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天说地之十三:俭与奢

剑客

<p>作者:</p><p> 剑客,生于困难时代,长在动乱时期,吃过糠,下过乡。“恢复高考”后,成为“新三届”中的一员。毕业后,先后供职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做综合调研工作,搞职业技能培训,干统战教育培训,历任副处长、处长、副主任、院长、党委书记等职。</p><p> 2018年退休,业余作家、客座教授、特邀研究员。先后出版诗歌散文集《情丝文韵》、杂文集《谈天说地》、诗集《低吟浅唱》、散文集《品读哈尔滨》《岁月无痕》、长篇报告文学《巴兰颂歌》《工作队在依兰》,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文集《调研思考实践》《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文萃》等。</p> <p> 俭与奢</p><p>&nbsp; 俭,是中华民族一贯倡导的美德,是党的优良传统。</p><p> 奢,是备受华夏子孙唾弃的恶习,被视为一种罪恶。</p><p> “俭,德之大也,侈,恶之大也。”古人对勤俭节约和铺张浪费有清醒的认识。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咏史》诗的开篇有两句流传至今、家喻户晓的名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p><p> 披览古今,掩卷长思,决定各色人等成败乃至国家兴亡的,就在“俭”与“奢”两个字。</p><p> 北宋的兴亡就是俭兴奢亡的典型。陈桥兵变,赵匡胤从一员武将登上皇帝宝座。多年流落江湖和长期从军,使宋太祖赵匡胤养成了俭朴的作风。当皇帝后,他没有大肆挥霍轻易到手的富贵,一直比较节俭。宫里悬挂的帘子,都是粗布所制;洗了多少次的旧衣服依然穿在身上。宋太祖坐的玉辂,是前朝皇帝用过的“二手车”。有一次,皇后问他:“皇上即位很长时间了,为什么不用黄金装饰一下轿子呢?这样出门也气派些啊。”宋太祖笑道:“别说用黄金装饰轿子,就是宫殿全都用黄金装饰,亦非难事。但是我当皇帝,是为天下的百姓保管钱财,岂能胡乱使用啊!古语说得好,以一人治天下,非以天下奉一人。当皇帝的如果只想把自己奉养好,那天下百姓靠什么生活呢?你们以后不要再这样说了。”宋太祖不仅自奉简约,而且严格要求子女。有一次,他的大女儿魏国公主进宫看望父母,穿着一件用翠色羽毛装饰的衣服。宋太祖看见,立即沉下脸,告诫她不要再穿。他说,不要小看一件衣服。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你一穿,周围的人就会认为很时尚,争相效仿,不但形成奢侈之风,而且杀鸟取毛,伤生害民。宋太祖还语重心长地说:“皇家的人,一举一动都不要忘了身份。你生长在富贵之家,已经很享福了,但千万别忘了惜福!”“享福”,享受幸福;“惜福”,珍惜幸福。只有珍惜幸福,不挥霍幸福、不透支幸福,才能更好地享受幸福。宋太祖的“惜福”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乔家大院第三代掌门人乔致庸曾亲拟对联刻在内宅门扉,告诫全家老小:“求名求利莫求人须求己,惜衣惜食非惜财缘惜福。”北宋立国167年,历9任皇帝,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简朴之世”,除了宋徽宗等个别皇帝之外,其他皇帝还是比较简朴的,这与宋太祖作为开国之君的率先垂范、特别是一系列制度保障有直接关系。</p><p> 北宋之兴,靠的是成由勤俭之定规;北宋之亡,则是基于败由奢侈之铁律。北宋的第八代皇帝宋徽宗上台后,开始几年还励精图治,不久就露出了骄奢淫逸的嘴脸。皇帝一动了贪图逸乐的念头,立即有一班溜须拍马之徒逢迎上来。首先就是蔡京、蔡攸父子。蔡京首先从理论入手,提出了“丰亨豫大”的口号,为宋徽宗奢靡挥霍张目。“丰”和“豫”都是《易经》中的卦名,“丰”意为富饶,“豫”意为安乐,古人常用来形容富足昌隆的盛世景象。蔡京还嫌不够,又根据《易经》中“丰亨,王假之”,“有大而能谦,必豫”等说法,拼凑成了“丰亨豫大”这个新的形容词,鼓动皇帝应当在富足繁荣的太平盛世及时享乐,不应效法前朝惜财省费、倡俭戒奢之陋举。有一次,宋徽宗大宴群臣,拿出玉盏、玉卮等贵重酒器说:朕欲用此吃酒,恐人说太奢华。蔡京振振有辞:“事苟当于理,多言不足畏也。陛下当享天下之奉,区区玉器,何足计哉!”蔡京还搬出《周礼》中的“唯王不会”,宣称君王的开销,自古以来就不受任何预算、审计的制约。蔡京的长子蔡攸,在鼓吹享乐哲学方面更是青出于蓝。他经常向宋徽宗宣扬:“所谓皇帝,当以四海为家,太平为娱。岁月能几何,岂可徒自劳苦!”这种腐朽堕落的人生观,宋徽宗听了声声入耳深信不疑,越发肆无忌惮地纵情声色骄奢淫逸。所有负担最终悉数压到百姓头上,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人民喊出“打破筒(童贯),泼了菜(蔡京),便是人间好世界”的呼声,强烈要求打倒宋徽宗腐败集团的统治。终于在两浙、黄淮等地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方腊、宋江起义。民众反抗严重动摇了北宋统治的根基,使北宋政权在金兵来侵时不堪一击,轰然覆亡。</p><p> 国外的例子也不胜枚举。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出差时,总是投宿比较便宜的旅馆。一个饭店经理认出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洛克菲勒之后,诧异地问道:“您的儿子总是下榻五星级宾馆,而您为什么住这么便宜的房间呢?”洛克菲勒听后微微一笑,风趣地说:“这没什么奇怪的,我儿子有一个富翁爸爸,而我却没有。”比尔·盖茨过去常吃快餐,他曾对某杂志社说:“要找人谈对快餐文化的深刻理解,你们找我就行了。”世界最富的投资商巴菲特开的是二手车,住的是普通房子,而非豪华宅第。也许有人认为这些富豪们是在造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行为确实值得赞赏。</p> <p> 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先贤们在“俭”与“奢”的问题上有许多的精辟论述。春秋时期孔子在称赞颜回安贫守俭时曾说:“一草食,一瓢饭。”意思是颜回只有一个盛食的器皿吃饭,只有一个瓢喝水。在指责子华奢侈豪华时则说:“乘肥马,衣径裘。”一褒一贬,意溢言表。墨子把奢侈看作是国家的“七患”之一,他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节约则昌,淫佚则亡。”白居易曾说“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朱柏庐撰有一幅对联“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潜夫写道“不择手段地追求高级物质生活的人,他的思想品德,必然是低级的。”爱默生称赞“节俭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卡尔说“小处不省钱袋空。”托·莫尔告诫人们“奢侈好像酒,既使人兴奋,又使人衰弱。”托里安诺指出“钱币是圆的,所以容易滚走。”</p><p> 有些谚语说的更为贴切,国人常说“精打细算,有吃有穿;大吃大喝,当屋卖锅。”“ 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节约好比燕衔泥,浪费好比河决堤。”瑞士人讲“奢侈乃德义之灭亡。” 古巴人说“奢侈是民族衰弱的起点。”英国人知道“节俭是致富的秘诀。”“节俭本身就是一宗财产。”希腊人认为“知足是天然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困。”</p><p> 历史走到今天,中央领导集体重申并力倡国人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这是对传统美德的弘扬,对沉疴陋习的鄙视,彰显出对国计民生之重视、对发展道路之清醒,此乃事业之大幸、民族之大幸。</p><p>&nbs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