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布世界各地的古老族群——苗族

國繁

<p>  1,苗族,是个古老的民族,散布于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p><p> 苗族最早的称呼,“荊楚″、“荊蛮″和“南蛮",时间可以追朔到上古时代的五、六千年以前。苗族生活在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这就是历史上的“三苗″。从而引起了了“禹"伐“三苗"的战争,传说:蚩尤结成九黎集团,在其与黄帝轩辕氏,炎帝神农氏的战争中失败,这就是在历史上著名的“逐鹿之战″。禹伐三苗的残酷战争以后,中原文献不再有“三苗"的记载;历商、周至战国后期,三苗后裔,在荊、楚、蛮的抽象掩盖下,又出现于史册。这些称呼把“苗"和其他民族混同在一起,直到宋以后才从混称“蛮″中脱离出来。</p><p> 苗族自称牡、蒙、摸、毛,有的地方还称:嘎脑、仡熊、带叟等(谐音)他称为“苗"。苗又分:长裙苗、短裙苗、红苗、白苗、青苗、花苗等,直到新中國成立后才统称为“苗族″。</p><p> 根据历史文献和苗族口碑资料,苗族生活的中原,后因战争原因,大量的苗人向西南迁徒,进入云贵山区。</p><p> 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字显示国内人口9426007人,如果加上散居在外的苗族不少于13000000人,在少数民族中人口排名第四位。</p> <p> 2,贵州关岭一带流传有《蚩尤神话》,传说在远古时代,苗族居住在黄河边上,共有八十一寨,他们的首领叫蚩尤,蚩尤为民除掉了危害苗民的垂耳妖婆,使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后来妖婆的三个妖娃请来了赤龙公和黄龙公(即炎帝和黄帝)前来复仇。蚩尤率领苗族人民英勇顽抗,多次打败赤、黄二公。赤、黄二公联合雷老五(雷公),水淹苗兵。擒杀了蚩尤。焚毁了苗族八十一寨,剩下的苗民被迫远走他乡。</p><p> 炎帝、黄帝沿黄河向东发展,先后与蚩尤在逐鹿发生了战争。蚩尤先打败了炎帝,“蚩尤乃逐帝,争于逐鹿之阿,九隅无遗",后来炎帝与黄帝联合战胜了蚩尤。轩辕之时,“蚩尤最为暴,莫能伐。于是黄帝及征师诸候,与蚩尤战于逐鹿之野,遂擒杀蚩尤"。</p><p> 蚩尤死后,天下大乱。黄帝并画了蚩尤画像,威摄天下,天下这才安定下来。而蚩尤的九黎集团大部分向南流徒。开始了苗族多苦多难的民族迁徒史,至今苗族人民中还流传着蚩尤的传说:他们始终信奉蚩尤为其始祖。</p> <p>  3,苗族是最早的稻作民族,在上古时期就种植水稻。苗族在原始社会,以树叶为衣,以树巢山洞栖身,以女性为首领的情况在苗族古歌中有大量的反映。从一些地区的亲属称谓制度中,还能看出从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从血缘婚,到对偶婚演变的痕迹。</p><p> 秦汉以后,大多数封建王朝在苗族地区建立郡县,实行“附则受而不逆,叛则弃而不追″的羁縻政策。五溪地区的苗族先民以开始从事农业生产,掌握了用木皮织绩和以草实染色的草染技艺,出现了商品交換。至魏、普、南北朝时期武陵地区由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苗族的原始社会制度的解体。唐宋年间苗族逐步进入了封建的阶级社会,农村公社的首领已经有了土地的支配权,汉族的封建经济,通过苗、汉之间的接触,促进了苗族封建社会领主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有些“蛮酋″和′蛮帅"成为世袭的“土官″,佔有大量的土地,很多的苗民论为农奴,(称为田丁)耕种着领主的土地,邀纳田赋和服无偿劳役,并须参加领主间的械斗。南宋王朝开始用官职来拢络各族首领,许多土官都受到封赏,后来成为大大小小的土司。</p><p> 元、明时期,苗族地区的封建领主经济已有很大的发展。明朝中央政府于弘治十五年,(1502年)在湖南实行改土归流,派遣流官。苗族地区地主的兴起,使领主制度为经济基础的土司政权受到削弱。封建王朝对土司的限权,使土司制度走向衰落。</p> <p>  4,明未清初,苗族一些地区实行改土归流,使地主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但也有些地区仍处于无君长、不相统属的“状态″,被朝庭认为“生界"。其社会发展仍然落后,清政府的改土归流,调动了广大苗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地主经济的发展使土地的兼并和财物的集中,日益加剧。乾隆年间,湘西已出现一二千担谷子的大地主,至嘉庆年间,己出现七八千担谷子的大地主。封建领主制度这时才彻底消亡。</p><p> 1840年,雅片战争以后,苗族地区同中国大部地区一样,先后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苗族人民为了民族的解放和独立,与其他民族一道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p><p> 1949年以后,新中国中央政府在苗族聚居区,开展了民主改革,被地主阶级占据的土地回到了广大苗族人民手里,苗族人民有了自己的上地,并实现了民族自治,当家做了主人。</p> <p class="ql-block">  5,根据专家研究,苗族在历史上曾有过五次大迁徙的历史。第一次大迁徏是以其发源地今四川的雅磐江、岷江、巴江、嘉陵江四水的上中游流域沿长江向东迁徙。达洞庭彭蠡之间定居下来。北岸达江汉平原,在这里居住了很多年。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的改善和人口的增多,这是苗族首次向东迁徙。迁徏的原因是在羌人南下,迫使苗人东迁,时间约在万年以前。(原始初民社会)</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迁徏,是苗人在长江中下游居住很久以后,人多势大号称“九黎″,与南方的炎帝族发生了矛盾,打败了炎帝,直达黄河北岸,在这里又经过了很多年。九黎族的势力越来越強大,这时蚩尤诞生,聪明好学勇猛善战的蚩尤,后来成为了九黎族的首领,发明制造了多种兵器,掀起与来自黄河上游黄帝族的战争,九战九胜。后来炎、黄联合,于逐鹿之野打败蚩尤,从此九黎族虽然与黄帝族斗争了很长时间终因群龙无首而四散,这次由南向北的迁徒,时间大约在4300年至4600年之间(远古到黄帝)。</p><p class="ql-block"> 第三次迁徒,蚩尤战败很久以后。九黎族各部属逐渐撤回南方。在江南的洞庭、彭蠡之间,建立起三苗部落联盟。这是由北向南的迁徒,时间大约在4200年至4100年前。(黄帝至唐尧)</p> <p>  6,苗族第四次的大迁徙:苗族先人在洞庭、彭蠡之间的辛勤劳作,建立起三苗部落联盟,经过长时间的体养生息,渐渐的又強大了起来。唐尧惧怕三苗、共工、欢兜等(罐兜),故到舜即位;马上分“北三苗"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強大的三苗部落联盟从此分化瓦解,有部分人还逃到了东海;这支苗族的先人也保留了一支独立的群体,是被流于三危的一支!他们斗争不止,直到夏禹时期止,才初步归顺,在三危山一带居住了下来。这次是分途迁徙,迁徙的方向各不相同,“欢兜部"基本未动,即从洞庭、彭蠡向西落于今湖南西部。时间大约于4100年前。(夏禹时期)</p><p> 第五次迁徙是分途回归。如:被逐于三危的一支(三苗),是原来力量最強的一支,他们整体逃迁中屡遭武力掠夺,一次次抵抗、一次次失败,一次次逃迁。从三危山出来,经过大雪山,经过浑水河(黄河),朝着南风吹来的方向一步步迁移。过甘肃、青海经产牦牛骆驼的“藏彝走廊″,沿金沙江至川南、滇东北和黔西北,这支苗人的迁徏方向是由北向南。被放逐崇山的一支是近距离迁徏(欢兜部)即由崇山向东,曾达到今湖南常德一带。又沿水达洞庭、彭蠡中间后来周王朝視为隐患“宣王″,“乃命方叔南伐蛮方″。战国时吳起发武力,南并蛮、越。佔有洞庭、苍梧等蛮、越之地。苗人被迫逃往武陵山区,刚发展強大一点又遭东汉政权的一再进剿,又被迫向太阳落山的地方逃迁。最后到达今湘西、黔东北、川东南、鄂西南一带。迁至东海岸边的一支也没有长久定居逐步往西归迁,传说:他们中有一部分人东渡到了日本,时间是约在四千年前后。</p> <p class="ql-block">  7,苗族服饰式样繁多,色彩鲜艳。《后汉书》中记载:有五溪,今湘西贵州四川湖北交界处,此地有五条溪而得名。苗族好“五色衣裳″的记载。唐代大诗人杜甫有诗“五溪衣裳共云天″,的著名诗句。苗族妇女有上百种样式,堪称中国服饰之最,较有代表性“盛装"仅插在发髻上的头饰就有几十种。</p><p class="ql-block"> 苗族妇女上穿窄袖、大领、对襟短衣、下身穿百褶裙。衣裙长可抵足,飘逸多姿,或短不及膝,婀娜动人。便装时则在头上包头帕,上身大襟短衣,下身长裤,镶绣花边。系一幅绣花围腰,再加少许精制银饰衬托。</p><p class="ql-block"> 苗族男士的装束比较简单,上装多为对襟短衣或右衽长衫。肩披绣有几何图形的羊毛毡,头缠青色包头,小腿上缠裹绑腿。</p> <p class="ql-block">  8,苗族分布地域广扩,各地区之间的婚俗习惯有所不同,但从提亲到结婚的基本步骤并无多大差别。中部方言叫提亲为“乃聂″,西部方言叫“马良″即男方父母看中某家女子之后,或由青年男女在“游方″、跳花坡、集会、酒宴、赶集、走亲威等活动交往中,双方有意即由男方父母请“媒人″到女方家洽谈亲事。中部方言区苗族一般提亲要两次方成。有的要跑三次,常言道:事不过三,第三次未成也就罢了。第一次为试探女方父母的态度,第二次、第三次定夺。女方父母如此作是为了保持尊严和体面,不能随便就“开亲″作女儿的一定要保持着一定的身价。</p><p class="ql-block"> 媒人说亲一定要携带礼品,在中部方言区一般媒人说亲只去一个,带两斤糖果一瓶酒就行。而西部方言区则不同,必须请两个媒人要有主副媒之分,在以后婚姻事物中女方也要请主副媒人。男方所请的媒人叫“讨媒″,女方所请的媒人叫“坐媒″。</p><p class="ql-block"> 定亲即定婚,中部称“郎衣酒″、西部称“吃鸡酒",举办这种酒宴就是公开宣布XXX与XXⅩ已正式开亲。双方正式确定不容侵犯的婚姻关系;酒宴的繁简可根据男方的家庭条件而定,女方一般不作仼何支出。男女双方确定联姻,即由男方家提出,择定吉日,并商女方家同意。</p> <p class="ql-block">  9,女方家所请宾客一般为内亲和寨邻。所有宾客均不送礼,按西部方言此酒为“吃鸡酒″或“吃猪酒″。洒宴格外讲究规矩,设于堂屋的主席坐十二人,上座是姑娘的舅舅、伯父或叔叔。下席为姑娘的姑妈、男方家的一个老人及男方向所请的正、副媒人及陪郎,女方家的正副媒人。席间斟酒特别讲究次序,斟酒由女方指定的酒司令负责,要斟九行酒,前三行为舅舅、伯伯或叔叔,以次序斟酒。前三行的酒,可以喝也可以不喝。中三行从左至右,后三行从右至左,从酒司令开始必须斟洒满碗,务必一干而净。</p><p class="ql-block"> 催婚是定婚后,待男女双方条件成熟,男方家庭告诉女方家为孩子举行婚礼所需要,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包括男家的彩礼和嫁妆等。也就是说、能否同意关健在女家,若女方家不同意男方家是不能强求的。</p><p class="ql-block"> “ 交礼″,汉族称为“过礼″,男女双方同意结婚,并择吉日举行小型宴席。酒宴中由男方家向姑娘交付姑娘结婚时所用的金银手饰,衣物布料、礼金等。中部方言区的苗族交礼;一般为银项圈一套5--7只、银手圈4--5对、银蝴蝶一支、银泡64--72枚、银戒指3--8个、布料2丈2--2丈8、礼金若干、大米3--4斗、糯米1斗2升、酒4--5锅、猪肉6--10斤、鸡1只、鸭6只。除传统的物品以外许多地方还增加了现代时兴物品和“钱″。苗族是个习惯迁徏的民族,有一个习惯的说法:即看住了老婆就守住了“家财″全部的家财都在老婆的头上。戴在苗族姑娘头上饰物可重达十几公斤。</p> <p class="ql-block">  10,苗族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五十年代初,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经实地考察,对各地苗语的构词大致相同,而语音却有不同,以其将苗语划分为三大方言。即湘西方言、黔东方言、川黔滇方言,(又称东、中、西部方言)十八种土语。此外还有部份苗族操汉语、侗语、瑶语、衣依语和壮语方言的。操次方言和土语尽管存在着差异,但相通部分仍佔60%以上。</p><p class="ql-block"> 苗族古代传说曾有文字可能与汉字同源。后来失传,如今难以考证。《苗族古歌》中记载了苗族先民为躲避战争,与民族文化迁徙密秘等易暴露给敌人,不得以将文字焚烧。当仅有的那些知识分子去世后,文字也就随之丟失,只留下了衣服上的文字。</p><p class="ql-block"> 二十世纪初,一些知识分子研究创制了一些方言文字,如;湘西的石板塘方块苗文、石启贵的速记苗文、贵州松桃龙绍华编制的苗文课本以及一些外国传教士,为了传教方便创制一些苗文都没有推广使用。直到五十年代,国家组织一批语言文字工作者,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改革了老苗文,创制了东、中、西部方言的拉丁拼音苗文。但由于苗族内部支系复杂语言差异大很难统一。</p><p class="ql-block"> 此外在东南亚,苗族使用由法国传教士发明的拉丁拼音苗文,后来逐步发展为“国际苗文″。</p> <p class="ql-block">  11,苗族很早就有自己的宗教信仰,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不同地区的苗族宗教信仰也有所不同。有的地区交通闭塞当地苗民仍然信奉自己的原始宗教,交通便利一点的地方受西方一些传教士的影响,一部分苗族也改为其他教。但总的来看大多数的苗民仍然信奉自己的原始宗教;包括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神崇拜、祖先崇拜。</p><p class="ql-block"> 苗族的自然崇拜对象有:天地、日月、星辰、巨石、大树等万物。在云南一些地区每当稻子抽穗,他们都要拜天公地母,祈求农作物丰收。</p><p class="ql-block"> 苗族先民有自巳的图腾。由于苗族支系繁杂,分布广,崇拜的图腾有多种。黔东南地区的苗民把“枫木"当作图腾崇拜。他们认为自已的祖先原于枫木。另外还有把“蝴蝶″当做图腾来崇拜,认为其祖先“姜央″是蝴蝶妈妈所生。湘鄂川黔交界处的苗民把盘瓠做为图腾,至今这一带还保留着盘瓠庙、辛女宫。贵州西部苗族把鸟作为图腾崇拜。</p><p class="ql-block"> 苗族中的祖先崇拜时至今日仍十分盛行。黔东南地区的苗族由崇拜枫木、蝴蝶转为崇拜始祖“姜央",每个鼓社都设“鼓石窟″内供央公、央母。湘西苗族崇拜傩公、傩母。为祈求祖先的庇佑,各地都有规模较大的杀牛祭祖仪式,许多地区的苗族群众家里都在供奉着傩公、傩母牌位,平时天天祭祀。</p> <p class="ql-block">  12,苗族的饮食习俗自有其特点。黔东南、湘西、广西融水、海南島的苗族,主食为大米,也有玉米和红薯,小米等杂粮。黔西北、川南、滇东北的苗族则以玉米、土豆、燕麦、荞麦为主食。付食种类很多,肉食以自家养的家畜禽类为主,蔬菜、瓜果豆类较为齐全。苗族地处山区,在过去的时代缺盐,人们逐渐养成淡食的习惯,酸辣成为苗人不可缺少的调味品,日久以成为习俗。</p><p class="ql-block"> 苗族酸汤:是用米汤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三五天后自然发酵,可用来煮肉、煮鱼、煮菜。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使用淹制法,蔬菜、鸡、鸭、鱼肉都喜欢淹成酸味来吃,苗族家家都有淹制食品的坛子,统称“酸坛″。</p><p class="ql-block"> 苗族酿酒历史悠久,从制曲、发酵、蒸溜、勾兑、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艺。日常饮料以油茶最为普遍,湘西苗族的万花茶和酸汤也是他们常见的饮料。苗族的血灌肠、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搗鱼、酸汤鱼成为典型的美味食品。</p><p class="ql-block"> 糯米饭是苗族最受欢迎饮食品之一,在苗族人民中占重要地位。是男女老幼都喜欢的食品,人们用糯米还可以制成各种节日的食品,成为馈赠亲友的礼品。苗族用甑蒸出绚白的糯米飯、染成彩色的糯米饭、形象枕头似的糯米粑粑、三角的粽子以及酿酒、长途旅行或上坡干活食用非常方便。</p> <p class="ql-block">  13,刺绣是苗族源远流长的手工艺术,是苗族服饰的主要装饰手段,是苗族女性文化的代表。中国西南部贵州居住着大量的苗族同胞,他们创造了不同样式,不同风格的服装,他们的服饰有便装与盛装之分。平时着便装,节日或姑娘出嫁着盛装。无论头饰与服装工艺复杂,做工精细。苗族刺绣题材多选择内容丰富。但较固定,有龙、凤、鼓、花、鸟、鱼、蝴蝶等图案还有一些反映苗族历史的画面,苗族刺绣十分美丽。</p><p class="ql-block"> 苗族刺绣有十二技法,平绣、挑绣、堆绣、锁绣、贴布绣、打籽绣、破线绣、钉线绣、绉绣、辮绣、缠绣,马尾绣、锡绣和蚕絲绣,这些技法又分若干针法如锁绣就有单锁和双鎖、破线分破粗线与破细线。</p><p class="ql-block"> 苗族刺绣种类繁多,从色彩上可分单色与彩色两种。其手法单一其作品典雅,凝重,朴素大方。彩色手法复杂刺绣成品五彩斑斓,栩栩如生。</p> <p>  14,苗族的姓氏有两种,一种是苗姓,另一种是汉姓。苗姓是苗族原本固有的;因为过去苗族没有文字,能记录自己的苗姓,只好用汉字来记录,以至使人误认为苗族只有汉姓,而不知有苗姓。</p><p> 在苗族未使用汉姓之前,苗族早有区分自己血缘、宗亲和族系的苗姓。历代汉族文人,及其他外族人,往往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只以汉族通行的汉字为准,从而产生了错觉和误解。</p> <p>  15,苗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中国最早定居的民族。远古时期,苗族文化科技十分发达,从近期挖掘的苗族“古历"足见一般。苗族古历,丰富了中国与世界历法的体系。</p><p> 苗族的历法:从原始的信风历、物候历、星象历等发展到太阳历,太阴历、阴阳合历。阴阳合历使历法进入了高级形式,它参照了夏朝的历法,源于伏羲太昊的龙历,到夏时参宿和参星制定。故称参历。十月太阳历;全年分上下两个半年,全年分五季、每季两个月、每月三十六天、每季七十二天、全年三百六十天,余五至六天为过年日。</p><p> 苗族八十四年历进制,苗语称“埃进"、“街局"、“千金"、“嘎炅"、嘎进等。过作著《苗族神话研究》中说:古代苗族社会曾有过一种八十四天为一计数周期的历法。其中每一天都有一个名字,每一个名称都有一定寓意;如,天鹅、水獭等,民国《八寨县志稿》说:苗族则称“苗甲子″!</p> <p>  16.苗族文学:以简单的划分为民间文学与官方文学;即民间说唱文学,就是以民间口头传承,发展的文学,具有其很強的生命力在民间流传。讲究韵律,以五言体、七言体、长短句,语言精练、和谐、勻称、通俗易懂。表达人民的思想情感,是苗族民间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使用范围极广。</p><p> 苗族民间的《创世歌》是一种古老的神话故事歌,主要敘述天地起源,万物的产生。这类歌还有《开天辟地歌》、《万物起源歌》、《祖先歌》、《洪水涛涛歌》在民间由艺人以说唱的形式,在广泛的流传。这类歌主题思想极积进取,在相当程度上,曲拆的反映了真实的历史,有史料研究的价值。</p><p> 《迁徏歌》在苗族中大量的存在。各地苗族都有自己的迁徙史、迁徏歌,其中著名的有黔东南的《跋山涉水》松桃、铜仁的《修相修码》,黔西北的《杨鲁话》,贵阳地区的《格罗格桑》等。松仁和黔东南的迁徙歌反映的场面宏大,表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斗争的激烈情况,是一部英雄的史诗。</p><p> 生产劳动歌,各地都有,其中有黔东最为完整,如《刺绣歌》、《种棉歌》、《纺纱织布歌》、《蜡染歌》、《造酒歌》、《造船歌》主题思想积极,多是鼓历人们努力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作品。情歌,用词含蓄优美,富于抒情、表白、问答,多以托物言情。</p><p> 苗族民间说唱文学的内容丰富多彩,在民间广为流传,影响深远。</p> <p>  17.苗医苗药闻名世界,苗族自古居住山区,药材资源丰富,种类多、产量大、品质好,是许多平坝地区所不能及的。常见的药物可达1500多种,常用的药物可达200多种。如各种血滕、血筷子、百金条、白龙须、蓝布正、地星宿、果上叶、黑骨藤、飞龙掌血等一系例名贵草药。丰富了我国医药宝库。</p><p> 中国苗族居住的地区,建立了许多苗药材种植基地。大力开发生产常用的药材,使之成为成药,保障了人民的身体建康。有的省份还对苗族民间有效的“民间方剂″进行挖掘、筛选、整理、使之一部份方剂被收入《民族药剂地方标准》中。</p> <p>  18,苗族由于特有的迁徙历史,在建筑选材和房屋构建上有自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苗家喜欢木制结构,一般建三层,第一层解决地势不平的问题,所以形成一边为半边屋,堆放杂物或圈养牲畜。第二层为正屋,三层为粮倉,有的人家专门在三层上设置干栏,又名“美人靠″供青年姑娘休息、暸望、展示美丽,便利与苗家阿哥们传达情意。</p><p> 房屋材料各地不同,黔东南当地木材较多,苗民用建木房瓦房较多。黔中南一带木板房居多,草房居多,此外还有不少苗民居住在杈杈房中,(简易房)屋内无家俱陈设、架木为床、垫草为席!扎草墩为凳。</p><p> 黔东南和黔北部分地区,有一种特殊的房屋,大家叫“吊脚楼";建在斜坡之上,他们把地基削成一厂字平台,用长木柱支撑,取土台高度建成上下三层的楼房。屋顶盖瓦或用当地杉树皮盖顶,房屋也有用砖石来构建的,在当地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p> <p>  19,苗族山歌根据内容可分游方歌(情歌)酒歌、苦歌、反歌、丧歌、劳动歌、时政歌、儿歌等类别,曲调各不相同。飞歌是流行于黔东南的一种特别的民歌演唱形式,一般在山上放声歌唱,其曲调高亢,豪迈奔放,余音震山梁,非常有特点。其内容有情歌、时政歌,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合唱等。</p><p> 盘歌,苗族男女,向对方表达心意,显示才能的一种方式。昭通一带苗族的。盘歌″非常有趣,男看中了某女,便带着年令相当的两名同伴去某女家说明来意。若女家父母说:“还没人家你们是同班同辈″,便准许盘歌。盘歌的歌会由老人按排,双方参加对歌的同伴即当参谋,又为自己找对像。盘歌如果輸了,女方则用水把男人波走,在苗族习俗中波水是善意洗礼。如果对方唱的对答如流,情投意合,他(她)们的盘歌可以继续,一直到定婚为止。定婚那天,女方父亲操办喜酒,一一敬给参加歌会的朋友,最后大家举起斟满美酒的羊角杯,敬祝一对新人的结合。然后吹起芦笙跳起舞至通霄达旦!</p><p> 苗族舞蹈是青年男女自娱性集体歌舞,多被称为“踩堂″,但由于踩堂离不开芦笙的伴奏,人们将踩堂这个名称改为“芦笙舞″了。因为体现不同地区“芦笙舞″的差异和特色,人们将芦笙舞前加上地区,因此出现:广西“融水芦笙舞″、贵州“黔东南芦笙舞″、贵州“花溪芦笙舞″等众多芦笙舞形式,在众多芦笙舞形式中,男吹芦笙女作舞,是苗、侗民族的传统习俗。</p> <p class="ql-block">  20,苗族是一个富有古老文明,讲究礼仪的民族,岁时节庆独特鲜明。苗族岁时节庆,可分为:</p><p class="ql-block"> 农亊活动节庆、男女社交恋爱择偶节庆、祭祀性节庆、纪念性庆贺性节庆。按时序分,苗族过十月,每月都有节庆日。</p><p class="ql-block"> 苗年,是苗族自己的年节,各地区的“苗年"时间是不一致的,多数地区的苗年在“岁首冬三月"各尚其一。岁首即每年的开头,有的在十月,有的在冬月或腊月。“苗年"是苗族最大的节日,食品比其它节日都要丰盛,并且要供祭祖先,同时将有重大娱乐活动举行。</p><p class="ql-block"> 鼓社节:在祭祀祖先的节日中最为隆重;鼓社节又称“吃鼓藏″或“吃牯脏″,节日中主要围绕着木鼓进行,吃鼓藏时宰“牡牛"敬祖宗。</p><p class="ql-block"> 跳场节:苗族流行的风俗活动之一,流行地域广、参与人数多,跳场有各种不同的叫法,叫跳厂、跳月、跳花场、跳芦笙等等。</p><p class="ql-block"> 四月八:贵阳、黄平、松桃、湘西等地区的苗族都过这个节日;四月八是个纪念性节日,传说在纪念本民族的一位英雄。</p><p class="ql-block"> 端午节:是在五月初五的早上。这天,人们杀鸡、杀牛、杀猪荤食一餐,但不包粽子,在门外挂菖蒲、艾叶,有的用艾叶扎一只狗挂在门外,这一天,他们在山顶上开展“踩花"活动。(青年社交)</p> <p>  21,贵州丹寨、安顺、织金三县是以苗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在长期与世隔绝的艰苦环境中,这里的人民逐渐形成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古老的蜡染技艺因此得以完好的保存下来。</p><p> 按苗族习俗,所有的女性都有义务传承蜡染技艺,每位母亲都必须教会自己的女儿制作蜡染。所以苗族女性自幼就掌握这门蜡染技艺,她们自已栽靛植棉、纺纱织布、画蜡挑绣、浸染剪裁,成为历代传承的独门技艺。蜡染古称“蜡缬″,苗语称“务图"。在这些地区的人们完全把蜡染技艺用在了衣饰装束上,苗族的蜡染是首先用在生产者自身的技艺。其产品主要为生活用品,包括女性服装、床单、被面、包袱皮、头巾及婚姻节日礼品等。</p><p> 时间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大山,苗族人民与外部有了交流,她们的蜡染作品被外界熟知,成为大多数旅行者的收藏品、记念品。</p> <p>  22,苗族的“理老"是苗族村寨的自然领袖,或称“寨老"、“乡老″。理老大体可分为三级,一个村寨的“理老″又称“勾住″,主要调解村寨中的纠纷,一个鼓社(氏族)的理老称为鼓公或娄方,主要调解本氏族内的纠纷。若干个村寨的理老,又称大理头。是负责整个地方的重大纠纷案件。理老熟悉古理古规,主持公道,办亊认真,能言善辨,在人民心里有崇高的信誉和威望。对维护苗族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秩序,曾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p> <p>  24,苗族每年第一次向农田里送粪归来时怕见生人。若遇见之忌打招呼。栽秧时如有鱼时忌说魚,否则鱼会吃秧根,有的村寨在收谷子时要把小穗留下不收,如果孩子们要问为什么?你只能回答它还未长大,否则以后它会伤心而拒绝长大。在田中忌提老鼠,惟恐听见后来遭塌庄稼,要说它们父子来代替。</p><p> 苗族最忌讳的是“戍日″,凡遇“戍日″忌动土、挑水。在山上干活饭不够吃,喝生水需要先打“草标″,以示杀死病鬼。忌动他人放在路边的衣物,防止麻疯病传入。忌孩子在家乱射小弓箭,以防射中祖宗,忌跨小孩头顶,否则小孩会长不高。</p><p> 苗族禁忌妇女同长辈坐一条板凳,忌去别的产妇家,否则会延长产期。产妇生育。忌外人进入产房,不慎误入者出门必洗脚,并喝下一碗凉水,以防把产妇的奶水踩干。产妇忌吃母牛肉、母猪肉、公鸡肉、小鱼、蔬菜、辣椒等。有的地区忌孕妇与孕妇见面,亦忌去别的产妇家,否则被认为不吉。</p><p> 有些苗族地区忌男性死于白天,忌女性死于夜晚,认为时辰不对。死者需再要一异性死者相伴。故死时不适,丧家常请巫师念咒来“改",同时做一手掌大小的木棺陪葬,示以有伴。忌棺内放铁、铜非金银器物。忌在棺内放棉花或桐油等物,影响死者回“东方″!</p> <p>中华民族 56-- 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