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作战环境的具体运用

姜发挥

<p>  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然而1840年以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整整100多年中,中国积贫积弱,经历了多次的外敌侵略。新中国成立之后,朝鲜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凭借着武力企图借朝鲜作为跳板入侵中国,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将翻身农民组织起来,以志愿军的名义入朝参战,用血肉之躯拒强敌于38度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彭德怀元帅曾经自豪的说:“朝鲜战争的胜利告诉我们,帝国主义靠架几门大炮在中国耀武扬威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p><p> 战争,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意志的考验。战争贩子将战争强加于中国人民头上,中国则必须亮剑。我们爱好和平,但不能畏惧战争,我们知道战争会阻碍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战争会有无数的生命牺牲。其实,回首战争,最后的胜利,还是要拼国家的意志和民族的意志。</p><p> 中国古代的巜孙子兵法》对战争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和论述。我们要取得胜利,一方面要有战胜敌人的意志和决心,同时,还要专心研究我方和敌方军事行动的规律。孙子潜心总结了古代战争中,黄帝战胜其他四个部落的一些经验,这些经验分别是从“山地战、水战、沼泽地战、平原战”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值得今天的我们进行分享。</p><p> </p> <p>  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惟亟去无留,若交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p><p> 《孙子兵法》行军篇的首篇。对这段文字进行译文,内容如下:</p><p> 孙子说:但凡驻扎军队和观察敌情等军事行动要注意几点:临近山地行军,要依着山谷前行;驻扎部队时,要选择高一点的有活力的地方;交战时敌方在高处,就不要仰攻,这些是山地战的作战原则。临近水的地方,应该要远离水进行驻扎;敌方军事渡河过来交战,不要在河中直接迎战,而是应该让敌方部队渡河到一半的时候进行攻击,这样对我方最有利;要想和敌交战,就不要在水边迎敌;要选择一块相对高的有活力的地方,不要直接在水流的下游迎战,这就是在水上作战的作战原则。遇到沼泽盐碱地,只有快速的离开这个地方,如果迫不得已在沼泽地之中交战,一定要靠近有水有草的地方,而且要背靠森林地段,这是沼泽地的作战原则。在平原地区驻扎军队,相对方便些,但是也要最好背靠高地,前面低一些后面高一些,这平原作战的原则。这里总共四个对我方有利的军事原则,就是黄帝当年之所以能够战胜其他四位部落首领的原因。</p> <p>  2500年过去了,战争的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四地”作战原则,似乎不能再直接应用于当今的战争,但是,这些原则,其内在的规律和精神实质却还依然闪耀着光芒。我们下一轮作战的地方会是哪里?</p><p> 有人说,下一轮作战的地方是在海上。海上作战,我们要选择优势是近海,一方面军队的补给相对方便,同时,我们可以在适当的距离范围内部署陆基导弹,射程要覆盖敌方舰队出沒的位置,有条件的最好能覆盖敌方舰队和机场的位置。一旦开战,打掉敌方的补给地。此外,我们凭借大陆优势,使用空军航空兵的支持,形成立体作战。若有延伸的登岛作战,要选择敌方不设防的位置,而且,最好敌方有生力量基本消耗殆尽时。海上作战,还需要潜艇和航母编队的配合,效果更佳。</p><p> 有人说下一轮作战在高原。高原作战,主要是陆战为主,故要选择较高的位置将进攻型重型武器按装好,对敌方可能进攻的位置和行动的路线提前进行预测,并进行模拟演练,一旦发生战争,即可转化为实战。高原地区,人少地广,可以适当布局,让敌方的机械化部队进入特定区域,然后,再实施地面和空中的双重攻击。</p><p> 有人说下一轮作战在沙漠、在太空、在网络空间。无论选择在哪里,我们都要提前准备,坚持让自己有利的条件和因素展现出来,让敌方的薄弱环节暴露出来。只要我们针对战场实际,研究其中的规律,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