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题记:今天,在豫灵参加完组织部直工委组织的党建活动后,直奔23年前曾经的革命根据地——万回村。校园、教室、住室,乡亲们,家长,尤其那位阿姨……)</p> <p>24年前,走出学门,踏进校门,青春与活力,激情与梦想。</p> <p>人生第一站:豫灵镇万回村。</p><p>那个时候的万回初印象,紧邻310国道,交通方便。人口不多,但家家户户生活殷实,大部分农户家里都有氢化池,家家户户都有摩托车,充裕。</p><p>我们一行四五个年轻人,同时被分配到了当时的万回小学。有共同语言,亦有无尽的快乐,难忘的回忆。</p> <p>新建的教学楼,院墙还未盖起,电话,电子琴,大哥大,我的办公室里,应有尽有。</p><p>可人的孩子们,大的,小的,男孩儿,女孩儿,我的办公室里,络绎不绝。</p><p>朴实的家长,隆重的准备学校的“派饭”,顿顿饭菜不重样,荤素搭配。带着嘴巴前去,吃饱喝好心满意足而归。</p> <p>和孩子们课间游戏。</p> <p>带着孩子们到户外上课。</p> <p>处女作《为了孩子的明天》登刊发表。</p> <p>排练的代表队,参加豫灵政府组织的春节大型游街活动。</p> <p>爹娘第一次前去学校“慰问”他们的宝贝女儿。今非昔比,伊人已经离去。</p> <p>23年后的今天,曾经的万回小学已不复存在。还好,教学楼还在,幼儿园替代。</p> <p>这个八零后的园长详细介绍了近些年这里的变化与变故。</p> <p>曾经战斗过的教室。</p> <p>曾经卧倒过的住室。</p> <p>曾经教室的隔壁都是坟地,经常性的看到骷颅露在外面,也未曾恐惧过。</p> <p>二十多年前的学生家长,今天再次相见,依然淳朴,依旧亲如家人。</p><p>他们居然都能叫出我曾经在这里的称号“娟老师”。</p><p>他们还能想起我曾经在他们家吃过“派饭”。</p> <p>找到了后来给我们做饭的那个阿姨,阿姨的原话:“小娟儿,圆圆脸亲亲儿小娟子”。</p><p>阿姨当年跟我最亲,又是给我找婆家,盛饭时又是在锅里捞好的给我。</p><p><br></p> <p>阿姨她说身体已经不好了,前几年差点都不行了。</p><p>能看出,阿姨的脸是虚肿的,眼睛也看不清楚了。</p> <p>在这里,那个初出茅庐的小姑娘,遇到了最纯粹的乡亲们。</p><p>那个没心没肺的憨大胆,度过了今生最快乐无邪的教育生涯。</p><p>在这里,那个懵懂的少女,倔强的错过了最好的他……</p> <p>听着熟悉的豫灵口音,牵着手久久不舍得松开。</p><p>离开这里已经整整23年,23年后的今天,头一次再踏上这块热土,虽毫无准备,却又貌似准备了好些年。</p> <p>23年后的今天,已经成了奶奶辈儿。下一个23年,也就是他们的年龄了。驼背,沧桑,夕阳西下,缓缓归矣。</p><p>但愿也能像他们一样,原谅时光,留住美好,记住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