们汉氏子孙所敬仰。随后满清入主中原,来自东北地区“白山黑水”的满族,给中国封建王朝画上了句号。民国时,设为武威县。近代2001年撤销地区设立地级市。而凉州地处少数民族边界处,民风彪悍,惧不畏死。被封为五虎上将的西凉马超就是在凉州长大的。</p> <p class="ql-block">武威又名凉州,属于五朝古都,城市四四方方,方位感较强。隋唐时期更成为中国第三大城市和第三大经济中心之一,逐步成为仅次于长安(西安)的最大城市 。凉州人有句顺口溜,“金东街,银北街,古铜烂铁的西大街” 。这是对早年凉州城内店铺商号分布情况的高度概括。现已文化广场的马踏飞燕为城市的地标建筑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大什字为圆点向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四条大街延伸,大约1000米为一个十字路口,把城市化成无数“田”字。旧时东街和北街商业行当比较集中繁华,西大街居住的多半是做小买卖的,收破烂的和手艺人所以有“古铜烂铁”一说 。</p> <p>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提到,在严严实实的封闭结构中,中华文化拥有了三条最大的天地之线按重要的程序排列,第一条线是黄河,第二条线是长江,第三条线是以400mm降雨量为分界线的。这条线让“天”和“地”密切呼应起来,高于400mm降水量的可以种植农作物,低于400mm降水量的是草原和沙漠,适合游牧。而武威的年降水量在113到405mm。处于边界线外侧。大西北让人想到更多的是土壤的贫瘠,想起它的荒芜,想起它在生长上的严苛的环境。这种生存状态又被说成靠“天”吃饭。</p> <p class="ql-block">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天下,为了巩固帝国的安全筑起了蜿蜒万里的长城。而这条降水量的界线却奇迹般与万里长城多方重叠。可见万里长城的功用是区分两种文明,让农耕文明不受游牧文明侵犯。玄铁般的长城就矗立在那儿,我们的祖辈们影影绰绰,手拿刀戟抵抗匈奴,喊杀声、剑戟声、疾风声、唤醒着我们的良知,我们的血性,穿越千年延续至今。这片土地秉性上给了我某种冷峻,坚硬,深沉和笔直的信念。尤其是我们这片土地深沉的热爱。</p> <p>地域上我是典型的北方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庆幸自己的血脉里住着他强悍的基因。是爽朗,是激烈,是坚强,亦或是忧郁,都源于它。很多人不喜欢北方的气候和水土,不喜欢他的极端环境和激烈的性格。</p> <p>在北方待久了,总喜欢去南方走走,看莺飞草长朦胧烟雨,看富饶的阳光在绿叶中穿梭,加了糖的湿漉漉的空气黏合着桂花香,栀子香,茉莉花香,让人昏昏欲睡。走着走着,路旁斜出鲜艳的不知名的花花草来。一切植被盎然尽兴,野味十足……一年中的200多天天天都是如此。我等秋天,等冬天,等春天每一天都是一样的。不仅让北方的出生我满腹惆怅,开始怀念起北方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北方,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北方,四季分明,北方,春天气候温和,冬天寒冷干燥。或明朗、或热烈、或干脆、或坚毅……投射进每一个北方人的心里,发现最怀恋的家还是在北方。我们西北有句俗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多么富有变化而丰富的生活啊!</p> <p class="ql-block">一个社会的进步,就是从暴力走向平和,从躁急走向舒缓,从严苛走向宽容,从繁重走向闲暇,从诅咒走向赞美,从岩石走向花卉。历史上文人的爱情和幸福的时光大多都在江南,北方滞留的往往是其凄苦、沉疴和荒冢。南方是一个埋头生活的地方,他们只关心生活本身,而北方是群体的生活,更在乎周围人的感受。这里总是上演飞沙走石、铁马冰河、刀光剑影的浓烈。帝王之间的争斗,让北方人民多了许多隐忍,如草民般蛰伏于世。外侵的争斗让北方人比较热血,更坚定对国家的信仰。</p> <p class="ql-block">武威就这样慢慢的接受了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城市在不停的扩展。周末同老妈游了海藏寺,除了寺庙的布局和记忆中相似外其余的都已经完全不同了。自古以来有句俗语说得好“双城辣子洪祥蒜,海藏寺的亚麻赛丝绸”说的就是地产丰富。我们登上寺庙顶楼,海藏寺钟声响起了,和尚的诵经声也响起来起来了。悠扬、婉转、低沉而绵长。</p> <p class="ql-block">《增广贤文》记载,“八字衙门向南开,有礼无钱莫进来”。为什么说衙门朝南开呢?一年四季阳光以南面射入,比较利于采光吧!当然是我粗浅认识。武威南城门楼又名昭武楼坐落于此,始建于隋代,完善于明代。据传每当天气晴朗无风的深夜,楼内可以清晰地听到雨打顶瓦之声,是为著名凉州古八景之 “夜雨打瓦”。 历经岁月风雨、兵荒马乱,南城门楼原状尽失,仅剩高长不足10米的残垣。武威市于1999年5月9日开工重建南城门楼,历经三年而成。2021年后重建的南城门楼由两部分组成,上部为三层重檐歇山顶仿明建筑,每层由56根巨型立柱支撑,象征中国56个民族的大团结。下部为仿古青砖砌成的底座,原城楼残垣被包裹在底座之内特别壮观。</p> <p class="ql-block">与南城门楼遥遥相望的是相距150m李铭汉故居 。为清代民居距今二百多年,是光绪年间翰林院庶吉士、进士李于锴的祖宅。以前的“翰林院”有北向歇山顶式大门;大门内有过厅,将大院分为前后两部分。原后院为祠堂院,祠堂内供李铭汉牌位。前院为大门院,院西有二门,二门内分里外两院,为住宅区。祠堂后为花园,内有花厅三间。整个建筑均为砖木结构,雕廊画柱,气派非凡。于2018年开始修缮,修缮后的李铭汉故居是一处布局严谨、古朴典雅的清代建筑,其内部的陈列布展采用场景复原展示方式,恢复了清代武威民居的原状陈设,再现了李铭汉祖孙三代著书立说育人的生活场景。各展厅陈列有李铭汉后裔捐献的老旧家具和从甘肃各地征集的晚清至民国时期家具、学习用品及藏书323件,包括李铭汉画像、高足方形茶桌、太师椅、长方形半浮雕龙纹书桌等展品。</p> <p class="ql-block">我居住在城市的西面,从前这里叫西郊林场,四周全部种的都是白杨树,而我三岁就随母亲来到这里。单位大门两边都有几排白杨树,密密麻麻的树林下有水泥砌成的圆桌和圆凳,有的桌子上还画有棋盘 。记得有一次下雪了,快走到西小十字,等红路灯间隙,抬头一看发现电线上密密麻麻的落满乌鸦,似乎全城的乌鸦都来了 。</p> <p class="ql-block">后来翻书才知道,清末明初那里住的全都是平民百姓,人们生活贫苦死了就用席子一卷,用板车拉到西郊一扔完事。武威西郊林场又名凉州的乱葬岗,一到天黑就是乌鸦聚集地。估计乌鸦和人都是有记忆的,人的记忆是小时候吃过的东西一辈子都喜欢,而乌鸦的记忆就是鼻子,从前待过的地方一闻见味儿就一准来寻了 。但是树木具已砍伐殆尽高楼林立,但乌鸦记忆却一直未曾改变。</p> <p>一些人死去,一些人出生,一些人离开武威,一些人来到武威。一年年,岁月是一个优秀的说客,把外出的梦想说的一塌糊涂。现在我已经四十岁了!而母亲也六十多岁了,大半生都生活在这里,对命运已然完全顺从了。而今这片土地的变化太快了。从母亲迷离双眼中,感受到一丝恐慌。我只是在人生里打了一个转,最后又回到了出发的地方。</p> <p>用了大半生,也才懂得一个道理,对生命莫大的礼遇不过就是,生有方,死有葬。这片土地接纳了我们的身体,安抚了我们的灵魂。我对自己的了解也不过如此,世上万千生物活过又死去,有的自觉,有的不自觉。而实际上,所有的生物都获得了永恒,哪怕他只是在世上存在过一秒,那一秒里便有了永恒,并不想去追求虚无缥缈的永恒。永恒已经存在于我们的生命中了。那其实就是生命的波动!</p><p>2020年7月3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