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朝鲜人民军突破“三八线”,开始统一祖国。美国总统杜鲁门6月27日发表声明,宣布美国从军事上支持***军队作战,同时派美国第七舰队开赴台湾海峡,以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干涉中国内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朝鲜内战爆发之初,朝鲜人民军所向披靡,1950年8月中旬,***军队仅剩下几万人,连同前来增援的10万美军被围困在朝鲜最南端釜山的狭小地域。然而,美军利用人民军后方兵力空虚,9月15日,由“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指挥7万多美军,在500架飞机、260多艘军舰的配合下,实施了仁川登陆,将人民军拦腰斩断,使人民军腹背受敌,朝鲜战局发生逆转。美军和***军队利用装备和兵力的绝对优势,举行全面大反攻,并不顾中国政府的警告,越过“三八线”,轰炸中国边境城市,***面临亡国之危,中国领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0月1日,金日成给毛泽东发来了加急求援电报,请求中国出兵援助。毛泽东和中国政府经过反复研究之后,审时度势,毅然决然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迅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跨过鸭绿江,赶赴朝鲜战场。10月25日,志愿军打响了入朝作战的第一仗,揭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这一天,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纪念日。</p> <h1> </h1><h1> </h1><h1> </h1><h1><br></h1><h1><b> (一)急赴东北 仓促入朝</b></h1><h1><br></h1><p>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军,隶属第九兵团。自1949年5月底参加解放上海战役胜利结束后,驻守上海,担任警备任务。当年8月1日,奉命解除上海警备任务,移驻嘉定、太仓、罗店等地,展开解放沿海岛屿、解放台湾的战前训练。</p><p><br></p> <div><br></div>9月7日,军长兼政委张翼翔到上海参加第九兵团召开的军长、政委会议。会上,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传达了中央军委的决定:第九兵团解除攻台训练任务,开赴山东兖州地区训练整补,做好入朝参战准备。9月20日,兵团命令第二十军火速开赴兖州地区,待命入朝。10月7日,各师分别由上海市的黄渡、南翔和江苏省的昆山火车站登车,14日进入兖州地区集结。10月17日,二十军党委召开扩大会议,研究部署入朝前各项准备工作。10月下旬,部队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军番号,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行列。10月29日,第九兵团在兵团部驻地——曲阜,召开团以上干部入朝作战动员大会。朱德总司令作动员报告,明确了入朝参战的光荣任务,鼓舞了全体指战员出国作战的信心和决心。 <h5> <b>指战员踊跃报名参加志愿军</b></h5><p><br></p> 由于朝鲜战局急剧变化,11月3日,第九兵团命令第二十军:立即开抵吉林梅河口地区集结待命,进行短期整补后入朝作战,原定三个月的整训计划未能实现。4日零时,各师自山东姚村、曲阜、兖州、邹县等站登上火车,按五十九师、五十八师、六十师、军直、八十九师(原属第三十军,1950年1月调归至第二十军)序列北上,军为兵团后卫。 <h5> <b>二十军指战员出国前庄严宣誓</b></h5><p><br></p><p>战场情况瞬息万变。根据可靠情报,美军计划使用空降一八七团空降朝鲜江界,提前封口,占领朝鲜全境。11月6日,在列车北上的途中,中央军委急电:命令九兵团火速由辑安(今集安)、临江等地入朝。由于兵团前卫第二十七军已开向安东(今丹东),一时不及调转,兵团决定二十军由后卫改前卫,成为九兵团第一支在东线入朝的部队。11月7日,先头部队五十九师的列车直接过鸭绿江,至朝鲜江界;同日,五十八师车运辑安,步行过江。随后,八十九师、军直、六十师等部陆续跨过鸭绿江,于12日全部进入朝鲜。</p> <h5> <b>雄赳赳 气昂昂 跨过鸭绿江</b></h5> <p>入朝时,第二十军属第九兵团序列,下辖五十八师、五十九师、六十师、八十九师。全军兵力50569人,除八十九师约有9000人左右,其余各师为11000人左右,为九兵团三个军(其余两个军是第二十六军、第二十七军)中人数最多。</p><p><br></p> <p>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军</p><p> 组织序列</p><p> (1950.11)</p><p> </p><p> </p><p> </p><p><br></p><p> 军 长: 张翼翔</p><p> 政治委员: 张翼翔(兼)</p><p> 副 军 长: 廖政国</p><p> 副 政 委: 谭佑铭</p><p> 参 谋 长: 俞炳辉</p><p> 政治部主任:邱相田</p><p> 后勤部长: 喻球清</p><p> </p><p> </p><p> </p><p><b> </b></p><p><br></p><p><b> 第五十八师</b></p><p> </p><p> </p><p> </p><p> </p><p> 师 长: 黄朝天</p><p> 政治委员: 张雍耿</p><p> 参 谋 长: 胡乾秀</p><p> 政治部主任:邱 布</p><p><br></p><p> </p><p><b> 第五十九师</b></p><p><br></p><p> 师 长 : 戴克林</p><p> 政治委员: 何振声</p><p> 参 谋 长 : 栗 亚 </p><p> 政治部主任:袁天枢</p><p> </p><p> </p><p> </p><p><br></p><p><b> 第六十师 </b> </p><p><br></p><p> 师 长 : 彭 飞</p><p> 政治委员: 杨家保</p><p> 参 谋 长: 蔡群帆</p><p> 政治部主任:徐 放</p><p><br></p><p> </p><p><b> 第八十九师</b></p><p><br></p><p><b> </b></p><p><b> </b>师 长: 余光茂</p><p> 政治委员: 王 直</p><p> 参 谋 长: 周伯明</p><p> 政治部主任:罗代周</p><p><br></p> 志愿军第二十军入朝参战是一次历史性的重大转变。从解除攻台训练任务到出国作战,前后不到二个月。而从11月6日受领入朝作战命令,到11月7日部队入朝,仅有一天时间。任务急迫,入朝仓促,参战的各项准备极不充分,尤其是部队的冬季装备补给严重不足。部队在车运前,虽已发齐了华东地区规格的单薄棉衣,但无法应对朝鲜极其寒冷的气候。因任务紧急,先头五十九师、五十八师下了火车直接入朝,无法补给。后续部队因停车时间极短,只发到了少量的棉衣棉帽和大衣。粮食和弹药、战救药材严重不足,致使部队入朝后发生了难以想象的严重困难,直接影响到整个战役的进程结果。<div><br></div><div>尽管如此,志愿军第二十军全体将士仍然坚决响应党和毛主席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义无反顾的直奔冰天雪地、血火交融的朝鲜战场,顺利地完成了入朝作战的战略行动任务,按期到达了东线战场的集结地域。</div> <h1><b> </b></h1><h1><b> </b></h1><h1><b> </b></h1><h1><b> (二) 首战亮剑长津湖</b></h1><p><br></p> <p>第二十军进入朝鲜后,军部率第五十八、六十和第八十九师经江界、平南镇开进,11月15日进至以南兴洞为中心地区集结。第五十九师翻越牙得岭南下,到达德实里地区。至此,第二十军已进入狼林山脉长津湖地区。各部进入集结地域后,立即着手进行作战准备工作。</p> <h5> <b> 长津湖地区简图</b></h5><p><br></p><p><br></p><p>长津湖是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发源于黄草岭一带崇山峻岭中的长津江,向北流淌,在柳潭里和下碣隅里之间形成长津湖,再向北流,进入鸭绿江。湖区西面是狼林山脉,东面是赴战岭山脉。长津湖地区崇山峻岭,各高地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林木茂密,道路崎岖,人烟稀少,气候寒冷。11月27日,二十军各部在向预定战区进发时,长津湖地区普降大雪,气温降到零下30度以下。第二十军的出国第一仗就在这地区打响。</p><p><br></p> <h5> <b>长津湖地区战斗二十军部署图</b></h5><p><br></p> <p>在二十军向预定作战区域——长津湖地区进发时,美陆战第一师自咸兴越过黄草岭,11月10日占古土里,15日占下碣隅里,25日占柳潭里,摆成一字长蛇阵,部署于柳潭里到真兴里长约70公里的狭窄山间公路一线。</p><p><br></p><p>第九兵团首长决心集中主力,首先歼灭美陆战第一师主力于下碣隅里、新兴里、柳潭里之间地域,尔后向咸兴、元山方向进攻,续歼增援或南逃之敌。根据九兵团的部署,军部规定各师具体任务如下:</p><p><br></p><p>第五十八师首先攻占富盛里地区,切断下碣隅里之敌与前后联系,从东、西、南三面包围下碣隅里,然后在第二十七军协同下围歼该敌;</p><p><br></p><p>第五十九师以一部兵力在松落洞、广城地区阻击敌人西进和向南逃跑,师主力攻占死鹰岭及其以北、以东地区,切断柳潭里敌人的退路,协同第二十七军攻歼柳潭里之敌;</p><p><br></p><p>第六十师夺取古土里以北的有利阵地,并坚决阻击敌人增援,尔后相机围歼古土里之敌;</p><p><br></p><p>第八十九师主力在新德里地区,首先围歼社仓里,尔后协同军主力追歼敌人。</p><p><br></p><p>这样,就把美陆战第一师切成四段:柳潭里到死鹰岭一股,下碣隅里一股,古土里以北一股,真兴里一股。美三师七团则被阻隔于社仓里。二十军以挥刀斩长蛇的气势开始了入朝后的首战。</p><p><br></p> <h5> <b>部队顶风冒雪向战区开进</b></h5><p><br></p><p><b> </b></p><p><b> </b></p><p><b> </b></p><p><b> 两次攻击下碣隅里 </b></p><p><br></p><p><br></p><p>第五十八师于28日三时完成了包围下碣隅里地区之敌任务后,当晚向敌发起了攻击。按照部署,长津江以东的第一七二团,于28日二十时左右迅速攻占了上碣隅里,随后攻击东山,接连夺取三个山头,配合正面部队攻占了1071.1主峰及其西北小高岭。拂晓,下碣隅里以东之山地全部为我控制。长津江以西的第一七三团,在28日二十二时左右攻入京下里,激战竟夜,因地形开阔,遭敌坦克反击,伤亡较大,未能攻占。该团攻击飞机场部队,因敌火力猛烈,被阻于于铁丝网外开阔地。第一七四团攻击岛内里也未得手。拂晓,长津江以西的部队主动撤出战斗。</p><p><br></p><p>经过一夜战斗,第五十八师共杀伤敌人800余人,并发现敌人并不是原先所了解的一个营,查清下碣隅里驻有美陆战第一师一个前进指挥所,三个陆战营,一个坦克营,加上师属的各特种兵,共约近万人。五十八师在兵力上不占优势,作战火力完全处于劣势,攻击部队也遭到很大伤亡。为此,五十八师立即加强已占阵地,防敌反扑。</p><p><br></p><p>位于下碣隅里东南角的1071.1高地以及小高岭,地位险要,为敌我必争之地。第一七二团命令三连连长杨根思率三排接替六连一排坚守该阵地。29日拂晓,美军在飞机、坦克、重炮的配合下发起猛攻阵地上硝烟弥漫,烈火熊熊。该排在连长杨根思的指挥下,连续击退数倍于我之敌的八次猛攻。战至十时,全排仅剩两名伤员,且弹药已耗尽。当团派一部兵力冒敌火驰援时,敌人已发起了第九次进攻。已经负伤的杨根思命令受伤的战士撤回主峰,自己一个人坚守阵地。当四十多个敌人爬上山头时,杨根思抱起仅有的一包10多斤重的炸药包,冲进敌群,与敌同归于尽,用鲜血和生命保住了阵地。战后,杨根思被志愿军总部追授为“特级战斗英雄”,荣立特等功。杨根思入朝仅22天,就成为志愿军第一位特级战斗英雄和特等功臣,荣耀千秋。</p> <h5> <b>在小高岭与敌激战</b></h5><p><br></p> <p>30日,九兵团电令五十八师继续攻歼下碣隅里之敌,并命友邻第二十七军三个团配合作战。受领任务后,师将全部兵力并组成十二个连,于二十二时五十分发起战斗。江东部队战至11月1日一时左右,突破敌前沿阵地,并迅速通过公路向西发展。进入纵深战斗时,遭敌坦克群阻击,终因伤亡过大而被阻。江西部队攻击京下里及飞机场时,也被敌坦克火力所阻,几次破击坦克未成,弹药、炸药耗尽。且友邻部队第二十七军因全力攻击新兴里之敌,无法配合作战,部队于1日拂晓前撤出战斗。</p> <p><b> </b></p><p><b> </b></p><p><b> </b></p><p><b> <font color="#ed2308"> </font><font color="#333333">浴血奋战死鹰岭 </font><font color="#ed2308"> </font></b></p><p><br></p><p><br></p><p>第五十九师的任务是切断美陆战一师柳潭里与下碣隅里的联系,死鹰岭位于下碣隅里西北,海拔1519米。如果把柳潭里比作美陆战一师的头,那死鹰岭就是它的腰。占领了1519高地就如将它拦腰斩断。28日拂晓,第五十九师攻占了死鹰岭地区,当即部署防御,阻敌南逃北援。</p><p><br></p><p>28日上午,敌为打通柳潭里与下碣隅里的联系,接应被围的柳潭里、囦(音渊)水里之敌,四次猛攻岭西地区的一七五团阵地,尤以1419.2高地争夺最为激烈。白天,阵地为敌所占,当晚,该团组织反击夺回。下碣隅里之敌,连续猛攻岭东地区的第一七七团西兴里阵地达十一次,均被一一击退。并击毁坦克、装甲车四辆。在敌东西夹击下,第五十九师的阵地屹立未动。</p> <h5><b> 机枪手掩护部队冲击</b></h5><p><br></p> 29日,囦水里敌步兵在大量空、炮、坦支援下,分两路攻击我第一七五团1419.2及1542高地,柳潭里之敌向1408及1229.1阵地,均未得逞,被一七五团一一击退。是夜,我第五十九师奉令归第二十七军指挥,继续控制死鹰岭、西兴里、新兴里等高地,坚决阻敌增援及突围。30日,囦水里之敌向我1419.2及1229.1高地攻击四次未遂。三天来,第五十九师顽强扼守死鹰岭附近有利阵地,粉碎了敌数次突围和增援的企图。<div><br></div><div>12月1日,敌孤注一掷,加强了突围攻击。以坦克为前导,四十余架飞机掩护,倾全力向东突围。死鹰岭阵地上,每平方米落下敌炮弹二发之多。坚守主峰的第一七七团六十余人英勇奋战,打垮敌人八次进攻,敌遗尸累累。战至3日十五时,我弹药耗尽,冻饿伤亡减员很大,阵地为敌突破。柳潭里、囦水里之敌遂得以夺路东逃,并与下碣隅里之敌汇合。</div> <p><b> </b></p><p><b> </b></p><p><b> </b></p><p><b><br></b></p><p><b> 歼灭乾磁开之敌</b> </p><p><br></p><p><br></p><p> 第六十师的任务是切断古土里和下碣隅里之敌的联系,阻击古土里之敌北援,防止下碣隅里之敌向南突围。28日拂晓前,第六十师占领了古土里以北两侧高地,迅速构筑阵地,加强工事,阻敌南逃北援。</p><p><br></p><p>28日八时,古土里之敌开始向北增援,在二十架飞机掩护下,八辆坦克、两辆吉普车为前导,四十余辆卡车装载步兵,向小民太里阵地攻击。第一七八团顽强阻击,打掉了吉普车,敌人失去指挥,退回了古土里。当晚,六十师根据敌情变化,由一七九团抽调兵力加强一七八团阵地,以一八〇团一个营袭击了古土里。</p><p><br></p><p>29日上午,古土里之敌连续四次进攻六十师阵地,均被击退。下午,美陆战第一师组成一个特遣支队,两个步兵连、两个坦克连,加上英军的突击大队一个连等共计900人、160余辆汽车,向下碣隅里增援。在通过我1182高地前,被一七九团爆破组奋勇炸毁其中坦克一辆,敌前进道路被阻,队形混乱,除大部坦克逃回古土里外,其余被包围于乾磁开南北公路一线。</p><p><br></p><p>当日黄昏,第一七九团乘敌疲惫混乱又失去炮兵、空军支援之际,发扬我军夜战近战的特长,向敌发起进攻,一举打入敌人车群,反复冲杀。敌伤亡累累,混乱不堪。我军抓紧有利时机,紧缩包围圈,对敌展开政治攻势,利用美俘喊话,迫敌缴械投降。30日拂晓战斗胜利结束。共俘敌240余人,其中有美陆战一师中校1名、少校2名,美、英、土耳其士兵179名,***军53名,以及3个日本人、2个台湾的国民党特务。<font color="#333333">首创了在军事压力和政治攻势结合下,迫使美军一个建制部队投降,是朝鲜战场上志愿军火线瓦解敌军人数最多的战例。</font></p> <h5> <b> 被俘虏的联合国军士兵</b></h5> <p><b> </b></p><p><b> </b></p><p><b> 攻打社仓里 、剑山岭</b></p><p><br></p><p><br></p><p>在二十军主力分割包围美陆战第一师的同时,第八十九师于11月27日晚进至防箭洞,攻占了793.7高地,构筑纵深阵地,阻敌北援。</p><p><br></p><p>11月28日晚,八十九师第二六六团奉命攻击下碣隅里侧翼的社仓里之敌,在战斗中,该团从俘虏口中查明,原驻社仓里的伪三师二十六团,已由美三师第七团接替。</p><p><br></p><p>社仓里是个长约两公里的集镇,镇中心有一河流贯通,四围都是高山,美军筑有地堡群。第二六六团六连突击组两名战士蒋德林和吴怀有,抱起炸药包,挺身跃起,冲向敌人地堡,炸掉了两个地堡,与敌人同归于尽,成为董存瑞式的烈士。接着,其他突击组也炸掉了其余的地堡,摧毁了敌地堡群,占领了社仓里北街阵地。30日,社仓里之敌向我二六六团阵地猛攻,连续七次进攻都被打退,我阵地安然无恙。</p> <h5> <b>第八十九师顶风冒雪翻越剑山岭追击逃敌</b>(摄于1950.12.2)</h5> 12月2日,美三师第七团开始撤退。第二六五团沿公路向剑山岭尾追逃敌;第二六六团经德里、细洞插向德兴里实施平行追击。剑山岭距社仓里南15公里,二六五团三营在剑山岭下追上了美三师第七团二营,从正面向敌阵地发起冲击。二营则攀登峭壁插入敌侧后,迅速抢占有利地形,与敌展开混战。经过一夜战斗,于3日上午十时,将该营大部歼灭,生俘美军80余人,毙敌200余人。 <p> </p><p><b> </b></p><p><b> </b></p><p><b><br></b></p><p><b> 黄草岭阻敌南逃北援</b></p><p><br></p><p><br></p><p>在志愿军第二十军和友邻第二十七军指战员的围歼下,东线之敌开始了全面撤退,纷纷突围而逃。12月2日下午二时,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直接打电话给五十八师师长黄朝天,命令五十八师将攻击下碣隅里之敌的任务交给二十六军,立即南调,与六十师一起进至古土里、黄草岭地区,阻敌南逃北援。第五十八师迅速作了当晚南调的准备,但接防部队没有按时到达,直到5日晚,接防部队前卫才到达。2日到5日,下碣隅里之敌企图突围,连续猛攻志愿军阵地,战斗激烈,阵地数度易手,最终被五十八师夺回。</p><p><br></p><p>5日晚,五十八师开始交防,至6日晚,全师南移。这时,各团可战兵力已经遭受很大削弱,建制混乱。军长张翼翔立即组织兵力,调整部署:五十八师一七二团并成8个排,守备黄草岭、在院里一线;一七三团并成11个排,进至大、小安洞,并控制1478.5高地;一七四团并成17个排,扼守化被里、小民太里一线阵地。六十师一七八团并成5个连,控制古兴里、祥在洞以西一线高地;一七九团并成4个连,守备水南里西北一线阵地;一八〇团固守门岘、1081高地及堡后庄一线阵地。</p><p><br></p><p>6日晚八时,下碣隅里之敌伤员一部,由飞机空运咸兴。7日拂晓,敌主力以坦克为先导,突破二十军友邻阵地,沿公路全力向南突围,在化被里遭我一七四团阻击,激战终日。7日晚,下碣隅里突围之敌进入古土里,但士气低落,“王牌军”的锐气早已消磨殆尽。</p><p><br></p><p>8日晨,在敌必经之路的黄草岭阵地,一七二团与突围之敌展开激战。部队在一米多深的积雪中刨冰坑为工事,手脚全部冻坏。下午三时,1350、1304高地及高岭、黄草岭均为敌所占,敌人乘机夺路南逃。一七二团团长王祥亲率尚能作战的二十余名官兵扼守在院里阵地。形势紧迫,五十八师参谋长胡乾秀赶到黄草岭,将一七三团、一七四团可战兵力编成4个连实施反击,将1304高地夺回。</p><p><br></p><p>指挥黄草岭阻击的胡乾秀和一七四团政委郝亮,将指挥所安在黄草岭西南的一个地窖内。没多久就遭到美军的飞机轰炸,被火箭弹和燃烧弹击中,一片火海中,胡乾秀、郝亮壮烈牺牲。痛失两位优秀指挥员,军部又派军副政委谭佑铭赶去五十八师指挥部署。</p><p><br></p><p>同日,从真兴里北援的敌人,被一八〇团阻于门岘、堡后庄之间。六十师急调一七九团至门岘东北及1081高地,加强阻击力量。9日,黄草岭、真兴里之敌倾全力夹击我门岘、1081高地,我守备部队全部牺牲,无一人生还。六十师各部由于连日作战,人员大部冻伤,弹药耗尽,无奈看着南逃、北援之敌在公路、铁路交汇点汇合,却无力出击。</p><p><br></p><p>10日下午五时,突围之敌全部越过黄草岭。第二十军的首长仍然决心追击,将第五十八师、第六十师可行动的100余人组织起来,由六十师参谋长蔡群帆率队尾追10多公里,俘敌30余人。与此同时,第八十九师也在阻击、尾追社仓里逃敌美第三师。11日,在于水洞、龙水洞之间出击溃退之敌,击毁汽车30余辆,毙敌300余人。12日继续追击,截获汽车60余辆,俘敌300余人。当晚,南逃之敌全部窜入五老里、咸兴地区。</p><p><br></p> <h5><b> 八十九师押解美军俘虏</b>(1950.12.11摄于朝鲜咸镜南道龙水洞)</h5><div><br></div><div><br></div><div>12日,二十军奉令在下碣隅里、古土里一线待命,同时以八十九师为主,将全军能行动战斗的人员,组成一个师待命参战,17日,东线美军撤至连浦、兴南港地区,在海空军的掩护下从海上逃窜。24日,友邻部队收复元山、兴南港。至此,第二次战役胜利结束。<br></div> <h3></h3><h3 style="text-align: left;">长津湖地区之战,是第二十军出国作战、与美帝侵略军直接交手的第一仗。在战斗中,第二十军坚决执行上级的命令指示,不惜付出重大的代价,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全军上下以惊人的毅力,忍受和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虽伤亡重大,仍组织一人一枪追歼逃敌,表现了顽强到底的战斗精神,共毙伤敌6000余名,俘敌600余名,缴获各种火炮130余门,各种枪支1000余支,坦克、汽车159辆,击毁飞机8架,击毁坦克、汽车95辆,基本完成了作战任务。</h3><div><br></div><div>长津湖战斗中,第二十军共牺牲2890人,伤17000余人,其中冻伤达11200余人,占伤员总数的60%以上。二十军有四位全国战斗英雄,此战就牺牲了杨根思和毛杏表(一七九团二营副营长)两位。牺牲连以上干部106人。</div><div><br></div><div><br></div> <h1><b> (三)咸兴休整 准备再战</b></h1><p><br></p> <p><br></p><p>1951年1月上旬,二十军奉命进入咸兴地区进行休整。总结第二次战役的经验教训,大力宣传胜利,深入抗美援朝教育,宣扬杨根思、毛杏表烈士等英雄事迹,进一步增强了战胜美帝侵略军的信心。并组织突击治疗冻伤,除少数严重冻伤者转移到国内治疗,大部分伤员就地治疗。在短短两个月内,使80%的冻伤人员治愈归队。同时根据战斗中暴露的问题开展了针对性的军事训练,重点研究了反坦克、打飞机的突出问题,统一了对美军作战的战术思想。</p><p><br></p><p>2月中旬,根据中央军委命令,二十军缩编成三个师,撤销第八十九师。将八十九师机关编入军部机关各部门,第二六五团改建为军特务团;第二六六团一营、二营编入六十师一八〇团;三营编入五十九师;第二六七团编入五十八师。师长余光茂调任军第二参谋长(后任二十军副军长、军长),师政委王直调任第二十六军政治部主任。第八十九师原属第三十军,1950年1月,华东军区决定第三十军军部调归海军,所属第八十八师、八十九师、九〇师分别调归第二十六、第二十、第二十七军,第三十军番号撤销。</p><p><br></p><p>第八十九师在二十军的编成内入朝后,是军的前卫部队。1月17日率先与敌接火,攻击了美军一支后勤保障分队,一下缴获了三千多条军用羊毛毯。师首长下令将毛毯撕开,分给战士包脚(冻伤一般是从脚上开始的),全师大部分人穿上了“棉鞋”,大大减少了冻伤减员。在长津湖战斗中担负牵制社仓里之敌,保障军主力对柳潭里的进攻的任务。战斗后期追击美军时,八十九师还有大部兵力,承担了追击的主要任务,一直追至朝鲜东海岸。第八十九师加入二十军序列的一年里,参加了第二次战役的长津湖战斗,取得了傲人的战绩,功不可没。</p><p><br></p><p>休整期间,补充了人员、装备。经治愈归队的冻伤伤员和轻伤病员归队9800人。1951年3月,上级从兄弟部队调入5300余名干部、战士,编成两个团,军政素质较高,大多是党员和骨干,增强了战斗力。同时,上级又补充了近一个师的苏式轻武器,普遍配备了苏式反坦克手雷,部队的运输力量也有增强。这时的二十军经过三个月的休整补充,已是兵员充实、建制健全、装备改善、士气高昂,面貌一新。</p> <h5><b> 新老战士亲密握手</b></h5><p><br></p> <p><br></p><p><br></p><h1 style="text-align: left;"> <b> (四)三八线上再显军威</b></h1><p><br></p><p><br></p><p>第二十军在咸兴休整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于1950年12月31日,发起了第三次战役,解放了汉城,将敌军驱赶至“三七线”附近。1951年1月27日开始,又进行了第四次战役,此战役第二阶段志愿军采取运动防御,逐步向北转移,3月14日,我军主动撤出汉城。至4月21日,将敌阻止于“三八线”附近地区。</p><p><br></p><p>侵朝美军和仆从军不甘失败,解除了侵朝“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的一切职务,任命美国陆军副参谋长马修 · 李奇微为“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接任后,从美国本土调两个师到日本,企图从志愿军侧后登陆,配合正面进攻,实现其“在朝鲜蜂腰部建立新防线”的计划。</p><p><br></p><p>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为粉碎敌人的登陆计划,夺取战场主动权,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于4月22日发起第五次战役。九兵团的任务是在东线实施进攻,二十军在九兵团中央,担任主要突击。</p><p><br></p><p> <b> 打开突破口 直插敌纵深 </b> </p><p><br></p><p>二十军于3月20日自咸兴、五老里南下,4月13日进至平康以北地区集结,进行战役准备工作。二十军在九兵团的中央,首先从***军第六师正面打开缺口,将敌东西割裂,协同友邻二十七军歼灭***军第六师、美军第二十四师一部 ,尔后向万世桥、机山里、抱川方向突击,协同友邻攻歼美二十四师、二十五师。</p><p><br></p><p>4月22日下午五时,炮火准备开始,配属第五十九师、六十师的炮兵向800、900高地、上海峰、712、547.4高地猛烈射击,五时三十分炮火延伸,步兵发起冲击。</p><p> </p><p>六十师方向:一七九团七、九连分别攻占了712、547.4高地,尖兵八连及迫击炮4门立即向敌纵深穿插。途中,击溃了566高地守敌的拦阻。夜九时进至俭丹里北侧,包围了警戒敌医院的一个连,突然开火,迫敌仓皇溃退,遗弃伤兵150余人。夜十时,八连进占三台洞。以8人的伤亡代价歼敌100余名,完成了插入敌人纵深的尖刀连任务。六十师的右翼一八〇团,于23日三时,向上海峰发起攻击,至五时三十五分与一七五团一部共占上海峰。拂晓,一七八团在上海峰附近投入战斗,向白云山方向前进。</p><p><br></p><p>五十九师方向:一七六团突破敌正面阵地后,于23日拂晓进占697高地。一七五团在发起战斗前,因一八〇团所守834.2高地为敌攻占,发起战斗时受到该高地的火力威胁,便调动兵力攻占834.2高地。但是,一七五团由于受到834.2高地敌人的牵制,攻击该敌耽误了时间,未能按时插向长明庄,致使自等里地区的敌人得以南逃。</p><p><br></p><p>23日上午,军部发觉美第二十四师有退却征候,命六十师主力经过望峰、道城岘,直插机山里,二梯队五十八师随后跟进。25日,六十师攻占云岳山。美第二十四师沿机山里、西坡公路退却,敌坦克、汽车搭载大量步兵南窜,并以其后卫部队一个营作掩护。由于兵力不足,六十师采取“放头掐尾”的战术,集中攻击敌人后尾部队。一七八团火箭筒连是二次战役后专门成立的反坦克连,一举击毁敌坦克、装甲车20余辆,重创了美军。副班长潘泽明率领的反坦克小组,用火箭筒和反坦克手雷连续击毁敌坦克五辆。战后,潘泽明被志愿军总部授予“反战车英雄”荣誉称号,该小组也荣获集体一等功。</p><p><br></p><p>五十八师方向:为了继续扩大战果,二十军在部署六十师拦阻敌人时,命令五十八师向西南出击,切断西坡至永阳里公路,协同六十师歼敌于这一地区。五十八师以一七四团为右翼,插向176高地切断公路;一七三团向永阳里东侧前进;一七二团进至贵木洞以南地区。</p><p><br></p><p>4月25日下午,一七四团在前进途中与美第二十四师遭遇,经激战,予敌大量杀伤,攻占611高地一线山头。翌日凌晨,敌以一个团的兵力实施连续反冲击,一七四团退守瓦家洞以东地区。26日晚,第一七三团奉命向美第二十四师一部占领的503高地进击。二营六连二排长卜广德担任尖刀排长。此战,卜广德和他所带的排,攻占5个山头,歼敌一个加强排,生俘美军2名,缴获卡宾枪、自动步枪12支、轻机枪2挺、重火箭筒和无后坐力炮各1门。战后,志愿军总部授予卜广德“一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p><p><br></p><p>28日,敌人在志愿军战士连续突击下,将主力撤至汉城及北汉江、昭阳江以南组织防御。29日,志愿军因粮弹补给不及,在北汉江以北歼敌时机已失,遂停止进攻,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结束。</p><p><br></p><p><br></p><p> <b> 突破昭阳江</b></p><p><br></p> <div>5月16日,第五次战役进入第二阶段。九兵团部署二十军从麟蹄至九万里正面上突破志愿军,向富坪里、美山里实施主要突击,割裂***军第七、第九师的联系,抢占五马峙要点,切断***军第三、第九师退路,协同朝鲜人民军围歼县里、龙浦地区之敌。二十军作战开始就要强涉昭阳江,突破后又要实施长距离穿插,任务十分艰巨。二十军进攻正面为16公里,担任作战指挥的二十军副军长廖政国,把第一梯队的六十师、五十八师及第二梯队的五十九师共8个团的兵力,集中在兰田里至九万里4公里正面上,仅以一七四团在12公里的宽大正面上以攻势防御牵制敌人。并将所有的炮兵火力予以加强,在主要进攻方向每公里正面使用80--120门火炮。就是集中优势兵力、火力于主要进攻方向。</div><div><br></div><div><br></div> <h5> <b>强渡昭阳江</b></h5><p><br></p><p>5月16日十六时三十分炮兵开始射击,集中全部火炮轰击昭阳江南岸***军第七师阵地,敌军阵地全部被摧毁。六十师一七八团先行突破,尖兵连八连于十七时三十分,仅用九分钟就冲过宽约200米的昭阳江,攻占南岸高地敌军阵地,九连、七连随后跟进,占领敌前沿阵地,掩护了准备担任穿插任务的二营过江,打开了向纵深穿插之门户。左翼一七三团、一七四团也相继涉水过江,抢占敌前沿阵地,掩护后续部队过江。至当晚十二时,第二十军在宽16公里地段上,顺利突破了昭阳江,并攻占敌一线阵地,为向纵深穿插、分割围歼敌人创造了条件。</p><p><br></p> <p><b> 直插五马峙</b></p><p><br></p><p>六十师以一七八团担任穿插任务,该团第二营为前卫,向预定目标——五马峙进击。五马峙是东线敌人纵深内公路边的一个山头,是县里通向横城公路上的要隘,是***军第三军团第三、第九师补给线上的要点。这里地势险要,南北走向的公路在这里要绕一个大弯。五马峙一旦被攻占,县里、龙浦地区敌军两个师就被截断退路。</p><p><br></p><p>晚七时许,一七八团二营插入敌阵,尖刀六连一举攻占了阴阳里后,因尾追逃敌,错向新丰里大路前进。营即一面调六连回转跟进,一面令第二梯队四连接替尖刀任务,继续前插。进至所峙里附近,遭敌约一个营的兵力拦阻,该连展开猛攻,将敌击溃,在尾追逃敌时走错道路。此时,营果断命令五连改作尖刀连,向预定方向猛插,并设法调四连回转。五连接受尖刀连任务后,吸取兄弟连搞错方向道路是因为“追击逃敌”的教训,明确要求“要路不要人”,遇敌不先开火,能绕则绕,能赶就赶,不要舍不得逃敌弄错方向,不要为贪抓俘虏耽误时间,只有按时抢占五马峙才是胜利。五连一路疾进,在到达727.1高地时,发现敌人在构筑工事。尖刀班一个猛冲将敌人击溃。夜十一时,到达亭子里,遭到村子里敌人拦击,道路被敌封锁。五连展开包围,四面攻击,只有十几分钟,亭子里敌人就仓惶逃窜。五连立即收拢队伍,继续前进。越过亭子里,五连边打边走,一口气走了十多公里。</p><p><br></p><p>17日拂晓,五连到达直洞以北高地,又偷袭了敌阵地工事,一举占敌前沿,击退敌数次反冲击。敌向东南方向逃窜时,与我穿插方向一致,该连乘势发起追击,连追5公里。七时许,五连抵达五马峙,发现两侧高地有敌,经我冲击后仓惶溃逃。七时三十分,五连进占五马峙及两侧高地。随后,营率四连赶到,就地构筑工事,阻敌南逃。<br></p><p><br></p> <h5> <b>志愿军追击逃敌</b></h5><p><br></p><p>一七八团二营在穿插作战中,动作勇猛,尤其是五连,指挥灵活机动,动作迅速勇猛,在十二小时内经大小战斗十三次,前进三十余公里,歼敌500余名,及时占领了五马峙合围要点,截断了敌之退路,造成了歼敌有利条件。敌军指挥官对五马峙被占领十分惊疑,不相信从昭阳江北岸到五马峙有30多公里,志愿军一夜就能冲到。直到敌军车队在五马峙下被志愿军截歼,方才相信。<br></p><p><br></p><p>战役胜利结束后,志愿军总部电令嘉奖六十师的坚决穿插纵深、抢占五马峙的行动,并授予一七八团五连连长毛张苗一级战斗英雄称号,该连也荣立集体一等功。</p><p><br></p><p><b> </b></p><p><b> 痛打“白骨团”</b></p><p><br></p><p><br></p><p>在第一梯队左翼担负突破穿插任务的五十八师,以一七三团为前卫,因突破地段临时南移,准备不足,情况不明,火力未能压制敌人,连续突击三次未能成功。经重新组织战斗后,于十九时涉水过江,随后向鹰峰山、瓦野洞攻击前进。17日上午十时,进到瓦野洞,查明774.4高地及西山地有敌一个营。此敌属***军第三师第十八团,该团有“白骨团”之称,有“战斗力第一流”之誉。一七三团以三营正面攻击,二营迂回774.4高地侧后进攻。打得敌落花流水,丢盔弃甲,向东南方向逃窜,当晚攻占774.4高地。18日凌晨一时,一七三团完全占领龙浦公路以西一线山地,控制了龙浦公路,与兄弟部队一起形成了对敌合围之势。天明后发现江对岸有大队敌坦克、车辆南逃,与北去的车辆挤在龙浦桥上,动弹不得。一七三团乘敌混乱之际,在6挺重机枪的掩护下突过江去,迅速占领了南北山头,截住***军第九师直属分队及第七师一部,俘敌200余名,缴获汽车、坦克200余辆,榴弹炮17门。</p><p><br></p> <h5><b> 我部缴获的美军汽车</b></h5><div><b><br></b></div><div><b><br></b></div><div>为扩大战果,从19日拂晓开始,二十军各部以主忆峰、芳台山为目标,进行重点搜剿残敌,共俘敌1000余名。整个战役第二阶段,二十军共毙伤俘敌4000余名,给予***军第三、第九师以歼灭性打击。5月21日,第五次战役胜利结束。<b><br></b></div> <h1><br></h1><h1><b>(五)名垂战史的华川阻击战</b></h1><p><br></p> 第五次战役结束后,为争取时间进行休整,志愿军决定将各兵团主力北移,以一部兵力采取机动防御积极阻击敌人,掩护主力集结转移。<div><br></div><div>正当各部队转移之际,敌以四个军共约十三个师的兵力,并用摩托化步兵、炮兵、坦克和空降兵组成“特遣队”,对我实施所谓“闪击”,插至我部行军队形翼侧,气焰十分嚣张。</div><div><br></div><div>5月22日,九兵团命令二十军于23日从县里、麟蹄北移,北渡昭阳江后,沿富坪里、榆村里、华川、山阳里,预定到达金化以东地区休整。由于华川湖阻隔,军命令以五十九师、五十八师的序列,于23日晚出发,从华川湖西侧经华川到达预定地点;六十师、军直于24日于24日晚出发,六十师从华川湖东侧经富坪里过昭阳江,经杨口北上绕道到预定地点。</div> 第五十九师、五十八师行至大兴里时,就遭到了敌炮火袭击。先头五十九师日夜兼程北进。26日晚,五十八师至榆村里又遇敌炮火袭击,乃强行通过。27日拂晓,五十八师先头一七二团、一七三团一部强行通过华川后,其后续部队因美军第七师先头部队已进占华川,被敌炮火严密封锁,即绕道坪村向西直插。<div><br></div><div>第五十八师在没有接到新命令的情况下,从大局出发,师长黄朝天、政委朱启祥果断决定,收拢部队就地展开阻击,掩护后续部队转移。但是就地阻击,没有防御工事,没有炮火支援,没有友邻侧翼掩护,仓促从行进间转为阻击,必然要付出极大代价。鉴于敌情变化,遂迅速命令一七三团、一七四团,抢占282.9、341、313、蛇头岘重要高地,控制公路,担任警戒掩护。一七三团打退了向新丰里进犯之敌,并击毁坦克4辆。是夜,一七三团组织小分队向场巨里、原川里西山沟出击,抢救了友邻部队的300余名伤员及物资一部。一七四团向华川之敌实施了反击,迫敌退出华川。并迫使占领蛇头岘南山之敌后缩至场巨里。</div> <h5> <b>我部战士阻击敌人掩护部队转移</b></h5><p><br></p> 此时,当面之敌共有美军第七师、***军第三师十五团、美二十四师等共约10个团的兵力,附有坦克270余辆,各种火炮550余门。根据军首长的指示,五十八师迅速部署兵力,展开就地阻击。以一七三团二个营急速抢占启星里、大加马伊、389.8高地、场巨里、城山一线阵地,主力在将军山至341高地一线构筑基本阵地工事;一七四团(欠第三营)以一个营占领已积洞、372高地、大利里一线阵地,并派重兵控制上大利里之北汉江大桥,保障后续部队通过;一七二团为师的第二梯队,配置在巴浦里、巴治洞、内外土沃洞地区,积极构筑工事。<div><br></div><div>28日,美七师二个团以及***军第三师一部在百余辆坦克配合下,复占华川,继而分路向我进攻。一七三团当面之敌发动疯狂进攻,遭我大量杀伤及击毁坦克4辆后退回。一七四团当面之敌以二个营并附30余辆坦克攻占了313、372高地及蛇头岘南山。当晚,一七四团组织反击,毙敌100余名,俘美七师官兵50余名,夺回了313、372高地,我仅伤亡4人。守于601.2高地的三连一排,在排长于泮宫的率领下,面临多面受敌的恶劣环境,仍然坚守阵地30小时,连续打退敌十三次进攻,杀伤敌150余名。战至最后,全排仅剩子弹45发,手榴弹10枚,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英勇突围。</div><div><br></div><div>29日,一七二团投入战斗。当晚,以二个加强连协同一七四团实施反冲击,夺回了白天被占领的437.5、296.4高地。同时,一七三团夺回了城山。五十八师全体指战员忍受疲劳饥渴,连续艰苦战斗,在华川以北两侧高地上与敌展开激烈反复争夺。阵地白天被占,夜间积极组织反击夺回。五十八师的反击战术很有特点,当敌冲击遭到火力杀伤队形混乱时,先以一、两个战斗小组从侧翼反击,进一步造成敌军的混乱,这时正面防御分队再在火力掩护下组织全力反击,以迅猛凌厉的反冲击挫败敌军进攻,而且这种反击距离都控制在50米左右,以避免遭到敌军火力杀伤。这种阵地前沿短促反击,很有成效。比如一七三团五连在坚守341高地战斗中,就以这种战术击退了敌军从1个连到2个营多次进攻,成功坚守了五天之久。营、团二梯队的反击具体分为两种,消灭敌军有生力量和恢复阵地,通常在敌刚刚占领阵地或黄昏后向后收缩时进行,这种反击就强调“冲得猛打得狠收得快”。如果是消灭敌有生力量,就不求占领阵地,一旦得手就迅速撤回;如果是为了恢复阵地,则在占领阵地迅速完成防御部署,留下守备分队,主力则撤回后方,以免遭敌火力杀伤。</div><div><br></div><div>五十八师在行进间转移中仓促展开防御,主动阻击,杀伤了大量敌人,还曾一度把美军逐出华川,稳定了东线战局,使敌人“闪击战”的企图彻底破灭,为上级部署调整战略防御争取了宝贵时间。与此同时,接应了友邻几个建制部队向北转移,抢救出数以千计的伤病员。<br></div><div><br></div><div>经过三天激战,美军的进攻势头受阻,于31日调整部署之后再次展开进攻。五十八师指战员忍受疲劳饥渴,在每一个阵地上与敌反复争夺,顽强抗击美军的攻势,使拥有空中支援和强大火力的美军在七天里只前进了4公里,伤亡重大,疯狂气焰大减,被迫于31日全线调整部署。此时,二十军其余各师调整部署,占领各高地要点转入主阵地防御。</div><div><br></div><div>6月1日起,敌人继续向一七二团、一七三团的阵地发起猛烈进攻。一七三团五连在仅2平方公里的341高地上,抗击了敌人一个排至二个营的兵力。经过4昼夜激战,敌遗尸200余具,达到了大量杀伤敌人有生力量目的后,奉命主动撤出战斗。一七二团六连防御阵地以486高地为主,向南延伸至421高地,绵延3、4里。六连利用近战、夜战之特长,与进攻敌人激战六天,迫使敌人付出了300多人的代价,自已则伤亡38人,以少胜多。一七二团三连是“杨根思连”,经过第五次战役的连续作战,全连只有78人,编成7个班,担任反击425高地的任务。425高地是华川向北通往金城公路的一个要点,西傍公路,俯瞰群山。美七师有一个营的兵力部署在周围地区。三连在天黑前派人查明路线,设置路标,部队随后开进。前卫排首先占领了425高地正面山峰,接着乘胜追击,猛打猛冲,攻占了425高地。天明后,敌人调集两个连的兵力,进行反扑。3个半小时内,五班守卫的主峰下,堆起了敌人60多具尸体。敌人不得不调整部署,一整天没有发起进攻。</div><div><br></div> <h5> <b> 向敌人进攻</b></h5><div><b><br></b></div><div><b><br></b></div><div>至6月8日,第五十八师已连续奋战13个昼夜,取得了毙伤、俘敌7400余人的战绩,圆满完成了阻击任务。军鉴于该师伤亡较大,建制不全,急需整补,调六十师接替五十八师防务。同时,第二十军各部转入了西起白积山东至北汉江近30公里的防御正面、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阵地防御战。时间之久、规模之大、战斗之烈、歼敌之多,前所未有。经过顽强奋战50天,史称“华川金城五十天防御战”,取得了毙伤俘敌21000余名的重大胜利。第五十八师在战斗初期,顾全大局,勇于担当,在行进间仓促主动转入就地阻击,遏制了美军猖狂冒进的势头。这一战斗行动得到了上级高度评价。志愿军总部5月30日就通令嘉奖第五十八师。志愿军总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也赞扬有加:“这个部队能打硬仗、恶仗,能突击又顾全大局,是一支作风很硬的好部队!” </div><div><br></div><div>朝鲜停战以后,中央军委为了总结朝鲜战争的经验,组织了志愿军战史编委会,确定:五十八师在华川从旅次行军机断转入防御是师一级的典范例证,编入战例部分。从此,华川阻击战名垂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史册。<b><br></b></div> <h1> </h1><h1><br></h1><h1><b> (六) 移交防务 凯旋归国</b></h1><p><br></p><p><b> </b></p><p><br></p><p><b>元山备战 </b>经过五次战役,志愿军取得了转折性的胜利。为争取时间,夺取最后的胜利,志愿军总部决定采取“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方针。在这个方针指导下,1951年7月中旬,第二十军奉上级命令进入元山地区担负海防备战任务,防止敌人在东海岸侧后登陆。从9月开始,全军上下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艰苦努力,在缺少经验、工具匮乏、生活艰苦的困难条件下,至1952年9月,完成了宽25公里、纵深15公里的多层配置的以坑道为骨干的战术防御阵地体系。构筑土木工事的同时,还进行了有对象有目的战备训练,提高了战斗技术水平。还对部队进行了整编,精简调整机构,将1200余名老弱人员组成荣军大队回国复员。经过整编,共有5000余人调入战斗连队,充实了部队战斗力。</p><p><br></p> <h5><b> 构筑海防工事阵地</b></h5><p><br></p> <b> </b><div><b>移交防务 </b>1952年9月,中央军委命令第二十军将元山地区防务交给第二十三军接替,回国改装,担负保卫祖国海防、保卫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光荣任务。</div><div><br></div><div>经与接替方协商,确定将五十八师、五十九师、六十师的防务,分别对口移交给二十三军的七十三师、六十七师、六十九师。向二十三军移交了3个山炮营、9个高射机枪连、3个马车连的全部装备。拨交了炮兵部队2007人、火炮73门、牵引汽车73台,发扬了二十军顾全大局照顾整体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圆满完成了预定的交防任务。</div> <b>胜利回国 </b>按照九兵团的规定,二十军在防务移交完毕后,进至东北安东(现丹东)地区,是九兵团三个军中最后离开朝鲜归国的。九月底,各部先后从驻地出发,转乘火车回国。10月17日,全部队抵达安东地区。10月18日,二十军军首长、部队各部代表和辽东省、安东市的领导,在鸭绿江畔烈士陵园举行隆重的公祭大会,向杨根思、毛杏表、胡乾秀、郝亮、李树人、洪定太、喻求清等烈士敬献花圈,向长眠于异国山河的英烈们致敬、告别。<div><br></div><div><br></div> <h5><b> 回国时受到祖国人民的热烈欢迎</b></h5><p><br></p><p><br></p><p>部队在安东稍作停顿后便车运南下,10月22日,全部队抵达以江苏嘉定为中心地区集结,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军的番号,隶属华东军区。军直驻嘉定,第五十八师驻苏州,第五十九师驻南翔,第六十师驻罗店。至此,经历两年南北辗转、战火锤炼,第二十军又回到了祖国怀抱,“最可爱的人”回到了生长他们的华东土地上。</p><p><br></p> <h1><b>(七)功勋卓著 永载史册</b></h1><p><br></p> <h1><b> </b></h1><p><b>战绩辉煌 </b>从1950年11月7日入朝,到1952年10月17日离朝归国,第二十军在朝鲜大地上战斗了700天。据统计,第二十军共歼敌33518人,其中:毙伤29234人,俘虏4284人(美军857人)。缴获各种火炮456门,各种枪支5466支,坦克32辆,装甲车2辆,汽车277辆,自行火炮11辆以及大批弹药、通讯器材。击毁坦克58辆,装甲车8辆,汽车403辆,飞机67架。</p><p><br></p><p><b>沉重代价 </b>抗美援朝期间,我军也付出了沉重代价,遭受了重大损失。据统计,第二十军战斗减员共计27794人,其中:伤18230人,亡6957人,其他减员2607人。牺牲排以上干部586人,其中:排级366人,连级186人,营级28人,团级以上干部有6人,他们是:军后勤部部长喻求清、五十八师参谋长胡乾秀、一七二团政委李树人、一七四团政委郝亮、一七五团团长洪定太和一八〇团团长赵洪济。</p> <b>群英辈出</b> 在朝鲜作战的两年期间,第二十军广泛深入地开展了群众性的立功运动,大力培植和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全军共有18000余人立了功,产生了2925个集体立功单位。志愿军总部授予荣誉称号有:特级英雄1人,一级英雄8人,一级模范2人;二级英雄25人,二级模范16人。有三个集体被志愿军总部命名为荣誉单位,10个单位荣立集体一等功,17个单位荣立集体二等功,3个单位荣立特等功。<div><br></div><div> <b> <u>特级英雄</u></b></div><div> </div><div>杨根思 一七二团三连连长(追认)<br></div><div><br></div><div> <b><u>一级英雄</u></b></div><div><br></div><div>卜广德 一七三团六连排长<br></div><div>于泮宫 一七四团三连排长</div><div> 余新发 一七五团三机连副班长</div><div> 周厚刚 一七六团五连连长(追认)</div><div> 毛张苗 一七八团五连连长</div><div> 沈树根 一七八团五连排长</div><div> 魏玉德 一八〇团八连排长</div><div> 孙振禄 军特务团四连副班长</div><div><br></div><div> <b><u> 一级模范</u></b></div><div><br></div><div>王兴纪 一七七团二营教导员</div><div>张益仁 一七八团火箭筒连连长</div><div><br></div><div> <b> <u> 二级英雄</u></b></div><div><b><br></b></div><div>徐邦礼 一七二团六连副指导员</div><div>裴景善 一七二团八连班长</div><div>曾少才 一七二团二连副班长</div><div>马天明 一七三团二连排长</div><div>唐 云 一七三团九连副排长</div><div>褚庆然 一七三团五连副排长</div><div>刘石友 一七四团二连班长</div><div>徐文斌 一七五团七连连长</div><div>李洪全 一七五团七连排长</div><div>王云阁 一七五团四连班长</div><div>刘云典 一七五团四连通讯员</div><div>钱忠胜 一七六团五连排长</div><div>张建明 一七六团七连班长</div><div>周文江 一七七团二营副营长</div><div>张希瑞 一七七团七连班长</div><div>徐天良 一七八团二连副排长</div><div>杨锡生 一七九团四连班长</div><div>曹光景 一七九团四连班长(同时被志愿军</div><div> 司令部政治部命名为“独胆英雄”)</div><div>万子扬 军特务团四连班长</div><div><br></div><div><br></div><div> <b> <u> 二级模范</u></b></div><div><b><br></b></div><div>陈国钧 一七二团卫生队副队长</div><div>白鹤连 一七三团五连指导员</div><div>陈 良 一七五团卫生队保健干事</div><div>王法利 一七六团四连班长</div><div>张信福 一七六团三连副指导员</div><div>路林民 一七七团六连卫生员</div><div>陆春元 一七七团一连事务长</div><div>任玉祥 一七八团三机炮连班长(追认)</div><div>饶严昌 一七八团三机炮连副班长</div><div>孙夫章 一七九团八连指导员</div><div>童家祥 一七九团四连指导员</div><div>黄国铣 一七九团干部干事</div><div>李怀道 军特务团九连排长</div><div>谢教礼 军司令部通讯参谋</div><div>沈先宏 军司令部机要参谋</div><div>车书琴 军后勤部见习医务员</div><div><br></div><div> <b> <u> 命名英雄 </u></b></div><div><b><br></b></div><div> ”二级战斗英雄” 李青山, 一七二团二连六〇炮班班长 </div><div> (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追认命名)</div><div>“二级炮兵英雄” 王学才, 一七三团一机炮连班长</div><div> (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命名)</div><div>“反战车英雄”潘泽民, 一七八团火箭筒连战士</div><div> (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命名)</div><div>“孤胆英雄” 程九龄 ,一七八团四连战士</div><div> (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命名)</div><div>“反战车英雄”朱友恒, 一七九团火箭筒连射手</div><div> (第九兵团司令部政治部命名)</div><div>“二级战斗英雄” 葛英东, 军特务团四连排长</div><div> (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追认命名) </div><div><br></div><div><br></div> <p><b> <u> 命名集体单位</u></b></p> “杨根思连” 一七二团三连<div> (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命名)</div><div>“李青山班” 一七二团二连六〇炮班</div><div> (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命名)</div><div>“王学才班 一七三团一营机炮连八班</div><div> (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命名)<br><div><b><br></b></div><div><b><br></b></div></div> <b> <u>集体一等功</u></b><div><b><br></b></div><div><b><br></b></div><div><b><br></b></div><div>一七二团六连 一七七团一连</div><div>一七三团五连 一七七团五连</div><div>一七四团三连 一七八团五连 </div><div>一七四团六连 军特务团九连</div><div>一七六团五连 军部警卫营二连</div><div><br></div> <u> <b>集体二等功</b></u><div><b><br></b></div><div><b><br></b></div><div>一七三团二营 一七八团一机炮连</div><div>一七二团九连 一七九团二连</div><div>一七三团六连 一七九团八连</div><div>一七四团八连 一八〇团二连</div><div>五八师炮团四连 一八〇团五连</div><div>一七五团五连 六〇师炮团三连</div><div>一七五团七连 军特务团四连</div><div>一七八团五连 军特务团二机连</div><div>一七八团八连</div> <b><u>特 等 功</u></b><div><b><br></b></div><div><br></div><div>一七四团三连一排</div><div>一七六团七连五班</div><div>一七九团八连三排</div><div><br></div><div><br></div> <h1><b>(八)永不磨灭的历史印记</b></h1><p><br></p><p><br></p><p>抗美援朝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历史记住了这场空前残酷的钢铁意志与钢铁装备的交锋。在朝鲜战场的700个战斗日子里,二十军的前辈们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事迹,成为永远镌刻在历史丰碑上的印记,让我们记住这永恒的<b>“一二三”</b>吧!</p><p><br></p><p><br></p><p> ———<b> 一封领袖慰勉电报</b></p><p><br></p><p><br></p> 第二次战役结束不久,毛主席专门给九兵团及二十军发来电报,表示慰勉。电报最后一段说:“<b>二十军这次入朝作战,打得比较艰苦。战役之后,可以到咸兴以五老里为中心进行休整。那里比较暖和</b>。”这封电报肯定了志愿军指战员的勇敢精神和战斗力,极大地鼓舞了二十军全体将士。 <p><b> </b></p><p><br></p><p>———<b>二个悲壮的冰雕连</b></p><p><b><br></b></p><p><br>在第二次战役长津湖战斗中,坚守死鹰岭主峰1519高地的五十九师一七七团六连,经过6天6夜的英勇奋战,打垮了敌人8次进攻。12月3日,兄弟部队的官兵发现,美军在清晨进攻时,固守死鹰岭高地的六连官兵一直未开枪阻击。美军的先头部队也吓得不敢贸然行动,几个爬上死鹰岭高地侦探的美军,发现阻击的志愿军全部被冰冻成了雪人,于是从死鹰岭下得以夺路南逃。<br><br></p><p>后来,清理战场的官兵们惊呆了!六连的125名官兵一个个身着单薄的军装,持枪俯卧战壕,保持着生前的战斗姿势,仿佛是一群随时准备跃然冲刺的冰雕。在上海籍战士宋阿毛身上发现了写在一张照片背面的绝笔,见证了这一幕:</p> <b>“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的耸立在我的阵地上”</b><br><br>坚守黄草岭1081高地的六十师一八〇团二连同样悲壮。南逃的美陆战一师从柳潭里、下碣隅里越过黄草岭时,遇到的最后一个关卡,就是二连守卫的1081高地。他们在此担负阻击任务,已经苦战2天2夜。这天晚上气温骤降至零下40多度。12月9日,美军又发起了一次冲击,明明看见山头上有志愿军战士据守,却没有遭到丝毫抗击。美国人很纳闷,小心翼翼地挪到阵地前才发现:志愿军官兵们身着单衣,呈战斗队形,卧倒在雪地里,人人手执武器注视前方,保持战斗姿势,全连129人全部冻死在阵地上,壮烈牺牲。<br><br>在敌方的史料上是这样记载评价1081高地之战的:<br><br><br>“此处的中国兵,没有一个人投降,全部坚守阵地而死。”<br><br><br>“这个阵地的中国第60师,忠实地执行了它的任务,顽强战斗到底,无一人生存”。<br><br><br>在第二次战役长津湖战斗中,有三个成建制的连队被冻死在阵地上,其中二个连就是二十军的部队。 <p>———<b>三项志愿军第一</b></p><p><br></p><p>志愿军第二十军的前辈们,在冰与火的朝鲜战场上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冒着冰雪严寒,与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惨烈厮杀,用热血和生命打出了中国军人威名,捍卫了中国军人的尊严,战绩显赫,英雄辈出,创造了志愿军全军三项第一:</p><p><br></p><p><br></p> <p><b>1. 第一位特级英雄、特等功臣</b></p> <h5> <b>杨 根 思</b></h5><p><br></p><p>1950年11月29日,五十八师一七二团三连连长杨根思,在坚守小高岭阵地上仅剩他一人时,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壮烈牺牲。1951年5月9日,志愿军领导机关为杨根思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英雄”称号。</p><p><br></p><p>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p><p><br></p><p>杨根思是志愿军中第一位集特等功臣、特级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于一身的英雄人物。</p><p><br></p><p><br></p> <p><b><br></b></p><p><b>2. 第一支以英雄名字命名的连队</b></p><p><br></p><p><br></p><p>1951年5月9日,志愿军总部发布通令,授予杨根思生前所在连——一七二团三连为“杨根思连”的荣誉称号,这是我军第一支以英雄的名字命名的连队,也是全军唯一以连长名字命名的英雄连队。</p> <p><b><br></b></p><p><b>3. 一级以上英模人数为全军第一</b></p><p><br></p><p>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涌现出30多万位英雄、模范和功臣。其中: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12名;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2名;一级英雄51名;一级模范4名;二级英雄、二级模范和特等功臣以上者362名。</p><p><br></p><p>“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由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一级英雄、二级英雄和一级模范、二级模范及特等功臣由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批准授予。</p><p><br></p><p>志愿军第二十军共有1人获特级英雄、8人获一级英雄、2人获一级模范、25人获二级英雄、16人获二级模范荣誉称号。其中一级以上英模人数就有11人,占到全军一级以上英模总数的五分之一,位列志愿军各部之首。二级英模人数占到十分之一,位居前列。他们是二十军全体将士的杰出代表,是志愿军30多万名英模功臣中最闪亮的功臣之星。</p><p><br></p> <h3>志愿军第二十军抗美援朝的战史,是一部艰苦卓绝的战史,是一部辉煌卓越的战史,是一部引以为荣的战史,是第二十军军史中永放光辉的历史丰碑!</h3><div><br></div><div><i><b>向志愿军第二十军所有的英模功臣们致敬!</b></i></div><div><i><b>向志愿军第二十军光荣牺牲的烈士们致敬!</b></i></div><div><i><b>向志愿军第二十军入朝参战的前辈们致敬!</b></i></div> <h1> </h1><h1> </h1><h1> 谨以此文</h1><h1>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军</h1><h1> 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h1><h1><br></h1><h1><br></h1><p><br></p> <h5>参考资料:<div><br></div><div>1.《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军事科学出版社;</div><div>2.《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军抗美援朝战史》,中国人民</div><div> 志愿军第二十军编印;</div><div>3.《百旅之杰—二十军史话》,杭州出版社;</div><div>4.《铁血争锋》,解放军文艺出版社;</div><div>5.《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英模纪念集》,中国人民</div><div> 志愿军第二十军政治部编印。</div></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