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采石

禾言谢语

<p>钢城马鞍山,又称诗城,缘于李太白,遥想当年,青莲居士在此放歌: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如此广阔的意境,让人恍如置身其中。来到马鞍山,必到釆石矶,作为江南三矶之首,她突兀江中,绝壁临空,风光绮丽,引天下游人慕名沓来。 </p> <p>穿过釆石镇,一座小山映入眼睑,那就是翠螺山,海拔131米。已是早春时节,万物初苏,和风拂面,景区门前,游人如织。郭沬若题词的匾名,已走过了半个世纪的时光,依旧醒目。</p> <p>迈入正门,沿着左侧小道往前走,是一片大草坪,草还是一片枯黄,可孩子们不管,已在上面嬉闹打逗了,勤劳的人在草地上挑起了野菜,春天里处处都是风景,就在人们的笑脸上。 </p> <p>在一个可晃动的木索桥上,我也放肆了一回,似乎找到了几份童趣。继续前行,只见一排排池杉耸立水中,他们像并肩的战士,挺拔向上,与水面、木板相映成趣。</p> <p>釆石矶的核心部位是太白楼,也叫谪仙楼,前为楼,后为祠,木质结构,琉瓦铺设。这里有一排系列建筑,全是与诗仙有关,颇为壮观。里面雕刻着大师的名篇,也有仿制的当年场景,幽幽诗情,散于其中。登上太白楼,我也想抒发一下情怀,怎奈才情浅薄,无以诗表。李公应笑我,后生须努力。</p> <p>停停走走,一路都是精彩。万竹坞里听风语,诗径池畔闻梅香。在这样一座江南诗山,脚步所踏之处,仿佛处处可觅大师遗迹。从山腰到山巅,有滑车可行,但大多数游客依然步行攀越。 </p> <p>山路全是褐色的大青石,经过岁月的磨砺,青石已经坑坑凹凹,脚踩上去,有时还易打滑,这就要考验攀登者的意志了,好在山不高,不到半个时辰,也就到顶了。这里就是釆石矶的标志建筑三台阁所在之地。一座五层的仿古建筑,气势磅礴,傲视群楼。登上阁楼,俯观钢城,江水涛涛,东流无尽,白舸争流,浪击峭壁。如此佳境,难怪诗仙流连忘返,留下了泛舟赏月,又跳江捉月的美好神话。阁内木柱上刻的一首对联:放舟可掏江心月,倚阁欲扪天外星。 </p> <p>最后说一说采石的由来吧,原来这里曾金牛出没,古称牛渚。三国东吴赤乌年间,僧人挖井取水,得到一块五彩石,视为珍宝,取五彩之意,故取名"采石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