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临沧——中国西南边垂一个低调而又充满激情富绕美丽的地方,天地山水之间蕴藏着远古诱人的密境,它低调到不知道自己美在那里,也不知道自己神密在什么地方。一公里之差以腾飞闻名于世的大理、丽江擦肩而过,在疫情得到控制的今天,我们相约在一起,踏入密境临沧,走进沧源,走进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翁丁村。</b></p> <p><b>路经小湾,小湾是澜沧江的流经之地,美丽小湾云雾缭绕似仙境一般,百米长河碧波荡漾。</b></p> <p><b>小湾大桥以桥分界,桥的后面是大理州南涧,桥前边是临沧市凤庆。</b></p><p><br></p> <p><b>小湾水电站是这次行程的一大亮点,电站建于大理州南涧与临沧市凤庆县交界的澜沧江中游河段,是澜沧江上的第三座梯级电站。建筑规模仅次于长江三峡电站工程,是世界300M级混泥土双曲拱坝,规模之大,施工难度及运用技术之多,均属世界之最,走过很多地方没想到在这里看到世界奇观。</b></p> <p><b>山的远处是滇红茶王之乡凤庆全景。</b></p> <p><b>提起临沧,人们想到的是凤庆滇红茶,而凤庆石安村是中国滇红第一村。安石村旧称安石铺,原是中原进入凤庆的重要关口驿道,是古时南茶马古道——顺宁道的必经之地。</b></p> <p><b>茶村体验制茶的全过程,亲手制作的茶叶,满满的成就感。</b></p> <p><b>凤庆文庙,俗称黉学,是孔子的纪念性建筑,县级保护单位,也是云南省现存第二大文庙,凤庆著名的名胜古迹,它把孔子的思想,千年的中国文化深深植根于祖国南疆的边域上。</b></p> <p><b>滇红愽物馆建于文庙广场之中,是凤庆茶文化对外的宣传窗口,展示了凤庆茶叶悠久的文化。</b></p> <p><b>博物馆展示和演绎着凤庆茶文化的发展史,陈列着各种茶农的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各式各样的茶器茶具。</b></p> <p><b>滇红博物馆景区一角。</b></p> <p><b>文笔塔建于光绪1884年,是凤庆著名景点之一。</b></p> <p><b>一寨观两国,远眺金三角,遥看公明山,可惜天空不做着美,一场大雨一堵雾墙遮挡了视线。</b></p> <p><b>云县八大碗,特色是火腿木瓜鸡。</b></p><p><b>一路上,看到的是山蛮叠翠,闻到的是茶叶飘香,座落在山间的乡村,被绿色的植被包裏着格外显眼,我们沿江边公路直下沧源。</b></p> <p><b>沧源俗称啊佤山区,佤族人别有风味的长桌宴,特色是手抓饭、手撕牛肉、烤鱼、烤肉,跑山鸡是少不了的,凉拌野菜,还有一碗绿油油清丝丝的苦菜汤,回味无穷。</b></p> <p><b>长桌宴上佤族民间歌手为宴席助兴,浑厚、粗犷、豪野的歌声在山庄回荡,歌声带着我们走进啊佤大山。</b></p> <p><b>艺术性地标的葫芦小镇,建筑以佤族风格为主,是佤族新米节、摸你黑狂欢节等庆祝活动地。</b></p> <p><b>小镇中立着一个大葫芦,古时候佤族人的神化传说,司岗里孕育了人类,人类诞生自司岗里,佤族语司岗里翻译过来就是葫芦。</b></p> <p><b>小镇佤族文化气息浓郁,酒店房间都用部落标注。</b></p> <p><b>旖旎风光,迷人的小镇。</b></p> <p><b>广允缅寺是汉族、佤族与傣族合建为一的寺庙,有点特别,建于清道光八年,距今大约170年,寺内的两具鼓,一具为佤族的木豉,一具为傣族的象脚豉。长老为我们简述寺庙的概况。</b></p> <p><b>到了临沧必到沧源,到了沧源必到翁丁村,中国最后保留完整的原始部落。</b></p> <p><b>村民用佤族进寨迎宾仪式,迎接来自各地的游客。场面古朴、威武壮观、庄严圣神,充分表现了佤族人民剽悍的气质和团结的精神,彰显着古老浓郁的佤族宗教文化风情。</b></p> <p><b>怀疑我们似走进了远古的翁丁村,进村道路两边的木栏上,挂着很多水牛头骷髅,牛头上还长着青苔,据说原来每个桩上挂的都是人头,猎人头祭祀习俗被废除后,才改成水牛头祭祀,数量之多让人心灵震撼又充满恐惧。</b></p> <p><b>牛是佤族人的吉祥物,佤族人的图腾,恐怖血腥的拉木鼓,是佤族人用镖牛祭祀仪式举行的宗教活动,仪式结束后,人们用牛头祀奉神灵,以求得庇佑和精神的依托。</b></p><p><b></b></p><p> </p><p> </p><p> </p> <p><b>还有人头供放点,佤族是一个较彪悍的民族,在上千年的历史期间曾猎取人头作为祭祀用品,这习俗即血腥又让人恐惧,一直沿袭到新中国成立,1958年这习俗才被废除。</b></p> <p><b>古朴寨门,门柱漆黑漆黑的,寨门顶上辅盖着席里蓑啰的茅草,门口可看见村内的景象。</b></p> <p><b>寨内凸凹不平的石头路,被车轮碾压深陷的泥土汪着浑浊不清的泥水。</b></p> <p><b>古树大树菠萝菠萝蜜,重点保护植物。</b></p> <p><b>佤王府,入内光线有点暗,进门有一佤族老人坐在火塘旁边,周围有几个小橙子,坐下后老人会尊敬的为你献上一碗热茶。</b></p> <p><b>现代佤王,威风凛凛,除了男佤王外,女佤王也诞生了,靓气十足蹬上了王位。</b></p> <p><b>寨内竹筒引水涓涓细流。</b></p> <p><b>保持完好的古木屋,是寨子里最高的建筑物,现在的观景楼,蹬上最高层可看到寨子的全景。</b></p> <p><b>原始部落的茅草屋,翁丁村人居住的地方。</b></p> <p><b>拉木鼓:佤族神秘的人神对话祭祀仪式,声势浩大、场面壮观,是整个村寨参与的盛大活动。</b></p> <p><b>拉木豉祀示仪式环节完毕,村民们用绳子拴住木鼓树,以拉木鼓歌为号子,号子声中把木鼓树拉往村寨桩广场。</b></p> <p><b>佤族人每建一个村寨都要在村中立一颗寨桩,寨桩广阔的场地是举行重大仪式活动的场所。</b></p> <p><b>木鼓树放置在寨桩下面,拉木鼓树仪式环节完毕,全寨子人欢歌笑语,载歌载舞热闹非凡。</b></p> <p><b>随着音乐节奏,越来越多的游客情不自禁加入到舞蹈的行列。</b></p> <p><b>穿着节日盛装的佤族妇女老人,手持世袭传统的烟邦,悠然自在地抽着烟,与广场周边的人一起观赏欢快的祭祀舞蹈。</b></p> <p><b>我们身置其境心灵很是振憾,这里历史不是用雕龙画柱楼阁亭台作为标记,而是在一山一木,一桥一河间,闪烁的岁月光华中。</b></p> <p><b>班洪村的大榕树,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我们十五个人才将它围抱起来,如今仍在刚劲挻拨屹立在这里,守着这沧海桑田的变幻的诺言。</b></p> <p><b>在大榕树的两边有两个碑,班洪抗英遗址及班洪抗英遗址碑。班洪村支书为我们讲述了震惊中外"班洪事件",这是中国南疆佤族人民团结御侮,爱国抗英斗争的历史大事件,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b></p> <p><b>在班洪村,还有一张享誉全国的名片,就是“班洪四大嫂”,在上世纪60年代,四大嫂响应毛主席的号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服务群众把“班洪饭店”办成“毛泽东思想宣传站”的先进事迹。</b></p> <p><b>下班坝村是这次行程新增的旅游景点,贺导为了把临沧展示给人们,苦费心思,联系了村长带我们游览了下班坝村。</b></p> <p><b>下班坝村座落于边中缅边境的啊佤山间,在政府的扶持下,村民乔迁新居,自来水都接到每一户村民家中,人们却仍然保持着用木板拍打洗衣的习俗。</b></p><p><br></p> <p><b>现在的下班坝村,坚持“班洪抗英”和“班洪四大嫂”的精神,改变着自己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搞起了乡村旅游。</b></p> <p><b>当我们蹬上高高的观景台,不但看到下班坝村的新面貌,还看到祖国幅原辽阔彊域、啊佤大山的云海,还有云海深处隔山遥望的缅甸。</b></p> <p><b>村里路边的大榕树,看似有些年代了,树枝撑开象一把大雨伞。</b></p> <p><b>村內专为景区修了吊桥,走在灌木丛生的吊桥上,苍天古树围裹着,天然的大氧吧中,一晃一摇淘醉啊!</b></p> <p><b>还修建了玻璃栈道,一会青山绿水,一会云雾缭绕,像是误入仙境,把个下班坝村新貌扬眉吐气展现在了中缅边界。</b></p> <p><b>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郎族、傣族自治县沙河乡的群山复地,隐藏着一个迷人的村落叫那京村,</b></p> <p><b>村民热情好客用傣族泼水的方式迎接我们进寨,</b></p> <p><b>美丽漂亮的傣族妹子,专门为我们表演了傣族舞,山为布景地为台,朴实又亲切。</b></p> <p><br></p><p><b>欢快的旋律喧染大家,跟随节奏跳起了傣族舞。</b></p> <p><b>那金村寨风景秀丽,竹影婆娑,在这里我们看到很多希奇植物,这串丰满的果实是我们厨房里常用的菜肴配料莎仁。</b></p> <p><b>沧源县以北勐来乡,因3500多年历史的古崖画而闻名。司岗里崖画谷,彩壁国画长廊,满谷都是风景,满谷都是迷。</b></p> <p><b>沧源崖壁画景区,壁画陡立成崖,是3000多年前佤族先民给人们留下的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刻录着古老大地的沧桑。</b></p> <p><b>活化石侏罗纪时期植物群林——董棕林,据说很早以前是恐龙懒以生存的地方,由于小行星碰撞地球恐龙逃出董棕林灭绝于世,董棕林却一直存活至今,真正是,董棕树林依然在,不见当年恐龙王。</b></p> <p><b>千米天然彩壁国画长廊,一幅天然美丽的山水画卷,壮观无比、巧夺天工、浑然天成,</b></p> <p><b>云县幸福镇田家园农家乐山庄,游玩做车了一整天,在这里得到调息。在山庄里所有一切都以热泉有关,吃的喝的都用热泉,就连鱼池里的鱼都是热泉养植。</b></p> <p><b>山庄小小泡脚池,虽不这么高大上,臭鸡蛋味浓烈,却人人喜欢,把脚往小脚池中一放,水龙头一开,热泉暧流从脚暧到顶,香汗淋漓舒服又自在。</b></p> <p><b>跳菜——南涧的文化名片,俗称“抬菜舞”。第一次看到,鲜新好奇!唉!真是孤陋寡闻,其实跳菜原始母系社会,盛行于唐朝民间,是南涧跳菜民族文化的源头。 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没想到今天在这里看到,大开眼界。</b></p> <p><b>以歌、舞、乐统一的方式抒发南涧彝族豪放的激情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b></p> <p><b>跟着跳菜老板学习跳菜舞步,乐趣多多。</b></p> <p><b>南涧饭庄是行程的最后一站,也是最后的一顿用餐,大家玩得很开心,吃的也很开心,一小点闲置时间也忘不了摸上一盤麻将。</b></p> <p><b>在南涧饭庄彜族热情跳莱的祝酒声中,我们结速了这次密境旅游的行程。临沧之旅让人感概的是,党和国家对疆域边民的扶持、关怀,疆域边民对党和国家的信任和爱戴,一路乡村文化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大山深处星罗棋布的农庄、茶庄无处不反应着祖国欣欣向荣,增增日上的景象。想知道临沧更多的秘境和乡情民俗就到临沧吧,那里还有好多的密境还没揭开呢。</b></p><p><b></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