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沙家浜_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

黄河牧马人

<p>1939年5月,由叶飞率领的新四军六团以“江南抗日义勇军”的名义东进抗日,与常熟的地方抗日武装民抗、新六梯团会师,打击日伪势力和土匪武装,依靠水网湖荡密布、交通闭塞的自然条件开辟了以阳澄湖东唐市为中心的苏常太和澄锡虞抗日根据地。当年10月,江抗西移,仅留下警卫班、常备队数十人以及流动的后方医院和36个伤病员,后方医院在群众的掩护下不断转移,躲避敌人“扫荡”。11月,以夏光、刘飞等痊愈的伤病员为骨干,配合当地抗日武装,成立了江抗东路司令部(新江抗),组建了江抗东路指挥部特务连。沪剧《芦荡火种》与现代京剧《沙家浜》即取材于新江抗建立前后的那段史实。新江抗发展成一支拥有6个支队的抗日力量,巩固并发展了根据地。1940年4月,谭震林来到唐市领导中共苏南东路地区工作,发动群众开展“红五月”运动,建立县、区、乡、村各级政权机构和农民、职工、青年、少年抗日组织,横泾、唐市地区成为新江抗的后方基地。江抗成立一年内,组织参加大小战斗47次,击毙日军147人、伪军357人,打伤日军113人、伪军433人,生俘伪军298人。“皖南事变”后,新江抗恢复新四军番号,为新四军六师十八旅。1941年7月,日伪发动大规模“清乡”,中共领导的大部分武装撤离,根据地遭到重大破坏。留在当地的少数干部发动群众,组建武工队,坚持进行武装游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