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岛: 一个有着历史传说的“海上桃源”

蕻莲

<p>  题记: 从市区北去大约四十分钟车程,在鸡鸣岛海域附近,海雾弥漫,远山如黛,一只小船舶在水面,一副水墨画在眼前铺展开,让我们对鸡鸣岛更加神往。</p> <p> 2020年7月30日,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荣成联络处主任梁善勇先生作为荣成文联“宣讲团”志愿团队讲师上鸡鸣岛进行文明实践宣讲活动,联络处会员一行七人跟随梁善勇主任有了一次鸡鸣岛登岛之旅。对鸡鸣岛的自然景致,生态风貌,历史遗迹,人文景观有了一些简单大致的了解。</p> <p>  码头至鸡鸣岛差不多十分钟航程,登上游艇,一路上有大群海鸥随行。游船在大海里驶过,留下一条绵长的拖尾,翻滚着细密的海浪。</p> <p>  游船抵达岸边,岸边整整齐齐地停靠着小渔船,与海岛相映成趣,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鸡鸣岛位于山东荣成下辖的港西镇虎头角西北的海域中,因海岛形状很像雄鸡而得名。面积约0.31平方公里,距陆地1850米。是荣成市唯一的海岛渔村。海岛上有居民68户,246人,以渔业生产为主。还有部分人从事养殖、加工、织网、修船业。海岸边上的方形池塘就是养殖海参的。</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因2013年一档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岑寂已久的鸡鸣岛犹如待阁闺中的少女,正缓缓地揭开面纱。</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走在古朴海草房间的石板路上,就像走进了时光隧道。这里没有浩瀚壮观的风景,没有令人惊艳的奇观,也没有刺激诡秘的探险,有的只是简单古朴的生活,安宁淡然的气氛,以及那平凡而又暖心的笑脸。在这里,你感觉不到陆地的躁动,更远离世间的喧嚣,心底只有海那抹蓝色荡漾。在这里,时间似乎已经止步,你只需要一个人带着一颗心,闭眼感受这忘却时光的欢愉或寂寞。</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试想有一天,你自己在一个人烟稀少的孤立海岛上,只可泛舟出行,没有路灯,还睡在海草搭建的古老房屋里,但是你有淳朴的邻居,可以醉卧鲜花丛中,可爱的海鸥为你唱歌,温柔的涛声伴你入眠……如此,你是否还会愿意醒来? 然而这不是梦,因为这就是现实的模板——鸡鸣岛</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鸡鸣岛是一个小岛,尽管现在名气大了,但是相对来说没有过度商业开发,基本上是原生态的渔家小岛,你可以住渔家海草房,坐渔家船,吃渔家饭。体验渔家风情,感受渔民的情怀。</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b style="color: rgb(1, 1, 1);"> 遗世独立鸡鸣岛</b></p><p> 据清人徐珂编写的《清稗类钞》记载:“鸡鸣岛属山东登州府荣成县,孤悬大海中,明代曾置卫所,大兵入关,农夫野老不愿剃发者类往居之。岛田腴甚,且税吏绝迹,俨然一海外桃园。光绪甲午中日之战,海军中人有巡至其地者,岛始发见。骤睹居民之褒衣广袖,争呼之为道士岛,惜居民无读书者,不能道其详也。”</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b style="color: rgb(1, 1, 1);">  美丽传说鸡鸣岛</b></p><p> 鸡鸣岛上有个神话传说。相传很久以前,二郎神奉命给海龙王送珍禽异兽,他挑着担儿,前面装着西域幼驴,后面装着北国雄鸡。为避凡界耳目,他便白天隐匿,夜间赶路。没想到因道路生疏,延缓了行程,在即将到达东海之际,晨曦己露,雄鸡一声长鸣,二郎神惊慌中折了扁担,一时收拾不及,使匆匆隐去。被扔下的雄鸡落海,化作鸡鸣岛,幼驴落海,化作海驴岛。</p><p> 折断的两截扁担,一说是随水漂去,在烟台芝罘一带停住,化为扁担岛。另一说是折断的扁担化做了“扁担石”,在两岛之间各有一块耸天而立、高有数丈的石柱就是那两截扁担。</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b style="color: rgb(1, 1, 1);">鸡鸣岛海战风云</b></p><p> 同行的梁善勇先生——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理事、荣成联络处主任,三十多年来致力于本土人文历史文化的挖掘、整理和本土本草资源的探源。他指着面前一片海域,神色凝重的介绍说,如今的鸡鸣岛以旅游闻名,但在历史上,这附近却曾是一场海战的战场。因为这场海战的总体规模不大,且年代较为久远,故鲜为当今人所知。根据《荣成县志》和《蓬莱县志》的记载,鸡鸣岛海战发生于清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鸡鸣岛海战是发生在荣成(文登)地界,但主角却是一位蓬莱人,他的名字叫滕国祥。据《蓬莱县志》记载,滕国祥祖上是江南吴县(苏州)人,后来到青州担任盐官,因此落户日照。到了滕国祥祖父这一代,从日照迁徙到登州,在蓬莱耕读传家。滕国祥小时候一开始学文,后来转为习武,从军后率属登州镇水师前营。他带兵颇有章法,待人也体恤讲究,因此升迁到了前营游击(中级军官)的位置上。康熙五十一年,登州镇水师接到情报,海贼陈尚义率众在隍城岛、成山卫(活动范围相当大)一带劫掠商民,滕国祥受命出海,追捕海贼。关于海战的经过,《荣成县志》记载道:“康熙五十一年十月十七日,海贼抵鸡鸣岛,水师后营游击滕国祥率舟师捕之,贼艇围攻纵火,国祥力战死,一舟五十人,仅余被伤数卒……得免。”从记载来看海贼的人数似乎较清军更多,装备不差且战术狡诈,滕国祥和部下陷入重围,他在战斗中“被药枪火炮打伤胸和手臂”,但仍“带创持刀砍杀数十人”,气尽乃仆。滕国祥为国捐躯,朝廷对此颇为重视,大加褒扬,他的部下当中,有一位叫曲忠的人,大难不死,将战斗经过上报。朝廷闻讯,对滕国祥颇感惋惜。康熙皇帝下了一道很通俗的圣旨:“滕国祥,好汉子,可惜,一员好将官,赐葬赐恤赠参将。”对于滕国祥,清廷给以的哀荣可谓规格颇高。他生前的官职是游击,死后追赠参将,又加骠骑将军,在京师入祀昭忠祠,在蓬莱入祀忠义祠,将其事迹写入《大清一统志》。鸡鸣岛,也伴随着这次海战,写进了史籍当中。</p><p> 如今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尽,但饱经沧桑的鸡鸣岛会永远镌刻着这些历史的过往。</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b style="color: rgb(1, 1, 1);">  海防要冲鸡鸣岛</b></p><p> 鸡鸣岛地处威海卫和成山卫两大海防要地中间位置,在战争年代,鸡鸣岛炮台的存在弥补了威海卫和成山卫两地火炮射程不足的问题,消除了威海地区北部的海防死角,是当时的战略要地。</p><p> 徒步环岛,在岛的制高点上灯塔正在重建当中,预计两个月后可以面世。旁边有座坚固的碉堡,下面还有防空洞。小岛上在三个方向共有三个炮台,每个炮台由临时弹药库和发射平台两部分组成,三个方向的炮台与威海卫、成山卫的炮台互为犄角,构建了威海北部完整的海防网。岛上共有三条较大的地下坑道,战时起到躲避敌人炮火,储存物资的作用。岛上炮台、国防坑道、弹药库以及防空洞等军事设施。虽已废弃不用,但也彰显海岛曾经的的军事价值。军用民用并不矛盾,军事设施的建设也是为了更好地保障人们的和平与安全的。 会员们一边参观岛上军事设施,在参观炮台时,我们深切感受到了,正是有了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才换回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始终坚定跟党走的理想信念,踏踏实实的活在当下,为和谐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p> <p>  原址推倒重建灯塔</p> <p>  修建灯塔建设者</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b style="color: rgb(1, 1, 1);">  炮台炮库旧址</b></p><p> 就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历史上有一场声势浩大的举国备战,就在当时,鸡鸣岛上驻进了一支海军,海军部队在岛上留下了许多的炮台与炮库,属于海防性军事设施。这些炮台炮库均以钢筋混凝土构筑,有的依石壁凿垒,有的顺山势铺筑甬道,充分展示了炮战时代我军巩固海防、保家卫国的威武气势。</p> <p><b style="color: rgb(1, 1, 1);"> 资源丰富的本草宝库</b></p><p> 《百味本草的前世与今生》的作者梁善勇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医药传统文化和知识的研究与宣传。今天宣讲的主题就是鸡鸣岛上的本草。今天一上岛,他就采集了路边的续断菊、牛膝、鸭跖草、鬼针草等本草,向岛上居民讲解这些生长在身边的本草的养生保健知识。大家对此十分感兴趣。一些老人围着梁善勇老师请教这些熟识的本草对自己身上疾病的调理方法。梁老师耐心向他们解答。有个听众被蚊子叮咬了起了大包,梁老师顺手在路边掐了牛膝菊叶子揉碎敷在包上,奇痒迅速消失,引得大家连连称奇。通过讲解,梁老师告诉大家要珍视身边的本草资源,为自己的健康养生保驾护航。</p><p> 鸡鸣岛是一座天然的森林氧吧,岛上森林覆盖率达到75%,本草资源种类丰富,达几百种以上。夏日的鸡鸣岛,芳草葳蕤,山花摇曳,清香四溢,很多本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宣讲之余,梁老师带领联络处会员对岛上本草资源进行考察,我们今天见到大片的二色补血草、柽柳、地锦、山竹、灰灰菜、扁担木,品尝了茅梅、体验用灰灰菜、牛膝、马齿笕等擦蚊子叮咬的包、奇痒难耐瞬间消失的神奇效果……</p><p> 岛上有一颗400多年树龄的灰枣树,首次登岛的人,一上岛,就会被路边的这棵树吸引,据村志记载,“鸡鸣岛清乾隆年间建村”想来也有四五百年历史了。这棵祈福古树的书名叫朴树,属榆科榆属朴树。据记载这棵朴树与龙王庙同龄,是修建龙王庙时种植的,根据古树在进岛必经之路以及当地人对它的膜拜程度,说是他们的祖先人为了纪念岛上定居而种植,不无可能。上面缠满了一条条细长的红布,岛上的居民视这棵树为心灵的图腾,敬畏它,用它来祈福。在枝繁叶茂的古树下,可以乘凉避暑、倾听岛上古老悠远的民俗故事。</p><p> 徜徉在古村中,会看到很多很多大小不一的朴树,但都没有这棵遒劲。</p> <p> 土地庙</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几经沧桑,鸡鸣岛,已旧貌换新颜了。1984年,岛上8公顷耕田,全部退耕还林。如今,岛上林木葱郁,草碧花香,瓦舍井然,环境优雅。森林覆盖率达75%,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极高。全村大部分劳力从事渔业。养殖、加工、织网、修船业已渐居规模。</span></p><p> 就在刚刚过去的7月25日,那香海·鸡鸣岛环岛游航线首航仪式在鸡鸣岛举行。环岛游航线总里程 9.35 海里,整个航线航行时间为80分钟,搭载游客从海上环岛游览鸡鸣岛并往返那香海附近海域,可近距离欣赏鸡鸣岛海天一色、群鸥飞翔、奇石全貌及海岛渔村风光,充分领略海岛魅力。除开通环岛游航线外,岛上精装修的29间海草房民宿及新建候船厅、书吧、咖啡厅等相继投入使用,岛外总投资7000万元,集导游服务、观景展览、餐饮住宿等功能于一体鸡鸣岛游客中心也在今年开始运行,一座“现代化+原生态”的国际旅游海岛初具规模。</p><p> 近年来,鸡鸣岛村加强岛屿绿化和沿海生态环境保护,有序发展生态民宿旅游,修建了环保厕所、木走廊、暖心食堂、临海咖啡厅等,先后获得山东省精品旅游村、山东省2020年乡村振兴十百千村庄等荣誉称号,通过了省级美丽乡村的验收,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岛”,每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拜别鸡鸣岛,站在海与天之间,见到的是静谧的绿色山崖、波涛起伏的清澈海面、击打礁石的白色大浪,海鸥在身边翩翩起舞,似是在挽留我们。鸡鸣岛像一艘远航归来的大船,遗世独立,永不靠岸。必将在未来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鸡鸣岛,我心中的海上桃源,愿你越来越好,我会再来看你。</span></p> <p>  部分图片来自同行的朋友</p>