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畔开载波 黄河岸边喜相聚 — 记69载波室战友联谊会

李新长

<h1><p></p><p><b>  69载波室从1955年武汉军区成立起组建,到1985年武汉军区撤销,在编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30年。<br></b></p><p style="text-align: left;"><b> 30年来,先后有数百名战友在69载波室安装维护过载波(报)机,日以继夜在机房值守。为保证武汉军区长途报话通信顺畅,奉献了青春年华,做出了应尽职责。载波(报)机伴随着我们:<br></b></p><p></p><p><span style="color: inherit;"><b> “放大”了理想,</b></span></p><span style="color: inherit;"><b> “振荡”了激情,<br></b></span><p><span style="color: inherit;"><b> “衰耗”了岁月,</b></span></p><span style="color: inherit;"><b> “增益”了友情,<br></b></span><p><span style="color: inherit;"><b> “调制”了心态,</b></span></p><span style="color: inherit;"><b> “滤波”了杂念,<br></b></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b> “均衡”了性格,<br></b></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b> “呼叫”了未来,<br></b></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b> “压缩”了脾气,<br></b></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b> “扩张”了技能。<br></b></span><b> 当年的靓女俊男,如今最年轻的都年逾半百,大多已花甲古稀,杖朝耄耋,也有鲐背期颐。忆当年,同一机房战斗,相互耳鬓厮磨;看今朝,东西南北想念,隔空盼望聚首。</b><b><br></b><b><br></b><div><p><b> 2016年9月初,付从武、杨新平战友从武汉、河北临漳来郑州和郑国强、付家尊、王晓武、王玉峰我们几个相聚。</b></p></div></h1> <h1><p></p></h1><h1 style="text-align: left;"><b>左起:杨新平 付家尊 李新长 郑国强<br></b><b style="color: inherit;"> 付从武 王晓武 王玉峰</b></h1><p></p><b><p><b><br></b></p></b><h1><b> 就餐时有人提出建立69载波室微信群的建议,大家一致响应,7人当场建群。不到两天,群里已有数十人,不到一周,已有近百人入群。</b></h1><p></p><p></p><p style="text-align: center;"></p><h1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color: inherit;"> 在群里大家相互问候,回忆当年,话题最多的就是想见面,盼聚首。大多数人认为在郑州相聚较为合适。</b><b style="color: inherit;"><br></b><b style="color: inherit;"> 范冠民战友率先起草了倡议书发到群里,全文如下:<br></b><b style="color: inherit;"> 倡议书<br></b><b style="color: inherit;"> 军号嘹亮响神州<br></b><b style="color: inherit;"> 战友集合到郑州</b></h1><p></p><p></p><p></p><p></p><p></p><h1><b><br></b></h1><h1><b>69战友们:<br></b><b> 40多年前,你我来自南北,相聚小洪山。同吃一锅饭,同住一栋楼,同值一个班。由互不相识到结下深厚的战友情。40多年来,你我告别69,各奔东西。同为国家尽忠,同为父母尽孝,同为家庭尽责。此后难以相见,由此牵出无限思念。岁月如梭,弹指间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模样记忆犹新,如今的容貌很难描绘。大多应该是老眼昏花,孙儿缠绕。早看朝阳破彩云,晚送夕阳落山川,躺着睡不着,坐着打瞌睡吧。在闲暇之余我们是不是来一次举杯把盏重相聚,一曲高歌叙衷肠。<br></b><b> 翘首盼相逢,憾事荡无存。金秋十月,中原大地秋高气爽,叶未黄,鸟未藏,瓜果甜,花芬芳。郑州史谓“天地之中”,今为绿城。黄帝故里、商城遗址等闻名海内外。郑州中华之中,人热情好客,交通便利,乃是战友聚会的择良之地。倡议东西南北的战友们10月中下旬到郑州相聚。因各战友地域有差异,时间难统一,情况各不同,组织工作不易,实在难以面面俱到,望理解。战友聚会采取自愿报名参加的形势,报名截止日期为9月20日。<br></b><b style="color: inherit;"> 亲爱的战友们,集结号已吹响,现开始踊跃报名,我们郑州见。</b><br></h1><h1><b> 听到集结号,战友们纷纷响应,没出几天,五六十人在群里跟帖报名。居住在郑州的李新长、郑国强、付家尊、曹鸿一、王玉峰几人组成了筹备接待小组,马不停蹄地考察联系酒店,经过比较,聚会地点定在农业路的中州国际酒店。<br></b><b> 经过在群里协商,把聚会时间定在10月14日至10月16日。日程初步计划为:14日下午开始报到,15日上午座谈会,下午到新郑参观黄帝故里,16日到开封参观清明上河园、龙亭。中午品尝开封名吃小笼包子。下午回到郑州后,集体活动结束。</b><b><br></b><b> 10月14日午后,筹备小组的几个人就在酒店大厅守候。居住在郑州的王纪新,新密的马福,开封的张保安、张向宇、张志恒,黄河北岸的岳修宝等近处的战友最早到场,一起参与接待工作。正式拉开了69载波室战友联谊会的序幕。</b><b><br></b><b> 新乡的来了,焦作的来了,安阳的来了,濮阳的来了,河北的来了,北京的来了,天津的来了,武汉的来了,上海的来了,杭州的来了,广州的来了……。<br></b><b> 先到的战友,办完入住手续把行李放到房间后。马上回到一楼大厅,迎接后到的战友。<br></b><b> 在大厅,大家见面后,首先留下了珍贵的合影。</b></h1><h1><b><br></b><b> <font color="#333333"> (几天的聚会,精选了200幅照片,在本文后面用《小年糕》合成的影集里汇集,《美篇》和《通信兵故事》选登了特殊意义的数幅作一介绍。)</font></b><b><br></b></h1> <p><b><br></b></p><p></p> <h1><p></p><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color: inherit;"> 和客人的合影</b></div><b>左一李化铭:</b><p></p><p><b>特邀代表,入伍在平顶山载波室;<br></b><b>左二李明、左四李新长:</b></p><p><b>和李化铭三人曾是武汉军区通信训练大队技师训练队74届同学;<br></b><b>左三赵荣羚:</b></p><p></p><p><b>李化铭夫人;</b></p><b>左五李勤:</b><p><b>曾和李化铭一起在平顶山载波室送过800Hz。</b></p></h1> <h1><p></p><p style="text-align: center;"></p></h1><h1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color: inherit;"> 麻城训练队曾经的载波教员<br></b><b style="color: inherit;"> 原69载波室、68载波室的五位战友<br></b><b style="color: inherit;">左起:马福 李新长 王连信 李中杰 陈松涛</b></h1><b><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color: inherit;"> </b></div><h1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color: inherit;"> 截止晚饭前,报名参加联谊会的战友大多都赶到了中州国际酒店。</b><b><br></b><b> 晚饭后,大家聚集在卡拉OK厅,放开歌喉,尽情歌唱。<br></b><b> 值得载入史册的场面就是拉歌,一下子就把大家带回了当年的感觉。<br></b><b> 75年以前,载波室隶属长话连。长话连的几位兵姐姐闻信载波室的战友在郑州聚会,纷纷从北京、上海、武汉赶至郑州。<br></b><b> 离别40年的战友相见,激动的心情难以用语言、文字表述。兵姐们高歌一曲:“我是一个兵”,怀念当年连队的军旅生涯。兵姐们高亢的军歌似乎回到了当年长话连竞歌比赛的现场,个个英姿勃发、声音宏亮。歌声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战友,激动人心!<br></b><b> 兵姐姐们高涨的激情让载波室77年入伍的兵妹妹们不甘示弱地合唱了一曲。兵姐姐们率先挑战:<br></b><b> “469,来一个!载波室,来一个!”<br></b><b> 兵姐们不减当年勇,高喊着挑战载波室。载波室的男女战友们,在范冠民的指挥下高唱了一曲:“咱当兵的人”。</b></h1></b><p></p><p></p><p></p><p></p> <h1><b>题外话:<br><br> 范冠民当年是载波室、连队、总站的文艺骨干,出了名的男高音,还和载波室罗小南战友联袂搭档男女生二重唱。通信总站每次文艺汇演,都少不了他们两个的精彩表演。<br><br> “长话连,来一个!长话连,来一个!”<br> 掌声、笑声、歌声汇聚成欢乐的海洋,此起彼伏的歌声铿锵有力,仿佛回到了四十年前的军营,仿佛回到十八、十九岁。最后在贾连长指挥下全体战友高歌了一曲"打靶归来",群情激昂的军歌歌声里让我们再次找回了青春,找回了军人的勇、军人的姿、军人的魂!战友是我们永远共同的名字、永远的情!<br> 高昂的歌声,激起了战友们的激情,大家只顾得放开歌喉参与,连现场录制视频都忘掉了,只留下了短短6秒钟的视频资料。第二天都遗憾得直摇头,恨不得时光倒流,再回到昨天晚上。<br><br></b><br><b> 15日上午吃过早饭,按照预定方案,先照集体合影相。与会全体人员集中在酒店大门前,留下了珍贵的合影。</b></h1> <h1><p></p><p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color: inherit;"> </b></p><p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color: inherit;"> 与会全体人员名单</b></p><b>载波室战友:</b><p><b>贾万祥 王德顺 田亚莉 王继新 马福</b></p><p><b>申路芳 </b><b>郑国强 李新长 李建平 侯卫国</b></p><p><b>李明 范冠民 </b><b>张保安 张项宇 王连信</b></p><p><b style="color: inherit;">彭春燕 张志恒 李勤 </b><b style="color: inherit;">闫洁鸣 付家尊</b></p><p><b>付从武 赵荣玲 岳修保 马红英 </b><b>张素芳</b></p><p><b>张季宇 志军 赵继贤 孙玉萍 齐建翔<br></b><b>王新国 曹鸿一 褚斌 牟忠 马杰 </b></p><p><b>李武 </b><b>杨冰 赵春妹 马小兵 刘舟</b></p><p><b>刘雪红 郭小莉 </b><b>黄俊 杨晓琴 巴一</b></p><p><b>崔雷鸣 杨新平 王玉峰<br></b><b>地缆连战友:</b></p><p><b>赵振友 屈书振 申老官<br></b><b>长话连战友:</b></p><p><b>杨爱民 史冬玲 李民 李克 田密生 </b></p><p><b>李庆宪 </b><b>苗卡佳 颜小军 高晶 王黎明</b></p><p><b>洪振华<br></b><b> 机关战友: </b></p><p><b>王彩凤 刘中立 李燕明<br></b><b> 特邀战友: </b></p><p><b>钱新常 李中杰 陈松涛 李化铭</b></p></h1> <h1><b>  左起:田密生 史冬玲 </b></h1><h1><b> 贾万祥 杨爱民 李民<br> 长话连一号台(一分队)的四位战友和长话连第一任连长合影。</b></h1><div><b><br></b></div><div><b><br></b></div><div><b><br></b></div><h1> <b> 照完与会全体人员合影后,座谈会正式开始,由闫洁鸣战友主持。<br></b></h1> <h1><b>各位战友:大家上午好!<br> 2016年69载波室战友座谈会现在开始。<br>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中原大地,张开臂膀,迎接战友,欢聚一堂。欢迎来自祖国四面八方战友,不远千里。齐聚郑州,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469载波室战友座谈会。我们的口号是:“2016,相聚郑州,战友之情,一生永恒。”<br> 岁月如梭,光阴荏苒。四十年悠悠岁月,弹指一挥间。四十年人生经历是一壶陈封老酒,四十年风雨洗礼是一首岁月赞歌。曾记否,当年我们青春年少,风华正茂,义无返顾地走进军营,军旅生涯,点点滴滴,依然记忆犹新,仿佛就在昨天。蓦然回首,已黄昏夕阳,青春不再,人生旅途,渐行渐远。或年过半百,或花甲之年、即将奔七奔八。令人感叹人生,珍惜拥有。但唯有不变的是牢不可破的战友情谊。<br> 当我们久别重逢的兴奋之余,不能忘记曾与我们并肩战斗过的己逝战友,他们是彭和平烈士,谢长有连长,董勇智班长,苏保柱连长,朱家明营长,马文海班长,王卫战友。请大家起立,向已逝战友的在天之灵默哀。默哀毕,请座。 <br>  在筹备本次聚会过程中,家居郑州的几位战友不辞辛劳,默默无闻,忘我工作,促使本座谈会由设想变为现实,让我们以掌声向他们表示衷心感谢。</b><br></h1> <div><br></div><h1><b> 郑国强战友代表组委会及郑州战友致欢迎词。</b></h1> <h1><b>各位战友,各位来宾:上午好!<br></b><b> 今天我们欢聚在美丽的黄河之滨,绿城郑州,欢迎来自北京,武汉,广州,河北和河南有关地市的载波室战友,面对着远道而来的尊贵客人,曾经朝夕相处,同甘共苦的战友们倍感激动。我想借此机会,代表组委会和郑州本地的战友,向不辞辛苦,千里迢迢来到郑州的各位战友,表示最热烈最诚挚的欢迎。<br></b><b> 今天参加会议的应邀嘉宾有我们的同行,在麻城、广水载波室送过800周的,众多469战友的教员李中杰、陈松涛、钱新常战友,还有和李勤一起在平顶山载波室送过800Hz、李新长和李明在训练大队学习时的同学、赵荣羚的先生李化铭战友。<br></b><b> 得知载波室举办座谈会消息后,主动前来参与活动还有原在同一连队的话务、长机、电源分队的战友们。<br></b><b> 年过古稀的贾万祥连长携夫人王彩风司药,载波室主任王德顺,供电站站长赵振友等老战友,不顾年老体弱前来与战友会面,共叙战友情。<br></b><b> 对于以上战友的到来,我们再次表示欢迎感谢。<br></b><b> 借此机会,还要感谢载波室的老战友,原总站领导,这次组委会的负责人范冠民同志,从开始筹备、策划,始终指导着座谈会的每一步进程,并且在经费上给于赞助。战友们经过讨论,选取郑州做为会议场地,是对我们极大的信任和肯定,作为本地战友我们非常高兴,深知责任重大,能为战友座谈会做些事情是我们的福分,我们感到非常幸运,无上光荣。<br></b><b> 9月初付从武,杨新平来到郑州与李新长、付家尊、王玉峰、王晓武见面。多年未见,非常亲热,吃饭中提出建立69载波室群的想法,一人提出,众人响应,李新长立即把他收集的69战友通信录拿出来,与大伙提供的人员一并建群,随后各地战友踊跃参与,人员迅速增加,在微信群里只聊天不见人,思念之情强烈,渴望见面交流叙旧,这就是座谈会的由来。<br></b><b>在确定郑州作为聚会的地点后,居住在郑州李新长、付家尊、曹鸿一、王玉峰我们几个成立了筹备小组。大家热情高涨,立即前往多家宾馆酒店实地考察拍照,价格谈妥后供大家选择。最后确定在中州国际酒店举行。李新长还亲自模拟战友们从郑州高铁站到入住的酒店、转车、下车的路线图,进行了详细的绘制,发到群里方便战友来郑州,许多工作他都做得非常仔细认真,赢得战友称赞。微信群让战友们有了心中的“家”,多年没有信息的战友重新取得了联系,否则有些战友恐怕一辈子也不会有相见的机会和信息,让我们为几位战友的辛勤劳动,再次为他们鼓掌,表示感谢。<br></b><b> 各位战友,当年风华正茂的我们,为履行保卫祖国的义务,参军入伍告别家乡,离开父母和家人,来到美丽的江城武汉,进入69载波室,开始实现人生的梦想。69载波室的地位非常重要,是军区首脑机关重要的通信机房,重大军事方面的信息和首长的意见要通过我们机房的载波室传递到上级和部队,我们载波室是全区的业务指导站,战友们必须掌握熟练的业务技能,才能胜任这一工作,每一位进入载波室的战友,都要经过一段的理论基础学习和实际技能的操作,都要从送800周开始,勤奋学习,经过岗位练兵,才能精心维护机器设备,处理好每条电路故障,我们69的工作都要做得比别人好,走在同行的前头,为全区标准化台站建设起到了示范表率作用,在我们值勤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通信事故,圆满完成了重大任务的通信保障工作和领导机关的通信指挥顺畅,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优秀团队和凝聚力最强的团队。<br></b><b>彭和平同志是我们身边的英雄,在她值班时,机房出现突发险情,在烟雾弥漫,呼吸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坚守岗位,没有退却,倒在了机房,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今天在座的战友就有那场险情的见证人,彭和平,她就是我们团队中的优秀代表,心中的榜样英雄,学习的楷模,她是通信战士的典范,更是我们载波室的骄傲,直到今天,载波室的战友没有忘记她,范冠民,褚斌等同志还前去武昌九峰山为她扫墓,我们永远怀念她,敬重她,她的精神永远鼓舞着我们及后来的战友。<br></b><b> 我们载波室的战友,不论参军时间长短,或在69时间各不相同,但是我们在部队,通过党组织和各级领导的培养教育,懂得了很多的经验和道理,各方面成熟很多,同志们也跟来自不同地域的战友,结下了很厚的友情。我们今生有缘,相识相知在69,战友之情,如长江之水,源源流长。<br></b><b> 今天在座的各位战友,当年都是英俊帅气的小伙和貌美靓丽的姑娘,而如今,经过几十年岁月的磨练,坐在这里的基本上都是年过半百,或者步入六七十岁的花甲古稀之年。我们把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绿色军营,日夜坚守在机房。对曾经的载波室,仍然有着挥之不去的深厚感情。今天的座谈会,就是给大家提供一个交流感情的平台,让我们一起回顾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回忆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让我们在这难得相聚的日子里,共叙友情、亲情、战友情,渡过一段幸福的美好时光,生命中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都值得珍贵。<br></b><b>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是我们祖先生活和创业的地方。这里旅游资源丰富,有山有水,风景美丽,名胜古迹众多。中国的八大古都中河南有四个,分别是夏商故都郑州,商都安阳,十三朝古都洛阳和七朝古都开封。希望战友借此机会或以后方便的时候,来河南走走看看,趁着腿脚方便,在青山绿水中放飞心情,陶冶情操,去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方式。<br></b><b>希望战友们在郑州,住的舒心,吃的开心,玩的顺心。我们将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使战友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归,预祝联谊会圆满成功。<br></b><b> 祝各位战友身体健康,阖家幸福,平安吉祥,万事如意。<br></b><b> 谢谢大家!</b></h1><h1><b><br></b></h1><h1><b><br></b></h1><h1><b><br></b><b> 参加这次聚会年纪最大、到469载波室时间最早、长话连第一任连长贾万祥战友讲话。</b></h1> <h1><b>亲爱的战友们:大家好!<br></b><b>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的全体同志向倡导组织这次69载波室战友座谈会的范冠民、李新长、郑国强、付家尊、曹鸿一、王玉峰等战友表示谢意,预祝活动顺利进行。<br></b><b> 战友们,朋友们!这一别就是40年,今日再聚首相见时,不知是拥抱,是握手怎么也难表达别后的思念、激动和离愁。<br></b><b> 想当初,久别了40多年的春秋,一年年,一群群,热血的青年,俊男靓女,从五湖四海在69载波室聚首。学立正、学正步、学条例、学传统、学政治、学英雄,人人使精神升华,个个把军魂铸就!刻苦钻研,认真学习,把技术学精学透。工作认真,不怕困难,敢于担当,个个争当优秀。都在用自己的努力,培养个人的业务素质,用汗水和泪水浇灌自己的青春与希望。彭和平、谢常有就是杰出的代表,是我们永远的榜样。<br></b><b> 回首往事,无数个日日夜夜,69人迎着东升的旭日,送去西沉的夕阳。有你,有我,有他(她),用高度的责任感及勇敢担当,坚守在69的战斗岗位上。仪表就是眼睛,电话机就是手中抢,机房就是战场,800Hz信号不断地流过我们的心脏。一个个闪烁的红绿灯跳动的节律,诉说着69人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一声声电话机清脆的铃声,就是对我们69人工作成绩的赞赏。<br></b><b> 由于我们的努力工作,确保了上级的命令迅速准确地传到波涛汹涌的海江,传到碧绿万里的蓝天,传到边防哨所战友的心房。<br></b><b> 69人就这样,一代代无名英雄无私的奉献,军旗因我们更加鲜艳,军歌因我们更加嘹亮。<br></b><b> 战友,朋友呀,不管你来自何方,这时相见,真心、真诚、友情,在心中终生永存,终生难忘!<br></b><b> 干杯吧战友们,此地不醉,更待何方!干杯!</b><b><br></b><b><br></b></h1><h1><b><br></b></h1><h1><b><br></b></h1><h1><b> 载波室主任王德顺战友讲话。</b></h1> <h1><b>亲爱的战友们:大家好!<br> 我先自报家门。我叫王德顺,来自河南濮阳市(今后有哪位战友有幸到濮阳可以联系我,一定做到高接远送)。我66年入伍,83年专业,75年从69载波室调离,在载波室近10年。今天借这个机会,对这10年中在工作中给予我帮助和支持的战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br> 今天,我们战友欢聚郑州,回忆军旅生涯,共叙战友情谊,展望美好未来。这是一次盼望已久的交流,也是一次激动人心的聚会。这次聚会的召开,要特别感谢以范冠民、李新长为主的全体组委会成员。是他们的不懈努力和大家的积极参与,才促成了这次战友聚会的实现。有的战友几十年不见,多数已步入中老年,有的怕是站在对面都不相识了。这次聚会的初衷就是为了让大家共同回味军旅历程,重温友情,再话当年;就是为了搭建互通互动平台,沟通战友信息;就是为了团结起来,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如有困难,应多找找战友,战友一定会尽力帮忙。哪怕是互相闲聊,互相倾诉,也是一种安慰,一种寄托。<br> 亲爱的战友,这些年来,大家都在家庭生活和事业上取得了长足进步:有的同志在单位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同志一手创办的企业已颇具规模,更多的同志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不凡的业绩。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们在部队培养的扎实过硬的作风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我们要继续发扬部队的团队精神,永葆军人的本色,唱响“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奋发进取”的主旋律。<br> 最后,愿战友们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大展宏图,在人生征途中实现自己最大价值!祝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祝我们的明天更加美好!祝我们的战友聚会长盛不衰!祝各位战友工作顺利,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平安幸福!让我们期待今后常相聚!谢谢大家!<br>  老朋友岂能相忘,战友情地久天长!<br></b><div><b><br></b></div><div><b><br></b></div><div><b> 北京地区战友代表侯卫国发言。</b><br></div></h1> <h1><b>尊敬老领导、69的战友们、朋友们:</b><b style="color: inherit;">大家好!</b><b><br></b></h1><h1><b>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在这收获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69战友们在中原的大聚会。<br></b><b>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激动和喜悦的心情欢聚一堂,共忆军营往事、共叙战友情怀。此时此刻,面对一张张熟悉而亲切的面孔,我们心潮澎湃,感慨万千。这一刻我们已经期盼很久了。<br></b><b> 在这值得庆祝的日子里,我们特别邀请了长话连第一任连长、在座的战友到载波室工作最早的贾万祥连长和他的夫人王彩凤司药,载波室王德顺主任,68年入伍的供电站老战友赵振友站长,他们的到来为我们的这次联谊会锦上添花。我们69、70后的战友对他们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br></b><b> 战友们,回忆起几十年前我们大家都怀着同样美好的憧憬和伟大的理想,从四面八方走进了军营,走进了部队这所大学校。在这里我们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我们同吃一锅饭,同穿一色绿军装,同唱一首歌。在军营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部队生活给我们留下了如歌似潮的回忆。<br></b><b> 是部队把我们从一个老百姓转变成为一个战士,在69我们学会了值班和处理业务,学会了维护设备和做测试,学会了设备原理和通信技术,学会了机房施工和设备安装。在这里我们应该感谢那些老同志、老技师对我们新兵无私的传、帮、带。<br></b><b> 我们在部队还学会了生活,部队培养了我们独立生活的能力,我们自己洗衣服、缝被子,我们自己养猪、种菜,到炊事班做过饭,去农场插过秧,去粮库拉过粮,还挖过防空洞。总之,在部队的大学校里,我们学会了许多许多,我们什么都会干。<br></b><b> 是部队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部队锻炼了我们处理协调工作的能力。部队的生活,练就了我们处事不惊、遇事不乱的的军人风范;部队生活,形成了我们如青松般快速紧张的军人作风;部队生活,铸就了我们似磐石般坚韧不屈的坚毅性格。是参军的经历,培养了我们深厚的阶级感情;是部队生活,给了我们许多别人没有的东西。部队把我们从一个懵懂的热血青年,培养教育成一个个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集体、知荣辱、明大义的好青年、好党员、好干部。虽然我们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但是我们得到的更多。我们从不后悔自己当过兵,我们为自己曾经拥有军旅生活而感到骄傲和自豪。<br></b><b> 回首我们的军营之旅,那朝夕相处的美好时光,苦乐与共的峥嵘岁月,凝结了你我情深意长的战友之情。今天,当年那些英姿飒爽的姐妹、英俊潇洒的弟兄,正值风华正茂、朝气蓬勃的战士,大部分已是两鬓斑白,满脸风霜了。回顾当年一同战斗的岁月,共叙割不断的战友深情。久别重逢让我们相互诉说着浓浓的思念、无尽的感慨和澎湃的激情吧。<br></b><b>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谈笑间,军旅生活已成往事。岁月交替,年轮转换,悠悠岁月弹指一挥间。我们退伍军人迈着成熟的步伐又出发了。带着梦想、带着期盼走向社会,经历了风风雨雨,迈过了沟沟坎坎,在不同岗位上、不同的环境中,以军人敢于直面挑战、攻坚克难,正视一切的精神,又从头再来。为了祖国、为了社会,也为了家庭又一次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我们当中,有的战友走上了领导岗位,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尽放异彩;有的战友财运亨通,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崭露头角;也有的战友继续战斗,站到了军旅生活的最后一班岗,大家都在各自岗位上默默耕耘。可以说,大家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事业有成,家庭幸福,这也是我们大家彼此所期盼和祝福的。<br></b><b> 几十年来,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同的环境、机遇和命运,造就了我们各不相同的人生道路。在久违的日子里,我们曾经多少次打听彼此的下落,只为送上一句战友最诚挚的问候。在别后的岁月里,我们虽然天各一方,但经常魂牵梦饶,割舍不断那彼此的牵挂和关怀。这次组织战友聚会的初衷,就是为了共同回味军旅历程,重温友情,再话当年;就是为了搭建互通、互动与互助的平台;就是为了整合战友信息资源,共创共享美好未来。大家团结起来,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不分高低贵贱,不论叶绿花红, 如有困难,应多找找战友,那怕是互相闲聊,互相倾诉,也是一种需求,一种安慰,一种毫无暇思的精神寄托。<br></b><b> 中原聚诸君,共叙军旅情。喊一声老战友,胸膛里涌起一阵滚烫的暖流;唤一声老战友,脑海里闪过一串难忘的镜头。战友情,就是理解与信任;战友情,就是支持与尊重;战友情,就是宽容与接受。常言道“遇到困难找战友”。现在我们更要说“人生有战友,到老手拉手”。让我们继续保持团结拼搏,互帮互助,把我们在事业中取得的成功经验,拿出来一起分享;把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与困惑,倾诉出来让我们一起为你分忧。难忘战友情一场,在今后的人生路上,让我们一起携手并进、共创美好的未来!就让我们抓紧这短暂的时机,尽情欢歌,尽情的畅饮,尽情倾诉吧!<br></b><b> 最后,祝愿我们的战友们身体康健,工作顺利,家庭和美,万事如意!<br></b><b> 谢谢大家!</b></h1><h1><b><br></b></h1><h1><b><br></b><b> 武汉地区战友代表齐建翔发言。</b></h1> <h1><div><br></div><div><br></div> <b>田亚莉朗诵闫洁鸣为69载波室战友郑州相聚而作的《战友之歌》。</b></h1> <h1><p></p></h1><h1><b> 战友之歌<br></b><b>战友,是一段情,情深似海,风雨同行。<br></b><b>战友,是一把刀,刀插两肋,生死相交。<br></b><b>战友,是一杯酒,浓香醇厚,一世相守。<br></b><b>战友,是一首诗,缠绵悱恻,一生相知。<br></b><b>战友,是一支歌,直抒胸臆,飞出心窝。<br></b><b>战友,是一条河,奔腾不息,长流不折。<br></b><b>战友,是一条船,劈波斩浪,一往无前。<br></b><b>战友,是一座山,坚如磐石,天地可鉴。<br></b><b>战友,是一片云,馳骋天际,风雨相邻。<br></b><b>战友,是一群星,日月同辉,携手一生。<br></b><b>战友,是一群鹰,傲视群雄。搏击长空。<br></b><b>战友,是一群兵,风华卓越,虎虎生风。<br></b><b>战友,是一条龙,龙腾虎跃,气贯长虹。<br></b><b>战友,是一只凤,英姿飒爽,巾帼精英。<br></b><b>战友,是一座桥,连接你我,引以为豪。<br></b><b>战友,是一架琴,和谐共鸣,荡涤灵魂。<br></b><b>战友,是一卷书,阅尽人生,留香满屋。<br></b><b>战友,是一团火,燃烧激情,奉献自我。<br></b><b>战友,是一面旗,军旗指处,所向披靡。<br></b><b>战友,是一份义,义薄冲天,如歌如泣。<br></b><b>战友,是一座碑,庄严隽永,坚不可摧。<br></b><b>战友,是一支号,满怀豪情,仰天长啸。<br></b><b>战友啊战友,命运的交织,<br></b><b>激情的交汇,永远的挚友。</b></h1> <h1><b><br></b></h1><h1><b><br></b></h1><h1><b> </b><b style="color: inherit;">听完田亚莉朗诵的战友之歌,在坐的战友们都心潮澎湃。长机室战友苗卡佳按捺不住激动心情,现场即兴赋诗一首:</b></h1> <h1><p><b> 战友相约聚中原,<br></b><b> 黄帝故里叙衷情,<br></b><b> 戎装数载献青春,<br></b><b> 战友情深胜亲情。<br></b><b> 军号军歌耳边响,<br></b><b> 梦回军营夜未眠,<br></b></p><p><b> 一脸沧桑伴岁月,</b></p><b> 军姿军魂塑一生,<br></b><b> 秋风秋雨寄深情,<br></b><p><b> 战友安康青春驻!</b></p><div><b><br></b></div><p> <b>题外话:<br> 长机室是连接载波室和长途台的桥梁,长途载波电话电路要经过长机室的“座板”捋顺各种信号关系,再传送到长途台。载波室、长机室的两个机房一墙之隔,是相离最近的邻居,“拆了墙就是一家”。更重要的是,两个单位是多年的“亲家”,两任载波室主任的夫人都是长机室的战友,“不拆墙也是一家”。<br><br><br> 接下来,大家推举我发言。</b><br></p></h1> <h1><b>  我在发言中,首先回顾了70年初冬,彭和平大姐给载波室每个新同志棉衣的袖口、衣角包上了衬布的旧事。又给大家讲述了当年在训练队关起营院大门,打死流浪狗,几个教员,还有时任训练参谋到训练队检查工作的范冠民等人夜里炖狗肉的趣事。</b></h1><h1><b><br></b></h1><h1><b><br></b><b> 范冠民战友,前前后后在69载波室、武汉军区一总站、广州军区四总站工作时间最长,先后任值机员、技师、分队长、参谋、副营长、营长、总站副参谋长、参谋长、副主任、自动化站站长、通支办处长等职,见证了69(469)载波室在武汉军区后15年,划归到广州军区后前15年共30年的历史。<br></b><b> 他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激情发言,回顾了从新兵开始,在载波室的成长过程。不带稿子滔滔不绝,把大家带回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b></h1> <h1><b>  将近半个世纪过去了,他对刚到连队业务技术培训第一堂课的事还记得那么清楚,也换起了我的回忆。</b><b><br></b><b> 1971年春,他们六个新同志分到载波室,领导指派我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第一堂课是《电工学》,我按照我学习电工时教员教我的给他们讲解:<br></b><b> “世界由物质组成,物质有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原子核……,物质都是带电的……”<br></b><b> 突然,范冠民举手提问:<br></b><b> “李班长,物质怎么带电?什么叫物质?”<br></b><b> 说实话,对物质准确的定义我也没有闹明白。他的提问一下子把我问懵了,本来就结巴的我,回答起来就更不利索了:<br></b><b> “小范,你……你……你……”<br></b><b> 然后才敲着面前的桌子回答:<br></b><b> “桌子就是物质,桌子就是物质。”</b><b><br></b><b><br></b></h1><h1><b><br></b></h1><h1><b> 题外话:<br></b><b> 我们载波室,从来没有班长编制。但是在我们那个年代,新兵只要看到老兵,哪怕是比自己早一天入伍的,都得叫“班长”。只有这样,才显得对老兵的尊重。<br></b><b> 在部队,新兵对老兵,下级对上级,一直以第一次见面时的职务称呼,这样才突出亲切感。比如我的战友,比我入伍晚的,大部分都叫我李班长。在训练队培训过的,大部分都叫我李教员。到如今都六七十岁了,也有改叫“李哥、长兄”的,但大部分见面、在微信群里,还是老称呼为主。</b></h1><h1><b><br></b></h1><h1><b><br></b><b> 最后,大家又以热烈的掌声欢迎69载波室众多战友的教员、在68载波室送过800周、后来到军区通信部工作的李中杰战友讲话。 </b></h1> <h1><b><br></b></h1><h1><b><br></b></h1><h1><b> 李中杰战友讲完话后,他曾经的学生们簇拥着他以及其他五个教员合影。</b></h1> <h1><b>  前排右起六个教员分别是:<br></b><b>王连信:71年从开封入伍到69载波室;<br></b><b>李新长:70年从密县入伍到69载波室;<br></b><b>钱新常:70年从密县入伍到广水载波室;</b></h1><h1><b>李中杰:70年从密县入伍到68载波室;<br></b><b>陈松涛:70年从武汉入伍到68载波室;</b></h1><h1><b>马 福:70年从密县入伍到69载波室。</b><b><br></b><b><br></b></h1><h1><b> 69载波室战友的聚会,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曾经被誉为“麻大” — 麻城训练队部分师生的小型聚会。</b><b><br></b><b><br></b><b><br></b><b> 下午, 全体与会战友乘坐大巴车到新郑游览黄帝故里。</b></h1> <h1><b>  刚刚照完合影,发现还有几个腿脚比较慢的战友掉队了。赶紧招呼他们加快步伐,加入队伍,再来一张。</b></h1> <h1><b><br></b></h1><h1><b><br></b></h1><h1><b><br></b></h1><h1><b><br></b></h1><h1><b> 16日上午,大家乘坐大巴车到开封游览游览清明上河园、龙亭景观。中午品尝开封小吃“黄家小笼包子”。</b></h1> <h1><b>  开封游览合影留念。</b></h1> <h1><b>  借用其他战友聚会的大旗为背景来张合影。看看贾连长和王司药,比年轻人摆的造型还酷。</b><b><br></b><b><br></b></h1><h1><b><br></b></h1><h1><b><br></b></h1><h1><b> 71年从开封入伍的地缆连原电缆技师王官树战友,闻信赶来和大家相见。并和张保安、张向宇、张志恒三个战友当导游,中午就餐时给战友添加开封名吃品牌菜,给大家助兴,尽地主之谊。</b></h1> <h1><b><br></b></h1><h1><b><br></b></h1><h1><b> 从开封游览回到郑州后,70年从密县入伍后到长轩岭载波室,后来到总站司令部、通信部担任参谋,到二总站、通信训练大队担任主官的韩瑞卿战友,和李中杰战友两人一起宴请来郑州参加聚会的远方战友。</b></h1> <h1><b> 韩瑞卿、彭春燕二人举杯言欢。</b></h1> <h1><p><b>  韩瑞卿给老兵田亚莉添酒添福。</b><b><br></b><b><br></b></p><p><b><br></b></p><p><b><br></b></p><p><b> 联谊会到10月16日晚上,计划的议程结束。从16日晚上开始,到17日上午,大家怀着依依不舍的眷恋,踏上了回家的路程。</b><b><br></b><b><br></b><b> 侯卫国战友在北上的列车上,写下了激动的感言:<br></b><b> 踏上北去的列车,眼前闪过飞逝的村庄与城市。可头脑里仍然显现战友聚会的场景:那热烈的拥抱,那深情的倾吐和尽情的欢笑,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当年,好像这一切积攒了许久在这一刻瞬间都迸发了。回到家里战友们的音容笑藐仍在眼前浮现,面对四璧我感到有点寂莫和孤独。<br></b><b> 这是怎么了,心里总是涩涩的,仅仅是三天的变化。我反复地问自己,是什么?是战友情闹的。<br></b><b> 什是战友情?<br></b><b> 战友情不像现在的小青年们爱的天昏地暗、你死我活、捶胸顿足。<br></b><b> 真正的战友情是梦,睡也思念;<br></b><b> 真正的战友情是魂,嵌入心田;<br></b><b> 真正的战友情是金,沉沉甸甸;<br></b><b> 真正的战友情是缘,一世相牵;<br></b><b> 真正的战友情是路,越走越宽;<br></b><b> 真正的战友情是福,吉祥无边。<br></b><b> 明白了,于是我又进入69载波室微信群。今天虽然人各一方,但是群里还是那么热闹,就像昨天一起在郑州。是这个微信群把大家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在此要特别感谢李新长),所以我们大家要珍惜这个信息平台。要把这个平台建设成为一个:建康的、和谐的、共享的空间。因为这里寄托着我们大家的牵挂和关怀,寄托着我们大家的互邦互助,寄托着我们的战友情。希望战友没事常来这转转。</b></p><p><b><br></b><b> 这里想插入视频5、6《469载波室联谊会照片100幅相册一、二》</b></p><p><b> </b></p><p><b> 《美篇》只能加入本地视频5段,再加视频要转换为优酷视频,目前我还没有学会。战友们如果想观看这两段视频,可打开我的微信朋友圈观看。</b></p><p></p><p><b> 《通信兵故事》应该能添加。</b></p><b><p><b><br></b></p><p><b><br></b></p></b></h1><h1><b> 到10月17日晚,外地来郑参加聚会的战友都平安回到自己的家中,并在微信群里报了平安。给这次69载波室联谊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b><b><br></b><b> 不,不应该是句号,应该是逗号,分号。从此拉开了69载波室战友聚会的序幕。<br></b><b> 在用小年糕格式汇总的两集联谊会照片相册里可以看到,没有来郑的武汉战友,在武汉多次举行了不同形式的聚会,听参加郑州聚会回来的战友传达郑州聚会盛况,分享战友们相见的快乐。</b><b><br></b><b> 还有相册里没有记载的几次在这里简述一下。</b></h1><p></p><p><b><br></b></p><p><b><br></b></p><h1><b> 2016年12月12日,70年从密县入伍到69载波室的赵保安战友,在郑州参加了李中杰战友在宴请长话连一号台、69载波室战友的宴会。</b></h1><p></p> <h1><b><br></b></h1><h1><b><br></b></h1><h1><b> 2018年4月4日,70年从密县入伍到69载波室的姚黎明、于合旗战友、75年从原阳入伍到69载波室的张素芳,在新密赵寨参加了密县入伍的战友聚会。</b></h1> <h1><b>左起:刘中立(机关) 马福 申录芳 于合旗<br></b><b>申老官(司务长) 姚黎明 屈书振(供电站)</b></h1><h1><b>李新长 郑国强</b><b><br></b><b><br></b></h1><h1><b><br></b></h1><h1><b> 2018年4月6日,我和80年从许昌入伍到69载波室的王玉峰两人,陪同69年从开封入伍到69载波室的靳林娅战友、从郑州入伍先到69载波室、后到配线室的朱晓娟战友,到新密参加了以载波室战友为主的战友聚会。</b></h1> <h1><b> 朱晓娟(左)和靳林娅(右)</b></h1> <h1><b><br></b></h1><h1><b><br></b></h1><h1><b><br></b></h1><h1><b> 2019年4月2日,我和姚黎明、付家尊从郑州到新密参加了以载波室战友为主的战友聚会。</b></h1> <h1><b>前排左起:阎丙寅(发信连) 马福 姚黎明 </b></h1><h1><b> 申老官(司务长) 李新长 郑国强</b></h1><h1><b>后排左起:屈书振(供电站) 付家尊 于合旗</b></h1><h1><b> 申录芳 张书端(68载波室)</b><b><br></b><b><br><br></b><b><br></b><b> 2019年深秋,68年从安阳入伍先到68、后到69载波室的耿玉祥战友在73年从安阳入伍到69载波室的闫洁鸣战友陪同下到郑州参加了战友聚会。</b></h1> <h1><b>前排左起:张书端 吕炳坤 耿玉祥 申老官 王世信<br></b><b>后排左起:屈书振 徐文献 付家尊 申录芳 李新长<br></b><b> 刘中立 郑国强 闫洁鸣<br></b><b> 参加聚会其他战友介绍:<br></b><b> 张书端:</b></h1><h1><b> 70年从密县入伍到68载波室;<br></b><b> 吕炳坤:</b></h1><h1><b> 70年从密县入伍到麻城、沉湖机务站外线班;<br></b><b> 申老官:</b></h1><h1><b> 70年从密县入伍到运动连、后到地缆连任司务长;<br></b><b> 王世信:</b></h1><h1><b> 70年从密县入伍到总站机关、后到地缆连任副连长;<br></b><b> 屈书振:</b></h1><h1><b> 70年从密县入伍到供电站;<br></b><b> 徐文献:</b></h1><h1><b> 70年从密县入伍到68、合河载波室;<br></b><b> 付家尊:</b></h1><h1><b> 73年从滑县入伍到69载波室;<br></b><b> 申录芳、李新长、郑国强:</b></h1><h1><b> 70年从密县入伍到69载波室;<br></b><b> 刘中立:</b></h1><h1><b> 70年从密县入伍到麻城营司机班、总站机关小车班。</b><b><br></b><b><br><br><br></b><b> 五、六十岁、七十出头的年轻战友隔三差五的在聚会,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初期入伍到载波室,八十岁左右的老战友们也不甘落后,就把他们几次相聚留下珍贵的合影作为本文的结束。</b></h1> <h1><b>  2017年10月14日,韩国宗、刘绍武、赵恒金、常松梅、陈友云、付再秀等69载波室战友和原电话站教导员李道坪、司务长寇书增、李道坪的老伴吴才等在武汉聚会。</b></h1><div><b><br></b></div><div><b><br></b></div><div><b><br></b></div><div><b><br></b></div> <h1><b>  2017年11月10日,1958年12月从湖北远安入伍到69载波室的韩国宗(后左六)、从山东平度入伍到69载波室的王来泉(后左二)、1959年入伍到469载波室的刘绍武(后左一)、1960年从湖北沔阳入伍到69载波室的赵恒金(后左四)、1961年8月从武汉入伍到69载波室任的李重喜(后左五)、李彦珍(前左二)、付再秀(前左三)、常松梅(前左四)、陈友云(前左五)、吴木兰(前左六)等的战友,在中南花园饭店聚会。</b></h1><div><b><br></b></div><div><b><br></b></div><div><b><br></b></div> <h1><b>  2019年10月28日,韩国宗(后左六)召集王来泉(后左一)、刘绍武(后左五)、赵恒金(后左三)、李重喜(后左七)、吴木兰(前左三)、陈友云(前左四)、付再秀(前右一)等69载波室战友携老伴们在湖北省公安厅招待所聚会。</b></h1><div><b><br></b></div><div><b><br></b></div><div><b><br></b></div> <h1><b>  韩清林(左三)、赵恒金(左六)出席茶话会<br></b><b>重点介绍:<br></b><b> 韩清林:<br></b><b> 1956年1月从洛阳入伍到469载波室,历任值机员、技师、主任;参谋处参谋、副处长、司令部副参谋长、参谋长;总站副主任、主任、高级工程师等职;<br></b><b> 1963年3月12日荣获总参通信兵部司令部、政治部授予“值机员标兵”的光荣称号;<br></b><b> 从入伍到退休,一直没有离开过469载波室,一直领导着469载波室。见证了武汉军区时期469载波室三十年历史的全过程。</b><b><br></b><b> 赵恒金:<br></b><b> 1960年从湖北沔阳入伍,到汉口通校学习载波。毕业后到469载波室任技师、干事、副政委、政委、军分区政委等职。</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