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之行5—En avedat国家公园

Bridge

<p>  En Avedat国家公园位于Avedat高地北边的峡谷内。离开地势较高的研究所后,我们驱车沿着蜿蜒的道路下行,渐渐地发现周围的地貌有了变化。当到达停车场时,我已无暇顾及身边的事物,目光完全被两侧陡峭而奇异的岩壁所吸引,接下来就是有选择的拍照存证。</p><p>眼前高耸的断壁形成随山势起伏的黄白相间的层状结构。据介绍,这种层层叠叠的绝壁是坚硬的白色石灰岩和层状黑褐色燧石构成,是第三纪下层,又叫始新世的地质构造,距今已有5300-3600万年(图1)。</p> <p>在这层峦叠嶂的悬崖之间和崎岖的山路上散落分布着一些低矮的灌木丛,为这里一种能攀岩而行有褐色皮毛的山羊提供了赖以生存的食物(图2)。</p> <p>这里的崖壁使人联想到我国陕西榆林的丹霞地貌,只是这里的地质结构较之更显松散。当我们继续沿着坑洼不平的山路向峡谷深处行进时,几处巨大的石洞豁然出现在崖壁上,这也证实了我的看法,据悉是由于峡谷底部较为松软的粘土和泥灰岩在雨季的侵蚀下松动塌陷,上方较坚硬的岩石层存留而成的。继续前行居然看到一处水塘,原来是峡谷尽头的一处瀑布为这里补充着水资源。这里正值旱季,水量肯定是一年中最少的,但周围的草本植物还是茂盛了许多。当我们正准备为这次沙漠探访合影留念时,回首望去在峡谷两侧的悬崖之间显现出一片“V”字形湛蓝的天空(图3)。</p> <p>  午餐的时间已经过了,大家饥肠辘辘地赶回停车场准备就餐。尽管这里在以色列也属偏远地区,但各种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卫生间并没有因为处在沙漠腹地而缺水,拧开水龙头照例有充足而干净的水供游客清洗,不远处还配备有供野餐用的桌椅,来这里的游客都自带食物,铺上桌布就可以就餐。这一切让我不禁感慨到:看一个国家发达与否只需看其偏远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一阵狼吞虎咽风卷残云之后,我们又继续赶路了。&nbsp;</p><p> 汽车在行驶了一段路程后嘎然而止。下得车来走向路边,举目远眺是一片广阔的类似盆地的地貌,这就是让以色列人引以自豪的世界上少有的大地堑,称之为Krater地堑(图4)。这片下陷的地貌看上去坚实而贫瘠,在目光所及之处分布着高低起伏的凹陷与小丘,地表色彩斑斓,长时间注视这里会使人产生幻觉和遐想,仿佛自己已置身于月球表面,远处似乎能看到一些曲折而升起的边界。站立凝视良久后,突然又感悟到或许这片奇异的土地还传递着来自远古的信息。的确,地质学家认为这种地貌是源自于距今已有3亿年之久的地壳拉伸,拉伸的力量使中间地块相对于两侧地块陷落,顾称之为地堑,边缘高起的部分称作地垒。拍照记录后我们继续向着位于以约边境的城市——埃拉特进发。</p> <p>  当到达埃拉特以约边境海关时已经是傍晚时分,我们的麻烦这才刚刚开始。为了给我们办理通关手续,边境海关官员收走了我们的护照。经过检查核实后,除了我以外,所有同行的伙伴们都一一办理完入境签证。而我被告知,我的以色列签证是只允许单次入境的,此一去将不能再返回以色列。这个消息一经发出,引发了一系列的躁动和争论,有的以极大的兴趣关注错误的原因,有的在怒斥中东的高错误率和低办事率,全然不顾及事态的严重性和紧迫性。还是Ray的冷静头脑为我们理清了思路。首先是目标明确,“一个都不能少”,全体人员无一例外的都必须进入约旦;其次就是调动一切力量,有序落实各项措施,由深谙此道的小戴电话联系各方神圣,全面启动协调机制,促成海关官员将此作为特例给与特殊办理,以保证本人在返回以色列时不受阻挠。经过一番交涉,约旦海关官员友好地同意了我们的请求。当得知事态向着理想目标转化时,我终于松了口气。随后妞妞提醒道:本次出现的问题需要挖掘思想根源,反复提高认识,检讨麻痹大意,深刻吸取教训,如此严重的错误今后一定坚决杜绝。终于办完了一切手续,总算有惊无险,全体人员无一遗漏的进入了约旦境内的阿克巴。(待续)&nbs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