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两代军人】,纪念20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第一辑)

两代军人

<p>[声明:本号所有文章、图片均为原创,任何平台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违法必究!鼓励原号转发群发,如有合作意向,请联系我们。]</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车辚辚,马啸啸,</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将士出征胆气豪。</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路岖更兼风吹雪,</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冰河犹砺剑与刀。</b></p><p><b style="font-size: 15px;"> </b></p><p><b style="font-size: 15px;"> 犹如一幅《出征图》,画面悲怆而壮丽: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军五万余将士跨过风雪鸭绿江开赴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b></p><p><b style="font-size: 15px;"> 20军仓促入朝。1950年11月3日,20军奉9兵团命令“立即开抵吉林梅河口地区集结,进行短期整补后入朝作战”。4日零时,20军自山东姚村、曲阜、兖州、邹县登上火车,按59师、58师、60师、军直、89师序列北上。根本就无暇“整补”。11月7日,59师车运过江率先抵达朝鲜江界,拉开了20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大幕。</b></p><p><b style="font-size: 15px;">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20军参加了第二次、第五次战役,创造了“围歼德莱斯代尔特遣队”、“突破昭阳江”、“穿插五马峙”、“华川阻击战”等战争奇迹,涌现出杨根思、胡乾秀、卜广德、余新发、王兴记、张益仁、毛张苗、沈树根等一大批战斗英雄(模范)与革命烈士。</b></p><p><b style="font-size: 15px;"> 70年,硝烟虽已散去,然而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b></p><p><b style="font-size: 15px;"> 今天,在中华民族强国强军的道路上,回首70年前那场立国之战,缅怀前辈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重塑不屈不挠、英勇顽强、勇于牺牲、敢于胜利的民族精神,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b></p><p><b style="font-size: 15px;"> 我们热爱和平,但我们无惧战争。</b></p><p><b style="font-size: 15px;">谨以此篇:</b></p><p><b style="font-size: 15px;">纪念20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b></p><p><b style="font-size: 15px;">向20军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的先烈们致敬!</b></p><p><b style="font-size: 15px;">向20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前辈们致敬!</b></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阅读索引</b></p><p>A</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b></p><p>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20军副军长(代军长)廖政国</b></p><p>C</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60师参谋长蔡群帆</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医务工作者、二级模范车书琴</b></p><p>D</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59师师长戴克林</b></p><p>H</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58师师长黄朝天</b></p><p>M</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178团5连连长、一级战斗英雄毛张苗</b></p><p>S</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179团8连3排长、鹫峰阻击英雄沈树根</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175团政委沈云章</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179团8连指导员孙夫章</b></p><p>T</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178团2营营长陶妙根(烈士)</b></p><p>Y</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20军司令部队列科长杨明德</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179团1营副教导员杨石毅</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20军后勤部部长喻求清(烈士)</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60师文工团叶茵</b></p><p>Z</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179团团长张季伦</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178团1营机炮连指导员张钦寿</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178团火箭筒连连长、一级模范张益仁</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20军政治部干部科长周士标</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177团2营副营长、二级战斗英雄周文江</b></p><p><br></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座永远闪烁革命理想与英雄主义光辉的丰碑——特级英雄杨根思</b></p> <p>  杨根思,江苏泰兴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1944年2月参加新四军,194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中,杨根思荣获“爆破大王”、“华东一级人民英雄”、“华东三级人民英雄”等光荣称号。1950年10月,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11月,时任58师172团1营3连连长参加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英勇牺牲。战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他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1951年5月9日,志愿军总部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特级英雄”称号,1951年12月11日,命名其生前所在连为“杨根思连”。</p><p>&nbsp; 1950年11月29日,第二次战役长津湖之战,被围在下碣隅里的美军向南攻击,配合北攻的美军,企图打通古土里的通道。杨根思奉命率所部3排坚守位于下碣隅里东南的1071.1高地及东南的小高岭。美军在飞机、火炮的掩护下,抢夺高地,炸弹、&nbsp;炮弹、燃烧弹疯狂倾泻,阵地上硝烟弥漫。杨根思沉着指挥,英勇作战,连续打退数倍于已的美军八次进攻。战至上午10时,弹药耗尽,他带领战士们用刺刀、枪托、铁锹、石块与美军拼杀,最后全排仅剩他和两名伤员。在这紧要关头,面对蜂拥而至的美军,杨根思抱起仅有的一个炸药包,拉燃导火索,纵身冲进敌群。</p><p> 杨根思以年轻的生命和满腔的热血谱写了一曲革命英雄主义的赞歌。</p><p>&nbsp;</p><p><b style="font-size: 15px;"> 在革命战士面前,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杨根思</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天神突降出奇兵 &nbsp;集中优势定胜局</b></p><p><b style="font-size: 15px;">——记廖政国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的指挥艺术</b></p><p><br></p><p> 抗美援朝五次战役中,20军有两个堪称经典的战例:第二阶段的五马峙穿插运动战与第三阶段的华川阻击战。创造经典的核心人物正是“独臂将军”廖政国——20军副军长(代军长)。</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独臂将军”廖政国在朝鲜战场</b></p> <p>  五次战役第二阶段20军作战任务:从麟蹄至九万里正面突破昭阳江,向富坪里、美山里实施突击,割断韩军第7、9师联系,抢占五马峙要点,切断敌人退路,协同朝鲜人民军完成合围,歼灭县里、龙浦地区之敌。</p><p> 久经沙场的廖政国副军长深知,此次作战的关键也是最艰巨的任务,就是从韩军7、9师防线中间大胆穿插,飞兵奇袭五马峙。这无疑是一枚奇子,同时也是险棋。得,能够达成整个东线战场的战役目标;失,则形成“赶鸭子”局面,前功尽弃。这着棋决不能闪失,否则将影响整个战役。</p> <p>  思谋良久,廖副军长决定把这个任务交给60师。第一阶段60师突破荷吾舰、穿插道马峙的任务完成得不错,已经有了穿插作战的经验。廖副军长亲自给60师彭飞师长打电话布置,晓以利害。他知道彭飞指挥作战相当机智。彭飞告诉他,这次作战由178团担任主攻前卫团,2营为尖刀突击部队。</p><p> 接下来排兵布阵。20军整个进攻面为16公里,廖副军长在兰田里至九万里4公里正面集中了8个团的兵力,仅以174团在12 公里正面实施宽大积极的攻势防御。在九万里、富坪里 60师2公里的实破地段,廖副军长把上级配属的炮兵第26团、第11团(2个营)、第17团(1个营)和第二梯队 59师的炮兵,加上60师自己的炮兵,都集中使用在这个方向。</p><p> 集中兵力、火力于主要方向,充分体现了廖副军长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深刻理解和自觉运用,也是他军事指挥才能的精髓所在。</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代军长廖政国(前排右一)与军参谋长俞炳辉(前排右二)、58师师长黄朝天(前排右三)等,视察朝鲜元山外围阵地工事的构筑</b></p> <p>  1951年5月16日,廖副军长根据60师的建议报请兵团同意,于16时半(比原定时间提前一个小时)发起总攻。</p><p> 开始炮兵火力射击,当时在20军正面昭阳江南岸九万里、富坪里一线是韩军第7师的防线,几个高地突然遭到我军猛烈的炮火射击,阵地被完全摧毁。据韩国防部《战争史》记载,我军这次炮击“前所未有的猛烈而准确”、“终使第5、8两个团各营指挥系统失灵。”</p><p> 主攻方向60师两个团的突击连仅用九分钟,就徒涉越过昭阳江,18 时半全部占领南岸敌人的前沿阵地。左翼58师主攻第173团也在19时突过昭阳江。部队进展顺利。军指挥所里,廖副军长不时地在地图上亲自标注战况发展轨迹。不过他最关切的还是60师的进展。</p><p> 接到60师彭飞师长打来的电话,廖副军长指示下一步要按预定计划行动,尖刀部队直插敌人纵深,动作要勇猛。和58师黄朝天师长通电话时,他特地指出,要173团注意歼灭半场里附近的敌人后,直插龙浦。那天,他对174团也十分赞扬,他说部队就应当这样机动行事。</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廖政国与朝鲜人民军在一起</b></p> <p>  60师178团突击2营途中发生一系列变故,险象环生。最终由后卫5连改为尖刀连,在毛张苗连长率领下,沿途经过大小十几次战斗,在拂晓时抢占了五马峙。当这个消息传到军指挥所时,廖副军长大大地吐了口气。5连在五马峙拦住了敌人逃跑的先头部队,缴获了汽车60余辆,榴弹炮3门,抓了几十名俘虏,其中还有3个美国顾问。随即,廖副军长要朱锦辉科长起草一份电报,命令178团巩固已有阵地,密切监视敌人行动,随时准备击退北、南两个方向敌人的反扑。</p><p> 20军第178团5连抢占五马峙要点,令当面之敌十分惊恐。韩国防部《战争史》里,有一段很“生动”的纪实:第3军团军团长刘载兴少将(县里、龙浦地区的几个师都归属他这个军团建制)“得知五马峙被敌占的报告,不禁大惊失色。……敌 人在23时至零时之间突破第7师防线(指我第60、58师突 破昭阳江),怎能在夜间3、4小时内及地形不熟的情况下冲到五马峙?”这说明在我军攻势下,韩军整个指挥系统陷入一片混乱。</p><p> 五马峙是韩军第3军团补给线上的要点,从县里向南的公路到这里要绕几个弯道。因此,刘载兴认为“五马峙是军团最关心的焦点。”在他得知美军第10军团右翼第7师 (归美第10军团指挥)防线被突破时,立即投入了军团的预备队,在亭子里、直洞一线仓促构筑阵地,但是这个预备队都被178团尖刀连所击溃。</p> <p><b style="font-size: 15px;">在五马峙被击毙的韩军精锐“白骨团”军官和被俘的美军官兵(照片提供:李黎)</b></p> <p>  20军及时抢占了五马峙,县里、龙浦的敌人就开始动摇。韩军第9师师长崔锡准将和第3师师长金钟五准将,得不到军团支援,两人临时商量派出第18团 和第30团投入战斗,“想杀出一条出路”。“原想属第一流的被誉为‘白骨团’的第18团参战,整个撤退也许不会出现危险”(引自韩国防部《战争史》)。但是他们怎能想到,这两个团在龙浦附近,正遇到58师的猛攻,“枪炮声地动山摇,而且越来越接近,炮弹集中落在摆开长蛇阵的龙浦、县里之间公路两侧。……在战况不明的夜暗中,部队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 因此在没有接到任何命令的情况下,出现擅自破坏火炮车辆等妄动现象,导致了无秩序的溃退到芳台山的结果。”(引自韩国防部《战争史》)。</p><p> 龙浦拦击敌人,58师战果颇丰,除了俘虏数百名敌人之外,缴获汽车坦克200多辆,美式榴弹炮17门。</p><p> 敌人除了逃过内麟川的以外,在芳台山区还有相当数量残余分散隐匿。廖副军长立即作出新的部署,要各师派出部队投入捜山围剿,以主亿峰、芳台山为目标,一直到6月21日,捜山部队又俘敌一千余名,整个战役(第二阶段)20军毙伤俘敌近四千名,南朝鲜第3、 9两师基本上已溃不成军。</p><p>这真是:</p><p><b style="font-size: 15px;">昭阳江畔挽雕弓,勒马用兵笑谈中。</b></p><p><b style="font-size: 15px;">一把尖刀楔战阵,三千奇旅夺要冲。</b></p><p><b style="font-size: 15px;">骡蹄踏水溅欢笑,炮火连天丧敌魂。</b></p><p><b style="font-size: 15px;">重读军史论往事:将军独臂最英雄!</b></p><p> (供稿:廖颖)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廖政国任上海警备区司令时全家照</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以下按姓氏打头拼音字母排序)</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蔡群帆:从冰雪长津湖到奇袭五马峙</b></p><p> 1950年11月9日,20军60师奔赴朝鲜参战。我们从解除攻台任务到出国作战,前后不到两个月,又是在火车上传来“立即入朝参战”的命令,没有到预定地点换装,就直达通化。</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蔡群帆(右)在朝鲜</b></p> <p>  入朝前夕,60师领导干部变动,新来的师长彭飞、政委杨家保、副师长陈裕才,是在行动中到任的。他们对师的情况一点不了解,要求蔡群帆参谋长和我两人多负责任。浙东纵队老战士蔡群帆是一位杰出的指挥员,出色的参谋人才和优秀的政治工作者。</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蔡群帆(左二)与朝鲜人民军指挥员合影</b></p> <p>  入朝第一仗,是第二次战役东线战场长津湖、黄草岭一带。此地为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高山峻岭,白雪皑皑,长津湖已封冻。道路狭小,村落稀少,火炮无法带,汽车开不动。部队未发冬衣,粮食运不上。出国作战言语不通,向导找不到,敌情难侦察,看着地图摸方向。加上沿途美机狂轰滥炸,部队走路吃饭行军宿营防冻等一连串的新问题和重重困难摆在面前。蔡参谋长身上的担子特别重。他沉着冷静想尽办法一一妥善地加以处置。部队学习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精神,艰苦奋斗,克服困难,保持了旺盛的士气和战斗力,顺利地投入了战斗。</p> <p>  一上阵就是硬怼美军陆战一师。178团越过长津湖控制美军古土水据点两侧的山头。11月28日,古土水美军陆战一师在飞机坦克大炮轰击下猛攻178团阵地,遭到顽强抗击,激战一天,美军退回。29日上午,美军四次进攻均被我击退。下午美陆战一师一个团和韩军一部用飞机坦克开路乘运兵车沿公路猛冲前进,向北增援下碣隅里。在乾磁开地段遭到我英勇的179团奋勇抗击,开路坦克被堵住。团长张季伦、政委张浪抓住时机,展开猛烈反击,敌人被迫跳下汽车,龟缩在我包围圈内。经过激烈的战斗,夜里我军利用美俘喊话,在强大政治攻势和军事打击下,迫使敌人投降。计俘美军中校副团长以下240人,缴获坦克和汽车共78辆并武器弹药一部。60师抗美援朝,首战告捷,立下出国作战第一功。</p> <p>  蔡群帆及时总结这次战斗经验,认为美军作战依赖大量坦克,我军用炸药包是无法对付。他和一些干部从缴获的美军武器中,发现九○火箭筒和反坦克枪榴弹,立即通知部队搜集起来。全师组织了一个反坦克集训队,研究和训练使用这种武器。各连配起了反坦克手。全师还掀起了打坦克立功运动的热潮。人人争当打坦克英雄。在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江口洞出击中,60师一举击毁美军18辆坦克,还涌现出1人击毁美军3辆坦克的英雄潘泽民。</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蔡群帆与妻子苏菲</b></p> <p>  1951年5月16日,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9兵团把主攻任务交给20军,20军首长考虑后把任务交给60师。此战要求,首先突破韩5师防御阵地,向敌人纵深穿插,把韩7师和韩9师的防御阵地割裂,拂晓前抢占五马峙,切断县里韩3师、9师的退路而后围歼之。</p><p> 这是关系战役全局的主攻任务,十分艰巨。师长、政委担心完不成任务,征求我和蔡参谋长的意见。我和蔡参谋长一致认为,任务再艰巨,风险再大我们必须坚决承担。相信60师的干部战士有勇气战胜种种困难,完成这一光荣任务。</p> <p>  蔡群帆参谋长立即进行具体部署和组织准备工作,我和师长到178团进行动员和具体指导。为了争取时间,把突破敌人主要防御的昭阳江的攻击时间,提前一小时,白天进攻,出敌不意。178团3营和180团在九万里、富坪里段,十分钟内就突过了昭阳江,一举突破敌人主要防御阵地,迅速插向富坪里,勇猛地攻下阴阳里以北一线的600米与704米高地敌人坚固支撑点,保障后续部队过江。蔡群帆参谋长和我立即随同前卫团,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轰击突过了昭阳江,掌握和指挥部队的战斗.</p> <p>  担任穿插任务的是178团2营。营长陶妙根,政教杨家骏都是解放战争中的英雄模范,决心坚强,机智勇敢,指挥沉着。担任尖兵连的6连攻下敌人阵地,追击敌人走错方向。营长立即调4连一面战斗一面穿插前进。4连冲垮所峙里敌人一个营的阻击后,在尾追敌人时又走错了方向。营长、政教果断地命令5连为尖兵连,向敌人纵深猛插。5连连长毛张苗勇猛机智,迅速把固守727高地的敌人击溃,又勇猛地攻下亭子里敌炮兵阵地。在直洞以北高地上发现敌人筑成坚固的野战工事,尖兵班机智地偷摸上去,突然袭击,占领了敌前沿阵地,又坚决击退敌人数次猛攻。连长指挥全连从两侧包抄过去,敌不支溃退。毛张苗连长发现敌溃逃方向与我前进目标一致,指挥全连跟踪猛追,一面追击一面将缴获的武装弹药口粮补充连队,俘虏交饮事班看管。6时左右抵达五马峙,发现公路两侧高地有敌人固守阵地。尖兵排猛冲上去,打得敌人昏头转向,迅速占领了高地。这时山下公路上有敌人坦克汽车向南逃,毛连长率3排冲向公路,堵住敌坦克汽车的去路,敌人慌作一团,跳出汽车向山沟乱窜。5连抓到3个美军顾问和12个伪军官,缴获坦克2辆、榴弹炮3门、汽车60余辆。控制了五马峙、美山里要点,切断了县里敌人的退路,完成了战役的主攻任务。</p><p>178团2营在穿插突击中进行大小战斗13次,俘敌千余人。军部评价“60师在两次穿插作战中,以勇猛机智的战斗作风,出色地完成了作战任务,尤以战役第二阶段,一夜之间深入敌人纵深30余公里,击破沿途阻拦和防御要点,按时抢占五马峙合围要点,切断了县里敌人的退路,打乱了韩军第二军团的指挥系统,对歼灭县里地区之敌起了重大的作用。这是此次战役中获得胜利的关键。”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联合指挥部还发了电报通报表扬。</p> <p>  蔡群帆和我都为胜利完成这一艰巨任务而高兴和自豪。浙东人民的子弟兵60师,在抗美援朝中,圆满完成战斗任务,打得很出色,取得了重大胜利,涌现出许多英雄,发扬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创立了国际功勋。这也是浙江人民的光荣。</p><p>(选自徐放《往事回忆》,作者时任60师政治部主任,丁芃供稿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蔡群帆全家合影</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车书琴和她所在的医疗队</b></p><p> 车书琴,1929年出生,山东省荣成市俚岛镇金角口村人,本名车逸英,为纪念抗日烈士刘书琴,改名为车书琴。194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4月,刚满18岁参加解放军华野一纵,任卫生员。1950年11月参加抗美援朝。</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一纵医疗队部分战友</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1948年春于山东,左二车书琴)</b></p> <p>  作为20军后勤一名优秀医务工作者,在二次战役长津湖之战中,车书琴和她所在的医疗队在黄草岭南的战地救护所收容了一百多名伤病员。他们把被子、大衣给伤员盖,自己却忍受极度严寒。冰天雪地里,车书琴带头敲开河面厚厚的冰层,在刺骨的冰水中洗绷带和战士的血衣。她还带着两个小战士从前线把伤员抬到救护所,踏着冰雪穿越山林,从早晨三点到夜间十点,共收容集中十八位伤员。</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参加全国群英大会的部分女代表合影</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三排左一:车书琴;前排右一:郝建秀)</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1951年出席全国群英大会介绍事迹</b></p> <p>  1951年6月,部队参加华川阻击战。车书琴与22名战友奉命到特务团开展战地救护。救护所离前沿很近,经常受到敌机、炮火的袭击。这天,车书琴到山沟里为伤员洗绷带和衣服,突然看见敌机飞来,情况不好,她扔下洗了一半的东西急忙往回跑。一颗炸弹落在不远处,气浪把她掀到在地。为了伤员的安危,她不顾一切地爬起来冲向救护所。二号病室冒起浓烟,车书琴一面指挥战友分头抢救伤员,一面奋不顾身带头冲进去,背起一个重伤员就跑。刚安置完二号病室的伤员,三号病室又遭到敌机轰炸。她和战友冒着敌机扫射轰炸,一次次冲进去把伤员转移到安全位置。</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左起:徐文斌(二级英雄)、车书琴(二级模范)、周文江(二级英雄)</b></p> <p>  车书琴和她的战友们,不仅是医务人员,也是炊事员、担架员、运输员、工兵……他们抬担架抢运过伤员、挖过防空洞隐藏伤员、研究改进换药架和八字形漏管提高工作效率、用祖国人民慰问的罐头牛肉拌上野菜“包饺子”给伤员改善伙食。在他们精心治疗和照护下,许多伤员伤愈重返前线,或转送后方医院。</p><p> 1951年9月,车书琴当选为全军“二级工作模范”,并作为20军英模代表出席在北京的国庆庆典活动,代表志愿军向毛主席和其他国家领导人敬酒。(项阳供稿)</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车书琴向毛主席敬酒的珍贵照片</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文革中被红卫兵拿走</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只留下当时纪录照片的一段文字</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车书琴全家合影(|974年)</b></p><p><br></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苦战死鹰岭 &nbsp;浴血长津湖</b></p><p><b style="font-size: 15px;">——记戴克林将军在二次战役中</b></p><p><br></p><p> 1950年11月7日,59师作为20军第一梯队首先进入朝鲜江界,随后立即奔赴二次战役东线即设战场——长津湖。</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第20军59师师长戴克林</b></p><p><br></p> <p>  前进路上遇到牙得岭挡道。牙得岭海拔2125米,积雪深厚,悬崖削壁,坡度又陡,原来地图上是条路,实地一看,已改成运输矿石的小铁轨。戴克林师长指示侦察科长戴焕琪带侦察排侦察沿途道路情况,一天未见报吿,以为路线没问题,就按计划出发。这时,前卫团报告:牙得岭没有路。 戴师长又交待作战科长立即前去查明情况,确实无路可通。他便亲自赶到前卫团,仔细査看地图却是旧的,请来朝鲜“阿巴基”(老大爷)一了解原来是日本人开采矿石专运的小铁路,山顶上建有电站,用电缆牵引火车上下,这里高山重叠,悬崖密林,没有别的路。戴师长边听边静静思考,又指着地图说:“绕道要兜很大圈子。任务紧迫,不能耽误时间。”他果断下令:除炮团及师后勤大车设法绕道外,其他都在这里翻越牙得岭,爬也要爬过去。部队开始行动,这时,漫天飞雪,道路冰冻泞滑,指战员戴的大沿帽,穿着解放鞋,服装单薄,忍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大背着枪,手攀脚踩枕木,像爬云梯那样一格一格的向上爬。驮架由几个人轮换扛上去,骡马由前面人拉,后面人推,沿枕木一档—档向上牵。12日,旭日初升,部队终于在戴师长的坚强决心和亲自指挥下,排除万难,翻过了牙得岭,在规定时间内到达预定地域展开。</p> <p>  59师奉命对美陆战一师实施分割包围,切断柳潭里与下碣隅里敌人的联系,既要阻敌向东逃跑,又要阻敌向西援救。戴师长根据任务和地形特点,认为柳潭里直通下碣隅里的公路必经西兴里、死鹰岭这一要点,而公路两侧高地又是死鹰岭这个“钉子"的屏障,极为重要。于是,他下令第175团攻占1542高地、1581高地及 1419・2高地;第176团接替友邻第42军部分防御阵地,并攻占1408、1229.1高地,协同友邻第267团阻击美军第七团进犯,并掩护友邻第27军进入集结地域;第177团攻占新兴里、死鹰岭、西兴里等地。</p><p> 死鹰岭海拔1519米,雄踞于丛山之中,杉柏参天,积雪深过膝盖,一条公路沿山麓蜿蜒北去柳潭里、下碣隅里。我攻击部队激战竟夜,次日凌晨攻占主峰,歼美陆战一师第7团2营一部,迫使残敌猬集于死鹰岭西北山背待援。攻击1419.2高地和西兴里的部队,反复与敌争夺,白天敌占,夜晚部队反击夺回,打得十分激烈。死鹰岭阵地敌人疯狂炮击,平均每平方米落弹两发。攻击部队指战员英勇战斗,阵地始终在我手中。第176团在丰流里地区完成掩护友邻展开任务归建,戴师长即指挥该团,接替175团部分阵地,使175团集中兵力加强主阵地。至此,59师控制了囦水里至西兴里公路两侧主要高地,隔断了美陆战一师各部队之间的联系。</p> <p>  11月28日,敌为打破被我分割、包围的不利局面,企图构通柳潭里与下碣隅里之间的联系,并接应被我困于死鹰岭西北山背残部,柳潭里、囦水里的美军,在飞机和地面炮火 掩护下,连续四次攻击1419. 2等阵地;下碣隅里的美军以坦克为前导,也连续十一次攻击我西兴里阵地。东、西敌人同时发起攻击,战斗十分激烈。戴师长指挥各团不断调整部署,加强主阵地的兵力,以短促反击、反冲击,与敌展开争夺战,先后击退敌十余次攻击,击毁敌坦克、装甲车四柄,大量杀伤敌人,迫使敌弃尸退回。</p><p> 29日,囦水里敌人在飞机和地面炮火掩护下,在坦克直接支援下,又兵分两路攻击我175团扼守的1542高地和1419.2高地。团首长接师长指示,立即派2营冒着风雪严褰,连夜反扑上去。部队沿山沟摸到1419.2山腰,听到呼噜呼噜打呼声,却看不到人,当脚踩到美军睡袋美军乱叫乱滚时,才知缩在野鸭绒制的北极袋里是敌人。战士们用剌刀猛捅,2营乘机占领了1419. 2高地。第四天,敌人又猛攻1542高地,1营机智地利用四个山包的地形,组成交叉火力网,当敌靠近时,突然猛烈一齐开火,密集扫射,敌人伤亡惨重,狠狈逃回囦水里。师长在电话里表扬了1营打得机智打得顽强打得好,鼓励1营再接再厉,严阵以待。</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戴克林将军在朝鲜战场</b></p> <p>  死鹰岭山背残敌,在敌援兵策应下,分三路猛攻主峰。177团2营在冰天雪地里以冻地蛋充饥,苦战七天七夜,尽管敌人倾泻成吨钢铁,花了伤亡二百多人的代价,仍然寸步难行。5连连长王龙保挥舞着卜壳枪,一身雪花冰块,满脸热气热汗,高声对战士讲:我连是大功连,遵照师长的指示,一定要把这个连带成象猛虎一样!我在国内解放战争中拿 到三级英雄奖章,这次要争取再拿光荣奖章!他的话有力地鼓舞了连队,阵地上响起了 “打好出国第一仗,为祖国争光,为毛主席争光”的口号声。他们斗志昂扬,.一次又一次地击退敌人的反扑,贏得了时间,保障友邻部队痛歼敌人。</p><p> 12月1日,柳潭里、囦水里敌人集中全力向南突围,发起连续冲击,于16时占1419.2高地。戴师长得悉这一情况后,命令该团一个营和176团一个连投入反击,经激烈反复争夺,于2日凌晨将阵地夺回。同时,戴师长又指挥第177团坚持西兴里战斗。守备西兴里的英雄战士作了响亮的回答:西兴里是“钉子”,是“门户”,我们一步也不离开,要在每寸土地、每块岩石上,与敌人血战。柳潭里、困水里敌人在五十余架飞机轮番掩护下,由坦克先头开路,倾巢出动,拼命突围,猛攻1419.2高地。我顽强抗击,给敌以重大杀伤,但终因力量悬殊,守卫部队全部壮烈牺牲,与阵地共存亡。敌得手后,迅速兵分几路迂回德洞山,突破新兴里,与死鹰岭山背残敌会合。3日,敌大量飞机狂轰滥炸我死鹰岭阵地,烟雾弥漫,敌步兵由坦克开道轮番冲击,坚守死鹰岭主峰的部队奋勇抗击,打垮敌人八次冲击。我阵地上尚有六十多人,但都冻在深雪里,脚动弹不得,只能用嘴咬开手榴弹盖子,把手榴弹投向敌人,弹片虽有炸伤作用,却不能阻挡大股敌人的突围行动了。同志们含着泪水,眼睁睁望着敌人丢弃重装备,沿着死鹰岭山下公路向东逃跑。师首长立即组织机关人员上死鹰岭,把冻坏的战士和伤员一个个背回。我们的部队打得多么英勇顽强呀!</p> <p>  长津湖战役的胜利,打击了美军陆战第一师的疯狂气焰,有力配合了西线战场的作战,共同把敌人打回“三八线”以南,彻底粉碎了侵朝美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叫嚣的 “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基本扭转和稳定了朝鲜战局。这给中朝两国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以巨大的鼓舞!(戴燕燕供稿)</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戴克林将军全家合影</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黄朝天果敢决断 &nbsp;华川阻击战彪炳史册</b></p><p>&nbsp;</p><p> 华川,在五次战役后期陡然成为一个牵引无数人目光的焦点:20军58师在未得到上级指令的情况下,主动而为打了一个漂亮而又艰苦的阻击战,扭转了整个战场的不利态势,从而载入志愿军军史。</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58师师长黄朝天1950年在朝鲜战场</b></p> <p>  五次战役第二阶段刚结束,联合国军便以三个军、一个军团共十四个师又一个旅、二个团的兵力,组成几十支以坦克、战车为先导的机械化快速“特遣队”,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我北撤志愿军展开疯狂反击,妄图堵截我军退路,情势十分危急。</p><p> 5月27日,58师师部到达下芦谷,忽接173团报告:2营与敌先头部队交火。紧接着,周围地区传来一片爆炸声。</p><p> 师长黄朝天从地图上抬起头聆听一会儿,从密集的炮火声中敏锐地感觉到敌人有大动作,大声说:“不对头!炮火密集,要出鬼!”</p><p> 政委朱启祥也感到事态严重:后面有兄弟部队,有物资,有医院,如果敌人切断北汉江,他们就将陷于困境,必须力保北汉江上的华川大桥和上大利里浮桥控制在我们手里。</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二次战役中黄朝天(右)在前线指挥</b></p> <p>  黄朝天要通讯科立即与军里、兵团取得联系,向上级报告情况。可是,电台连续呼叫没有得到应答。黄朝天把征询的目光投向朱启祥。</p><p> “天塌下来也要顶住!”朱政委说到:“师长,下决心吧,时不我待!”</p><p> 黄朝天思索一下,猛然一拳狠砸在地图上,蹦出一声:“干!”</p><p> 这个“干”字所包涵的风险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只有无私无畏的共产党人才会置个人生死荣辱于不顾:没有上级命令,没有炮火支援,没有友邻部队协同,仓促行进间转为阻击,将会付出怎样代价?</p><p> 这一切都落在师长黄朝天的肩上。</p> <p>  来不及多想,黄朝天在电话中对173团团长李彬下令:“坚决打!”</p><p> 随后,他口授电令:着173团以两个营急速抢占启星里、大加马伊、389,7高地、场巨里、城山一线阵地;着174团以一个营占领巴积洞、372高地、占场洞、大利里一线阵地,准备迎战北犯之敌。他还特意要求174团派一个加强排控制上大利里浮桥。</p><p> 此时,58师当面之敌大约有十个团的兵力:美7师位于大利里、华川、城山一线;韩军3师15团位于原川里一线,6师位于万下桥、新浦里、722高地一线;美24师位于滩甘里、新德里以南一线;韩军2师17团位于松亭里、史仓里一线。共有坦克270余辆,各种火炮550余门。</p> <p>  著名的华川阻击战就此拉开大幕。战斗以极其惨烈的方式展开,美军在飞机、大炮、坦克火力支持下,轮番向58师各防御阵地发起冲击。指战员们浴血抗击,粉碎敌人的一次次进攻。战斗中,黄朝天师长、朱启祥政委直接下到173团指挥所指挥战斗。</p><p> 28日,廖政国副军长带着参谋、警卫员来到58师下芦谷指挥部,黄朝天这才松了口气:好了,天塌下来有长子顶了。58师的机断决策和果敢阻击,受到廖副军长的肯定和赞扬,并得到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的表彰。随即,廖政国副军长在下马山洞组建20军临时指挥所,对华川地区防御作战进行新的部署:除58师外,59师、60师相继加入华川阻击战。</p><p> 华川阻击战,58师连续作战13天,毙伤俘敌7400多人,击毁坦克8辆,涌现出173团5连政指白鹤连、6连1排长卜广德,174团于泮宫、刘石友,172团裴景善等战斗英雄和战斗集体。</p> <p>  在整个战场局势非常恶劣的情况下,华川阻击战粉碎了联合国军围堵并消耗志愿军东线主力部队的企图,迟滞了敌人的行动,掩护3兵团、19兵团等友邻部队安全转移,开创了我军历史上由被动转入主动在野战阵地防御条件下以少胜多的典范,取得了彪炳史册的伟大胜利。(供稿:黄延兰)</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黄朝天全家合影(1972年于镇江)</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女儿黄延兰参观58师“杨根思连”</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级战斗英雄毛张苗和尖刀五连</b></p><p><br></p><p> 毛张苗1925年10月出生于浙江奉化石门村一个劳动者的家庭,1943年8月参加新四军浙东纵队,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美援朝战争参加第二次、第五次战役。</p> <p>  二次战役长津湖战斗中,60师178团5连连长毛张苗率部守卫1355.7高地,在美军炮火狂轰、航弹(凝固汽油弹)滥炸之下,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与敌激战终日,多次击退美军营连规模的进攻,始终坚守阵地。在此期间,友邻4连一度丢失了阵地,在4连后撤队伍通过5连阵地时,毛张苗当机立断通过说服和教育,成功收拢4连战士,共同坚守主阵地,胜利完成阻击任务。5连古土水以北阻击战,是60师入朝后对美军的第一仗,起到了鼓舞全师官兵,树立起敢于对强大的美军作战的必胜信心,也初步取得了同拥有现代化装备美军作战的宝贵经验。尤其是,此次阻击战后半阶段,5连所面对的敌人是著名的美陆战一师德莱斯戴尔特遣队。这场阻击战,对该敌起到了关键的阻滞作用,迫使敌特遣队无法白天通过公路,向下碣隅里实施高速机动增援,为之后的友邻179团夜战攻歼该敌,起到关键作用。战后,连长毛张苗荣立一等功,5连荣获集体二等功。</p> <p>  1951年5月16日五次战役中,178团奉命穿插敌后要点上南岭五马峙,截断韩军第3军团主力之3师、9师南逃退路。团前锋为2营,营指定4连为尖刀连,5连为后卫。在漆黑的雨夜穿插中,前锋4连和二梯队6连相继因追击逃敌或误判方位而走错方向。关键时刻,后卫5连毅然承担起尖刀连的重担。5连连长毛张苗,沉着冷静地分析和总结了其他连队的失误与教训,提出口号:“要路不要人!”“插入敌人心脏,就是胜利!”5连在连长毛张苗的率领下,昼夜十二小时,穿插三十余公里。途中遭遇战斗十三次,先后穿越亭子里、柏子洞等地敌军三个筑垒守备阵地,缴获大量武器装备并俘虏了大批敌人。第二天天亮之前,5连按时定点抢占了穿插目的地五马峙,牢牢卡住敌军后撤之路,截获韩军第9师师部车队,缴获大小汽车七十余辆、美制榴弹炮三门、高射机枪三挺、107毫米化学迫击炮三门、两辆十轮卡车装载的加兰德半自动步枪,以及大量的弹药补给和军用辎重。当夜,5连奉命继续向月屯谷方向向南穿插约二十公里,搜索抓捕残敌,毙伤俘敌500余人。</p> <p><b style="font-size: 15px;">1952年5月23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中南海接见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代表团和朝鲜人民访华代表团全体团员。</b></p> <p>  178团及5连奇袭五马峙战略要点,成功地切断了韩军3军团两个师南逃退路,为志愿军9兵团在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的胜利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为此,178团获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军联合司令部司令员彭德怀、副司令员邓华、副政委朝鲜人民军代表朴一禹署名的嘉奖令。</p><p> 战后,连长毛张苗荣立一等功,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和三级国旗勋章。5连记集体一等功,被命名为“尖刀五连”。1951年毛张苗作为战斗英雄代表参加了志愿军归国代表团和朝鲜人民访华代表团,5月23日在北京中南海受到了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毛泽东主席亲赠签名照。(供稿:毛战海)</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毛张苗全家合影</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鹫峰阻击战”英雄排长沈树根</b></p><p><br></p><p> 沈树根,浙江诸暨同山镇人,1927年11月生。1944年5月参加新四军浙东游击队金萧支队,194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美援朝参加第二次、第五次战役,在五次战役结束后的“华川阻击战”中坚守华川以北鹫峰高地,以少胜多,出色地完成了阻击任务。</p> <p>  1951年6月22日,60师179团8连3排长沈树根奉命带领3排夺占并坚守鹫峰阵地“固守一天”。鹫峰是华川到山阳里之间的制高点,也是敌人争夺的要点。夜间,下起倾盆大雨,沈树根与战士们经三个多小时的急行军,摸到鹫峰922.4高地。占领阵地后,来不及抹去脸上的泥水,沈树根立即调兵遣将:7班固守前方887高地,8班防御922.4高地左翼。同时下令:守住阵地,大量杀敌,瞄准敌人,准确射击。天亮前,三排战士全部就位。</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后排左二:沈树根</b></p> <p>  23日白天敌军一天都没动静。“固守一天”的任务已经完成,沈树根准备到夜里撤出阵地。不料,傍晚时分敌军偷摸上来。7班首先与敌人近距离交火,沈树根率三名战士悄悄绕到了敌人的后方,一阵猛打,打得敌人晕头转向,以为守军兵力非常强大。偷袭不成,敌军便以营为单位发起进攻。</p><p> 在战斗中,沈树根充分显示了一个优秀指挥员过硬的军事素质。面对十数倍于己的敌人猛烈进攻,3排兵力和装备十分悬殊。沈树根清楚敌军的飞机、坦克等装备优势受地势限制,而我军虽然装备没有敌军好,但善于近战。于是他采用山林游击战的打法,机动灵活消灭敌人。</p><p> 鹫峰阻击战,沈树根和3排整整坚守三天三夜,以轻伤三人的代价,连续击退敌人两个多营的十三次冲锋,消灭敌人三百多人。沈树根和3排荣立特等功。志愿军总部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和“鹫峰阻击英雄”称号。当年国庆节,沈树根受到毛泽东主席亲切接见,并一起合影。(供稿:沈武忠)</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沈树根全家合影</b></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英雄团队的卓越指挥员</span></p><p><b style="font-size: 15px;">——沈云章在千佛山、鸡雄山防御战中</b></p><p>&nbsp;</p><p> 华川阻击战中,59师175团的任务是:部队展开于山阳里至金化的公路以北,以千佛山、507高地和鸡雄山500高地为主阵地,坚决阻击美24师和李伪军第2师的进犯。</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沈云章身穿缴获的美军大衣在朝鲜战场</b></p> <p>  王坤团长刚从兄弟部队调来接任在五次战役中牺牲的洪定太团长,对各营情况还不太熟悉,基本上以沈云章政委意见为主。沈云章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工作者,也是军事素养卓越的指挥员。此刻,他显然早已胸有成竹:3营扼守千佛山、507高地;1营扼守鸡雄山500高地;2营为预备队,展开于千佛山与鸡雄山之间。</p><p> 千佛山,标高684.2米,地势险要,卡住几条公路的咽喉。王坤对3营长说:“千佛山不仅是我团主阵地,也是金化一线的主阵地之一,主峰下一条山腿伸到南面公路,是千佛山的主阵地,一定要坚守住。”沈云章布置得很细:“7连2排战斗力强,可以考虑守那条山腿。”</p> <p>  7连长徐文斌接到任务,立即作了部署:2排负责坚守主峰下的山腿,3排负责坚守千佛庵地段,机炮连的两挺重机枪放置在主峰左侧的制高点上。</p><p> 6月9日上午,敌人派了1个班的兵力,从公路旁边的小路摸过来。机枪手余新发伸出大拇指,目测距离700米,“嗒嗒”、“嗒嗒”点名开始,击中了多名敌人。徐文斌指挥7连,打垮了敌人多次侦察性进攻。而7连的9个轻机枪火力点始终没有全部暴露给敌人。</p><p> 这几天团指挥所几乎每天往千佛山阵地打电话,沈云章政委提醒徐文斌:“敌人侦察性进攻差不多了,你们要准备迎接恶战!”</p><p> 果然,敌人的疯狂进攻开始了。经过7连两天的激烈争夺,打垮了敌人两个连的攻击。徐文斌摸黑来到山腿上的2排阵地,坚守阵地的5班伤亡5人,只剩下6个人了。徐文斌问副排长李洪全:“敌人这两天进攻有什么新花招?”李洪全犯难地说:“前边凹部有个突出山嘴,每天攻上来的敌人,等我们一开火,就往突出部底下钻,我们的手榴弹扔不到,六○炮弹也吊不到,真气死人了!”徐文斌计上心头:“弄几根爆破筒埋在那怎么样?”李洪全脑子顿时开了窍:“行!”徐文斌、李洪全带着两名战士下山,到了那个突出部,将两根爆破筒埋好,上边盖好土。徐文斌高兴地对李洪全说:“明天够敌人喝一壶的。”</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二级战斗英雄、7连连长徐文斌</b></p> <p>  7连坚守了6昼夜,第7天(6月15目),是千佛山防御战最激烈最危急的一天。</p><p> 这天早晨,徐文斌把4班半个班调到主阵地上。对面山沟里,能看出影影绰绰的人群在集结,人数比昨天更多了。</p><p> 主阵地山腿是敌人猛攻的目标,两个排的兵力边爬边打枪,越爬越近了,重枪机、六○炮突然开火,截断了敌人的退路。前沿一挺轻机枪盯住他们,两边有侧射火力夹着打。敌人慌慌张张地开始后退。战士们立即跳出战壕,用手榴弹追击,吓得那些没死的拼命往那块大石头下边的“保险窟”里隐藏。等敌人都钻了进去,李洪全用力一拽拉火绳只听见“轰、轰”两声巨响,凹部里黑烟冲起老高,敌人一个也没跑出来。</p><p> 敌人几次攻击被击退后,又调来兵力继续进攻千佛山。7连1班阵地烟雾一片,被敌人攻占了。一个连的敌人沿着棱线一侧猛烈地攻击六○炮班阵地。山腿上5班阵地上也一片烟雾。</p><p> 徐文斌知道最后一搏的时候到了。他握着手榴弹,从主峰上跳下去,边跑边喊:“同志们!敌人上来了,打啊!打啊!”六○炮班前面的小山峰被敌人占领,炮班战士跟着连长往前冲,副班长拾起自动步枪一阵猛打,反坦克手雷和六○炮弹都当榴弹往下打。敌人扔下一二十名尸体后垮下去了。徐文斌马上回头,组织了炮班、8班,在火力掩护下把一度失守的5班阵地攻了下来。随即,他把连里最后一个机动班调到2排阵地上来对敌人反击,稳住了主阵地。</p><p> 6月15日整天恶战,加上前6天的激战,7连毙伤敌300多人,自身伤亡也不小。</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一级战斗英雄、机枪班长余新发</b></p> <p>  王坤团长和沈云章政委决定由2营教导员万中原带5连换下7连。</p><p> 第二天(6月16日)上午,敌人先是炮击和飞机轰炸扫射,随后出动四、五个连的兵力和坦克10余辆,分四路向千佛山及507高地猛烈进攻。至11时,千佛山左侧的阳地里阵地失守,敌一面继续在千佛山正面和5连对峙,一面集中兵力从阳地里向西包抄上来,5连发觉已经晚了。14时50分,千佛山失守。</p><p> 175团迅速调整部署:2营放置在鸡雄山以东、新木洞以西。沈云章政委给万中原打电话说:“你们防御正面宽,团里派警卫连配属你们营,归你指挥。”</p><p> 万中原开了连长会议,制定出作战预案:一、每天深夜派出侦察小分队、游击小组和埋伏哨,侦察敌情,牵制和袭扰敌人,不让敌人天明前在我阵地前埋伏,迟延其攻击的时间争取每天的防御战能打到天黑;二、重新伪装所有工事,增加预备工事,多挖交通沟、防泡洞,阵地前沿大量设置障碍和地雷、炸药包;三、控制机动兵力,在敌人刚占领我阵地立足未稳时,组织短促反击,夺回阵地。</p><p> 千佛山阵地失守后,王坤团长和沈云章政委的注意力集中在鸡雄山阵地的激烈争夺上。鸡雄山扼金化通向金城和平康公路、铁路交会点,是20军和友邻部队的结合部。6月16日起,敌人先以小分队进行侦察性骚扰。20日至23日,敌人竟日以飞机、坦克、炮火轰击我阵地。24日后,敌步兵在15辆坦克、10余架飞机、两个榴弹炮营掩护下,向我鸡雄山阵地进行多次进攻,战斗最激烈时,敌人曾投入1个团的兵力,坦克一度窜入我阵地,被我反坦克炮击退。175团在守备鸡雄山500高地13昼夜战斗中,与友邻密切配合,相互支援,积极组织短促反击,阵地白天失守,晚上反击夺回,共毙敌600余人。</p> <p>  1951年12月,20军召开英模大会,175团受表彰并授予荣誉称号的有:一级英雄余新发,二级英雄徐文斌、李洪全、王云阁、刘云典,二级模范陈良。175团7连荣立集体二等功。(供稿:沈南)</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沈云章全家合影</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孙夫章:能克服困难就能取得胜利</b></p><p>&nbsp; 179团8连指导员孙夫章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工作者。在朝鲜战场上,不论情况多么紧张,环境多么艰苦,他都表现出一个连队指导员应有的坚韧、深入的工作作风。对战士生命的高度负责,是他最突出的特点。</p> <p>  1950年12月黄草岭阻击战中,他以“谁能克服困难,谁就能取得胜利”的思想来教育部队,勉励自己。那时候,他的两脚已经冻伤,脚趾上长起好几个乌紫的血泡,左脚和小腿上的旧伤疤不时以剧烈的疼痛困扰着他,使得他整个左脚失去了知觉。在这样情况下,孙夫章咬着牙克服困难。行军途中可以看到他在风雪里一跛一跛地去组织部队。在光荣的任务面前,他忘记了冻伤的双脚已经不能如意的走动了。</p><p> 深入的工作作风和高度的责任感,表现在孙夫章一贯的工作当中。五次战役前南下行军中,他坚持每天工作三小时,并且及时搜集边走边学的范例。有一次,中途休息一天,孙夫章却忙了一天。他从早到晚跑遍了全连每一个班,几乎和全连骨干都谈过话,不仅详尽的搜集材料,而且给了部队以极大的鼓舞。许多同志说:“要向指导员学习,掉队就对不起指导员!”晚上,别人都睡了,孙夫章连夜把优胜班的材料整理好,等他完成工作的时候,天快亮了。</p> <p>  孙夫章在长途行军中,注重培养典型。自从8连树立了“南下优胜班”——第8班的旗帜以后,有效地激发了部队的革命英雄主义,普遍地开展了边走边学运动。行军前许多新同志不会使用手中的武器,但经过长途行军边走边学以后,新同志不仅都熟练了各种武器,而且还学会了对付敌人飞机和坦克的办法。</p><p> 有一天,行军到宿营地时天已大亮,驻地虽然有现成的防空洞,但8班长吴定益为了锻炼部队土工作业的技术,命令全班自行构筑。这样的范例很快地被孙夫章指导员推广到全连。这种经常的战斗锻炼,对部队建设有很大作用。</p><p> 1951年4月22日,8连在金化南担任插入敌人纵深的“尖刀连”任务。在这次战斗中,8连仅以伤亡七、八名的代价,杀伤敌人一百多名,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在长途奔袭、连续战斗的情况下,孙夫章同志不仅及时有力地鼓励部队战斗,帮助连长指挥,而且还随时搜集打得英勇顽强的杰出范例,在战斗中颁发光荣证,大大鼓舞了部队的革命英雄主义。</p> <p>  孙夫章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工作者,同时又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军事指挥员。五次战役一阶段,连长率领尖导排抢占山顶,分出两个班抢占左右两个山峰,这时候突击部队是多么需要后备兵力的增援啊!孙夫章看到这一情况后,马上带领2排紧接着赶上了山峰,并高呼说:“1排打得好,现在要看2排了!”在他鼓励下,2排像箭一样杀下山去,把敌人打得乱七八糟。这时候,孙夫章马上又到两侧山峰,收回1班带领着继续追击,按时到达了指定位置,完成了“尖刀”任务。</p><p> 孙夫章常说:“我们指挥员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对战士的生命负责!”他觉得这是保证部队士气旺盛战斗力坚强不可缺少的工作。荷吾岩战斗发起前,他深入到各班听取大家对进攻手段的讨论,及时提出了进攻手段上的“三快”口号。在突破和穿插中,全连都遵照“发现敌人揍的快”、“敌人逃了追得快”、“包抄上去解决战斗快”,胜利的完成了任务。战后,孙夫章又领导大家认真总结经验,使全连的战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p> <p>  长期连续的战斗,需要有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充实到部队中去。孙夫章在执行边打边提升、边打边保存干部的任务上,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8连在五次战役和阻击战中,共提升了十四个班干、五个排干、两个连干;共保存了班、排、连各级干部二十人。这种及时迅速大胆提升调配干部,不仅使干部能在战斗中得到锻炼和培养,而且保证了连续战斗的胜利!</p><p> 光荣的第8连,在孙夫章带领和全连同志努力下,在五次战役中先后荣立二、三等集体功各一次,有四个排以下的单位立了集体功;涌现了两个英雄、一个模范党员和一批功臣。8连在五次战役中,不仅出色地完成了出击和阻击任务,而且士气越打越高,越打越顽强,骨干和干部越打越多。(孙戎供稿)</p><p>&nbsp;</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孙夫章全家合影</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缅怀我的父亲陶妙根烈士</b></p><p><br></p><p> 1951年6月,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第三阶段的“华川阻击战”中,父亲陶妙根带领178团2营,战斗在黎船冈602·2高地。父亲正在营指挥所指挥作战,敌人的集群炮弹打来,击中指挥所。父亲被压在下面,受了重伤,经抢救无效,光荣牺牲,时年32岁。</p><p> 随着年龄增长,我慢慢了解父亲的战斗一生——</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178团2营营长陶妙根烈士生前照片</b></p> <p>  我的父亲陶妙根1919年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1944年8月,参加新四军淞沪支队,1945年9月,参加中国共产党。</p><p> 部队北撤后,改编为新四军1纵3旅7团8连。在浙东周巷、鲁南泥水沟等战斗中,父亲多次立功,被评为战斗模范、战斗英雄,从一个普通的战士成长为班长、副排长、排长。陶妙根善于实战,在苏北陇海铁路南的一次战斗中,带一个排同敌人一个工兵连交战,只用半个小时,消灭、俘虏敌100多人,余敌狼狈逃窜。淮海战役时,陶妙根已升任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3师7团3连连长。在攻打国民党新5军45师的芦河堤战斗中,陶妙根带领突击排,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沿河堤向前冲锋,运用夜战、疲劳战、消耗战等战术,连续七个晚上,拔除暗堡,消灭火力点,直扑敌45师师指挥所,最后迫使敌45师投降,取得重大胜利。</p> <p>  解放战争时期,父亲陶妙根先后参加解放泰安、鲁南保卫战、宿北战役、枣庄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腾县攻击战、开封——睢杞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等。父亲在战斗中作战勇敢,多次立功。开封——睢杞战役中,华东野战军授予他二级人民英雄的称号和奖章,淮海大战中,华东野战军又授予他三级人民英雄的称号和奖章。1950年2月,全国英模总评时,他被评为二级战斗英雄。1950年11月,陶妙根随20军奔赴朝鲜战场,随即投入抗美援朝第二战役东线长津湖战役,以后又参加了第五次战役。父亲牺牲时正是五次战役的第三阶段。</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陶妙根烈士之子陶建国</b></p> <p>  如今,父亲依然长眠在他战斗的朝鲜黎船冈602·2高地上。70年过去了,每当春回大地,鲜花绽放的时候,我便情不自禁地想起父亲。虽然在遥远的异国他乡,您的英灵依然守护着祖国守护着和平。</p><p> 致敬,我的父亲!</p><p> 致敬,为祖国捐躯的烈士们!</p><p> (陶建国)</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杨明德:回忆20军入朝参战</b></p><p><br></p><p> 我于1950年1月任180团副政委,5月调军部为队列科长。</p><p> 我们部队1950年9月21日由江南地区开赴山东兖州地区待命入朝参战。</p> <p>  1950年10月8日,毛泽东主席发出《给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命令》,命令中国人民志愿军“迅速向朝鲜境内出发,协助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p><p>  20军军部驻在兖州。11月初,朱德总司令从北京来到山东,副军长廖政国一清早去车站迎接朱总司令。朱总司令和廖副军长的汽车直接去曲阜,出席全军团以上干部会议。朱总司令在会上作了形势报告,并下达抗美援朝动员令。</p> <p> 11月尚是“小阳春”气候,部队战士还穿着单衣。原来准备部队先到吉林梅河口进行整补,1951年4月份春暖花开的时侯入朝作战。但是局势突变,20军仓促入朝。</p><p> 部队从兖州出发,军部机关和军长张翼翔同乘一节车厢。列车到达沈阳后接到通知,要军首长去沈阳开会。部队在沈阳车站每人发一套棉军装。军长开会回来后,列车直往鸭绿江疾驶,到达梅河口车都未停。11月13日上午,我们的列车到达通化辑安。此前,59师、58师已先行过江。后续部队到达一个营过一个营,到一个连过一个连,建制都打乱了。看样子形势很紧张。</p><p> 我们是13日晚上越过鸭绿江,半夜过满铺镇,镇里的房屋都被敌机炸毁,在一片火海中燃烧。有些朝鲜平民在废墟中抢运东西,没有一个朝鲜人悲伤哭泣。这种把对美帝国主义的仇恨埋藏在内心,表现出来的顽强斗争精神给我影响很深,至今记忆犹新。</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杨明德与夫人陈也男</b></p> <p>  五次战役时,我由军部派往60师随师部跟在178团后面行动。</p><p> 5月17日5时半,在我军猛烈炮火的掩护下,部队仅以十五分钟时间,便突破昭阳江。178团随即插向敌人纵深,两边都是高山,山上都是火光,有敌人的也有我们自己的部队。2营5连穿插到亭子里,那里有韩军一个团指挥所和一个营的兵力,用迫击炮向5连射击。连长毛张苗指挥部队从两侧迂回攻击。不到十分钟,打死30多个敌人,活捉了11个俘虏,缴获三门迫击炮。到达柏子洞,敌人在山顶要道口构筑了工事,连长指挥5连突然袭击,以排子手榴弹将反扑敌人打垮,敌人惊慌失措纷纷逃散。5连一口气追了十多里路,毙伤敌人30多名,活捉了23名。</p><p> 经过一夜勇猛穿插,5连按时到达指定地点五马峙,只见韩9师师部汽车正通过这里南逃。毛张苗指挥部队迅速占领公路两旁山头,并组织部队向敌人压过去,把敌人压在一堆。当场活捉敌人20多名以及美军顾问3名,缴获汽车70多辆、榴弹炮7门、高射机枪3挺、两大卡车的武器弹药及大批物资。19日傍晚,营部命令5连继续向月屯谷穿插。5连穿插到一个山口,庄子里挤满了韩军,钢盔左边画着一个骷髅头,右边画着两根交叉的骨头。这是李承晚的“敢死队”,又名“白骨团”。5连一个冲击,捉了很多“白骨团”士兵。20日早晨8点来钟,5连胜利地完成了插到月屯谷的任务,将敌人的逃路牢牢堵死。</p><p> 178团在这次战役中对歼灭李承晚伪军起了重要的作用,受到志愿军首长的全军通令表扬,5连被命名为“尖刀五连”,5连连长毛张苗同志获得战斗英雄称号。</p><p><b> (供稿:杨抗美)</b></p><p>&nbsp;</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杨明德政委全家合影</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德莱斯代尔特遣队覆亡记</b></p><p><b style="font-size: 15px;">——杨石毅的《战地日记》还原战场的惨烈悲壮</b></p><p><b style="font-size: 15px;"> </b></p><p><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76, 79, 187);"> 北京军事博物馆收藏了一件珍贵文物——志愿军副政教杨石毅70年前的一本战地日记,其中纪录了他亲身经历的长津湖战斗。许多年以后,作家毛英采访杨石毅,并根据战地日记中的史实,撰写了长篇通讯《火地狱溪谷受降记》——</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保存在军博的杨石毅阵中日记</b></p> <p>  1950年11月29日,二次战役第五天。朝鲜东北部盖马高原、长津湖畔下碣隅里至古土水之间的公路上,连日遭到我主力围攻的美军陆战一师的五个营频频告急。古土水的敌人几次三番向北增援,都被阻援的179团打退。</p><p> 29日午后,敌人又在古土水以南纠集500余人的兵力,分乘100余辆坦克、汽车,在30多架飞机掩护下,夺路北援。战况激烈,敌78辆坦克、汽车突入179团1营扼守的乾滋开阵地。</p> <p>  1营原先担负截击突围之敌的任务,凌晨奉令回过头来打援,因大雪封山,走得十分疲惫;又因天寒地冻,战士们挥镐舞锹,一个个震得虎口开裂,也没能在阵地上筑起多少工事来。隆隆的坦克声,压得营教导员沈灿透不过气来:如果让敌人越过这最后一道防线,与下碣隅里敌人会合,后果不堪设想。为此,团长张季伦下了死命令:不惜一切牺牲挡住敌人,断其退路,然后加以包围、歼灭!</p><p> 天上,敌机轮番轰炸、扫射;地上,坦克开道,旋转着的长脖子坦克炮和机枪,疯狂地射向公路两侧的山坡。2连副连长寿志高带领的3排7、8两个班首先迎战坦克。寿志高,人称“爆破大王”,来自浙江诸暨的新四军老战士,曾经是名震华东战场的战斗英雄。他只有一只左眼,右眼被蒋介石军队的美国炮弹给炸瞎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时任179团2营副政教的杨石毅</b></p> <p>  部队“是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投入战斗。‘一把炒面一把雪’,曾经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艰苦作战的典型形象传颂于国内外。这当然是真实的。但在抗美援朝初期,实在连炒面也没有;穿的是胶鞋、薄棉袄。人朝时,我们不止是小米加步枪了,炮,也有。按当时的编制,一个军共有7厘米以上口径的迫击炮、步兵炮、山炮198门。这个数字虽然不及美军一个军拥有7厘米口径以上的各种火炮1428门的1/7,但也能发挥一定的威慑作用。可是,当时多数火炮拉不上来,因为制空权完全掌握在敌人手上。我们只能凭借手中的步枪、冲锋枪、机枪、手榴弹、炸药包和身上背着的一条在行军中吃光了的空米袋,与绝对优势装备的敌人作战。现在想想,连自己也很难相信,这个仗是怎么打过来的。”</p> <p>  领头的坦克在3排布下的疑阵:一个空汽油桶和一大堆枯草前踌躇了片刻。寿志高指挥3排长华永林率一个班跃出阵地,副班长刘志泉和战士徐忠启、方一铭同时扔出3枚手榴弹,炸中了二辆搭载步兵的卡车,卡车起火,没炸死的纷纷滚下公路。</p><p> 敌人仗着火力优势,组织对寿志高所在阵地的反扑。排长华永林看得真切,连连呼叫战士,可是,应声的只有4个人。战士包永金说,他只剩下一个手榴弹了。大家只有身上背着的那一点弹药,所剩无几。子弹打光了,便端起刺刀、挥起枪托,与敌殊死搏斗。</p><p> 战斗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当夜幕降临时,那“长蛇”已被斩成数段,难以动弹。一些被击毁了的汽车、坦克,红红的余火东一簇,西一团,伴随着敌方伤员凄厉的哭叫和呻吟,在瑟瑟寒风中窜跳、飘忽。</p> <p>  我方也付出了重大代价。首当其冲的2连,指导员丁国田、副连长寿志高、排长华永林牺牲了,7、8两个班的全体同志牺牲了,27位勇士在白雪皑皑的盖马高原上,以血肉之躯筑起一道铁壁铜墙,堵住了那涂饰着白色五星到处横冲直撞的钢铁怪物!</p><p> 忘不了这无比壮烈的一幕:有个战士从敌人的火网下滚下来向寿志高报告:炸药包送到坦克的要害部位,亲眼望着它炸响。可是寿志高看到,那辆坦克照样在逞凶。但炸药包已经用完,怎么办?矮胖子罗金山站了出来:“我去!”他腰里捆扎着8枚手榴弹。不一会,罗金山的身影出现在公路上仰天躺倒。坦克朝着罗金山辗压过来……爆炸声中,又站出一个战士,他叫徐忠启,同罗金山一样,也已扎好一捆集束手榴弹,也是两个字:“我去!”前仆后继,视死如归!</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志愿军“全国战斗模范”2连副连长寿志高烈士</b></p> <p>  这时,1连同志正全力支援。他们炸毁了北面的公路桥,副排长冯昌率领的爆破组炸毁了冲在最前头的那辆坦克,开路的活碉堡变作了堵路的铁王八,敌人跑不掉了。</p><p> 副教导员杨石毅在战斗结束后,带领人员打扫战场,从烈士的遗体上证实了这场战斗的悲壮:有的烈士手指上套着一个个手榴弹线圈,攀在卡车车厢的木栅上牺牲了;有的烈士与敌人的尸体扭结在一起;有的把刺刀捅进敌人的胸膛;有的用嘴咬住敌人的喉咙……他们为祖国、为朝鲜人民流尽了最后一滴血!</p> <p>  夜晚,敌人的优势装备受到抑制,而我却善于夜战、近战,几次出击,包围圈缩得紧而又紧。然而,极度的疲乏,不断下降的气温和难以忍受的饥饿,对我们的煎熬都大大超过了敌人。这时,意志的力量胜过了物质的力量!“我们一定要压倒敌人!”沈灿教导员斩钉截铁地告诉伤亡最大的2连,“准备再战,全歼敌人!”</p><p> 此时是30日凌晨2时。</p><p> 2连排长朱大荣背着个负伤的大鼻子俘虏到指挥所,报告教导员:“这家伙有两支枪,恐怕是个军官。”没有翻译,沈灿便比划着向他宣传我军的俘虏政策。大出意料,那人竟会说几句中国话,说他在北平呆过,是中校新闻官。营干们喜上眉梢:“好极了,就叫他去喊话,要他们投降。”</p><p> 就在这时,团部参谋楼兴成又带来了一名俘虏,并传达团首长的指示:迅速开展战场喊话,争取敌人向我投降。</p><p> 这个俘虏是黑人,比那中校干脆多了,一再点头表示愿意喊话。</p> <p>  俘虏喊了一阵,敌方答话,愿意立即派人前来谈判。吉普车载着一名美军军官和一名韩军军官,驶进我军阵地。</p><p> 谈判时,沈教导员要他们放下武器,就地投降。美军军官点头同意,要求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给他们吃饭、睡觉,允许他们同亲人通信。沈教导员听对方把话说完,就拔出钢笔,在一个本子上写了“缴枪不杀,优先俘虏”八个大字交给那个韩军军官。他看了看美军军官手腕上的表,伸出一个指头在表盘转了半圈,示意对方必须在半小时内投降,不得拖延。对方诺诺称是。</p><p> 半小时过去了。又过了半个小时。敌方毫无动静,显然,是在拖延时间。眼看天将拂晓,一旦天亮,大批敌机就会出现在阵地上空。想到这里,几位营指挥员禁不住怒从心起:好嘛,应该教训教训他们!营长张宝坤命令各连以迅猛火力严惩敌人!</p><p> 残敌被打痛了,答应立即投降。这回敌方来了两个美军军官,两个韩军军官,进了房子东寻西找,从暗角里扶起一个蜷缩着的人,向他行军礼,递烟,还摸出打火机,给他点烟。</p><p> 这是一名美军少校军官,腿部负了伤。沈教导员和张营长派人叫来了军医滕文彦,给少校包扎伤口,同时严厉勒令:立即投降!</p><p> 他们又要求我们派个代表跟他们一起去。</p> <p>  “我去。”应声而出的是站在一旁护卫营首长的营部通信班长杨锡林。张营长:“你去?为什么?”“他们能来,我们就能去。”</p><p> 听着这简短的对答,沈教导员频频颔首,叮嘱他进入敌阵后务必胆大心细,处处维护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尊严。营长脱下自己的大衣,披到他的肩上。杨锡林从地上抓起一把雪,擦去脸上的硝烟,又拉了拉衣服,转身一挥手,招呼敌军官:“走!”</p><p> 杨锡林踏上敌人的阵地,见黑森森的一溜,景象模糊。有人从汽车肚子底下爬出来,凑近了朝他探望。杨锡林挺挺胸,将披着的大衣敞开些,点点缝在自己棉衣左胸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符号,那几个人朝他点点头。夜色苍茫,看不清对方的表情,但从他们大呼小叫的声音中可以猜测,他们是在传告:这里来了一个中国兵。很好,应该让所有的人都知道,他是来受降的。</p><p> “举起手来,跟着走,一个跟着一个。”杨锡林大声说。</p> <p>  投降的敌军,排成一路纵队,沿着乾滋开公路默默地走向我军阵地。从他身边走过的有美国、英国军队的官兵,有土耳其的官兵,有韩军士兵,也有数名日本和蒋介石的士兵,共计240人。</p><p> 这一天,美军德莱斯代尔特遣队遭到灭顶之灾。</p><p> 此后,乾滋开被美军称为“火地狱溪谷”。</p><p>(摘自《火地狱溪谷受降记》,作者毛英,曾任杭州日报文艺部主任,毛战海供稿)</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1981年时任20军军长杨石毅在演习现场讲评</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七十年代杨石毅全家照</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喻求清烈士寄自朝鲜的家书</b></p><p><br></p><p> 喻求清,1913年生,湖南省平江县加义人,1930年8月入党,1936年8月入伍,参加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跟随陈毅领导的红军游击队在南方坚持斗争,抗日战争中改编为新四军,活跃在苏南和苏北地区坚持抗战。解放战争中,所在部队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1949年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9兵团第20军)参加了著名的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南京、解放上海等。1949年3月,喻求清任第9兵团第20军后勤部部长,朝鲜战争爆发1950年11月随部队入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20军后勤部部长,1951年5月13日,第五次战役中在前线因吉普车触雷壮烈牺牲。</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20军后勤部部长喻求清烈士生前照片</b></p> <p>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此,我们选录喻求清烈士两封家书,感受他对祖国对爱情对家庭的无比忠诚和深切情怀。</p><p> 第一封信——</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白山:</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我们自到东北后即志愿参加朝鲜战斗,此一举动是非常光荣伟大的。但又是最艰苦最复杂的,尤其是在远离国家作战将会碰到不能预见的困难,但我们是在困难中成长的,不管任何的困难都会在我们的决心面前遭到粉碎。这是完全有信心克服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总算是出了国,当然不仅在工作上会有新的体味,在知识上也会有新的体味。我现在很好,稍微体重减轻了一些,就是到了北方,身体倒未发生大的故障,你近来身体如何?小青小冈还好吧!</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白山,希望你安心留在后方工作,一切不应有的想法也去痛快的放下,这是我在朝鲜给你的希望,你一定会接受吧!同时也希望你将两个小宝宝好好照顾和教育,这是革命的后代,自己的小孩,只有自己来管对吧!白山我希望你记着我的话,我们努力吧,保卫祖国是我们的责任!</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我有许多东西都放在王斌同志处,因物资不便带,随身仅有一个被包,这热水瓶手提皮包都未拿到,也轻快,一说就走,毫无顾虑。</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此间的详细情形,请询沙芦同志便知,无需我详告。今天较冷,笔一动就冻了,恕不能详谈。一切只有望你和我们两个最亲爱的孩子健康。</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白山,这个信在我未写第二次信来前你不要烧掉,很好保管!王彤同志请为问候,我们两个的家里也拜托你写个信回去问问他们的生活。</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再见吧,祝你幸福快乐!</span></p><p style="text-align: right;"><br></p><p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size: 15px;">清 十一月二十五日于朝鲜南关湖</span></p><p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size: 15px;">(即长津以西地区)</span></p><p>&nbsp; 第二封信——</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白山:</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今天是元月二日接到吴正平同志带来的信,的确是过了新年。但这个年过得很有趣,遍地是白雪,也遍地是白山,出门就可以看到,这是很好吧!</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看了信我也得到不少安慰和温暖,一方面是你和小青小冈都很好,另方面是你在二次信上说的问题思想上比较纯净了,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收获。部队经过了一个战役,现正在开始休整,但在西线是捷报频传,我西线志愿军已越过三八线以南,敌人已大举退却,战争的不断胜利更鼓舞了我们最后消灭朝鲜美军的决心,我们只有努力工作来争取最后胜利,这是完全可能的。关于后方的情况由于路远交通不便,故未能常写信,因此也不大了解。但我认为领导上固然是比较乱,但只要大家齐心合力团结一致努力工作,领导上虽然乱一点这个漏洞是可以补足的,希望你可以提供意见,作为领导上的参考。这也是应该的,对吧!</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培养连队卫生员,这次伤亡很大,必须很快补充。从卫生团选出一百余人再为其补充三百多人,准备成立一个大队,王和你、金红三人负责进行二个月突击教育,主要是包扎、止血、固定、护理,经过二个月教育后即分配到连队实习,但我们也考虑到王彤有三个孩子,小宏小章可放在托儿所,但小好就必须带来。你呢小青是没有问题,小冈固然可以断奶,但陶玉华能否负担抚养之责也必须考虑,因此我认为可以带来。因卫生团在在通化也同在后方一样,你看如何请考虑。如果陶能担负小冈的责任,你到通化来,小冈就放在毛部长处也可以,但需再三叮嘱,除你和王彤外是否还可抽出几个可以担负中队一级的骨干(或作为教员也好)此为最好,请与毛部长商讨一下如何。</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这次纪洪涛来有几件事请帮助解决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一)毛棉衣已坏的不能穿了,可否给我一件背心。</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二)此间一应东西都难买到,看那里是否能买到一些还可吃的东西带来。牙刷肥皂也没有了,请带一把牙刷两块洗衣肥皂给我。</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你如到通化来的话,留存后方的东西委托毛部长千万管好不要遗失了,被头不用带,我的被头留在通化孙紹策同志处保管,他在那里休息,我有了一床鸭绒被,整个铺盖我都未带。故你尽量少带东西,我是一点(行李)也未带的,都在通化你可使用,王彤来时也应如此,刘和我是一样的。但是东北是较冷的,保暖必须做准备,大衣一定要带否则就不行,尤以小孩望告王彤。因纪来时刘不在此,他还在我的前面故没有写信给她。如果你们都不能来的话请转告纪洪涛带信来,否则前面会等着你们教课呢!</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一切再见,愿你和小孩都健康,并转代我和小青小冈问个好吧!</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此致敬礼!</span></p><p><br></p><p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size: 15px;">清 元月十日于长津南之柳潭里</span></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喻求清与妻子白山1950年入朝前摄于山东</b></p> <p>  喻求清烈士牺牲后,遗骸未能回到祖国。时间与空间依然不能阻隔亲人和战友对他的思念与景仰。烈士忠魂,日月同辉!(供稿:喻峰)</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白山带着儿子喻小清、喻小冈</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1951年摄于山东20军留守处</b></p><p><br></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战火中盛开的金达莱</b></p><p><b style="font-size: 15px;">——记母亲叶茵与60师文工团女兵们</b></p><p> 在硝烟弥漫的抗美援朝战场有一群年轻的女兵,犹如战火中绽开的金达莱花,青春美丽、坚强勇敢。</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战地百灵鸟一一在前线演出</b></p><p><br></p> <p>  20军60师文工团总共有22个人,8名男战士,14名女战士。我的母亲叶茵就是其中一员。团长黄明是延安鲁迅艺术学校毕业的学生,一位老资格的革命军人;指导员吴琴是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女干部。14名女战士中只有一名出身于工农家庭,其余全是来自书香门弟的富家小姐。她们在学校就接受了革命思想,毅然参军投身到血与火的战场。这批文工团团员都很年轻,平均年龄不到20岁,还面带稚气。就是这群年轻的姑娘在冰天雪地、炮火连天的朝鲜战场,同浴血奋战的志愿军战士们一道并肩战斗,在战壕里、在坑道中、在行军的路上,经常可以看见一边是敌人的炮弹在周围爆炸,一边是梳着辫子的女兵在路边,啪啪地打着快板给战士们鼓劲,成为前线一道靓丽的风景。</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五次战役60师文工团荣立集体三等功</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后排左一叶茵)</b></p> <p>  母亲所在的60师文工团随部队参加了第二次战役,这是扭转朝鲜战局的一次重要战役。在零下40度的冰天雪地里,文工团战士行军既要躲避美军敌机扫射,还要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做斗争。文工团在战场上不仅要展示才艺,还要随时听从上级的命令,参加战地抢救、冲破封锁线护理伤员、加固工事、运送粮食。</p><p> 战士们已好几天没有吃上饭了,一颗土豆一把雪。前线的公路冰结得很厚很滑,拉粮食的汽车开不上去。为解决部队吃饭问题,后勤部在几里路外设了个供应点,从供应点把米背到前沿。主力部队都在一线作战,于是文工团女孩子就成了背粮食的主力军。女兵们肩上背着米袋,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还常常要遭到敌机的空袭,这对花季女孩来说从心理到体力上都是一个莫大的考验。</p><p><br></p> <p>&nbsp; 我军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取得了巨大胜利。60师文工团利用战斗间隙,下到各个连队采访好人好事,把战士们的英雄事迹编成节目。每个团员都要求“一专多能”,不但要会一、二种乐器,还要会写剧本。快板、锣鼓、提琴、二胡、手风琴、小号等乐器成了文工团员手中独特的“武器”。舞蹈演员不但要会跳舞还要会编舞,母亲当时是文工团主要舞蹈演员,很多舞蹈动作都是她与战友们自己编排的。</p><p>  文工团经常深入部队到前沿开展阵地文艺慰问演出活动,他们的精彩表演给战士们带去欢乐、鼓舞。歌声、琴声在山谷里回荡,将士们都沉浸在喜悦的气氛中。每个节目演出结束时,台下观看的战士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特别是歌颂为国捐躯的英雄们的节目,演到动情处,演员们和台下的战友们都会泪流满面。</p><p>  抗美援朝后期,60师文工团才有了从国内运来的服装、道具。原来下部队跳舞没有演出服装,女兵们只能就地取材,有时用被单改一下,或采些野花做成头饰表演。</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叶茵与胡刚(178团2营教导员)结婚照</b></p> <p>  第五次战役,前线下来了很多伤员,师部命令文工团组建临时包扎所。在一个大山洞里,文工团女兵们很快转换了角色,成为战地临时卫生员。急救包用完了,她们就从敌人的尸体上去收集;绷带不够用,就去捡敌人投照明弹的降落伞,把它撕成布条做绷带;药棉用完了,就从尸体上的棉衣里抽出棉絮煮沸消毒后做成棉球,解决了伤员清洗、包扎伤口医疗用品的不足。</p><p> &nbsp;包扎所山洞里空气混浊,而且缺药缺粮,文工团女兵们想尽办法护理着伤员,而受伤下来的战士在战场上的英雄事迹,也深深感染着文工团的女兵们。为了给伤员们鼓劲,文工团女兵们唱起了革命歌曲,纯美的歌声滋润着伤员们的心,让他们感受到为祖国而战是光荣的。</p><p>  包扎所虽然在山洞里,也不安全,母亲他们就遭遇过韩军的偷袭。因此,文工团有可能随时转移。转移时,文工团女兵们要背负超过她们体重的伤员行军,连续翻越几座山头,急行军数小时追赶主力部队,女兵们早已个个累得汗如雨下气喘呼呼,尽管这样她们始终没有放弃伤员,把所有轻、重伤员带回部队。为此,文工团荣立了集体三等功。(胡华军供稿)</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胡刚、叶茵夫妇与女儿、女婿</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张季伦指挥围歼德莱斯代尔特遣队</b></p> <p>  张季伦,1918年11月出生于浙江安吉,1938年7月奔赴皖南参加革命,在新四军军部教导队学习,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11月,他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担任20军第60师179团团长,在二次战役长津湖之战中指挥179团1营围歼美军德莱斯代尔军特遣队。</p> <p>  11月29日下午,古土水之敌组成特遣队北援下碣隅里被围之美陆战一师。这个特遣队由二个步兵连、二个坦克连(中型坦克29辆)及美陆战一师预备指挥所、英军第41指挥分遗队组成,共900余人、汽车160多辆,由英军德莱斯代尔海军中校指挥。这支特遣队在30多架飞机掩护下沿公路,向179团1营防御阵地发起进攻,一度突入阵地。团长张季伦下令:不惜一切牺牲,坚决阻击,断其后路,加以歼灭。2连副连长寿志高带领3排二个班战士腰绑手榴弹卧在公路上,以血肉之躯阻挡敌坦克。寿志高等27名勇士全部牺牲。张季伦团长见状,决心吃掉这股敌军。他调来机炮连,指示连长把古土水方向来的汽车击毁,断其后路。机炮连长集中仅有的四门82炮和八发炮弹,全部命中汽车,燃起大火。接着,1连炸毁北面公路桥,并将最前面的坦克炸瘫,敌人队形大乱,部分坦克逃回古土水,部分被1营包围在乾磁开南北公路一线。天黑之后,张季伦见时机成熟,发出三颗红色信号弹,1营勇猛插上公路,将敌人分成几截。激战中,战斗英雄、副营长毛杏表和2连指导员丁国田光荣牺牲。30日凌晨2时,2连排长朱大荣背来一个负伤的中校新闻官,会说中国话。不一会儿,团部参谋也送来一名黑人士兵。经过战场喊话,一名美国军官和一名南韩军官乘坐一辆吉普车来到1营营部。张季伦团长、1营教导员沈灿要求他们立即向部队下令放下武器投降。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敌人没有动静。张季伦知道敌人分明是想拖延时间,等到天亮在飞机掩护下突围。张季伦果断下令,向敌军发起示威性攻击。在1营火力压力下,美军终于放弃幻想同意投降。1营通信班长杨锡林孤身前往敌营受降,令俘虏举着双手走向1营阵地。清点人数共有240名俘虏,其中美军160余人、英军和土耳其22人、日本3人、韩军53人,还有台湾特务2人。</p><p> 德莱斯代尔特遣队就此灰飞烟灭。在这个被美军称为“火地狱溪谷”的谷地里,179团首创了在军事压力和政治攻势结合下,迫使美军一个建制部队投降的战例。</p><p><b> (供稿:张卫群)</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张季伦与夫人黄杰华</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张季伦全家合影</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张钦寿:我连获得“政治工作集体二等功”</b></p><p>&nbsp;</p><p> 张钦寿&nbsp;,1928年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梁弄镇晓岭街,1942年6月参加我党三北游击队在办事处当通讯员,1943年6月参加新四军浙东游击队。北撤后,跟随着新四军1纵3旅7团机炮连南征北战,后改编为20军60师178团机炮连。参加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p><p> 以下是张钦寿回忆文章片段:</p><p> 抗美援朝时,我在20军60师178团1营机炮连任指导员。</p> <p>  第二战役冰雪长津湖,我们的战士饥寒交迫,有些战士穿着缴获的美军服御寒。这天,我们连阵地上空,一架美军侦察机低空盘旋了几圈离开。我们赶紧防空隐蔽警戒。几分钟后,又飞来三架敌机开始空投。降落伞下一箱箱的东西全部落在我们连的阵地上看得战士们看着很目瞪口呆。</p><p> 我和连长在淮海战役也遇到过美蒋飞机误空投物资的场面,多少有点经验。我和战士们上前打开一看都是军用食品。一个大箱子里面装有九个小纸箱,每个小箱里面装有三个大罐头(米饭或饼干、猪肉、牛肉),每罐大约一斤重,还有一包骆驼牌香烟、一小盒火柴、牙签、罐头起子。大约是一个美国士兵一天的口粮。再打开另外更大的箱子,全部是汤水罐头,用刺刀挑开一看红红的颜色,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这时有位原国民党军队的解放老兵说:“这是美国番茄汤罐头,可以煮汤用”。</p><p> 我和连长商量立即把所有箱子集中起来存放,同时下命令谁也不准随便打开。我派副连长立即去营部报告情况,请示如何处理。数百个大箱子堆满了两间房子。看到那么多食品,饿了几天的战士们却没一个人擅自去拿,而是耐心等待上级指示。</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机炮连连长竺新时(左)、指导员张钦寿</b></p> <p>  没多久副连长从营部回来说,上级首长表扬了我们连,在这最困难的时候,部队得到了意外补给,缓解了供给不足的困难。我们连按照上级指示留了几天的量,每个战士都分到了一份,大部分按要求上交了。大家风趣地说;“今天美国人送来了圣诞节礼物,明天我们吃饱了还要去打美国人”。</p><p> 有一个小插曲:因为饥饿了很多天,战士们一下肠胃不适应这么多美式肉食罐头、压缩饼干。连部有个通讯员最先得到压缩饼干和肉食品立即猛吃猛塞,又喝汤水结果撑坏了肚子,疼的满地打滚,最后这个小战士送到了后方医院。所以我向战士们紧急通告:每个人不要多吃、急吃,每次最多吃半罐。</p><p> 后来想想:敌机误投可能是我们有的战士穿着美军服装把他们迷惑了,当成了“自己人”。20军仓促入朝御寒棉服不足,冰天雪地露宿那是什么感觉。所以战士们穿缴获的美军的御寒棉服,也是迫不得已,谁知道歪打正着,捡了一大批“洋落”。</p> <p>  在朝鲜战场上,美军不但武器装备精良,个人物品也很多,有的甚至很贵重。打扫战场时我们缴获的除了各种美式武器装备改换自用,还有很多私人物品。我们连缴获的各种照相机就有四五十架。还经常缴获像花花纸一样的美元及手表、金银首饰、打火机、刀具等物品,尽管我们这些穷苦出身的志愿军战士没有见过这些东西,都不知道怎样使用,也有好奇心想动动看看,几个战士把胶卷拉出来看看,一拉出胶片都变色还很惊讶,不知咋回事再试一次,曝光很多胶卷。团宣传干事跑来说这是照相用的胶卷给收走了。所有指战员都遵守战场纪律,主动上交缴获来的各种私人用品,无论是干部战士都没有私存。回国多年以后才知道那么多的高级照相机的价值。当时我们随手可得,可是我们连里没有私存一件,严格的执行了战场纪律。我们连缴获上交的物品之多也是证明我的连队思想教育工作做得好,战士们有着优良思想品质,遵守战场纪律好。</p><p>为此,我们连获得20军“政治工作集体二等功”的荣誉。(供稿:张翔)</p><p>&nbsp;</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张钦寿全家合影</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火箭筒连大显神威——记一级模范张益仁</b></p><p><br></p><p> 1952年20军第二届英模大会上,“军政双全”的178团火箭筒连连长张益仁,被授予“一级模范工作者”称号。这是他一生最光荣的时刻。</p> <p>  张益仁,1918年12月30日出生于湖北省钟祥县潮阳店。1944年10月,参加新四军淞沪支队,194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p> 解放战争初期,张益仁在华东1纵队3师7团1营机炮连当班长。他工作积极肯干,打仗勇敢机智,在孟良崮战斗中荣立四等功,淮海战役中又立四等功,解放上海再立三等功。1950年11月,张益仁随20军60师178团出征朝鲜战场。</p> <p>  第二次战役血战长津湖。冒着零下30度的严寒,在冰天雪地中,张益仁奉命带领机炮连1排配合2营4连、5连,在古土水1335高地,阻击古土水美军北援下碣隅里的美陆战1师。古土水北援之敌以四辆战车和几十辆满载部队的汽车,沿公路向北开进,遭我军猛烈火力射击,仓皇缩回古土水。不一会儿,美军飞机轮番向1335高地扫射轰炸,地面炮火也很猛烈。张益仁指挥重机枪、60炮掩护步兵连反击,一连击退敌人多次进攻。</p><p>  战斗中,张益仁指挥机炮1排给敌人以大量杀伤,有力地支援了步兵防御作战,受到60师表彰,荣立三等功。</p><p>  二次战役结束,部队在五老里一带休整。因为长津湖战役缴获美陆战一师一大批反坦克火箭筒,178团从各单位抽调108人组建反坦克火箭筒连,并抽调张益仁担任连长。</p><p><br></p> <p>  新组建的火箭筒连除59名东北整补来的新兵外,其余49名均是军师直属部队整编下来的勤杂人员。有人开玩笑说:“108将,个个不能派用场。”</p><p>  张益仁觉得担子很重,他和团协理员反复研究,拟定了训练计划:张益仁负责火箭筒射击原理教育和战术思想训练,协理员负责宣传抗美援朝的意义和学习杨根思英雄事迹,树立打近战夜战和每战必胜的思想。很快,火箭筒连就掀起练兵热潮,还多次利用驻地附近被打坏的美军坦克,进行实弹射击,增强连队胜利信心,提高了射击技能。为此,张益仁专门编了一段歌:“108将,个个是英雄……勤学苦练,近战夜战,英勇顽强,前仆后继,以我为主,大量歼敌。”</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被击毁的美军坦克</b></p> <p>  1951年夏天,五次战役第二阶段江口洞追歼战中,向溃退的美24师发起攻击。趁敌坦克、装甲车和卡车乱成一团,张益仁指挥班长杨义才和射手潘泽民等扛起火箭筒,穿过敌军火力网,在离敌坦克群最近地段占领有利阵地。潘泽民第一发火箭弹在一辆距他90米的坦克肚子里开了花,坦克顿时燃起熊熊火焰。第二辆坦克想从右侧山地爬过去,潘泽民对准它连发两枚火箭弹将其击毁。此时,附近敌人战车集中火力向潘泽民射来,张益仁指挥潘泽民转移到离坦克、战车约50米处公路两侧。潘泽明选择好地形正要打第三辆坦克,班长杨义才用手雷抢先将它炸瘫痪了。潘泽民赶快转过火箭筒的瞄准点,对准只有50米距离的第四辆坦克连射3发火箭弹,击中坦克头部,立马瘫在公路上。后面的坦克和战车猛烈扫射,妄图冲出去。潘泽民迅速转向第五辆坦克,当他击中这辆坦克时,杨义才的手雷也在其腹部爆炸。这一仗,潘泽明9发火箭弹击毁三辆、击伤一辆坦克,杨义才击毁一辆、击伤一辆。初战大捷,对部队鼓舞极大。</p><p>  在以后的阻击战中,张益仁又指挥打掉敌两辆坦克,还配合步兵参加山地攻防战,用火箭筒摧毁敌人地堡。</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张益仁与夫人陈敏结婚照(1959年)</b></p> <p>  张益仁同志不仅军事指挥过硬,政治思想工作也很出色。他爱护战士关心战士,与战士们打成一片,思想工作耐心细致,以身作则干在前面,深受战士们尊重爱戴。</p><p> 战后,火箭筒连被军评为集体一等功。张益仁被授予“一级模范工作者”称号,参加了全国英模大会,受到毛主席、朱总司令和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供稿:张晨)</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陈敏与女儿张晨</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二级模范周士标的战地诗歌</b></p><p> 我的父亲周士标1922年出生于浙江嵊县。1938年6月入党,早年在嵊(州)新(昌)奉(化)地区工委工作,后在浙东纵队属下的“岩头部队”任指导员。解放战争时期,荣获华东三级人民英雄称号。1950年在20军首届英模大会上荣获二级工作模范、20军建军先进分子。抗美援朝时期,任志愿军20军政治部干部任免科科长。</p> <p>  翻开父亲留下的抗美援朝笔记本,我看到了七十年前“八一建军节”他写下的诗。父亲几乎没有写过什么诗,字里行间饱含着对党、对祖国、对军队无限的忠诚,对人民无比的热爱,对敌人刻苦的仇恨。那朴实无华直抒胸臆的诗句象一颗颗炮弹震撼了我的心灵。那是他们那代人用心用血而写,我分明从那里面,看到杨根思、毛杏表,还有“冰雕连”,以及一个个为国捐躯的志愿军勇士。我为他们那一代人骄傲。</p><p> 今天,我录下父亲这首诗,献给“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父亲70年前的笔记本</b></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纪念八一:伟大的节日,我向你宣誓</b></p><p><br></p><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八一,二十五年前的今天,</b></p><p><b style="font-size: 15px;">创建了中国工农自己的武装-——红军。</b></p><p><b style="font-size: 15px;">从无到有,从小到大,</b></p><p><b style="font-size: 15px;">你已经战斗了整整二十五年!</b></p><p><br></p><p><b style="font-size: 15px;">你是在毛主席的直接领导培养下成长的,壮大的,</b></p><p><b style="font-size: 15px;">你的二十五年斗争的历史,</b></p><p><b style="font-size: 15px;">也就是中国人民斗争的历史,</b></p><p><b style="font-size: 15px;">中国人民胜利的历史!</b></p><p><b style="font-size: 15px;">&nbsp;</b></p><p><b style="font-size: 15px;">二十五年来,在长期的斗争里,</b></p><p><b style="font-size: 15px;">你经历过无数严重的困难与艰苦,</b></p><p><b style="font-size: 15px;">你曾经像风暴捲过半个中国,</b></p><p><b style="font-size: 15px;">在雪山草地留下了世界战争史上惊人的奇迹!</b></p><p><b style="font-size: 15px;">&nbsp;</b></p><p><b style="font-size: 15px;">二十五年来在凶恶的敌人面前,</b></p><p><b style="font-size: 15px;">你始终忠心耿耿的为人民而献身一切,</b></p><p><b style="font-size: 15px;">你曾经像钢铁的巨人,</b></p><p><b style="font-size: 15px;">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又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政权!</b></p><p><b style="font-size: 15px;">&nbsp;</b></p><p><b style="font-size: 15px;">你,坚毅地战胜了一切。</b></p><p><b style="font-size: 15px;">你,顽强地经受了各种的考验。</b></p><p><b style="font-size: 15px;">胜利终属于你!光荣终属于你!</b></p><p><b style="font-size: 15px;">你无愧于中国人民伟大的儿子。</b></p><p><b style="font-size: 15px;">&nbsp;</b></p><p><b style="font-size: 15px;">人们从来不曾遗忘,你的多少光荣牺牲的先烈们,</b></p><p><b style="font-size: 15px;">二十五年来,为了人类的解放和自由,</b></p><p><b style="font-size: 15px;">他们用生命换取了人民的荣誉!</b></p><p><b style="font-size: 15px;">他们们用生命换取了今天的胜利!</b></p><p><b style="font-size: 15px;">&nbsp;</b></p><p><b style="font-size: 15px;">就是这样的人,在生之日,他们英勇站在斗争的最前头!</b></p><p><b style="font-size: 15px;">就是这样的人,他们欢乐地付出了自己的血,又付出了自己的生命!</b></p><p><b style="font-size: 15px;">人们永远纪念他们,</b></p><p><b style="font-size: 15px;">他们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b></p><p><b style="font-size: 15px;">&nbsp;</b></p><p><b style="font-size: 15px;">今天,</b></p><p><b style="font-size: 15px;">人民志愿军---你的优秀儿女所组成的武装,</b></p><p><b style="font-size: 15px;">又在朝鲜前线,</b></p><p><b style="font-size: 15px;">胜利地进行着抗美援朝的英勇斗争!</b></p><p><b style="font-size: 15px;">&nbsp;</b></p><p><b style="font-size: 15px;">二年来,</b></p><p>你<b style="font-size: 15px;">接连取得了伟大的胜利,</b></p><p><b style="font-size: 15px;">胜利像欢乐的歌声一样传遍了全世界!</b></p><p><b style="font-size: 15px;">胜利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了人们的心!</b></p><p><b style="font-size: 15px;">&nbsp;</b></p><p><b style="font-size: 15px;">你巩固了朝鲜的安全,</b></p><p><b style="font-size: 15px;">你保障了祖国安稳地建设,</b></p><p><b style="font-size: 15px;">你保卫了世界持久和平。</b></p><p><b style="font-size: 15px;">连续的胜利,</b></p><p><b style="font-size: 15px;">光辉的胜利,</b></p><p><b style="font-size: 15px;">你又击败了世界上最凶恶的敌人---美帝国主义。</b></p><p><b style="font-size: 15px;">&nbsp;</b></p><p><b style="font-size: 15px;">纪念你,伟大的节日,</b></p><p><b style="font-size: 15px;">我要学习你的光辉榜样。</b></p><p><b style="font-size: 15px;">为了争取抗美援朝的彻底胜利,</b></p><p><b style="font-size: 15px;">为了人类的自由和解放,</b></p><p><b style="font-size: 15px;">&nbsp;</b></p><p><b style="font-size: 15px;">我向你宣誓---</b></p><p><b style="font-size: 15px;">我决心把毕生的全部智慧才能和精力献给于你!</b></p><p><b style="font-size: 15px;">献给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b></p><p><b style="font-size: 15px;">&nbsp;</b></p><p><b style="font-size: 15px;"> </b>周士标</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951.8.1.于朝鲜</p><p>&nbsp;</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父亲周士标(二排左一)与战友们在朝鲜</b></p><p><br></p> <p>  父亲在抗美援朝中率领伤员大队转移,冒着敌人的炮火突围,九死一生,获得了朝鲜三级国旗勋章。听父亲说,那时他们运送伤员的汽车在敌机的轰炸下,前面的汽车被炸弹击中,而他所坐的车躲过了一劫。他活着回来,许多战友却留在了异国他乡。父亲生前常说的一句话:我们没有理由忘记那些烈士!</p><p> “我向你宣誓---</p><p> 我决心把毕生的全部智慧才能和精力献给于你!</p><p> 献给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p><p> 这就是父亲一生的光辉写照。</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母亲郁美云</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母亲与训练班学员合影,三个月后奔赴朝鲜战场</b></p> <p>  我母亲郁美云,是1949年上海解放初期参加解放军的进步青年学生,抗美援朝时期在20军教导团医训队任分队副。1950年11月,28岁的父亲和17岁的母亲,他们奔赴了抗美援朝战场。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他们把自己的热血和青春贡献给了祖国和人民。(周敏供稿)</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父亲、母亲与我</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激战西兴里——周文江再显英雄本色</b></p><p><br></p><p> 周文江,1924年6月出生,江苏姜堰人,1944年3月参加新四军,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1945年9月被授予三级战斗英雄称号,1948年11月、1949年10月分别被授予一级、二级战斗英雄称号,1950年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p> <p>  1950年11月27日,59师177团2营副营长周文江率领2营前卫5连急行军20余里,抢占西兴里。西兴里矗立长津湖西岸,海拔1376米,雄踞下碣隅里通往柳潭里公路一侧。</p><p> 抵达西兴里,周文江立即布署5连占领阵地,同时带着两个通信员侦察敌情。这时,一辆美军吉普车驶来,周文江估计也是来侦察情况的。等到吉普车驶近,周文江一声令下,2排火力齐开,打翻了吉普车,活捉四名美国兵。</p><p> 接着,周文江把5连阵地收拢,布置4连、6连占领南北阵地。由于兵力展开迅速,2营抢占了有利地形。刚布置停当,敌人的进攻就开始了。2营以逸待劳开展火力,给敌人以沉重打击。</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西兴里战斗中牺牲的5连指导员朱良玉烈士</b></p> <p>  第二天,战斗异常紧张激烈。当下碣隅里的敌人发现通往柳潭里的交通要道被我军卡断,四辆汽车和一辆坦克被炸坏,恼羞成怒,组织了十几辆卡车运送步兵向5连阵地发起猛攻。敌重炮不间断地猛烈轰击,敌坦克开到山腰向我阵地射击。山头落下无数炮弹、燃烧弹,阵地上烟雾弥漫。敌人步兵在炮火掩护下,发起一轮轮冲击。周文江组织连里的60炮和营里的重机枪反击,但60炮刚打出一发炮弹、重机枪一条弹带还没打完,敌人炮火就打过来了,炸坏了重机枪。敌人攻势凌厉炮火凶猛,尽管5连伤亡很大,但依然勇敢地抗击敌人十多次进攻,牢牢守卫着阵地。</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59师文工队战地合影(前排左二:丁星)</b></p><p><br></p> <p>  在西兴里战斗最激烈的时刻,周文江始终与5连的战士们在一起。他不但在敌人炮火中穿梭来回,鼓励大家:“坚决守住阵地,不让敌人前进!”而且经常身先士卒,在阵地前沿组织火力狠狠打击敌人。</p><p> 西兴里战斗整整持续七昼夜。周文江带领2营5连浴血奋战,打退敌人一次次进攻,击毁坦克、装甲车四辆,毙伤一大批敌人。战斗中,5连指导员朱良玉英勇牺牲。他们实现了“ 人在阵地在,坚持到胜利”的誓言。</p><p> 战后,周文江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周文江全家合影</b></p> <p><b>  </b></p><p><b> 现面向20军子弟征集相关资料:</b></p><p> 一、照片(3——5张)</p><p> 1、父亲(母亲)在朝鲜战场的照片;</p><p> 2、军功章或奖状(选项);</p><p> 3、全家福照片一张。</p><p> 二、文字(500字左右)</p><p> 1、简历(主要反映抗美援朝中所在部队、职务);</p><p> 2、战斗事迹。</p><p> 三、版权归原作者。</p><p><br></p><p>《共和国两代军人》编辑部</p><p>统筹:毛战海、杨少华</p><p>文案:冯杨</p><p>美篇制作:冯杨</p><p>外联:林平(135 1682 9260)</p><p> 范晓莹(13777888336)</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扫码关注两代军人微信号</b></p>

敌人

五马

美军

师长

高地

阵地

部队

蔡群帆

第团

军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