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影戏发源地张桥村

西北浪人

<p><b><i>  华州区张桥村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东部,南依秦岭与洛南县交界,北临渭河与大荔县、临渭区隔水相望,东与华阴市毗邻,西与临渭区接壤,西南一隅与蓝田县相连。华州区地势南高北低,落差较大,海拔高度2646米—334米。华州区属大陆性季风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雨适量。秦川(今华州区地域)盛产秦川牛皮,秦川牛皮制作华州皮影的原料。华州是陕西东部的重州。历代建都于长安的帝王皆于华州置府衙、建驿亭,布重兵,遣要将,视为要冲。华州,南叠巍巍秦岭,北绕曲曲渭水,山水间,黄土陇原,碧野联川;沟壑里,清泉漫溢;在这块地貌叉错秀丽的州土上,孕育出了”纸影演故事”和皮革雕花冠饰和今日的“皮影戏”。华州区是"中国皮影之乡",世界影戏源于中国—中国影戏源于陕西,华县(古华州)是陕西皮影的重要发源地之一。</i></b></p> <p><b><i>  华州舞龙队成员结伴夏游,来到中国皮影发源地张桥村。</i></b></p> <p><b><i>  帅哥美女结伴游,</i></b></p><p><b><i> 青山不老绿水流。</i></b></p><p><b><i> 石上生柏叹奇观,</i></b></p><p><b><i> 皮影绰约美名留。</i></b></p><p><b><i> 晴空万里龙飞舞,</i></b></p><p><b><i> 柳浪深处蝉声幽。</i></b></p><p><b><i> 美景如画人更健,</i></b></p><p><b><i> 华发童心忘却愁!</i></b></p> <p><b><i>  我们正逢暑假期间,来到华州皮影文化园,张桥村的孩子们在小溪旁扑鱼玩耍,美好的童年景象……。</i></b></p> <p><b><i>  华州舞龙队开心合影照~</i></b></p> <p><b><i>  华州皮影是中国出现最早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关中东部的华州一带,起源于汉代,成熟于唐宋时期,在清末民初发展到鼎盛时期,是陕西东路皮影之代表。</i></b></p> <p><b><i>  华州皮影用料讲究,做工精细。影偶以秦川牛皮为原料,经过刮、磨、刻、染、熨、缀等20多道工序手工精雕细刻而成。皮影戏中人物、景物的造型与制作,采取了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对人物及场景进行了大胆的平面化、艺术化、卡通化的处理。造型古朴典雅,民族气息浓厚。是国内外博物馆、收藏家热衷的对象,具有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i></b></p> <p><b><i>  我国各地皮影作品展示~</i></b></p> <p><b><i>  华州皮影代表作~</i></b></p> <p><b><i>  </i></b></p> <p><b><i>  皮影戏发源于汉,唐以后流传民间。13世纪初,随蒙古军队传到中亚细亚,14世纪传入波斯,明成化年间(公元1465年—1488年)传入埃及,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1620年)传入土耳其。众多的史籍和资料证实:世界影戏源于中国——中国影戏源于陕西——陕西影戏源于华州。在世界上享有“电影的前驱”和电影“开山之祖”的美誉。“隔帐陈述千古事,灯下挥舞鼓乐声。奏的悲欢离合调,演的历代奸与恶。三尺生绢作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一张牛皮居然喜怒哀乐,半边人脸收尽忠奸贤恶”是华州皮影艺术的真实写照。</i></b></p> <p><b><i>  据史书记载,是汉武帝的痴情催生了皮影。话说有一天,汉武帝刘彻在宫中设宴,宫廷乐师李延年作为表演嘉宾在席间高歌一曲惊艳四座:“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汉武帝感叹道:“世上真有这样的美人吗?我怎么从未听说过?”李延年回禀称:“微臣唱的人正是自己的亲妹妹,而且绝没有夸口。”汉武帝大感好奇,便立刻召见李妹妹。见到她后,发现她果然是美艳动人,倾国倾城。于是将她纳入宫中为妃。</i></b></p> <p><b><i>  国外皮影展示~</i></b></p> <p><b><i>  华州皮影被誉为“国宝”和“世界电影鼻祖”,2006年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国家文化部授予华州区(华县)“中国皮影艺术之乡”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17年12月2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华州皮影”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i></b></p> <p><b><i>  观看皮影场面~</i></b></p> <p><b><i>  在张桥村村委会院内,观赏余兴五龙表演展示~</i></b></p> <p><b><i>  村史馆记载,1958年2月,周恩来总理亲自颁发,给陕西省华县华峯人民公社第三管区华峯生产队(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柳枝镇张桥村),“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奖牌。</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