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我的老家在兰溪市梅江镇墩头村。墩头村是梅江镇除前倪村以外最大的村落,村内呈“井”字型街道,是镇政府所在地,地势为盆地形成独具一格的“墩头盆地”,梅溪从村中横穿而过,是兰溪通往浦江、义乌的必经之地,乃古时的“八县通衢”。村民种植以水稻、蔬菜、水果和植桑养蚕为主。</p> 村名由来 <p><br></p><p> 墩头自然村,世居蒋姓,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浦江右元帅、国用公蒋宗武迁入。“立向定居,置墩筑塍”,所置之墩有东西两处,蒋氏营宅于其间,故取村名为墩头。相传墩头村名的来历,也与梅花有关。墩头行政村有个杨村自然村,村子坐落在梅溪北岸,本有许许多多杨树与梅树。有一年,村口埠头兴起了竹筏热,村民用竹筏跑运输,做生意,把梅溪上游的土产品,用竹筏运送到下游去卖。几个村民为了系竹筏方便,居然砍掉了沿岸的杨树与梅树,只剩下一些树墩。村民在树墩头发迹,就把村名改为墩头。在梅溪之畔,墩头村自古不乏梅花,墩头人特别钟爱梅花。有人在墩头《蒋氏宗谱》上无意中发现,里面竟刊载了百首咏梅诗。各个年代的文人骚客,用诗的方式赞叹梅花的傲霜斗雪,赞叹梅花的冰清玉洁,赞叹梅花的卓尔不群。</p> 历史名人 <p> 墩头自然村蒋氏,本支名人有:宋代蒋弥远,明代蒋继、蒋世瑞、蒋其养,清代蒋维藩、蒋尚德,现代蒋六山。</p> 历史传说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朱元璋封蒋国用为帅府骑将</p><p> 蒋镛,字可大。元大德二年生于仁田畈,大德九年(1305年)迁居洪塘里,曾以儒学领岁荐,授兰溪州孔目。元顺帝至正11年(1351年),红巾军发难,天下骚动,百姓苦不堪言。其时,蒋可大招募乡勇,结寨嵩山。乡里父老家居如平时。</p><p> 龙凤四年三月(1358年),朱元璋率义军自皖南沿新安江下金华,抵达兰溪,蒋可大与其子国用谋相归附。通过明将胡大海的推荐,荣幸地收到了朱元璋的召见。当时,突寇长枪军活动猖獗,曾连陷宣城宁国、新安等处。又想长驱直进,入侵金华。因避嵩山之锋,便绕道潜行至义乌,又约好在严州的寇党首尾夹攻。金华土人曹里正获悉,星夜来报。蒋可大即派出其子国用、部领五百人马,衡牧疾走。平明时分,两军对垒。蒋国用一战而获全胜。不但刺死了长枪之帅,枭其首级,而且斩首了寇党近四五百人,缴获了印马。</p><p> 此举博得了朱元璋的欢喜,除了奖赏之外,并封蒋可大为浦江翼付元帅。蒋国用为帅府骑将。次年,随胡大海出征伐越,拒张士诚,屡有战功。因命移镇诸暨,后来因与主帅谢再兴不合,于龙凤七年告老归田,明洪武二年卒于家,享年72岁。</p> 梅江非遗 <p> 兰溪市的梅江镇素有“醉乡”之称,提到梅江就会想到梅江烧。梅江民间酿酒成风,历史久远,几乎家家户户都酿酒,或自酿,或请专门的酿酒师傅酿。梅江烧酿造技艺现为金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p> 梅江烧工艺流程共分为6个步骤:制酒曲、取材、煮高粱米、拌酒曲、烧制、封存。传统的梅江烧酒原料为当地的糯高粱和野生苦荞麦。酿酒师每年年底的时候到各村以设定点定灶的形式进行烧制。酿酒用水多采用当地井水。封存酒坛多用桐子叶、荷叶、用绳子扎紧,再用砖头压紧,更有甚者,还用黄泥浆拌稻秆封紧酒坛,使之不漏酒气,然后窖藏。酿酒工序都差不多,但是以中药和谷粉混合制成的酒曲就成了各位师傅的秘方。所以每位师傅酿制的梅江烧口感略有不同。</p><p> 梅江烧清香纯正,味醇适口,在兰溪民间有“小茅台”的美称,它是好酒者的宠儿。此外,在梅江烧中浸入杨梅,喝了之后可治跌打损伤,有消毒、消炎的功效。夏天,人们喝适量的梅江烧,还能起到防暑作用。梅江烧可谓是原汁原味,口味纯正,闻一下清香入鼻;呡一口回味无穷;尝一口驱寒祛湿;喝一杯舒畅忘忧。</p> 美食推荐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麦菱 </p><p> 小麦菱的前期制作是和面,面粉加水再添少许盐拌合而成。然后搓成线条状,取下一小块(约指甲般大小)放在米筛(糠筛)上,用大拇指压住一端向前滚压便成。均匀又细致的花纹,卷曲的两头小,中间略大空心的小麦菱,让人十分惊艳。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麦餜</p><p> 外酥里嫩,软硬兼得,香味诱人,既当菜肴又当点心,是招待宾客的绝佳食品,但凡梅江人请客,特别是春节时段,小麦餜是家家户户必备之美食。</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羊糕</p><p> 梅江羊糕其实是“山羊肉冻”的美称。把熟羊肉撕成碎状,然后制成糕状的肉冻,口感鲜美。故有“羊糕加美酒”之说。梅江镇地处兰溪与建德、金华、义乌交界的山区,盛产山羊,为梅江羊糕的制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柴叶豆腐</p><p> 柴叶豆腐又称观音豆腐,相传观音在得道成佛前夏季常吃之食品,遂以其命名。每年春夏之际,森林茂密的山上就会长出绿油油的豆腐柴叶,又称小豆花。属常绿灌木,柴叶边缘呈锯齿形,叶面光滑细嫩,同时还会散发出芳香的气味。制成的豆腐鲜绿、纯天然,食之鲜美爽滑、脆嫩感,略有青草味。</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麻糍</p><p> 梅江风味小吃麻糍以香、甜、软、韧遐迩闻名。其工艺流程:选米、浸米、洗米、蒸、舂、切。每道流程都有其技艺要求。</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灰汤粽</p><p> 灰汤粽色成咖啡,略带咸味。甜而不腻,色香味俱佳。要比普通的粽子更有韧劲,香味更浓。灰汤粽不但不反胃,反而有帮助消化之效。</p> <p> 作为在城区吃遍了各色牛肉面的吃货的你们看了我对家乡美食的介绍,不知道上面的美食是否已在你们的心中“种草”了?欢迎大家在秋高气爽的时候,离开水泥钢筋铸造的城市,来我的家乡看看新农村的变化,感受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来一场与美食的邂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