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民建的往事(原创)

怡辰62573903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我与民建的往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郭文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一个未知的组织,因渊源接近了她。1956年父亲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以流动资金200元,固定资产1582元为股金,以一个小业主的身份与爷爷一起参加了公私合营。公私合营后,虽然作为私方人员进入国营企业,但由于父亲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清清白白,真诚担当,公方打破常规破格安排他为门市部主任。工作中他以夙兴夜寐和巧捷万端的勤奋和智慧,赢得了组织的信任和同志们的赞誉。在“三反”、“五反”、“四清”乃至“文革”等重大政治运动中,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政治上同党保持高度一致。同时,作为原工商业者和工商联成员,积极参加工商联及同业公会工作,得到党和所联系阶层的认可,1965年起连续被推举为本溪市第三、四、五、六届人大代表(文革期间人大被迫停止行使职权)。1979年文革结束后,父亲再次当选本溪市第八届人大代表。1980年1月父亲经民建两位老同志程仙舟和周永忠介绍参加了民建,此后多次以人大代表和民建会员的身份,通过市人大和民建组织的渠道积极向党和政府提出议案和建议,反映社情民意。其中《溪湖区道路改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的议案,引起时任市长连承智的重视并得到采纳。当时,我作为一个青年人,对民建从未知到初步了解是从父亲和父亲身边的民建会员身上开始的,应该说是一种渊源,也应该说是通过父亲的引领走进了民建组织。1985年时值27岁的我加入了中国民主建国会,当时是本溪民建会员中年龄最小的成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一个机缘,使我走进了这个世界。1993年1月,三十五岁的我,由于工作需要,调入了民建本溪市委机关工作,成为民主党派机关的一名普通干部。在当时民建本溪市委机关所在地是平山区胜利路27号,在一栋苏式建筑风格的二层小楼里,这个楼俗称中苏友谊馆。市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市委机关的所在地。这个办公楼在老百姓心里因牌子挂的非常多而倍感神秘。民建本溪市委员会成立于1961年1月,接受民建辽宁省委和中共本溪市委双重领导。是本溪市财政全额拨款单位。有编制九个,设一部一室,即组宣部、办公室两个科室。领导班子指数一正二副,规模15人。市委下设二级机构即专门工作委员会五个,即参政议政、咨询服务、“三胞”、妇女和老年委员会。另设有自收自支编制的劳动就业办公室。1992年底本溪民建有会员280人,主要分布在本溪四个区,本钢、北钢、市直地方企业和金融保险行业。以“五师”即经济师、会计师、统计师、工程师、律师等中、高级职称为主的经济界人士和有关专家学者组成。我虽然是这个组织的一员,进入这个机关工作,与我原来所在单位相比,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不同,接触和服务的阶层和对象不同,更新知识和适应环境及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但是,刚刚来到这个全新的环境没有考虑有多么复杂,只能是一点一点的摸索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一次交谈,一生受益。面对这一切全新的工作,的确要充分加强学习,开动脑筋,发挥自身潜能,但那是不够的。好在我的身边有两位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就是两个部门负责人。他们在每个工作环节和细节的把握上毫无保留的言传身教,给我以帮助和支撑,实在难能可贵。特别是与市委主委于老的一次交谈,引起我深入的思考。他谈到了政治把握,告诫的是必须坚持和接受党的领导;他说明了民建的职责,明确的是四项基本原则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工作方向;他强调的合作共事,是党领导下的政治协商,把握了一个正确目标。一席话,是传统,是传承,体现了多党合作的主旋律,昭示了民主协商的主线条。自始,我也看到了民建中央为政治协商出主意,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化建议写入宪法,参与国计民生制定方略调研成果丰硕;我也看到了辽宁民建发挥优势,工作务实,多年包揽省政协一号提案的突出业绩;我看到了本溪民建在于河清、刘守处、王佳才和郭永全等几代领导人的带领下,继承多党合作的优良传统,坚定的维护党的领导,正确把握时代脉搏,努力谏言献策的历史进程,事事关民生,件件于民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一次选择,获益终生。自1985年8月参加民建,特别是在二十五年民建专职工作过程中,在主要负责宣传工作的阶段里,努力担当作为,弘扬民建的光荣传统。在民建中央纪念民建成立五十周年征文活动中,根据民建市委原主委于河清的事迹起草的《党和民建培养我不断进步》征文荣获民建中央征文活动二等奖。在1995年赴山东民建各地市学习考察后,起草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学习体会性文章得到民建辽宁省委刊物《辽宁民建》采用。这些在当时应该说是本溪民建宣传报道工作历史上的大的突破。作为机关专职干部,二十五年间,有幸四次当选民建辽宁省代表大会代表,其中,2007年8月在民建辽宁省第七次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大会总监票人,无疑是组织的最大信任;有幸得到全市会员和领导的信任,当选了民建本溪市第九、第十两届民建市委委员,并被任命两届秘书长;更为荣幸的是作为在民建机关工作二十年以上的专职干部在2015年民建成立七十周年获得民建中央的表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一个组织,一个家。分担和奉献,是家庭成员的天职。1996年11月,本溪民建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选举民建本溪市第七届委员会。这是我来到民建机关第一次参与换届工作,着实体会到了民主党派换届和领导更迭的组织原则、程序和具体的工作方式、方法的严肃性,应该说是对我的一次组织培训和政治考验。为我主要参与组织完成此后的2001年、2006年、2011年和2017年的民建本溪市委四次换届工作奠定了基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承前启后,传承为大。2005年10月和2015年12月,主要参与了民建本溪市委为庆祝中国民主建国会成立六十周年暨民建本溪市委成立四十四周年和为庆祝民建成立七十周年暨本溪民建成立五十四周年编印《前进中的本溪民建》和《奋进中的十年》两部史料的组织编辑工作,感觉到了温故而知新和如数家珍的幸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一生无悔,感谢组织。时针跨进到了2020年,民建成立七十五周年在即,回顾和展望并行。我虽已退休年逾花甲,但记忆尚好,满满的回忆,满满的幸福。政治上得到极大信任,被安排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本溪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还兼任了市政协学习宣传和文史委员会副主任。同时受聘本溪市公安局特邀监督员、本溪市检察院特邀监督员。积极参与理论研究和调研活动,撰写理论文章、政协提案和社情民意得到了组织的重视。2000年和2015年两次被民建辽宁省委授予优秀会员称号。期间多次获得民建本溪市委优秀会员称号。也曾经先后荣获辽宁省统战系统宣传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和信息和社情民意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回顾总结起来,我认为我还是一个幸运儿。幸运来自于一次机缘,走进民建,幸运来自于一个选择,与民建同行。幸运更来自于矢志不渝的坚持和对民建的爱暨爱民建如家的情怀。得到的是满满的党和民建关怀。回顾过往民建七十五年岁月奔腾,阔步前行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新的航程无坚不摧。我祈盼国的顺遂,我热望家的增辉。我为复兴摇旗,我为圆梦助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